[汽車之家 實拍] 跨界,又見跨界,最近到底是怎么了?從英菲尼迪EX35到道奇酷搏,從日產逍客到現在我眼前的寶馬X6,我知道crossover是當下各大廠商競相追崇的熱門概念,但這來勢也太洶涌了吧,也許是因為各大廠商在傳統車型領域的競爭都進入了膠著狀態,所以另辟蹊徑就成為壓抑對手的有效策略。不過作為寶馬這個名門望族的新成員,寶馬x6肯定不屑于與國內cross陣營中的其它車型為伍,原因就是在X6所處的這個價位區間里,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對手。寶馬X6就像cross領域的帝王一樣,雖然孤獨但依舊威嚴不容侵犯。
汽車之家與寶馬X6的第一次見面還是在今年7月份的媒體試駕會上,由于時間有限只能大致體驗一下。而今天終于再次與X6邂逅并且是獨處,這次我們將從細微之處到整體風格,從車內配置到空間大小都為大家一一展現。
點擊下圖就可以了解汽車之家與寶馬X6的首次見面
● 外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贊譽與詆毀并存
目前來說cross這個概念多指SUV車型與轎車的混合形態車型,這對于我們,甚至對于汽車廠商來說都是個新鮮感十足的事物,而寶馬X6還不同于一般的cross理念,寶馬首次提出SAC概念即SUV+Coupe,這就意味著寶馬X6是SUV與轎跑車型的混合體,差異如此迥然的兩個車型是如何被x6吸納于一身的?讓我們先從外觀說起。
雖然不是純粹的SUV車型,寶馬X6的身材依然碩壯。車身長度為4877mm而寬度方面更是接近了2米,這兩個數據甚至比同門SUV兄長寶馬X5的還要大。但在高度方面,受制于車頂曲線的設計,寶馬X6要低于X5近9cm,因此我們不禁要為后排乘客的頭部空間擔憂了。
反觀車身尺寸數據我們發現,從比例上講X6擁有很正常的長度和寬度,但高度明顯不足,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降低了風阻系數,我想汽車外形設計師們一定很喜歡X6的這個身材,因為X6更符合他們的審美觀(這點從眾多設計草圖上不難發現),但這樣的外形是否放棄了某些實用性呢?這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如果我不是個忠實的寶馬迷,如果我不是站在X6的側面或后面也許就真的分辨不出誰是X5誰是X6,因為二者的前臉設計實在是衍生于同一個思路,只在霧燈和前包圍進氣口處有所不同,但就像是玩“找不同”游戲一樣,目光在兩輛車的前臉上來回跳動,雖然覺得有哪不太對勁,可就是找不出來。
前大燈從來都是前臉上最能吸引眼球的地方,因為就像人的眼睛一樣,我們也能從前大燈投射的目光看出一款車的性格。X6依舊采用已成家族特征的雙前燈造型,雖然大燈輪廓線條不是很硬朗,但在設計上大燈邊沿從外側向內側逐漸收縮,給人一種獵食者緊盯自己獵物的感覺,堅毅而野性。
這次實拍的是輛外形肅殺的黑色寶馬X6,霧燈周圍的亞光銀裝飾板是車身上少數非黑色的元素,給全黑的前臉加了點活潑的點綴。仔細看左霧燈的后面,發現一個散熱器狀的物體,雖然不很確定但有可能是中冷器,這個只在左側霧燈處有,右側進氣口是封死的。
如果說從正前方看寶馬X6還很正常的話,下面我們將看到X6最富有爭議的一面。向車身側面走幾步,轉身面向X6,從SUV世界到cross地盤的跨界過程輕松完成。從這個角度觀看,不難不讓人把X6分成上下兩部分,下半部和X5一樣強勁有力,而上半部分居然讓我想起了性能超跑保時捷911,這簡直就是冰與火的交融。〉珜汃R就是憑借巧妙的設計將它們融合一體,至于效果呢,我個人覺得如果只從設計角度來看,還是很時尚漂亮的,至少它代表了一種現代潮流的趨勢。
寶馬X6的輪胎尺寸為255/50 R19,這顯然是個更傾向公路行駛的選擇,這讓我們不禁懷疑在SUV+Coupe的混合體上X6似乎更偏重于后者。輪轂造型十分獨特,沒在之前任何一款寶馬車型上出現過,每個輪輻上有一對樹杈型的線條造型而每個樹杈線條單獨來看又像一片銀杏葉,我們不能懷疑設計師在輪轂造型上所費的心思,但這個輪轂確實有點不能承擔提升X6外形美感的任務。
長跑運動員為了減輕自重負擔,通常要保持纖瘦的身材,而健壯的短跑選手則更注重瞬間的爆發力,追求決定勝負的毫秒之差。從X6車尾看去,它就像一名跪在起跑線上的百米參賽者,即使靜止不動也能讓對手感覺到巨大的壓迫感。
總體來看,寶馬X6有一張略顯嚴肅的英俊臉龐,但我們也能感覺到作為cross陣營霸主的威懾力和其堅毅的目光。側面看去,車頂線條的走勢與上下車身的比例的確有些不同以往,但不是說X6怪異,只是對待這個寶馬新貴我們需要洗腦一下以前的舊觀念。車尾十分厚實但較小的后車窗是否會影響到駕駛者的視野還有待考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