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初步海選]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測試過很多跑車,每一款都是那么令人難忘。過節放假了,正好領導給我們安排了一項任務,要求我們組的四位編輯每人選出一臺去年在國內上市的且試駕過的最心動的跑車。隨后,我們便迅速成立了一個“跑車微信群”,YY著自己成為富二代時的樣子……
張子儀的選擇——奧迪TT
在糾結許久之后,最終我把這一票投給了全新奧迪TT。理由很簡單,它雖然不算是一輛性能車,但操控性卻大大超出了我對奧迪車的認知。毫不夸張的說,除了R8之外,目前奧迪家族中很難找到比全新TT操控更好的量產車了。
盡管這輛普通的TT 45 TFSI只有230馬力的最大功率,但得益于輕量化的全鋁車身,它可以輕松提速至200km/h以上(在封閉的測試場內)。我知道有些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我它和高爾夫之間的某種關聯,但實際上,它們所傳遞的駕駛感受完全不同。
全新一代奧迪TT采用的是第三代EA888 2.0TFSI發動機。相比奧迪S3和高爾夫R,TT上的這臺發動機功率分別低了56馬力/50馬力,扭矩降低10!っ住H欢鳷T的整備質量也要輕了近100kg,所以你可以預測到這個小家伙跑得并不慢。官方公布的0-100km/h加速時間是5.3秒,而我們實測的最快成績是5.7秒,比奧迪S3慢了0.8秒。
從實際感受上來分析,這0.8秒主要輸在起步階段。雖然TT也有所謂的彈射模式,但彈射的一剎那感覺并不暴躁,這一點和S3截然不同。舉個簡單的例子,S3在關閉ESP、掛入S擋,踩住剎車同時油門到底的時候,轉速會直接攀升至4000rpm,此時雙離合器是完全斷開的。而TT在此番狀態下,車輪是帶有一定動力的。松開剎車之后,車輛也不是被瞬間彈射而出,而是有條不紊地逐步加速。簡而言之,如果把S3的起步稱作“真彈射”的話,那么我更愿意將TT的起步理解為“假彈射”。
全新TT開起來并沒有S3那么暴力,與發動機匹配的6速雙離合變速箱所暴露出的缺點很少,它總是能在第一時間領會駕駛者的意圖,并選擇合適的擋位。尤其在山路中,當我切換至手動模式,撥片所提供的暢快感完全打消了我之前對它的疑慮,我可以將全部精神都集中在路線的選擇上。
除了良好的動力匹配,輕盈的車身進一步增強了TT的靈活性與操控性。懸架行程短、彈簧很硬,這種堅實的風格和略顯顛簸的行車質感能夠有效體現出它的運動特性。而一旦將駕駛模式切換至“運動”,那么電磁減振將會進一步增強懸架的支撐性。坦白說,其實TT的懸架只有“硬”和“更硬”兩種選擇,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它在普通道路上會很難開。相反,這一代TT其實比上一代還要更舒適一點。
全新一代TT的轉向異常精準、線性,絲毫沒有那種假沉的感覺。單就這一點來說,它勝過任何一款奧迪性能車。此外,良好的重心分配有效提升了它的推頭極限,堅實的懸架保證了它在彎中優雅的姿態,而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也能讓它在出彎之后一蹴而就。如果說在諸多電子系統的幫助下,S3能讓你開得很快。那么對于這輛TT而言,你不僅能將它開得很快,還能從中找到一些樂趣。
剎車是全新TT身上最薄弱的環節,也是我唯一不滿意的地方。我的意思并不是它的剎車成績有多差,相反,36.13米的平均成績已經達到了非常優秀的水平。然而作為一款跑車,全新TT上剎車片似乎并沒有做任何強化,太嬌氣,強烈建議車主將其換掉。當然,最好是廠家能夠主動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起碼換個好一點的剎車片才對得起這款車的價格。
至于外觀和內飾的科技感,已經無需多言了,尤其是那個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以及極簡風格的空調面板,絕對拉風。
編輯點評:
盡管全新TT距離我心中的完美還差很遠,但在試駕過它之后,我的確喜歡上了這個小家伙。我曾開著它跑過山路、也下過賽道,除了對剎車有所抱怨之外,底盤、轉向和動力系統的反饋還真是好到離譜。說實話,這是為數不多的對我有吸引力的奧迪車,現在我已經開始期待它的高性能版TTS何時引進了。
相關鏈接:
張郁達的選擇——福特野馬 5.0L GT
在2015年汽車之家曾經測試過兩款野馬,而在大多數人的心中恐怕只有那臺配備5.0升V8發動機的才屬于真正的野馬,隨之而來的還有一臺哈雷戴維森Forty-Eight,它們繼承著相同歷史文化,都屬于美國經典元素的代表。
關于野馬,似乎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談起,比如車頭這個向左奔騰著的駿馬,它要奔去美國西部,代表了一種自由和開拓的精神。GT的尾標雖不及眼鏡蛇那般兇狠毒辣,但足夠純粹,令人向往。
它經歷了5次換代,眼前這臺是第6代野馬,設計思路和目的卻一直沒有改變,充滿力量感的肌肉線條配得上muscle car的稱呼,雙門四座布局以及八缸發動機都是野馬必不可少的元素,少了這些,野馬何以稱得上野?
野馬GT和普通版2.3T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側面翼子板,碩大的5.0標識代表著它的與眾不同,這個GT專屬19英寸多條幅輪圈顯得非常有進攻性,其中前輪胎規格為255/40 R19,后輪則達到了275/40 R19。
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野馬推出了2.3T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這是一種對現實社會的妥協,但在它的骨子里仍然不會忘記V8發動機的存在,5.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422馬力,峰值扭矩530!っ,也許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muscle car,至于四缸或者六缸只能算成pony car。
野馬GT配備電子穩定系統和自動擋,駕駛難度一下就降低了不少,在城市中也可以游刃有余的駕駛,D擋模式下油門很穩健,變速箱也學著盡可能的平順,如不考慮那個狹長的車頭和低矮的坐姿,作為日常代步車也無可厚非,這是野馬GT給予你選擇安分的權利。
此時也只有低沉的排氣聲在催促著你前進,它并不甘心混跡于車流之中,垂涎蜿蜒的山路,換入運動模式,變速箱第一個做出改變,做好了時刻沖向4000rpm的打算,發動機輸出也變得積極,伴隨著轟鳴的排氣聲浪,你的心思肯定就被帶走了。
彎中稍多給腳油門車尾就向外側甩出,反應再慢一些,你還來不及修正方向就被電子穩定系統拽回,驚得身一身冷汗,有點嚇人?那咱們換個玩法。
直線加速賽是廣大美國車迷熱愛的比賽項目之一,在此之前車輛都會通過燒胎來快速提升輪胎的工作溫度,現場會升起滾滾濃煙,還可以用來渲染現場氣氛,調動觀眾的情緒,所以這也是一項具有觀賞性的表演,這也是2.3T野馬不具備的功能。
“粗魯”的野馬GT不具備什么LC模式,如何跑出最快成績需要駕駛員自己掌握,精確的控制轉速,既不能轉速過低,也不能轉速過高,最終4.76秒的成績算是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起步就已經和2.3T的野馬拉開了差距。
對于一臺跑車,38.14米的剎車成績只能說勉強能接受,超過1.7噸的體重給剎車系統增加了不少負擔,我覺得以它的加速能力,剎車成績至少得在37米左右。
編輯點評
2.3T的野馬只要30多萬,而這臺“純粹”的野馬GT需要70多萬,除非你實力雄厚,光有信仰和情懷可是不夠。有人討厭肌肉車,認為它們過于魯莽,不夠精致,空有一身蠻力,事實上美國人創造出肌肉車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讓大家用不多的錢去享受大馬力帶來的快感而已。
最令人遺憾的是,在國內你無法花同樣的錢享受到同樣的樂趣,經濟、文化都存在著制約性。當然了,你如果是個現實主義者,我還是會推薦你買2.3T的野馬,30萬元你就可以得到一臺極具個性的美國進口跑車,而且我之前看過一個新聞,還有人竟然把它認成了法拉利……
總之,在這里我祝大家春節快樂,身體健康,春節放假期間多花時間陪陪家人,別老拿著手機搶紅包。
相關鏈接:
張立祥的選擇——AMG GT S
2015年的“汽車之家性能車超級測試”中,AMG GT S讓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論是外型、內飾或是性能表現,它都有相當杰出的表現。它的杰出,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它的“個性”,讓人更有欲望想要征服這輛車。到底它是多么地具有引誘性?我們先從外觀說起。
低矮的車身線條,再加上修長的車頭、短車尾,AMG GT S的外觀充滿了古典的視覺感受,讓人想起300SL“鷗翼”,不過AMG GT S并沒有配置鷗翼車門,而是使用了傳統的開門方式。是不是少了點“感覺”?或許吧,但至少實用性高出不少。
至于中控臺,古典風格就不像外觀那么濃郁了。以紅、黑、銀為主的中控臺配色,營造出相當具有戰斗感的內飾。方向盤的握感厚實,讓人愛不釋手,轉起來的手感也帶有幾分奔馳應有的沉穩和厚重感。
中控臺上的8.4英寸液晶顯示屏可說是COMAND系統的靈魂之窗,除此之外,當你對車輛做出任何調整的時候,也可以從這塊屏幕上看到車輛的變化,例如如果你覺得此車的排氣聲浪太“安靜”了,你也可以切換到運動型排氣系統、Sport+來獲得更渾厚的排氣聲浪。
一坐進AMG GT S充滿包裹性的座椅上,你馬上就可以感受到它充滿競技風格的駕駛艙氛圍。低矮的坐姿對于前方的視線產生了一些影響,不過,略帶壓迫感的視覺感受反而激起駕駛者的征服欲望。另外,雖然這是一輛純種跑車,但是打開后備廂蓋,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個容積為285L的空間,對于純種跑車而言,已經算是一個不小的空間了。
先不論這臺4.0T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能帶來多強悍的性能,光是打開發動機蓋,看到發動機上的工程師簽名,你就可以感受到那份來自AMG的榮耀了。這臺發動機采用前中置擺放設計,發動機本體位處前橋之后,所以AMG GT S才會擁有一個如此長的車頭。發動機后方就是一根碳纖維制造的傳動軸,不但具有高強度的特性,也有輕量化的優點。本車為了追求更好的配重,變速箱已經被移到后橋的部位。
由于駕駛座的位置已經非常接近后軸,所以你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車尾的一舉一動。AMG GT S有強大的動力,雖然ESP會在必要時刻對你出手相救,但是在山路駕馭它的時候,你還是得注意一下自己的右腳。相信我,除非你長時間接觸這輛車,或者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賽車手,要不然你不會想把這輛車的ESP關掉。因為650!っ椎淖畲笈ぞ,想要讓295mm寬的米其林Pilot Super Sport打滑是一件相當簡單的事情。
● 0-100km/h加速測試
面對此等性能尤物,光是測試0-100km/h加速實在有點太沒意思,0-200km/h加速和0-400m加速是我們必備的“招待項目”。由于本車具備彈射模式,有助于營造出更漂亮的成績,更減少了人為操作所產生的誤差。在0-100km/h的加速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加速曲線幾乎呈現固定的斜率,加速衰退的跡象并不明顯。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得到了0-100km/h加速3.68秒的成績。截至2016年2月12日為止,此車在汽車之家“百公里加速排行榜”中暫居第五。
● 0-200km/h加速測試
脫離起步狀態之后,AMG GT S還是不停地向前狂奔。后驅加上大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優勢,讓它在尚未通過400m終點線前,時速已經突破200km/h大關,這時候,是起跑之后的11.42秒。
● 0-400m加速測試
在通過400m時,時間只經過了11.55秒,通過時速為201.05km/h。我想我已經不需要對這個成績有什么評論了,因為除了用快來形容,我似乎也想不出還可以用什么語句去形容它的超強性能。
● 編輯短評
雖然在我的心目中,AMG GT S并不是一輛最完美的車,也不是我最喜歡的跑車,但是這無損于我對它的高度好評。喜歡不只是因為它的性能,還包括了它的個性。從它的表現上看來,它擁有非常鮮明的性格,不論是外觀的模樣,或者是開在路上時,所帶來的感官刺激,又或者是激烈操控中給人的回饋感受,你都可以感受它并不是那種不管你怎么胡來,它都乖乖聽話的跑車。有時候你可以放縱一下,但是有時候你也必須懂得順著它的脾氣。論性能,它的4.0T發動機絕對夠勁,但是也代表著在彎道中(特別是那種狹小的山路或賽道),你還是要收斂起你的玩心,拿出你100%的功力認真對待它。從我們以往的經驗看來,它不是一臺賽道機器,但是表現出的卻是一輛100%的Fun Car。
相關鏈接:
羅浩的選擇——法拉利488 GTB
2015年上市的跑車里,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法拉利488 GTB。這款車是2015年4月在國內公布售價的,然后6月的時候我去意大利試駕了一下,感覺確實非常厲害!以前我覺得458 Italia已經是一輛非常完美的跑車了,結果488 GTB再次把性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實在令人驚嘆!
和上一代產品相比,488 GTB最大的變化就是換裝了一臺3.9升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與法拉利California T上的那臺同屬于F154系列,最大功率達到670馬力(492千瓦)/8000rpm,最大扭矩760!っ/3000rpm,比458增強了100馬力和220!っ。
488 GTB加速的感覺很神奇。以前駕駛458的時候,你可以體會到自然吸氣發動機奮力輸出時那種追求極限的刺激,給人激情迸發的快感,但是在488 GTB上就是另外一碼事了。它的動力輸出似乎并不狂躁,甚至可謂順滑!踩下油門之后這輛車就開始持續加速,好像一點也不費力氣似的!它不會給你什么瘋狂的感覺,只是在永無止境的加速,似乎永遠也沒有“極限”這么一說,那種感覺真的很恐怖!
根據官方給出的成績,法拉利488 GTB的0-100km/h加速時間3.0秒,加速至200km/h也不過8.3秒,而458 Italia這兩項的成績分別是3.4秒和10.4秒,你可以看出488 GTB在加速性能,特別是中后段加速性能上有了非常顯著的提升,但是對于這輛車以及車里的人來說,成績只是個數字而已,它已經快得讓令人麻木,令人有點匪夷所思了。
新車在操控性方面也做了很多升級,特別是在電子科技方面的進步。第二代側滑角度控制系統SSC2不斷分析車身軌跡,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細微調整著車身姿態。出彎加速時,E-Driff電子差速系統巧妙的分配左右車輪的扭矩,避免失控。在我看來最可貴的是,在眾多系統的輔佐下,這輛車依然保持了清晰的機械質感,我確信自己駕駛的是一輛經典的法拉利,而非高級電子游戲機。
編輯點評:
論性能,488 GTB是一輛堪稱完美的跑車,各項性能全面超越前代產品。按理說我們對于458 Italia已經沒有什么可留戀的,不過呢,我其實還有一點懷念的。當年試駕458 Italia的感覺太令人難忘,那臺自然吸氣發動機達到9000rpm時的高亢聲浪讓人陶醉,而在488 GTB上不會再有那種感覺了,渦輪增壓發動機是大勢所趨,也許它失去了某些樂趣,但在其它方面也給了我們更多樂趣,反正就是這樣吧。
488 GTB在國內的指導價是338.8萬元,比當年458 Italia還要便宜,絕對是超值啊。最后祝各位在新的一年發大財!能買法拉利!
相關鏈接:
全文總結:
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跑車夢,但很可能這個夢想距離現實生活很遠。不過沒關系,只要你有夢想,并且為之努力,那么這個夢就終有一天會實現。當然,也許類似的心靈雞湯你早就聽膩了,總想找點捷徑。等等,讓我想想,如果買彩票不中的話,那么快速開上這些跑車的捷徑恐怕就只有一個了,那就是努力應聘做一名汽車編輯吧!沒錯,哥的工作有時候就是這么爽,兄弟,加油,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最后,祝大家猴年行大運,早日實現跑車夢想。(文 汽車之家 張子儀 張郁達 張立祥 羅浩)
車型圖片 | ![]() | ![]() | ![]() | ![]() |
基本參數 | Mustang 2015款 5.0L GT 性能版 | AMG GT 2015款 AMG GT S | 法拉利488 2015款 488 GTB | 奧迪TT 2015款 TT Coupe 45 TFSI quattro |
廠商指導價 | 75.80萬 | 168.80萬 | 315.50萬 | 56.98萬 |
廠商 | 福特(進口) | 梅賽德斯-AMG | 法拉利 | 奧迪(進口) |
級別 | 跑車 | 跑車 | 跑車 | 跑車 |
能源類型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環保標準 | 國V | 歐VI | 國V | 歐V |
上市時間 | 2015.08 | 2015.05 | 2015.04 | 2015.07 |
最大功率(kW) | 310 | 375 | 492 | 169 |
最大扭矩(N·m) | 530 | 650 | 760 | 370 |
發動機 | 5.0L 422馬力 V8 | 4.0T 510馬力 V8 | 3.9T 670馬力 V8 | 2.0T 230馬力 L4 |
變速箱 | 6擋手自一體 | 7擋濕式雙離合 | 7擋濕式雙離合 | 6擋濕式雙離合 |
長*寬*高(mm) | 4784*1916*1387 | 4546*1939*1288 | 4568*1952*1213 | 4181*1832*1353 |
車身結構 | 2門4座硬頂跑車 | 2門2座硬頂跑車 | 2門2座硬頂跑車 | 2門4座硬頂跑車 |
最高車速(km/h) | 249 | 310 | 330 | 250 |
官方0-100km/h加速(s) | - | 3.8 | 3 | 5.3 |
實測0-100km/h加速(s) | - | 3.68 | - | 5.7 |
實測100-0km/h制動(m) | - | 36.86 | - | 36.13 |
NEDC綜合油耗(L/100km) | - | 10.2 | 11.4 | 7.2 |
實測油耗(L/100km) | - | - | - | 9.8 |
整車質保 | 三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不限公里 | 三年不限公里 | 三年或10萬公里 |
首任車主質保政策 | - | - | - | - |
車身 | Mustang 2015款 5.0L GT 性能版 | AMG GT 2015款 AMG GT S | 法拉利488 2015款 488 GTB | 奧迪TT 2015款 TT Coupe 45 TFSI quattro |
長度(mm) | 4784 | 4546 | 4568 | 4181 |
寬度(mm) | 1916 | 1939 | 1952 | 1832 |
高度(mm) | 1387 | 1288 | 1213 | 1353 |
軸距(mm) | 2719 | 2630 | 2650 | 2502 |
前輪距(mm) | 1570 | 1680 | 1679 | - |
后輪距(mm) | 1637 | 1651 | 1647 | - |
車身結構 | 硬頂跑車 | 硬頂跑車 | 硬頂跑車 | 硬頂跑車 |
車門數(個) | 2 | 2 | 2 | 2 |
座位數(個) | 4 | 2 | 2 | 4 |
油箱容積(L) | 59 | - | 78 | 55 |
后備廂容積(L) | 382 | - | 230 | 305-712 |
整備質量(kg) | 1734 | 1761 | 1475 | 1425 |
發動機 | Mustang 2015款 5.0L GT 性能版 | AMG GT 2015款 AMG GT S | 法拉利488 2015款 488 GTB | 奧迪TT 2015款 TT Coupe 45 TFSI quattro |
發動機型號 | - | 178 980 | F154 CB | - |
排量(mL) | 4951 | 3982 | 3902 | 1984 |
排量(L) | 5.0 | 4.0 | 3.9 | 2.0 |
進氣形式 | 自然吸氣 | 雙渦輪增壓 | 雙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發動機布局 | - | - | - | - |
氣缸排列形式 | V | V | V | L |
氣缸數(個) | 8 | 8 | 8 | 4 |
每缸氣門數(個) | 4 | 4 | 4 | 4 |
壓縮比 | 11 | 10.5 | 9.4 | - |
配氣機構 | DOHC | DOHC | DOHC | DOHC |
缸徑(mm) | - | 83 | 86.5 | - |
行程(mm) | - | 92 | 83 | - |
最大馬力(Ps) | 422 | 510 | 670 | 230 |
最大功率(kW) | 310 | 375 | 492 | 169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6500 | 6250 | 8000 | 4500-6200 |
最大扭矩(N·m) | 530 | 650 | 760 | 370 |
最大扭矩轉速(rpm) | 4250 | 1750-4750 | 3000 | 1600-4300 |
最大凈功率(kW) | - | - | - | - |
發動機特有技術 | - | - | VBM可變增壓管理 | - |
燃料形式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燃油標號 | 95號 | 95號 | 98號 | - |
供油方式 | 多點電噴 | 直噴 | 直噴 | 混合噴射 |
缸蓋材料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缸體材料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鑄鐵 |
環保標準 | 國V | 歐VI | 國V | 歐V |
變速箱 | Mustang 2015款 5.0L GT 性能版 | AMG GT 2015款 AMG GT S | 法拉利488 2015款 488 GTB | 奧迪TT 2015款 TT Coupe 45 TFSI quattro |
擋位個數 | 6 | 7 | 7 | 6 |
變速箱類型 | 手自一體變速箱(AT) | 濕式雙離合變速箱(DCT) | 濕式雙離合變速箱(DCT) | 濕式雙離合變速箱(DCT) |
簡稱 | 6擋手自一體 | 7擋濕式雙離合 | 7擋濕式雙離合 | 6擋濕式雙離合 |
底盤轉向 | Mustang 2015款 5.0L GT 性能版 | AMG GT 2015款 AMG GT S | 法拉利488 2015款 488 GTB | 奧迪TT 2015款 TT Coupe 45 TFSI quattro |
驅動方式 | 前置后驅 | 前置后驅 | 中置后驅 | 前置四驅 |
四驅形式 | - | - | - | 全時四驅 |
中央差速器結構 | - | - | - | 多片離合器 |
前懸架類型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后懸架類型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雙叉臂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四連桿獨立懸架 |
助力類型 | 電動助力 | 電子液壓助力 | 電子液壓助力 | 電動助力 |
車體結構 | 承載式 | 承載式 | 承載式 | 承載式 |
車輪制動 | Mustang 2015款 5.0L GT 性能版 | AMG GT 2015款 AMG GT S | 法拉利488 2015款 488 GTB | 奧迪TT 2015款 TT Coupe 45 TFSI quattro |
前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陶瓷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后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陶瓷通風盤式 | 盤式 |
駐車制動類型 | 手剎 | 電子駐車 | 電子駐車 | 電子駐車 |
前輪胎規格 | 255/40 R19 | 265/35 R19 | 245/35 R20 | 245/40 R18 |
后輪胎規格 | 275/40 R19 | 295/30 R20 | 305/30 R20 | 245/40 R18 |
備胎規格 | 無 | 無 | 無 | 非全尺寸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