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初步海選] 大家好,這一期的《編輯開什么車》終于來了,前兩期我們為大家呈現的都是編輯部中開轎車的小伙伴,不過隨著SUV市場的日益火爆,編輯部中開SUV以及打算買SUV的也是大有人在,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編輯部中選擇SUV的朋友。由于開SUV的同事確實不少,受篇幅所限,這次先為大家介紹其中的4位,沒有提到的小伙伴們,我們將在日后陸續為大家介紹。
特此說明:有的網友有疑問,照片上的車都掛著“試”字車牌,是不是都是廠家的試駕車?實際上掛這個車牌只是單純為了遮擋住車輛原本的號牌,保護個人隱私,并沒有其它意思,文中出現的車100%是編輯自己的車。另外,廠家的試駕車通常都是最新款,幾乎不會有舊款。
● 劉昱昕和他的日產奇駿
點擊這里騷擾他:劉昱昕的編輯博客
新浪微博:@劉昱昕-LYX
大家好,我是劉昱昕,大家也應該對我不太陌生了,原來做評測編輯,現在的角色是視頻節目《微試車》和《背靠背》的車評人。
我在2015年的10月份購買了這輛奇駿2.0 CVT舒適。有了孩子后,原來的騏達已經不能滿足我家5人出行的需求了,尤其是后排還要裝一個兒童座椅。我曾經一度認為買個7座車才是正解,但后來做了《漢蘭達對比奧德賽》的選題后,覺得如果不生二胎的話,5座車就夠用了,而且價格也能便宜不少。所以最終決定在20萬預算左右,選一輛5座的中型車或緊湊型SUV。
『阿特茲、杰德』
阿特茲的顏值曾經讓我中毒,但后來想想自己換車的初衷,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杰德也是因為空間問題,再加上家人一直想換SUV,所以最后將車型鎖定在SUV?碨UV的時候考慮過本田CR-V和馬自達CX-5,放棄CR-V是因為媳婦兒看不慣它的車尾,最終奇駿因為更高的性價比而戰勝了CX-5。
因為這次換車主要是考慮空間,所以對于外形方面,就沒有考慮特別多,否則我可能就會選CX-5了,不過奇駿的外觀整體也還算順眼。其實奇駿的四驅系統在同級別中算是很強,有不錯的購買價值,但我買這車主要還是看中了空間和油耗,對越野能力、雨雪天氣的驅動表現沒有太高要求,前驅基本也夠了,所以沒有選四驅版的。車頂行李架是跟4S店送的原裝件,裝上之后比原來精神不少。有個缺點,車門不是全包的,冬天下雪的時候,下車褲子很容易蹭臟。
我不太喜歡這個尾燈,尤其是改款之后,樣子變了,光源也變成LED的了,一對比就顯得現在這個更難看了。我這個車原廠有全景影像,但是卻沒有后雷達,好多日系車都這樣,現在這個后雷達是4S店送的原廠件,裝上之后效果挺好,一點色差都沒有。
車外確實可說的地方不多,還是看看里面吧。這次先從不好的地方開始吧,我個人覺得內飾設計有點過時,而且用料也一般的。還有一個買車之后發現的問題,就是主駕旁邊的車窗升降鍵都有背光,但是前面的解鎖鍵卻沒有,而且如果你坐在駕駛席上看過去,門拉手正好會擋住它,要是不熟悉這車,晚上想解鎖車門,就很可能得找一陣子。
接下來說說優點,我覺得配置應該算是奇駿的一大亮點,我這車算上優惠,全辦下來不到20萬,無鑰匙進入、無鑰匙啟動、全景天窗、全景影像、后視鏡電動折疊(不過不是自動的)、座椅加熱都有了。這個大屏是當時官方升級的,買完車4S店給免費裝,雖然不是原廠件,但還好,看著不low。換完大屏,看倒車影像就更清楚了,而且關鍵的一點是,這個屏幕能放視頻,孩子要是不想坐兒童座椅的時候,我就給她放動畫片,一看動畫片就老實了。
我買車的時候,店里就有已經增配了座椅加熱的舒適型可選,座椅加熱對北方用戶來說還是很實用的,特別是真皮座椅的車,冬天剛一上車跟坐冰上開車似的,我果斷選了帶座椅加熱的。這個配置也算是我選車的一個硬性標準,沒有這個配置的就不想考慮了。
當初買車也是看上了它的舒適性和空間,日產在這方面也一向頗有心得。奇駿這套座椅的填充物比較柔軟,但整體的承托又比較得力,不是軟塌塌的那種,坐上去不會很累,長途駕駛也不會腰酸背痛的。我這車沒有電動座椅,但是對我來說無所謂,我一直覺得電動座椅沒有太大用處,平時要是就一個人開車,也不會老調它。
后排的腿部空間還不錯,但是我更在意的是橫向空間,雖然跟原來我那輛騏達比,已經好了不少,但是在裝了一個兒童座椅之后,后排再坐兩個成年人還是會有些擠。現在孩子大一點了,大兒童座椅換成了增高墊,也能稍微好一些。
后備廂值得一說,可以各種組合的后備廂確實給了我不小的驚喜,開啟“雙層模式”可以讓后備廂空間利用率高很多,裝載力大幅提升,底層的塑料板也是很實用的設計,尤其在海邊會經常用到。帶沙子的拖鞋、濕乎乎的海鮮,都可以直接放在里面,不用怕臟。后備廂這個氣壓挺桿前段時間召回了,可能會突然撐不住后備廂蓋,我這個目前看還好,不過過幾天還是去4S店看一下,以防萬一。
奇駿的行駛品質其實不錯,對得起它的售價和定位。但要論駕駛樂趣,奇駿絕對是中等偏下的水平,不過這車也不是拿來玩兒的,所以平時開的時候,也不會很激進。油耗算是一個亮點,平時也不經常用ECO模式,平均時速32km/h,油耗在8L/100km左右,對一輛2.0L的SUV來說已經很省了。
● 將來準備換一輛什么樣的車?
如果再換車,現階段我可能會考慮冠道或者MPV吧,在體驗過冠道之后我覺得,它的后排空間太變態了,而且橫向空間也要更大一些,后排坐三個人肯定比奇駿要更寬松。
● 王寅和他的別克昂科威
點擊這里騷擾他:王寅的編輯博客
大家好,我是新聞組的王寅,在汽車之家工作7年了,大家每天看到的新聞文章都是由我和我的同事寫的,對新車比較了解,如果大家想了解有關新車方面的內容(比如新車的上市時間、售價等問題),歡迎來我的編輯博客下留言。
我在2016年12月買了這部昂科威,現在開了不到4000公里,當時想換車就是因為有了孩子,需要一部空間比較大的車,買車之前還考慮過日產奇駿和寶馬3系,因為手中只有一個指標,所以買車還是要考慮各方面的情況,并且家人不太喜歡奇駿的內飾,寶馬3系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但是這次換車想要一部SUV,所以綜合對比,昂科威的空間和動力都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最終選擇了昂科威。
『日產奇駿、寶馬3系』
我覺得昂科威的外觀屬于非常耐看的那類型,看它的第一眼沒有讓我有那種驚喜的感覺,倒是會有一種日久生情的味道。
我對昂科威的外觀評價其實就是中規中矩,屬于非常耐看的那種類型,F在很多新車的顏值都不錯,不過時間長了總會有一些審美疲勞,但是對于昂科威就不會這樣,越看越喜歡。當時買車的時候本來一開始想買白色的車,但是沒有現車,再加上白色的車漆不是金屬漆,所以就選擇了現在這個顏色,也不錯,這個顏色挺耐臟的。
因為我開車走高速比較多,所以能比較深入地體驗一下昂科威的隔音降噪水平。前排玻璃使用了雙層玻璃,有效地提升了抑制風噪的能力,加上輪胎的胎噪也不算大,綜合來看,昂科威的靜音性能確實不錯。
2.0T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很給力,比我之前的車強很多,對于我來說非常足夠了。平時開車也能感受到這部車的懸架支撐不軟不硬,有質感,無論是家人朋友的評價還是自我感受,都覺得昂科威的行駛品質很好。
內飾的設計以及質感是昂科威最吸引我的地方,能摸到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軟的,棕色的風格很顯檔次感,做工用料方面也讓我很滿意,并且我的家人也很喜歡昂科威的內飾設計。我覺得到了我現在的這個歲數,昂科威在內飾方面確實符合我的審美。多媒體系統平時用的最多的就是藍牙了,挺方便的。我當時買車的時候沒趕上安吉星的免費政策,不過我也幾乎不用安吉星的功能。
當時買車的時候,因為雙離合變速箱的緣故不敢買1.5T的車型,就直接買了2.0T的,匹配的這款6AT變速箱很聰明,起碼從我的感受上說比之前通用的6AT要聰明一些,邏輯不錯,換擋速度和平順性做的都挺好,我還是挺滿意的。油耗方面,我現在是11.5L/100km,相對來說比較費油了,并且是在擁堵路況不太多的情況下,為了節油,自動啟停我是從來不關閉的,昂科威的自動啟停使用起來比較舒適,對行駛質感的影響不太大。
儲物空間方面,昂科威還是挺豐富的,平常錢包、手機都有地方放,鑰匙我還是習慣放到兜兒里,副駕駛前面兒的那個儲物槽好評。
座椅挺舒適的,無論是前排還是后排都挺舒服,我家人的身高也都不太高,對于昂科威的空間表現挺滿意的,無論是頭部空間還是腿部空間都屬于寬裕的范疇,而且后排座椅還支持角度調節,這對于提升后排乘坐舒適性來說非常有幫助。
后備廂空間其實我并不太滿意,之前用的嬰兒車比較大,這個后備廂基本盛不下,后來換了一個輕便嬰兒車之后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 將來準備換一輛什么樣的車?
『馬自達MX-5、MINI COOPER』
因為剛買了昂科威,最近沒有換車的計劃,如果能再搖中一個指標的話,我會添置一部小一些,并且還有意思的車,不過搖中號不定哪年的事兒了,就不瞎想了。
● 郭逸飛和他的日產樓蘭
大家好,我是產品庫的編輯郭逸飛,大家平時上汽車之家,看的車輛配置表和圖片都是出自我們之手,但是出鏡的機會比較少,算是幕后工作者吧。今天既然有這個機會,就跟大家好好聊聊我這輛樓蘭。
『漢蘭達、昂科威』
我的上一輛車是八代思域,決定換車的時候首先還是考慮本田,但是那時候冠道和UR-V還都沒出呢,CR-V又覺得沒什么勁,還是想換個大點的中型SUV,所以只能轉投別的品牌。曾經考慮過漢蘭達和昂科威,都是不錯的車,但是昂科威的體型和空間在中型SUV里算是比較小的;漢蘭達是因為價格偏高,看得上的配置都超出預算了,價格能接受的車型,配置又太低。當時樓蘭在國內上市之前,我正好去了一趟塞班島,在那看見過實車,外觀就非常吸引我,上市之后開過也覺得不錯,最后就選定了它,我這輛是 2.5L XL 兩驅智尚版,次低配,當時買的時候一點優惠沒有,白色還要加2000元,全辦下來30萬出頭。
這車最吸引我的地方還是外觀,雖然同事老說它難看,但是我還是覺得挺有個性的,尤其頭燈的造型很犀利,而且光源還是LED的,不過也有一點不太好,就是前包圍下面有個護板很低,目前為止運氣不錯,還沒蹭過。
懸浮車頂算是這車的一大特點,在當時那會也確實是比較新穎的設計。我這車是次低配,原廠沒有配行李架,不過帶行李架的也是那種一條兒貼頂的。這車比較矮、長,跟一般的SUV比,顯得不是那么高大,光顯得長了。
排氣管是個槽點,在遠處看特別明顯,整個排氣管都吊在底下,這是最丑的地方,我看論壇里,這部分被吐槽也是最多的,丑只是一方面,而且也比較影響離地間隙。另外我覺得,尾部的造型比前臉要更吸引我,跟車頭一樣,車尾也是燈的樣子我覺得很好看,感覺有點像日產的JUKE(英菲尼迪ESQ)。不過有一點,這車的后窗特別愛積灰,不知道是不是SUV都有這毛病。
中控臺造型不出彩,但是也比較耐看,整體的做工還是很不錯的。日產的車安全配置都不低,這點我很滿意。像前排側氣囊、側氣簾、膝部氣囊、胎壓監測什么的都是全系標配,我這車跟高配相比還是少了一些主動安全配置,但是我覺得足夠用了。中控部分不太滿意的地方在于,雖然配的這套BOSE的音響的音質很好,但中控這個多媒體屏幕有點次,尺寸很小,而且不是觸摸的,只能用旁邊的按鍵來操作,好在現在新出的17款已經改成觸屏了。第二點就是,這個級別的車還用的是腳剎,還是希望能來個電子手剎。
前排儲物空間就是夠用的水平吧,USB口的位置有點尷尬,身材比較胖的人想插個U盤或者數據線會有點費勁。座椅很舒服,很柔軟,感覺支撐性比原來的思域要好。全景天窗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配置,雖然開啟的面積也就跟普通天窗差不多,但是透光面積還不錯,這也算是我目前選車的一個硬性指標吧。
后排座椅也很舒服,而且座椅的靠背可調,但是空間就是它的弱點了,它車長比冠道還要長一點,但是腿部空間跟冠道簡直是沒法比,對我來說,這么大最多算得上夠用吧。這車坐4個人很舒服,要是坐5個人,雖然后排地板也挺平的,但是橫向空間還是稍微緊張一點。后排中間這只有個USB接口,如果還能再多一個12V電源就好了,現在我的車載凈化器就只能甩到前面去。
我覺得這個級別還是應該有個電動尾門,現在這個特別沉,我媽每次關這個尾門就比較費勁,而且當時樓蘭的電動尾門要到混動版的四驅車型才有。后備廂也挺小的,出去玩的話,后面放個車載冰箱,放個包,就幾乎放不下什么了,感覺還沒奇駿的大呢。也挺奇怪的,這車的長度其實不短,但是后備廂不大,后排空間也不算很大...
開著的感覺就是比較輕松舒適的,2.5的動力在城市里開足夠,CVT變速箱也很順,但是開高速就覺得動力稍微有點肉了,在國道上超個大貨車,都得提前預留好足夠的距離。不過,這車跑高速特別省油,百公里也就7個多油,一點不比我原來的思域費油,前段時間我自駕去了趟青海,第一天開了大概1000公里,中途都沒加油,油箱是75L的,但是在城市里油耗就上來了,大概百公里11到12個油。
● 將來準備換一輛什么樣的車?
現在這車剛買了兩年,短期內應該不會換了,如果未來想換的話,應該會是豪華品牌了。覺得雷克薩斯ES還不錯,其實買這個車之前也曾經想過ES,但是預算有限,又不想買最低配。所以如果以后換車的話,可能會先考慮雷克薩斯ES吧。
● 金雷和他的北京BJ80
新浪微博:@金雷同學
大家好,我是商配組的編輯金雷,正好這兩天我剛剛發了一篇迪拜游記,對我比較陌生的朋友可以先去看看游記,以便快速加深對我的了解。
我的北京BJ80(下文中簡稱為80)購買于2017年8月份,現在已經跑了3000公里,我之前擁有過切諾基、菱帥、寶來和帕薩特,隨著年齡的增長,開車風格變得越來越沉穩,加上想帶家人去看更多不一樣風景,所以想要購置一部硬派越野車,看車時在福特撼路者、三菱帕杰羅·勁暢、哈弗H9和路虎發現神行上猶豫過,最終經過層層篩選,心中的那個北汽情懷促使我投入了80的懷抱。
『福特撼路者、三菱帕杰羅·勁暢』
『哈弗H9、路虎發現神行』
在我小時候,父親就曾駕駛一部北汽212,可以說,我童年的記憶是和北汽分不開的,我相信每一個買80的人和我一樣心中都會有這樣的北汽情節,我的第一輛車是切諾基,可以說我是一個很熱愛越野的人,記得以前特別喜歡看《中國汽車畫報》,里面每一期都會有越野車的介紹,其中就有北京吉普一族,每當看到這些的時候,心中就充滿了對這種生活方式的向往,所以我第一眼看到80的時候,方方正正的造型,北汽的Logo,這正是我所喜歡的類型,所以最終我選擇80,就是遵從了我自己的內心。未來我可能會做一次80的長測,到時會在文章中更詳細的闡述我對北汽的這份感情。
很多朋友都會說80非常像奔馳G級,有些朋友會把自己的80改裝成G級的樣子,我認為這不是正確打開這部車的方式。我個人非常欣賞軍版80的外觀,所以我著手對自己車的外觀進行了一些小小的改動,以求能更接近軍版車型的樣貌。
通過上面的改動,大家就能看出來我的這部車和普通80的區別了,我能做的就是四處搜羅配件去改裝它,以達到和軍版車型外觀一致的目的,未來我還會給它做全黑化處理,各個地方的亮條都要去掉,我的理想是把這些浮于表面的東西都摒棄掉,讓這部車回歸一部越野車的本真。
很多國產車在車身高度方面做的就有些不到位,80的高度達到了2005mm,超過了一些地庫的限高,在日常使用中這一點有些不方便,有時候下地庫我會讓我的朋友坐在車上壓一下,用來降低一些高度,之后再去停車。如果尤其換裝軍版的16英寸輪圈的話,車身高度還能再降低點兒。
北汽在一些小細節方面還是可以看出來用心程度的,改款之后雨刷器的推桿增加了一根,這樣就能提高雨刷所覆蓋的面積,在雨中駕駛時可視面積就增大了,這一點還是挺用心的。
這款2.3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還可以,很多朋友都說由橫置改為縱置之后會有一些問題,我覺得還好,最大的問題就是怠速的時候沒有那么穩,車身會受到發動機的一點點振動,導致車身有些抖動,其它方面倒是沒有問題。實際開起來的時候發現渦輪介入比較突兀,不過油門調校的挺輕快的,推這么大的一款車也不太費力。有個小道消息,如果對動力不滿意的話,可以去4S店刷軍版2.3T的動力,因為軍版不考慮經濟性,所以調校得比較猛。
民用版80在底盤、懸架等方面和軍版車型完全一樣,用料基本上都是鋼,強度很高,這一點非常不錯,不過在四驅結構和后整體橋這兩方面,軍版和民版是不一樣的。
因為車身較高的緣故,上車的姿勢頗為霸氣,不過對于個子不太高的人來說就有點兒不友好了,尤其是對于女孩來說,每次上車都需要耗費一些力氣。
內飾的用料和設計還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間,不過這個車倒是能營造出來一定的豪華感。我本身對座椅的要求比較高,80的座椅舒適度不錯,座墊挺軟的,不光是前排,后排座椅同樣也比較舒服,這一點我非常滿意。只是80的配件不太多,就連腳墊這種東西都是我買回來之后自己裁的。值得一提的是方向盤上的車標,我記得我第一次看到80的時候,方向盤上是“北京”的Logo,后來改成了現在的Logo,這是我非常不滿意的一點,我也從各個渠道去找過“北京”標,可是找不到。方向盤上的這個“QUIT”鍵很有意思,據廠家的工程師介紹,這個設計源自軍版車型,軍方敞篷版車型的駕駛員在開車時會有一些特殊的需求,比如說射擊時便不能系安全帶。因為這套系統都是通用的,所以民用版車型也就延續下來了,當然,日常開車時是不建議使用這個功能的。
這塊中控屏幕的觸控操作體驗只能說可以忍,并沒有多流暢,不過里面的功能倒是非常齊備,硬派越野車常能用到的指南針、胎壓表、海拔高度表和渦輪壓力表等都配備了,原本我還想給車加上一個三聯表,后來發現原廠的這些數據都非常精準,也就省事兒了。
這個車后排沒有出風口倒是很值得吐槽,但是把空調出風量調到最大之后,風量可以送到車廂后部,所以說通過一部車就能看出來廠家的性格,80這部車簡單直接,甚至可以說有些粗暴,廠家的脾氣秉性大抵也是如此。
這款6AT變速箱在起步的時候還挺順滑的,只是行駛過程中每一次換擋我都能感受到一些沖擊感,這個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民用版80的四驅系統是來自博格華納的電控分時四驅,并且沒有差速鎖,而軍版80則使用了丹東橋廠的全時四驅,這是民用版和軍用版在四驅形式上的差別。
因為車身高度比較高,所以乘坐空間上頭部空間非常充裕,腿部空間也屬于夠用的范疇。一開始我想在后備廂里加個座椅,就和軍版運兵車的布局類似,因為擔心后排放了兒童安全座椅之后不能坐下兩個人,后來發現是自己多慮了。
后備廂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沒有出現過不夠用的情況,只是后備廂燈的設計很容易被物品擋住,所以我買了一個迪卡儂的營地燈用來充當后備廂燈,使用挺方便。
這部車是一部為老司機打造的車,適合動手能力比較強的人,不過話說回來,玩兒硬派越野車的人的動手能力應該都還不錯。買車最主要的還是看自己的需求,需要這部車做什么,我需要的就是一部可靠性好,能帶我和家人進行長途穿越的越野車,所以它的一些缺點我也可以接受,這就OK了,并且現在我還非常喜歡在城市里開80,這是一個和它較勁并最終征服它的一個過程,我很享受這一點。說到總體評價,我對80這部車的評價是一般,雖然有很多喜歡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少不滿意的點,比如說內飾材質等,但是相信80的未來會更好。
● 將來準備換一輛什么樣的車?
我一般是在用車3年之后看看市面上有什么讓我心動的車,然后再訂,完全隨著我當時的心情,所以現在暫時不去想這個問題。
● 全文總結:
上一期的《編輯開什么車》對話了四位不太在意空間的緊湊型兩廂車車主,而本次的四位車主則是對空間有一定的要求。劉昱昕的奇駿和王寅的昂科威屬于比較暢銷的車型,大家也都不陌生,并且他們都是因為家庭的原因需要購置一部空間稍大的SUV;郭逸飛的樓蘭相較之下就比較小眾了;金雷的BJ80則是四部車里唯一一部硬派越野車,和之前的三款城市SUV風格截然不同。其實,編輯部里還有不少人都是SUV車主。如果這次沒有看過癮的話,歡迎關注我們之后的文章,我們將繼續為大家揭秘,汽車之家編輯們的愛車都是什么。(文/圖/攝 汽車之家 王澤石 馬亦驍)
● 相關鏈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