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車圖解] 不曾想當我們提到smart時對它的映象都還停留在小巧強悍的記憶之時,這個小家伙已經悄然長大不少了。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我們還看到了smart精靈#5這樣的大家伙,這是一臺中型純電SUV。雖然在車展上亮相的它還處于概念車階段,但新車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量產并上市,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看到的概念車與量產車的差別并不會太大,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個大家伙吧。
● 硬派SUV的外觀設計
smart精靈#5雖然目前處于概念車階段,但外觀設計是這款新車的一大亮點。整車用壯碩的外觀設計來突顯它粗獷有力的車輛性格,它或許標志著smart品牌在對未來汽車設計的理解和追求。
smart精靈#5的車身尺寸為4700mm×2160mm×1870mm,這在smart品牌的車型中是前所未有的,這臺概念車展現了smart品牌迄今為止最大、最方正的車身設計。這樣的尺寸不僅提供了寬敞的內部空間,也賦予了車輛更加穩重和大氣的外觀感受。
雖然新車更野性更方正了,但從細節上還是能看出smart車型一脈相承的那股味道的,尤其是車身各處都采用比較圓潤的輪廓勾勒,依然還保留了smart的設計語言。而根據我們此前拍攝到的圖片來看,新車前保險杠下方還有一個用于投影的鏡頭,可供戶外露營時使用。只是將投影儀安置在這個位置如果發生碰撞或涉水之后維護成本可能會比較高,從實用的角度還是建議將投影儀放在車頂位置比較好。
要想凸顯硬派、越野的風格怎么能少得了原廠的車頂行李架和射燈組合呢,在smart精靈#5上自然也不例外。而且考慮到未來可能的叢林穿越需求,官方還為樹枝分離器預留了車頂和前艙蓋的安裝位置,用不用得上先不說,至少姿態和調調是拿捏到位了的。
這款概念車的側面輪廓足夠硬朗,而且官方還為其配備了一套AT全地形胎用于展示整體顯得更為粗獷,不過預計量產之后還是會配上常規的公路胎。
新車的車尾則展現出了另一面,從后方看去它的整體輪廓甚至有幾分奔馳ML的影子,可見設計師對smart精靈#5硬朗、大氣的外觀設計還是拿捏得很到位的。后方貫穿式的剎車燈采用雙條形的樣式,與前燈組進行了很好的呼應。
● 有新意的內飾設計方案
之前我們還拍攝到了smart精靈#5的車內圖片,作為一款概念車按照此前廠家的說法,smart精靈#5的內飾設計靈感來源于“戶外”,這一理念貫穿于車輛的整個設計之中,旨在為用戶帶來一種全新的戶外探索體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是展車為我們帶來了對開門無B柱的設計樣式,拉開車門就能看到smart精靈#5所采用的四座式布局方案,希望這個設計細節能在量產車上得到保留,畢竟在電動車時代可以比較輕松地將車身剛度通過底盤來進行補強。
進入車內之后首先是整個儀表臺和中控面板的布局給人了耳目一新的感覺,首次引入中控與副駕雙聯屏設計,與目前的smart車型內飾將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從設計元素上來看,這臺概念車的內飾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可行性,預計未來量產車也將采用相同的設計樣式。智能座艙系統方面,根據此前的信息來看預計將內置AMD V2000桌面級高算力芯片,帶來反應敏捷的車機界面,并將搭載前沿的生成式AI技術,讓用戶可與車載智能助手進行各種自由對話。
四座的設計也是smart精靈#5的設計亮點之一,副駕駛席配備零重力座椅,在日常使用時也能將副駕乘客照顧得更周全一些。
集成在中控臺扶手處的原車全場景便攜Hifi音箱——包含6顆發聲單元,具備車載、戶外、居家多種使用場景。在車內可作為smart studio音響系統的重要組件,實現低音補償;在戶外可作為藍牙音箱,或連接車機實現智能語音控制;居家時,更可成為智能音箱終端。同時結合車頭前部的車規級全彩激光投影儀功能,還可以讓用戶實現在戶外看大片的愜意。
而在動力方面,smart精靈#5預計將會配備雙電機智能四驅,擁有全地形駕駛模式(Off-road,沙地,雪地,泥地,巖石),在800V純電高壓平臺和4C超快充技術加持下,僅需15分鐘即可充滿70%電量。搭載超過100千瓦時大容量電池,全新smart精靈#5概念車續航里程將超過700公里(CLTC)。智能駕駛方面,新車采用NVIDIA DRIVE Orin作為最新集中式計算平臺,并首次搭載激光雷達以及smart Pilot Assist 3.0版本,可實現城區領航輔助駕駛功能。(文/汽車之家 羅奧雨 圖/北京車展前方報道團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