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品牌歷史] 隨著夏利N7的上市,曾經“紅遍祖國大江南北”的夏利再次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熱點,也勾起了不少人對于那個時代經典小車夏利的無限追憶。本篇自主品牌歷史系列文章中,我們就將與您一起回顧夏利的品牌故事,聊聊那個誕生于改革開放初期、承載國人無限情感的“老伙計”。
說起夏利,許多人腦海中便會浮現出“祖國山河一片紅”的景象。的確,夏利不僅在80年代末期成為國內出租車的主力軍,更開啟了國人對私家車的認知。當時,擁有一臺鮮紅色的夏利是無數人的夢想。然而有關夏利的歷史,還要從改革開放前說起。
上世紀70年代末期,隨著我國全面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人民對汽車的認知快速增長,需求也是空前迫切。正是因此,大量海外優秀車型涌入國內,此前在國內叱咤風云的自主轎車則受到了極大挑戰。
面對這種情況,當時一汽、上汽、北汽立即行動起來,分別與奔馳、大眾、克萊斯勒進行合作,并于此后成立了諸如上海大眾這樣的合資企業。它們的出現,為飛速發展的國內汽車界注入了新鮮血液,更奠定了自己難以動搖的歷史地位。
當時國內汽車界,上海大眾占據了轎車領域的制高點,北京吉普則在越野車領域獨占鰲頭,相比之下,我國小/微型車市場還是一片空白,經過反復的研究論證,天津汽車工業公司決心著重發展小/微型車,在這個領域樹立自己的絕對優勢。
不僅如此,當時國內汽車工業的領軍者,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也同樣決定大力扶持北汽、津汽以及廣州標致這三家規模較小的企業,人們稱之為“三小”。當時他們的主要任務便是研發生產經濟、實用的代步小車。
1983年1月7日,天津微型汽車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小組成立后立即開展了針對小/微型車的市場調查工作。同年2月,時任天津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的紀學澂(chéng二聲)帶領考察團奔赴日本進行考察,很快他們便將目光鎖定在了日本大發、鈴木等善于生產小車的廠商身上。
紀學澂看中了日本大發汽車公司生產的Hijet 850,而時任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董事長的饒斌則看上了同樣來自日本大發的Charade轎車。與此同時,包括鈴木在內的許多廠商均向天津汽車工業公司伸出了橄欖枝,表示愿意合作,一時間,津汽在究竟與誰合作的問題上犯了難。
經過考察組的反復研究以及國家計委、中汽總公司的考量,大家都認為引進大發品牌的車型是一條正確的道路。首先,大發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經濟省油、皮實耐用,小巧的車身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夠穿梭自如,其次是大發公司產品品種豐富,并且與津汽此前生產的微型轎車具有很高的通用度,其技術裝備消化、吸收起來更加方便快捷,也更容易成功。
其實津汽最終之所以選擇大發進行合作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當時與我國汽車企業進行合作的海外車企,大部分均希望采取合資辦廠的合作方式,也就是將我國龐大的汽車企業變為他們的總裝工廠、生產車間。津汽人對此非常清楚,因此他們選擇了并不強勢的大發汽車公司進行合作,以保證自己在合作時能夠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津汽與日本大發的合作方式并不是常規的“合資”,而是技術轉讓,也就是說天津汽車工業公司買斷了大發有關于這兩款車的所有技術,從而自主進行開發生產。
1983年,天津汽車工業公司上報了《微型載重汽車、微型旅行車設計制造技術及生產線關鍵設備技術引進項目建議書》,提出了引進Hijet 850以及Charade轎車的方案。很快中央便做出了批復,完全同意津汽的這一思路。
1984年3月3日,中日雙方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了技術轉讓協議,并率先引入Hijet 850車型進行生產,而它便是后來被人熟知的“黃大發”。時任天津市市長的李瑞環將其命名為華利,由于華利微面此后在北方被大量運用于出租車領域,且以鮮明的黃色為主色調,因此許多人更喜歡稱它為“黃蟲”。
還記得在我剛剛上小學的時候(1994年左右),一位同班同學家便有臺華利面包車,那臺面包車經常載著我們四五個孩子走在清晨上學的路上,每次都是“邁”上車、“跳”下車。對于一個幾歲的孩子來說,當時的黃大發就是出租車、私家車以及小貨車的代名詞,上躥下跳的進出方式也相當好玩兒。不過對于當時天津汽車工業公司的高層領導來說,華利面包車的設計無疑與面向普通百姓家庭的家用轎車相去甚遠,需要引進一款真正的實用經濟微型轎車,因此在引進Hijet 850后不久,津汽及當時國內汽車工業的高層們便決定前期引入308臺大發Charade轎車進行“試水”。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反饋,大發Charade在群眾中受到了廣泛好評,天津汽車工業公司當機立斷,立即以CKD的形式引入大發Charade車型。時任天津市長的李瑞環將這款車命名為“夏利”,結合此前引入國內的“華利”面包車,這兩臺車的名字在一起便有了“華夏得利”的寓意。
1986年8月,大發Charade車型還在津汽的生產線上,就在此時,我國主要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在李瑞環的陪同下參觀了天津微型汽車制造廠,鄧小平在得知我國引進技術自行生產的新型轎車就要完工下線時非常欣喜,并鼓勵他們要不斷提高質量、發展更多品種,造出為老百姓著想的好車。
在鄧小平做出指示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一臺“為百姓著想”的微型轎車便開下了生產線。1986年9月30日,以CKD方式引入生產的第一臺夏利順利下線,并在當年便迅速推向市場,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當時這款車被命名為TJ730。
第一批出產的夏利TJ730在外形上與大發Charade相差無幾,小巧的車身是人們對它的最初印象,簡潔的條狀前格柵以及和諧的車身曲線使得它的造型迅速被當時人們所接受,也許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夏利的造型非常過時,但在那個四個輪子的汽車尚未普及的年代,一襲紅衣的它絕對算得上馬路上的焦點。最初的兩廂版夏利搭載了一臺代號為TJ376Q的三缸1.0L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53馬力,最大扭矩77N·m。
◆國人信賴的“老伙計” 夏利27年發展歷程
●難以復刻的輝煌 夏利“紅遍大江南北”
看到夏利在市場的表現如此搶眼,天津計委于1987年同意天津市汽車工業公司進行第二期微型汽車方案,并要求津汽在1989年形成年產1萬臺夏利轎車的生產能力。轉年1月,天津市汽車工業公司決定正式成立天津市微型汽車廠,并全面開啟第二期工程。
1989年8月,天津市微型汽車廠二期工程按原計劃順利竣工并交付使用,由此天津市微型車廠形成了年焊裝夏利轎車車身3萬輛,組裝夏利整車1萬臺的生產力。隨著生產工作的不斷深入,夏利轎車的國產化率也是逐年升高,從1987至1990年這四年中,夏利的國產化率從11.2%猛增至40.74%,夏利人努力消化著從海外購買的成熟技術,并逐漸將其化為己有。
1988年,天津微型車廠推出了名為TJ7100的夏利汽車,這個看上去有些復雜的代號其實有著明確的含義,TJ是天津拼音的首字母縮寫,7表示轎車,10表示這臺車是1.0L排量,而最后的一位數字如果是0就表示該車是化油器車型,如果是1就表示它是電噴車型。
改進的夏利TJ7100轎車的外觀較此前車型并無明顯變化,車身曲線變得更加圓潤、流暢。這一代兩廂版夏利TJ7100的長寬高分別為3610mm×1600mm×1385mm,軸距為2340mm,無論以什么標準來衡量它,都絕對算得上袖珍。
那個時期夏利的內飾同樣以實用為主,橫平豎直的中控臺雖然沒有太多設計感,但功能卻一個不少,空調出風口、收音機及卡帶機控制按鍵從上至下整齊的排列在中控面板上,右側中控臺上有個凹陷設計,可以放置一些雜物。
動力方面,當時生產的TJ7100搭載的是一臺來自大發汽車公司的1.0L直列三缸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52馬力,最大扭矩75N·m,與之匹配的是4擋手動變速箱。
然而在90年代初的中國國內,許多人對車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前鼻子、后屁股、中間一個大肚子”的轎車身上,不少人認為兩廂版的夏利根本就不是臺真正意義上的車。迫于這種壓力,天津微型車廠在兩廂車的基礎上打造了三廂夏利,并迅速投入市場。
當時的夏利售價高達10萬元人民幣,盡管如此,它還是在那個汽車極度匱乏的年代受到了人們的青睞。但由于最初生產的夏利轎車售價高得嚇人,因此除了少數公司作為中低端商務車進行采購,就是某些富人“買來玩玩”,對于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夏利是他們的夢想。
但是很快,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便夢想成真了,自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我國實施了改革開發的政策,90年代初期改革開發已經初見成效,各行各業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同樣有了極大提高,出租車也不再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專利。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下,全國各地的出租車行業發展空前迅速。
當時國內適合做出租車的車型寥寥無幾,90年代初期,“黃大發”占據了出租行業的半壁江山,“面的”成為了出租車的代名詞,然而夏利的出現卻徹底打破了這一格局。憑借結實耐用、經濟實惠,以及維修方便、養護成本低等優勢,夏利迅速成為各大城市出租車市場的不二選擇,而“面的”則由于其容易側翻的天生劣勢相繼被淘汰。
在當時,無論南方還是北方,夏利都橫掃當地的出租車市場,成為這個城市名片的同時,更積累了大量潛在用戶,用“祖國山河一片紅”來形容當年夏利在國內的普及程度,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據說當時有關夏利還有這樣一則小故事,一對男女約會后男方提出要送女方回家,為了給女方留下好印象,男方放過了三輛奧拓出租車,直至打到夏利后才心滿意足的送女方回家。由此可見夏利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古城墻、老城門兒、人力三輪兒和夏利,色調灰白的照片在向人們訴說著那個兼容并舉的年代,也如同古樹上的年輪一般,鐫刻著一個變革的時代。除此之外,“面的調度站”也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一溜兒京B牌照紅夏利排隊拉客的場景仿佛將我們帶進了兒時的回憶中......
盡管夏利車在進入國內市場初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但津汽人卻并沒有就此躺上功勞簿,此后他們推出了改款的TJ7100車型,并將它們命名為TJ7100A/TJ7100UA。這款車在外觀內飾上與此前車型相比均有所變化,首先它將保險杠噴成了與車身同色的漆面,使車輛外觀更完整;其次它在前格柵樣式上也有所變化,不再是簡單的橫條造型,而是改為了鍍鉻網狀進氣格柵。
與外觀相似,改款夏利的內飾在不少細節上也做出了改變,方向盤樣式由兩輻變為三輻,儀表盤增加了轉速表,功能性進一步增強,但在整體造型方面改款夏利并未做出顛覆性的改變。此外,后期生產的三廂改款TJ7100A還擁有配備直列四缸發動機的車型,變速箱也有5速手動可以選擇。
90年代中后期,隨著國內汽車廠商的崛起與海外車型的不斷沖擊,夏利汽車市場受到了不小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津汽人也在努力尋求突破,1997年8月28日,天津微型車廠改制為天津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集中精力打造夏利系列車型。至此,夏利正式成為獨立的汽車品牌,擁有一套完整的品牌體系。(注:由于天津微型汽車廠改制,后文將簡稱其為“天汽”)
新公司成立后立即投入了緊張的研發生產中,1997年年底,代號為TJ7130UA的改款夏利車問世,這款車依然是在部分細節上進行了小改動,整體造型并沒有變化。鍍鉻橫條狀前格柵以及下方突出的前杠讓它的前臉看上去更加立體,車身側面翼子板稍稍向外隆起,頗有些線條感與力量感,并首次使用了鋁合金輪轂。
新款夏利在內飾設計風格上與此前車型并沒有差別,相較此前車型它最為顯著的差別就是搭載了一臺排量為1.3L的豐田8A直列四缸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03馬力,最大扭矩120N·m,最高時速可達165km/h,這臺豐田8A發動機最值得稱道的便是它的燃油經濟性,綜合路況下,它的百公里平均油耗在5L左右,與之匹配的是5擋手動變速箱。
●逐漸淡出人們視線 夏利艱難度過10年
經歷了90年代的輝煌,天汽人信心滿滿的跨入了21世紀,然而他們卻驚奇的發現,2000年后的國內汽車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想在這里延續輝煌已經并非易事。隨著2000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來自海外車企的沖擊力更加強大,此外,國內許多民營自主品牌也逐漸壯大,夏利的光環在“內憂外患”下逐漸褪去。
其中體現最明顯就是夏利在出租車行業的衰落,由于此前夏利大量投入出租車市場,在長期高強度運轉的情況下暴露出了不少小毛病,盡管夏利在維修保養方面非常方便,但長此以往,人們對夏利的抱怨逐漸增多,夏利也給人們留下了質量不佳的不良印象。
然而此時夏利車型卻并沒有做出相應的改變,一定程度上放任了這種現象的發展,2000年后夏利車型在出租車市場的保有量急劇下降,曾經的“半壁江山”也消耗殆盡。與此同時,隨著進口轎車關稅的不斷降低、合資汽車的迅速崛起,一些配置高、質量好的車型價格也不斷降低,夏利則遭到了不少國內消費者的拋棄。
屋漏偏逢連夜雨,此后我國各大城市出臺了一系列限制兩廂車的措施,如北京地區限制兩廂車駛入長安街或環路,其他城市則限制兩廂車駛入城市主要街道。這對以兩廂車打天下的夏利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由于政策的沖擊,夏利人將精力逐漸轉向三廂車型,更準確的說,他們將目光放在了1999年的豐田NBC系列明星車型Platz身上。
很快,豐田Platz便被引入中國,它在國內的名字叫做夏利2000。雖說名叫夏利,但它無論從生產平臺還是外觀內飾方面都與夏利沒有任何聯系,天津夏利汽車公司在引進這款車后,又與豐田合作對它的部分細節進行了改造。
2000年上市的夏利2000在外觀上與此前的夏利車型有很大區別,它的車身更加寬大,長寬高分別達到了4145mm×1660mm×1510mm,軸距為2370mm。整車看上去更高,也更加圓潤。不僅如此,夏利2000的前臉也不再是橫平豎直的橫條或網格設計,轉而采用了向中間合攏的直線造型。另外,黑色的前杠、后視鏡及門把手則為整車增添了一絲點綴。
如果說夏利2000的外形在當時看來有些怪異,那么它的內飾則才是真正的“異類”,當年推出的夏利2000將儀表盤放置在中控臺中間區域,并且采用了數字儀表,圓形的空調出風口則分別布置在兩側。除此之外,它還采用了三輻式方向盤,中控臺樣式也變為線條感十足的“飛翼型”。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在照搬了海外版豐田Platz外觀內飾的同時,夏利卻唯獨沒有引進那套豐田先進的VVT-i技術,國內引進的夏利2000車型上搭載的是老款豐田8A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86馬力,最高時速170km/h,百公里油耗在5L/100km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夏利2000的主被動安全配置,它不僅全系標配了ABS剎車防抱死系統及座椅安全帶自動收緊裝置,駕駛席還配備了安全氣囊。夏利2000采用了前麥弗遜獨立懸架與當時最新開發的半獨立后懸架,保證了車輛一定的舒適性與穩定性。
談到夏利2000,不少國內消費者并不感冒,有些甚至嗤之以鼻。夏利在一開始引入這款車時之所以沒有同步引入那臺VVT-i發動機,其實是想玩個“小聰明”。因為經調查表明,當時國內絕大多數消費者在選車買車時重點關注的是車的外觀內飾,而并非其動力、操控性能,所以在引入夏利2000時便放棄了VVT-i發動機。
但夏利2000的命運卻給了天汽人沉重的打擊,由于頗為怪異的造型以及羸弱的發動機,人們對它并不感冒。從2000年12月14日下線至2001年10月期間,天汽共生產夏利2000車型1萬余臺,銷售9000余臺,平均每月不足1000臺。
面對這樣的局面,當時的天汽人并不滿意,他們在結合市場反映仔細分析原因后發現,造成夏利2000萎靡的主要原因有三個:價格、觀念與宣傳。夏利2000剛剛上市時的售價高達13萬元人民幣,同樣的價格完全可以買到捷達、桑塔納這樣外觀好看、空間大的車型,夏利2000在競爭中自然不占優勢,此外由于“夏利2000”的名稱,因此大多數消費者認為它只不過是一款普通的夏利,況且這個時期夏利在國內市場的口碑不斷下降,不少人一聽到“夏利”的名字就沒了興趣,認為它“不夠檔次”,最后一個原因就是宣傳,天汽在夏利2000的外觀造型在市場上飽受詬病之后才做出應對,調整宣傳策略,而并非在產品推出伊始就依舊其頗具特色的造型進行宣傳。就這樣,“生不逢時”的夏利2000沒過多久便被市場所淘汰。
●不斷推陳出新 夏利逆境中前行
“空降”夏利2000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天汽人決心做出改變,2002年6月24日,國內汽車界上演了一出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聯合重組。當年,一汽集團、天津汽車重組方案經過多輪談判、論證最終敲定,天汽將其持有的天津汽車夏利股份有限公司84.97%中的60%以轉讓的形式出售給一汽,簡單的說,一汽在這次重組后掌握了夏利汽車公司50.98%的股權,從而成為了夏利的實際控制者。
最初做出合并的設想時,一汽與天汽是基于市場互補的考慮,一汽在中型車、商用車領域風生水起,在小型車領域卻是一片空白,當時的天汽則是國內小型車的領軍者,一汽與天汽的重組看上去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大好事。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夏利轎車在“天一重組”后的日子卻變得日益艱難起來。
天一重組初期,天汽在老夏利車型的基礎上推出了小改款車型“靜雅”,然而它出現的更多意義似乎只是填補夏利2000所留下的空白。天汽完全融入一汽集團后,立即開發了隸屬于夏利A系列的“駿雅與紳雅”車型,天汽方面宣稱,這個系列車型相較老款進行了多達156項的技術與工藝改進,在我們看來,夏利A系列與此前車型最顯著的區別還是在外觀方面。
駿雅與紳雅車型的外觀明顯更加現代,不僅大燈與轉向燈融為一體,前格柵也進行了重新設計,整個前臉顯得更加立體與完整。除此之外,它在前杠上還首次加入了霧燈,車尾造型也變得更加年輕時尚,令人耳目一新。
它們依然搭載著那臺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的豐田8A發動機,此外還有代號為TJ376QE三缸發動機可供選擇,雖然廠家宣稱它同樣經過了20余處改進,但從市場的實際反饋來看,夏利A系列在動力方面相較此前車型并沒有飛躍性的發展。
但值得一提的是,夏利駿雅、紳雅車型的選裝清單內容卻非常豐富,什么助力轉向系統、ABS剎車防抱死系統、安全氣囊、車門自動落鎖、電動前車窗等配置應有盡有,只要您肯花錢,這些配置通通可以出現在一臺夏利A系列轎車身上。
按說誕生于天一重組后的夏利A系列車型應該是一款發力的產品,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在將大部分股權轉讓給一汽后,天汽卻失望的發現一汽的“心思”其實放在了豐田身上。從2002年8月一汽集團與豐田汽車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后,一汽豐田便不斷推陳出新,在眾多領域搶占著國內汽車市場,而同一時期的夏利卻受到了冷落。
夏利不僅在“天一重組”中沒有嘗到甜頭,在出租車市場也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北京市從申奧成功后便提出了“更換夏利出租車”的想法。2004年,這一想法成為了現實,當時夏利在人們心中不夠檔次,還有著諸如“開空調就不走車”等大大小小的問題,很快,夏利便迎來了自己在出租車領域的“末日”。
由于此前的大量積累,夏利在2004年迎來了自己歷史上第100萬輛車的下線,借此機會,天汽人再次推出了一款名為夏利N3的新車型,并拉開了夏利N系列車型的大幕。據了解,夏利N3的名稱還有著特殊的含義,首先字母“N”便有三種含義,一是指National,意為國民車、老百姓買得起的車,二是指New,意為全新設計、打造的,三是Nice,意為好的。綜合起來,這個字母N的含義便是“全新打造的優秀國民車”。
另外,數字“3”也有著相當豐富的內涵,它代表天津一汽本著“三省吾身”的原則打造“省錢、省心、省時的”三省轎車。三省(xing)與三。╯heng)的一詞多用也表明了天汽人在這代夏利轎車身上花費的心思及寄予的厚望。
天汽人對夏利N3的厚望從它的外觀設計上便可見一斑,前臉造型經過全新設計,不規則形狀的前格柵搭配水珠造型的前大燈,整體造型較此前車型更顯圓潤、活潑。此外,由前杠一直延伸至發動機艙蓋上的鼻翼線也使得整車更加立體、也更有層次感。
內飾方面,夏利N3創新的使用了黑色、米色及銀色的配色方案,使得整車內飾在提升檔次的同時也更加年輕、時尚。方向盤采用四輻式設計,儀表盤及中控臺邊框用銀色材質進行點綴。除此之外,包括空調出風口、控制旋鈕以及收音機在內的各種控制區域均采用了黑色,內飾氛圍較此前車型有了較大提升。
不僅如此,夏利N3還增加了許多非常實用的配置,除了可電動折疊的后視鏡、帶有防夾手功能的前門電動車窗外,車內還配備了4喇叭揚聲器,前排氣囊在這款車上也成為了全系標配。
2004年推出的夏利N3擁有搭載1.0L三缸與1.3L四缸發動機的兩個版本,每個版本又分兩廂與三廂。搭載1.0L發動機的車型最大輸出功率為65馬力,最大扭矩89N·m,最高時速138km/h。1.3L排量車型最大輸出功率87馬力,最大扭矩110N·m,最高時速為165km/h。這兩個排量四款車型所匹配的均是一臺5速手動變速箱。
值得一提的是夏利的底盤懸架,為了保證駕乘人員日常使用的舒適性,夏利N3前后均采用了麥弗遜式獨立懸架,這樣的設計在小微型車市場中算得上非常厚道了。
夏利N3上市之初的表現顯得有些“慢熱”,每個月的銷量在3500臺左右,盡管這個成績放在整個市場中并不搶眼,但與他們自己相比,夏利N3無論在車型設計還是銷量上均取得了不小的進步。2005年,天津一汽再次推出了夏利新N3,以爭取更大的市場。
新N3的外觀造型基本與此前保持一致。它與老款車型最顯著的區別是動力系統,新N3將此前排量為1.0L的發動機轉移到了更加低端的車型上,同時增加了1.1L與1.4L兩個排量的多款車型,綜合起來,新N3全系共有1.0L、1.1L、1.3L以及1.4L的4個排量多達11個車型可供選擇,最大輸出功率可跨越53馬力至86馬力。
新N3一上市便立即點燃了那根銷量爆發的引信,2005年8月上市后一個月內,新夏利N3的銷量已直逼6000臺,占據了當時夏利品牌總銷量的近50%,創造了夏利品牌新車上市之初的最佳“戰績”。
依靠新夏利N3的不俗表現,天津一汽在此前相當危急的情況下終于長出了一口氣,2007年年底,夏利N3的升級版車型“夏利N3+”全面上市銷售。夏利N3+分為兩廂版與三廂版,搭載天津一汽自主研發的直列四缸1.4L發動機,售價分別為:4.28萬元和4.58萬元。
然而就在N3+剛剛走入市場不到兩個月的時候,北京便實施了國IV排放標準,不符合此標準的車型均不能夠在北京市內繼續銷售。受到這項標準的限制,已經全面投入生產的夏利N3+車型立即轉向北京以外的地區進行銷售,同時符合國IV排放標準的夏利N3+也在緊鑼密鼓的研發生產中。
2008年3月23日,搭載全新發動機的夏利N3+在北京正式上市,本次共有多達8款車型上市,其中符合國IV排放標準的有4款,售價從36800元至43800元不等。為了在日益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天津一汽除了緊握住“夏利”這個金字招牌以外,還將車輛由內而外進行了不小的升級改造。
改變最顯著也最容易識別的,便是夏利N3+的外觀,它不僅將此前車型上橫條狀的前格柵造型變為網狀格柵,還將前杠造型進行了重新設計,前杠被分為三部分,左右霧燈則融入其中。不僅如此,夏利N3+保險杠內還安裝了防撞鋼梁。
中控臺造型及布局相較夏利N3有了不小的改變,中控區域被一條頂端彎曲的弧線清晰的劃分開來,造型更加年輕動感,空調出風口及控制面板均被設計為不規則造型,并以亮銀色材質進行裝飾點綴,這樣的設計風格進一步突顯了夏利N3+年輕、時尚的定位。
起初上市的夏利N3僅有搭載1.0L發動機的版本可供選擇,最大輸出功率65馬力,最大扭矩89N·m,后期由于市場需要,又增加了兩款搭載1.4L發動機的車型,最大輸出功率86馬力,最大扭矩110N·m,與它們匹配的均是一臺5速手動變速箱。
檔次提升的外觀、內飾設計,重新開發的動力總成,這一切使得夏利N3+在夏利家族中獨樹一幟,而這種改變也恰好順應了這一時期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夏利N3+上市后保持了月銷七八千臺的銷量,毫無懸念的成為夏利家族的支柱產品,夏利也是在N3+推出后逐漸又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
2009年11月17日,天津一汽第200萬臺轎車順利下線,他們“復刻”了此前迎接100萬臺轎車下線的方法:再推一臺新車。就這樣,經過重新設計的夏利N5正式上市。當時上市的新車一共有兩種排量三款車型,分別為1.0MT 標準型、1.3MT標準型和1.3MT豪華型,售價為4.39-4.99萬元。與此同時,夏利N3也在按部就班的進行著改款升級工作。
“這是一臺夏利?”不少第一次看到夏利N5的朋友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的確,以往夏利給人們留下的一直是單薄、簡單的印象,在這臺夏利N5身上,不僅完全看不到老夏利的影子,甚至比同一領域的許多車型都要時尚前衛。
夏利N5給人們的第一感覺就是變大了,的確,它的車身尺寸達到了長4155mm、寬1645mm、高1435mm,軸距更是達到了2405mm,看起來儼然是一個“小大人”了。而這種車身尺寸上的變化也直接帶來了感官上的改變,似乎那個人們心目中的“老夏利”一下子完成了“進化”的過程。
除去車身尺寸,從A柱一直延伸至前格柵的鼻翼線也是清晰可見,前格柵變為更加粗獷的橫條狀造型,前杠倒梯形設計也變得更加動感、更富有張力。經過這樣大刀闊斧的改進,夏利N5看上去更加厚重,也更加現代。
外觀大刀闊斧、內飾同樣經過了全面升級,方向盤采用了類似三輻式設計,中控臺在橫平豎直的基礎上融入了些許設計感,副駕駛一側中控臺被設計為向內凹陷的造型,使得整車內飾立體感十足。不僅如此,夏利N5的各種控制按鍵及旋鈕也均經過了重新設計,不僅數量增加了不少,布局也更加美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夏利N5沒有使用CD播放的功能,卻擁有SD卡的接口,據天津一汽相關工作人員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夏利車主節省購買CD的費用......對此我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動力方面,2009年上市的夏利N5共有搭載1.0L、1.3L兩個排量發動機的4款車型,其中搭載1.0L發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69馬力,最大扭矩90N·m,1.3L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91馬力,最大扭矩120N·m,各項數據均在夏利N3+的基礎上有了小幅提升。
由于采用了全新平臺,夏利N5的前后懸架也有所變化,前橋依然使用了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后橋則使用了“帶橫向穩定桿的雙連桿麥弗遜滑柱式獨立懸架”,這么一大串名頭讀起來就很費勁,廠商給出的解釋也同樣不夠直接。從我們編輯部此前實際接觸這款車的感受來判斷,夏利N5的后懸架較夏利N3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然而懸架是否有實質性的改變對于夏利N5來說早已不是重點,擁有全新造型的夏利N5一經上市便引起了不小的轟動,2010年11月夏利當月銷量甚至突破兩萬,達到了2.43萬臺,而這其中超過50%的銷量都是夏利N5的功勞。
同樣是在2010年底,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草案)》,草案中將我國乘用車按照排量分為7個梯度進行車船使用稅的征繳,目的在于鼓勵發展小排量汽車,引導消費者節能減排。這樣一來,夏利N5 1.0L車型的車船使用稅最多僅為每年360元,1.3L排量車型則在400元左右,這一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小/微型車市場,夏利系列車型也由此更加受到消費者的關注。
此后天津一汽在陸續推出夏利N5改款車型的同時,又將目光瞄準了“跨界車”,今年3月5日,夏利N7的橫空出世讓人們看到了夏利并不僅僅會做小/微型轎車。
其實早在2012年底的北京車展上,夏利便展出了一款采用夏利N5平臺打造的R008概念車,當時這款車加高的車身及離地間隙、車頂行李架以及粗獷的外形設計便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許多人甚至都不敢相信這是一臺夏利。
就在人們還在尋找這臺車與現在市面上哪臺車相似時,天津一汽已經為這臺車定好了“大名”,夏利N7。而說到夏利N7上市前的那段時間,還有個不為人知的小故事。今年年初,夏利N7在正式上市前在部分經銷商展廳進行了小范圍的展示,但當時并沒有具體的預售價格,僅有個“5萬元左右”的模糊定價,然而陸陸續續有幾十位在展廳見到夏利N7的消費者不約而同的表示“非夏利N7不買”,最后4S店只得與消費者協商車輛價格。當問及消費者為什么一定要買夏利N7時,絕大多數人都表示“這車很個性、很少見,能夠引起別人的注意”。由此可以看出,夏利N7的造型迎合了部分消費者“個性”的心理訴求。
2013年3月5日,夏利N7正式上市,此次上市的此次上市的夏利N7只有1.3L一種排量的發動機,根據四種不同的車型配置,售價為4.59萬元-5.39萬元,與此同時,天津一汽還為這款車帶來了七種配色版本。夏利N7上市后,廠商特意強調它并非跨界車,而是Mini SUV。
關于廠商對這款車的定位,我們大可不必過多討論,將目光放在這臺夏利N7上,你會發現它的改變可謂是由內而外、翻天覆地的。首先便是它這個跨界風非常濃郁的造型,升高至136mm的離地間隙、凌厲的“三角眼”大燈、粗礦的大嘴設計以及車頂安裝的行李架,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夏利N7向“SUV”領域靠攏的決心。它的車身尺寸為3950mm×1650mm×1505mm,軸距2410mm,從數據上來看,它依然是在小型車的行列中。
如果說夏利N7的外觀設計是大膽的,那么它的內飾絕對算得上夸張。三輻平底式方向盤非!盎H恕保又y色的條帶裝飾,給人一種運動中稍顯怪異的感覺。不僅如此,夏利N7中控臺樣式的改變同樣是顛覆性的,中央控制面板被設計成“飛翼”的造型,液晶顯示屏周圍被一圈鍍鉻條包圍,控制空調及收音機的旋鈕則分布在中控臺中下部,整體造型看上去非常前衛。
配置方面夏利N7也同樣“給力”,大燈高度調節、胎壓監測系統以及ISS智能節油系統的出現讓夏利N7在配置方面提升了一個檔次。
與以往不同,本次天津一汽推出的夏利N7僅有搭載1.3L發動機的版本可供選擇,最大輸出功率91馬力,最大扭矩120N·m,與之搭配的依然是5速手動變速箱。這樣的數據看起來似乎不太漂亮,但在城市道路中日常代步肯定是足夠了。底盤懸架方面,夏利N7則與N5完全相同。
除了跨界車的造型、Mini SUV的“身份”,天津一汽還在夏利N7的宣傳推廣方面花了不少心思,為了更加迎合年輕人的口味,夏利N7不僅有7種顏色可供選擇,還破天荒的請了形象代言人,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這個代言人竟是從“中國好聲音”節目中走出來的草根明星張偉。
在我看來,夏利N7的出現更像是一個品牌蛻變之后的產物,經歷了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輝煌以及將近10年的平凡與落寞后,夏利人逐漸摸清了人們的需求,找準了潮流的脈搏,正大踏步的完成改革與跨越,與時代保持同步,然而擺在夏利人面前的卻是一條并不平坦的道路,諸如長安CX20、江淮同悅RS這樣強有力的競爭者正虎視眈眈,夏利N7想要從中分一杯羹絕非易事。
總結:
從1986年第一臺夏利下線至今,這個普通人都能買得起的“老伙計”已經陪伴我們走過了27個春秋,曾經風光無限的“老夏利”在遭遇打擊時也曾經迷惘、消沉,但如今它早已振作精神,決心與這些“后生晚輩”進行一番真刀真槍的較量。讓我們在回憶這個“老伙計”的同時也祝他好運,因為它曾給我們帶來了不可磨滅的美好回憶...(文/圖 汽車之家 陳雷)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