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史上的今天] 對于人們的生活來說,不同的時間長度有著全然不同的意義:十年,可以用來代表一個人生階段;二十年,這已經是一代人的時間;六十年一甲子,幾乎可以算做一個時代了。而這世界上竟然有一款車,它持續生產了比一個甲子還要長的時間,這就是大眾第一代甲殼蟲。從1938年開始生產,到2003年7月30日最后一輛初代甲殼蟲下線,這其中經歷了65個年頭。
大眾第一代甲殼蟲誕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這時候的德國政府正在推行一個旨在宣傳國家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力量來自歡樂(德語:Kraft durch Freude,縮寫:KdF)”運動。KdF計劃涉及民眾生活中的度假、娛樂、文化等方面,其中還有一個國民車項目,希特勒宣稱該項目可以讓每一個德國普通家庭擁有一輛汽車,為此他下令在沃爾夫斯堡建設大眾汽車工廠,并請天才設計師費迪南德·波爾舍博士設計了這款經典的KdF汽車,它就是后來的第一代大眾甲殼蟲。
初代甲殼蟲外形圓潤,采用4缸水平對置風冷發動機以及后置后驅布局,它在1938年投入量產,然而隨著二戰的爆發,大約有超過5萬輛甲殼蟲被投入戰場,留在民用市場的卻僅有可憐的630部。德國戰敗后,沃爾夫斯堡的大眾汽車被英軍接收,英國人在這座曾遭盟軍轟炸的工廠廢墟中發現了甲殼蟲的圖紙,從此甲殼蟲再度投入生產。
大戰之后的歐洲百廢待興,正因如此,結構簡單、經濟可靠的甲殼蟲迅速取得成功,成為了歐洲市場最受歡迎的家用汽車,同時還出口到美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從1945年重新投產到1955年,大眾用10年時間生產了100萬輛第一代甲殼蟲;1972年,甲殼蟲以超過1500萬輛的總產量打破福特T型車創造的單一車型產量記錄?梢哉f初代甲殼蟲為大眾集團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世紀70年代末,面對福特Escort等競爭車型的壓力,大眾在家用車市場以前置前驅的高爾夫和POLO取代了第一代甲殼蟲。不過第一代甲殼蟲卻并未從此消失,它被大眾安排到自己位于巴西和墨西哥的工廠中繼續生產,而且這一生產就又是25年。2003年7月30日,編號為21,529,464的最后一輛初代甲殼蟲汽車駛下了位于墨西哥普埃布拉的生產線,隨即被送往大眾在沃爾夫斯堡的博物館中永久珍藏,為這款世紀車型的傳奇一生畫上了圓滿句號。(文/圖 汽車之家 王勐)
蟲子迷的天堂 歐洲最大甲殼蟲聚會現場: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