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你知道嗎] 近年來,中國品牌汽車在市場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那么中國品牌是從什么時候誕生,第一個中國品牌的車型又是什么呢?
看到這您肯定會說,這小學時就學過了,當然是1956年下線的解放牌卡車了?赡苣兴恢,解放并不是中國的第一部國產車,這么說難道是小學老師騙了我們嗎?當然不是,不知道您是否還記得,關于解放,課本上寫的是“新中國的一部汽車”,重點在這個“新中國”上,人家講的是1949年之后的事,這當然沒有問題了。
現在我們弄明白解放的事兒了,那么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有沒有國產汽車呢?有,其實它就是當年的東北王——少帥張學良下令制造的民生牌卡車,這臺車的誕生比起解放牌,還要早25年之久哦。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民生汽車誕生的背景,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數千年的帝制,但這個新生的共和國卻沒有如愿迎來渴望已久的發展,這之后的中國出現了持續的動蕩,整個中原地區由各路軍閥輪番坐莊,正可謂是“城頭變幻大王旗”。
相比于中原各省,東北地區的局勢卻相對平靜,東北人民緊密圍繞在以張作霖為大帥的軍閥政權周圍,為早日實現家鄉的現代化而努力工作。由于得到了大帥像經營自家產業一樣的悉心建設,東北地區的工業得到了很大發展,不過這些工廠主要是為軍事服務的,這使得東北軍成為當時中國唯一一支擁有自主生產火炮和彈藥的軍隊。
1928年少帥張學良接過了大帥手中的槍,成為了東北地區的實際控制者,而后又在同一年進行了東北易幟,成為了“再造統一”的民族英雄,就在此時,他決定發展東北的民用工業。第二年,張學良在遼寧迫擊炮廠廠內設立工業制造處,而后改為附屬民生工廠,而這個民生工廠的唯一任務就是生產中國人自己的汽車。
民生工廠以李宜春為廠長,并聘請了美國人邁爾斯為總工程師。為了早日生產出汽車,張學良先后為該廠撥款80萬元作為研發經費。鑒于國內的工業基礎,因此民生工廠不得不采取了仿制的方法。他們從美國購買了瑞雪牌卡車的散件,回到國內進行組裝,并在其中摸索汽車生產的方法。
掌握組裝技術之后,民生的工程師又將車輛拆散,并對這些零部件進行測繪仿制。最終在1931年5月試制出了中國第一輛汽車——民生75型載貨汽車。民生汽車一經問世,便在上海進行了展覽,全國人民都對自己祖國制造汽車歡呼雀躍。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國內工業基礎薄弱,但民生75型汽車的國產化率竟然達到了70%。
此前民生工廠計劃每年生產75型汽車200輛,當時已經準備了150臺的零部件。然而發展汽車工業的雄心壯志卻隨著這一年“九一八事變 ”的爆發而化為泡影。 “九一八”之后,民生工廠連同其中未完成的75型汽車都被日寇收入囊中,而后偽滿洲國在其基礎上成立了同和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終于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同樣是在東北大地上,我國建起了第一汽車制造廠,而1956年下線的解放牌汽車也標志著我國的汽車工業發展正式起航。(文 汽車之家 王勐/圖片來自網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