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評測] 這些年有不少旅行車都試圖在國內市場生根發芽,但它們一直都只扮演著不起眼的小角色,比如之前的凱越旅行版、馬自達6旅行版等等,當時的市場還不成熟,它們都操之過急了。近兩年講究情調的雅皮“瓦罐迷”數量有增長的趨勢,隨之又有一批旅行車被導入了國內市場,比如:奔馳C級旅行版、邁騰旅行版和寶馬5系旅行版等等,當然還有今天的主角:奧迪A4 40 TFSI allroad quattro(簡稱A4 allroad)。
其實這并不是一款那么傳統的旅行車,它以奧迪A4 Avant(奧迪A4旅行版)為基礎,增高了離地間隙、增加了外觀套件,并使用了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奧迪也給它了一個很硬氣的名字,allroad——全路況。
● 外觀
這幾天在路上享受到了不少的目光,有人特意加速上來前后打量,有人離老遠在車內和副駕駛對著這款A4 allroad“指指點點”。顯然大家對它還是有興趣的,我想大多都歸功于旅行車的造型,很好看,我承認這也是它最為打動我的地方。
奧迪A4 allroad與競品車型車身尺寸對比 單位:mm | ||||
車型 | 長 | 寬 | 高 | 軸距 |
奧迪A4 allroad | 4721 | 1841 | 1495 | 2805 |
奔馳C200豪華運動旅行版 | 4619 | 1770 | 1461 | 2760 |
沃爾沃V60 T6 AWD個性運動版 | 4628 | 1865 | 1469 | 2776 |
A4 allroad將競品車型鎖定在奔馳C級旅行版和沃爾沃V60身上,我們發現A4 allroad在車身尺寸上還要略強于對手,2805mm的標準軸距也比對手要大,至于它的空間表現我們后面再詳細體驗。
整體看來A4 allroad與A4 Avant車身輪廓基本相同,修長的車身以及優雅的臀線是吸引路人的重點,為了滿足全路況這個定義增加了越野風格的外觀套件。另外,A4 allroad還將最小離地間隙提升至180mm,以增強通過性。從前后包圍底部的金屬護板的刮痕來看,其實用性是相當高的,否則刮傷的就是漆面了。
而車身側面異色的防刮條卻并非完全無漆,所以通過遍布樹杈的小路時還得格外小心,因為刮傷后傷痕依舊明顯。如果你覺得異色車身太過于個性,奧迪提供了全車同色車身的選裝服務,價格為2萬元,不過我覺得這個實在沒必要選裝,異色車身也是其外觀特點的一部分。我們測試的這幾天北京剛下完雪,地上并不是很干凈,被輪胎帶起的泥都濺到了車身底邊,下車時很容易蹭臟褲子。
我們的測試車配備245/45 R18倍耐力P ZERO輪胎,它在鋪裝路面上更在行。豪華型標配的是十輻輪轂,另外還有一款五輻輪轂供選裝,價格為1.5萬。
● 內飾
拉開車門坐進車內,A4 allroad內飾氛圍及布局與國產A4L沒有區別,中控面板略傾向駕駛者,所有按鍵都帶有背光,晚上操作也不會有不方便的地方。
A4 allroad方向盤尺寸小,而且握感很棒,雖然沒有像A4L 40 TFSI那樣使用平底方向盤,但是完全不會影響手感,電子轉向系統低速輕盈,高速穩健,而且區別很明顯,高速中轉向基本沒有虛位。我們這款帶有換擋撥片的方向盤為選裝,價格3000元。
調整好座椅,我發現電動座椅的調節按鍵特別精致,金屬材質手感相當細滑,然后摁下車門上的“set+1”組合鍵,將我的座椅儲存下,當然了,這個功能還需要選裝,額外支付5000元。A4 allroad座椅的貼合性讓我很滿意,側向對身體的支撐到位,高速彎道中完全不需要動用太多的腰背部肌肉群。
而副駕駛的座椅卻不那么舒服,這個問題已經有三位同事向我反映過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坐墊高度太低,坐在上面有點蜷縮的感覺,把坐墊調高后頭部空間就不是很好了。
調整好座椅和方向盤后第一時間打開了前排座椅加熱,冬天皮質座椅簡直太冷了;大約過了將近一分多鐘才能感受到一點溫度的變化,有點慢。同時我也去感受了后排,我們這輛測試車選裝了后排座椅加熱,后排的加熱速度與前排接近,也在一分鐘左右,并不算快的。
在等待座椅溫度上升的同時,我將手機通過藍牙與車輛形成互聯,我可不想因為開車打電話被交警處罰(公安部明確表示使用藍牙耳機和車載電話不算違法),連接藍牙操作很簡單,沒有任何難度。不過我有個疑問,為什么奧迪不能配上USB接口呢,充電播放音樂兩不誤,多好!如果想聽手機中的音樂,通過藍牙即可完成,在MMI系統中選擇手機音源,曼妙的音樂從Bang & Olufsen音響中發出,音質個人感覺很好,這項配置仍然需要選裝,選裝價格為1.2萬元。
前排的儲物空間并不是很大,大多時候杯架都充當了儲物槽,手機和錢包放在這正合適。中央扶手箱同樣可以放些隨身物品,扶手可以伸縮也可以調節高度。
● 空間
影響舒適度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空間,A4 allroad為標準軸距,軸距為2805mm,比國產的A4L短了64mm。身高177cm的體驗者在前排頭部空間為一拳,而后排空間更能體現出軸距的變化。
我借用了同事的A4L與這輛A4 allroad做空間對比,同一位177cm的體驗者分別坐在兩車后排,呈現出了明顯的差別。在標準軸距的A4 allroad后排腿部僅有四指的剩余空間,在這幾天最常聽見這樣的對話,后排乘客說:你再往前點兒吧,腿頂上了!副駕駛的同事:夠了嗎,我這也不富余。而國產A4L后排的腿部空間達到了將近兩拳的水平,看來加長對于后排經常需要載人的消費者來說是絕對有必要的。
后排空間就是如此,對于大多數家用車消費者絕對夠用,因為大部分家用車的后座都不經常坐人,但是如果某一天同事們team building,你的車后排需要乘坐三人,那么我保證坐在中間位置的乘客一定會有抱怨,因為腳下的空間過于局促,靠背又很硬。在此還要提醒一點,后排有兒童乘坐時,除了要使用兒童座椅,還要鎖閉兒童鎖。
對于旅行車的好感大多半來自于后備廂,包括我在內,飽滿的臀部總能帶給你不同的遐想,和不一樣的情調,當然,這只是感性的理解。理性的部分自然是實用性,所有旅行車的后備廂都有著很高的實用性,不僅放倒座椅后的縱深非常大,而且后備廂開口也比普通三廂車要大不少,在操作便利性上有提升空間,建議能在后備廂側壁增加一個拉手,做到“一鍵放倒”。
官方給的后備廂容積數據是490L,或許你對這個數字沒概念,在我們這幾天的體驗中它能輕易容下我們所有的攝影器材以及樁桶,并且還能有很大的富余;編輯部的大號旅行箱自然也能輕松的放在里面,如果放倒后排一側的座椅,還能容下一套高爾夫球具。將后排座椅全部放倒,縱深達到了179cm,這個長度完全可以滿足在野外躺在車內臨時休息的需要。
躺在車內,全景天窗覆蓋了近四分之三車頂,天窗采光面積達到了0.55平方米,電動遮陽簾在起碼在冬季的強光下也不會令車內乘員有炙烤的感覺,面對夏季更毒辣的陽光不知怎樣。
我開車時后排總是非常凌亂,雙肩背、飲料、外套、發票、紙巾等等,我實在懶得收拾,又覺得開著這樣一輛車后排如此的臟亂差太有失風格了,掛上后側風擋遮陽簾遮羞吧,不過這對遮陽簾的價格也不算很便宜,為2000元。
● 駕駛感受
回到駕駛席,系好安全帶,踩住剎車,按下發動機啟動按鈕,2.0T高功率版發動機的氣缸內被注入空氣,缸內的高壓噴油嘴噴出霧化的汽油,火花塞打火,這臺211馬力的發動機被激活。
將7速雙離合變速箱拉入D擋,緩踩油門,電子駐車制動(俗稱:電子手剎)自動解除,我還是下意識瞟了一眼電子駐車的按鍵,我發現在它下面少了AUTOHOLD按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動駐車,選裝配置單也沒有這一項,在城市中遇到堵車時走走停停,得頻繁踩剎車,可能腳下會有些累。
發動機啟停全系標配,它相當盡職盡責,每當將車停住或者掛入P擋開門時,它會第一時間將車熄滅。在此有一個特別的設計,如果緩緩的踩剎車將車停住,保持剎車踏板處于較淺的深度,并且維持深度不變,也不再施加任何更大的壓力,發動機是不會熄滅的;此時如果你希望發動機暫時停止工作,只需腳下繼續用力,啟停系統會果斷發揮作用,使發動機熄火,駕駛員相對有一些主動性。
啟停技術的設計初衷自然是通過減少發動機的無用功來降低排放,同時也達到降低油耗的目的,每次重新啟動都伴隨著較為明顯的震動,這是所有帶有啟停功能的產品都需要極力控制的,否則在擁堵路段頻繁的啟停終究會影響舒適性,讓本來就因堵車而心煩的駕駛者更焦躁。
A4 allroad搭載了與國產A4L 40 TFSI相同的動力系統,轉向系統采用電動助力形式,行走在城市中轉向手感非常輕盈,低速行駛一只手完成掉頭也沒有任何問題;油門的反應遲滯很小,雙離合變速箱除了起步時稍顯不利索外,整個駕駛中的每次換擋都很干脆,在緩行的車流中悠然自得;變速箱積極的完成升擋,擋位銜接流暢,如果不是刻意的去感覺它很難察覺到換擋動作,恍惚間就已經處在了最高擋位。在市區環路上總能將轉速控制在2000轉/分以下,好處自然是維持較高的燃油經濟性。
高速時轉向感覺明顯與低速時不同,緊致而細膩,將虛位壓縮到最小,轉向回饋力也明顯提升,這時候你不由自主的就會雙手握緊方向盤,每一個動作都會及時的作用在車輪上,毫無拖沓。
D擋和S擋呈現出明顯的性格差異,D擋自然是日常用得最多的擋位,舒適取向更為明顯,腳下小幅度向油門踏板施壓并不會有太干脆的響應,頂多降下一個擋應付一下超車的需求,之后馬上又會升到最高擋保持巡航;當然,如果突然深踩一腳油門,它也絕不會有任何的惰性,立刻降下兩到三擋讓動力迸發出來。
既然花了3000元選裝了帶有換擋撥片的方向盤,如果不用豈不是浪費了,通過方向盤輕松的完成擋位的變換,如果你此時正處于最高擋位巡航,突然有人向你挑釁,此時的你需要連播兩下甚至三下撥片降擋才能將車調入到最佳狀態,其實這遠不如來一腳油門或直接拉入S擋痛快。
如果選擇了S擋,這輛A4 allroad暴躁的一面赤裸裸的表現在我們眼前,即便是緩踩油門正常駕駛,轉速也會拉到3000轉/分以上才換入下一個擋位。測試中我嘗試了將油門踏板一腳踏到底,涌出的動力帶來了持久的推背感,轉速表指針打到紅線才換擋。這并不是最有趣的,更令人喜歡的是制動時發動機降擋并自動補油,一下一下的補油聲和發動機的制動效果帶來的減速感讓人欣喜。
這時的我并不滿足,于是靠邊停車想選擇運動模式,但遺憾的是我并沒有在中控面板上找到駕駛模式選項的按鍵,在MMI系統中同樣沒有任何關于駕駛模式的菜單,這是需要選裝的,而且必須與動態轉向系統打包安裝,兩項加起來的價格為2萬元,沒有標配動態駕駛模式選項我們認為是個不小的遺憾。
A4 allroad比普通版最小離地間隙升高了62mm,起初我也認為升高了底盤在駕駛時勢必會有感覺,比如晃動幅度和側傾幅度加大,但實際并非如此,依舊扎實,柔中帶剛的懸架提供不錯的舒適性,過濾掉一部分路感,轉彎時懸架韌性很強。不過,面對這種石板鋪成的連續搓板路時,作用到車身上的顛簸震動有些明顯,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慢車速。
● 測試成績
○ 0-100km/h加速測試
我們來看看成績吧,這臺7擋雙離合變速箱允許彈射模式,掛入S擋,踩住剎車,關閉ESP,保持油門踏板到底,轉速攀升保持在4000轉/分,此時松開剎車四條輪胎沒有任何打滑的現象,然后突然爆發。
起步后車和我被猛烈彈出,爆發力非常強勁而且持久,從G值曲線來看爆發力持續了0.8秒,直到換入下一個擋位才有略有恢復平靜的跡象;一擋升二擋有明顯被踹的感覺,這就是A4 allroad的彈射。最終A4 allroad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只用了6.72秒,比官方6.9秒的成績略快。
如果你打算用D擋彈射的話,效果可就差很多了,發動機轉速被限制在2000轉/分以下,起步瞬間甚至有疲軟的感覺,隨后那股蠻力才會爆發,此時加速時間為7.5秒。
○ 100-0km/h剎車測試
我們實測A4 allroad的剎車距離為38.78米,從數值來看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對于一臺50多萬元的奧迪車來說,這個成績符合預期。全力剎車時車身保持著穩健的姿態,前懸壓縮幅度不大,對車身支撐到位。
○ 油耗測試
在油耗方面,A4 allroad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油耗測試共行駛了145.8公里,在近50%的高速路上保持110km/h巡航,另外一半為擁堵的城市道路,城市道路中采用正常的駕駛方式,包含了急加速和低速跟車,平均時速為25km/h,測試中全程開啟發動機啟停功能,它也確實在盡職盡責的工作,從結果來看10.39L/百公里的油耗還是相當不錯的,每公里花費0.8元左右。
我們給予的各級別車型的合理油耗參考值(非硬性指標)
純經濟的微型車:不高于7升/百公里
小型車/混合動力:不高于8升/百公里
緊湊型/輕型SUV:不高于10升/百公里
中型車/中型SUV:不高于12升/百公里
其他車型:不高于15升/百公里
<注1:純硬派越野車、大型SUV、性能跑車、超級跑車,本站不對其進行油耗測試>
<注2:我們的各級別合理油耗參考值,是以該級別大部分車型為參考。個別非主流車型因尺寸或排量跨級,從而出現大幅度影響油耗成績的現象,我們另當別論>
● 總結及競品分析:
體驗A4 allroad的三天中它給我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好印象來自于兩個方面,首先是相當有親和力、有特點的外觀,旅行車的造型讓大多數人不禁回頭看一眼,而且后備廂實用性相當高。然后就是駕駛感受,雖然比三廂版離地間隙略有升高,但是在高速行駛中依舊保持了轎車低重心的感覺,比SUV的駕駛感更強,而動力就不用多說了。就產品而言,這無疑是一款好車,既個性又實用,而且相當有品味,影響一款車銷量的絕不僅僅是產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對手的情況,對手們如何呢?
● A4 allroad的同級別對手有誰?
點擊圖片可進入相應的文章
奧迪A4 allroad與同價位競品動力系統對比 | |||
車型 | 奧迪A4 allroad | 奔馳C級旅行版 | 沃爾沃V60 T6 |
排量 | 2.0T | 1.8T | 3.0T |
最大功率 | 211馬力/4300-6000rpm | 184馬力/5250rpm | 305馬力/5600rpm |
最大扭矩 | 350N·m/1500-4200rpm | 270N·m/1800-4600 | 440N·m/2100-4200rpm |
變速箱 | 7擋雙離合 | 7擋手自一體 | 6擋手自一體 |
從價格和車型來看,A4 allroad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奔馳C200豪華運動旅行版(以下簡稱奔馳C級旅行版)和沃爾沃V60 T6 AWD個性運動版(以下簡稱沃爾沃V60)這兩款車。至于外觀我們就不聊了,區別主要集中在動力系統上。同價位三款車型中沃爾沃V60的動力最為強勁,搭載3.0T發動機,而且同樣為全時四驅,從這點來看沃爾沃V60應該是A4 allroad最直接的對手。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從銷量來看奔馳C級旅行版更具優勢,雖然動力在三款車中最弱,配置也并不出彩,但賣的卻很好,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問題。
● 品牌和市場價格:
奔馳C級旅行版之所以能有很好的銷量首先歸功于品牌,奔馳在國內豪華品牌的地位相當穩固,奔馳、奧迪和沃爾沃這三款車相比,沃爾沃在國內的品牌積淀還是相對薄弱。奔馳C級旅行版銷量的迅速增長除了品牌優勢外,更重要的價格優惠,目前奔馳C200旅行版頂配車型優惠7萬左右,售價區間接近40萬,價格對于消費者的誘惑極大,加之品牌在國內消費者心中的地位,所以奔馳C級旅行目前銷售狀況很好,A4 allroad壓力大多來自于奔馳C級旅行版。沃爾沃V60 95%以上的購買者都將目標定為搭載2.0T T5發動機的車型,而該動力系統車型的售價僅在30萬左右,所以沃爾沃V60與奧迪A4 allroad不會形成非常有針對性的對比。價格更便宜、品牌硬氣的奔馳C200旅行版對于奧迪A4 allroad的沖擊更強烈。
● 與Q5價格略有沖突,買SUV還是旅行車?
奧迪A4 allroad與奧迪Q5價格接近車型 | ||
車型 | 廠商指導價 | 市場價 |
A4 allroad舒適型 | 48.98萬 | 39.98萬左右 |
奧迪Q5技術型 | 42.76萬 | 40.62萬左右 |
A4 allroad豪華型 | 51.98萬 | 42.98萬左右 |
奧迪Q5舒適型 | 48.19萬 | 45.78萬左右 |
奧迪A4 allroad舒適型優惠后的價格在40萬左右,與奧迪Q5技術型很相近,豪華型與奧迪Q5的差距在3萬元左右。由此可見A4 allroad與奧迪Q5二者價格存在一定的重合,有些許的競爭關系。從目前消費者的市場前景來看大多理性的消費者可能會選擇奧迪Q5,通過性更好,加之目前SUV的火熱程度遠遠大于旅行車;而旅行車所推崇的更多是一種生活態度,而且高速駕駛感受比高高在上的SUV要更為穩健,雖然它們價格沖突,但定位不同,論實際銷售狀況的話SUV顯然比旅行車更吃香。(文圖 汽車之家 張可 張郁達)
如果您對奧迪A4 allroad quattro有興趣,并想到店了解,那您就點擊這里,過后會有4S店的工作人員跟您聯系,想要了解更多車型報價和經銷商信息的話,您也可以點擊這里,進入當地經銷商報價。
>>最全面、最真實的性能數據,最及時的新車試駕!就在汽車之家評測頻道<<
點擊下一頁,進入奧迪A4 40 TFSI allroad quattro參數配置表
車型圖片 | ![]() | ![]() |
基本參數 | 奧迪A4(進口) 2013款 40 TFSI allroad quattro 舒適型 | 奧迪A4(進口) 2013款 40 TFSI allroad quattro 豪華型 |
廠商指導價 | 48.98萬 | 51.98萬 |
廠商 | 奧迪(進口) | 奧迪(進口) |
級別 | 中型車 | 中型車 |
能源類型 | 汽油 | 汽油 |
環保標準 | 國IV+OBD | 國IV+OBD |
上市時間 | 2012.09 | 2011.10 |
最大功率(kW) | 155 | 155 |
最大扭矩(N·m) | 350 | 350 |
發動機 | 2.0T 211馬力 L4 | 2.0T 211馬力 L4 |
變速箱 | 7擋濕式雙離合 | 7擋濕式雙離合 |
長*寬*高(mm) | 4721*1841*1495 | 4721*1841*1495 |
車身結構 | 5門5座旅行跨界車 | 5門5座旅行跨界車 |
最高車速(km/h) | 230 | 230 |
官方0-100km/h加速(s) | 6.9 | 6.9 |
實測0-100km/h加速(s) | - | 6.72 |
實測100-0km/h制動(m) | - | 38.78 |
NEDC綜合油耗(L/100km) | 7.3 | 7.3 |
實測油耗(L/100km) | - | 10.39 |
整車質保 | 三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或10萬公里 |
首任車主質保政策 | - | - |
車身 | 奧迪A4(進口) 2013款 40 TFSI allroad quattro 舒適型 | 奧迪A4(進口) 2013款 40 TFSI allroad quattro 豪華型 |
長度(mm) | 4721 | 4721 |
寬度(mm) | 1841 | 1841 |
高度(mm) | 1495 | 1495 |
軸距(mm) | 2805 | 2805 |
前輪距(mm) | - | - |
后輪距(mm) | - | - |
車身結構 | 旅行跨界車 | 旅行跨界車 |
車門數(個) | 5 | 5 |
座位數(個) | 5 | 5 |
油箱容積(L) | 61 | 61 |
后備廂容積(L) | 490-1430 | 490-1430 |
整備質量(kg) | 1770 | 1770 |
發動機 | 奧迪A4(進口) 2013款 40 TFSI allroad quattro 舒適型 | 奧迪A4(進口) 2013款 40 TFSI allroad quattro 豪華型 |
發動機型號 | - | - |
排量(mL) | 1984 | 1984 |
排量(L) | 2.0 | 2.0 |
進氣形式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發動機布局 | - | - |
氣缸排列形式 | L | L |
氣缸數(個) | 4 | 4 |
每缸氣門數(個) | 4 | 4 |
壓縮比 | 9.6 | 9.6 |
配氣機構 | DOHC | DOHC |
缸徑(mm) | 82.5 | 82.5 |
行程(mm) | 92.8 | 92.8 |
最大馬力(Ps) | 211 | 211 |
最大功率(kW) | 155 | 155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4300-6000 | 4300-6000 |
最大扭矩(N·m) | 350 | 350 |
最大扭矩轉速(rpm) | 1500-4200 | 1500-4200 |
最大凈功率(kW) | - | - |
發動機特有技術 | 兩級可變正時控制系統 | 兩級可變正時控制系統 |
燃料形式 | 汽油 | 汽油 |
燃油標號 | 95號 | 95號 |
供油方式 | 直噴 | 直噴 |
缸蓋材料 | 鋁合金 | 鋁合金 |
缸體材料 | 鑄鐵 | 鑄鐵 |
環保標準 | 國IV+OBD | 國IV+OBD |
變速箱 | 奧迪A4(進口) 2013款 40 TFSI allroad quattro 舒適型 | 奧迪A4(進口) 2013款 40 TFSI allroad quattro 豪華型 |
擋位個數 | 7 | 7 |
變速箱類型 | 濕式雙離合變速箱(DCT) | 濕式雙離合變速箱(DCT) |
簡稱 | 7擋濕式雙離合 | 7擋濕式雙離合 |
底盤轉向 | 奧迪A4(進口) 2013款 40 TFSI allroad quattro 舒適型 | 奧迪A4(進口) 2013款 40 TFSI allroad quattro 豪華型 |
驅動方式 | 前置四驅 | 前置四驅 |
四驅形式 | 全時四驅 | 全時四驅 |
中央差速器結構 | 托森式差速器 | 托森式差速器 |
前懸架類型 | 五連桿獨立懸架 | 五連桿獨立懸架 |
后懸架類型 | 梯形連桿式獨立懸架 | 梯形連桿式獨立懸架 |
助力類型 | 電動助力 | 電動助力 |
車體結構 | 承載式 | 承載式 |
車輪制動 | 奧迪A4(進口) 2013款 40 TFSI allroad quattro 舒適型 | 奧迪A4(進口) 2013款 40 TFSI allroad quattro 豪華型 |
前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后制動器類型 | 盤式 | 盤式 |
駐車制動類型 | 電子駐車 | 電子駐車 |
前輪胎規格 | 225/55 R17 | 245/45 R18 |
后輪胎規格 | 225/55 R17 | 245/45 R18 |
備胎規格 | 非全尺寸 | 非全尺寸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