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對比測試] 在很多影迷看來,即便主角都是大牌,也有可能演出一部劇情平庸的爛片,F在明星齊聚,因為有了破繭重生的GLC,結局或許不難猜到,甚至可能過程都會有些無聊。不過有些決斗看拳頭,有些決斗看智力,而這個決斗看的是氣質。不可否認新出的GLC看著哪里都好,但Q5和X3還是有著對手所不具備的氣質,有著各自清晰的定位,嗯,今天的“票房”有保證了!
即便我們認定這是部大片不假,但這又是部什么類型的片子呢?復仇大片似乎算不上,因為之前Q5的市場表現再好,也還不至于給X3和GLK一個滅門慘案,所以新來的GLC并不是來找殺父仇人的。那是動作大片嗎?動態表現必然要分個勝負,但也并不是只有武斗,畢竟考慮它們的消費者都不是只追求動力和操控。三個“好基友”在一塊更演不了愛情片。想來想去,那只能是里里外外都看個通透的紀錄片了。
● 對比車型
對比車型售價 | |||
車型 | 奧迪Q5 2016款 40 TFSI 技術型 | 寶馬X3 2014款 xDrive20i X設計套裝 | 奔馳GLC 2016款 GLC 260 4MATIC 豪華型 |
官方指導價 | 42.76萬元 | 52.30萬元 | 44.30萬元 |
優惠幅度 | 5萬元左右 | 1~4萬元左右 | 暫無優惠 |
全新GLC已于2015年11月正式上市,不少持幣觀望的消費者對它也是非常感興趣,而我們也選擇了它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奧迪Q5和寶馬X3來和它進行一番詳細的對比評測。我們挑選了三款車中關注度最高的車型,分別為奧迪Q5 2016款 40 TFSI 技術型(以下簡稱Q5),官方指導價42.76萬元;寶馬X3 2014款 xDrive20i X設計套裝(以下簡稱X3),官方指導價52.30萬元;奔馳GLC 260 4MATIC 豪華型(以下簡稱GLC),官方指導價44.40萬元。
● 外觀各具特色:這三款車型都秉承了家族設計傳統,Q5表現出一副沉穩姿態、X3展現它的運動特性、GLC以優雅的身姿示眾,每輛車都擁有鮮明的自身特點。就算是2008年發布的Q5在現在看來也沒有老氣橫秋的感覺,在如今這個看臉看氣質的年代,它們都對得起自己的身價。
而想要分出它們顏值的高低絕非易事,不同的設計語言對應著不同的消費人群。奧迪Q5已經處在了產品周期的末端,在今年全新一代車型即將發布,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審視這臺8年前設計的車型可以感受到它風韻猶存,或許正是Q5的到來才掀起了這一車型市場熱潮,飽滿的車身設計依舊可以吸引不少中年人的喜愛;2014年經過中期改款的X3一經問世就獲得了小X5的稱號,棱角分明的外形獲得了很多年輕消費者的喜愛,在這三款車型中它最具動感;GLC則拋棄了GLK那套硬朗的外衣,與C級一樣換上了優雅的外衣,變得更具親和力。不過不少消費者認為它缺少了之前奔馳車型的個性,有點大眾化了,我倒是很喜歡這外觀設計。
家族風格的延續同樣體現在了燈光方面,Q5的前后燈造型最為規整,環形圍繞的LED燈帶有著很高的辨識度;X3標配為氙氣大燈,我們試駕車型選裝了LED大燈,天使眼的結構也可以讓人一眼就認出它;GLC標配LED遠近光燈,科技含量最高,條狀尾燈的出現給了我們很強的新鮮感。
對比車型尺寸(單位:mm) | |||
車型 | 奧迪Q5 2016款 40 TFSI 技術型 | 寶馬X3 2014款 xDrive20i X設計套裝 | 奔馳GLC 2016款 GLC 260 4MATIC 豪華型 |
長 | 4629 | 4652 | 4661 |
寬 | 1898 | 1881 | 1898 |
高 | 1655 | 1686 | 1664 |
軸距 | 2807 | 2810 | 2873 |
從車身尺寸來看,GLC占據上風,尤其是軸距方面有著比較大的優勢,達到了2873mm。更長的軸距能否換來更大的乘坐空間呢?后面我們會為大家詳細對比。
三款車型都采用了倍耐力輪胎,只是型號略有不同。Q5與GLC同樣采用了蝎子輪胎,尺寸和輪圈樣式也相同,只是GLC的輪胎具有缺氣保用功能。X3采用了P7輪胎,胎面比Q5和GLC更寬但是輪圈尺寸較小,看上去不如Q5和GLC大氣。
從車尾來看三款車型都繼承了家族中大型SUV的設計,GLC條狀尾燈更具新鮮感,Q5就顯得平淡了一些,X3更具立體感,但是單邊單出的排氣影響了一定的視覺效果。
外部配置對比 | |||
車型 | 奧迪Q5 2016款 40 TFSI 技術型 指導價:42.76萬元 | 寶馬X3 2014款 xDrive20i X設計套裝 指導價:52.30萬元 | 奔馳GLC 2016款 GLC 260 4MATIC 豪華型 指導價:44.30萬元 |
近光燈 | 全系氙氣 | 標配氙氣 +2.3萬選裝遠近光LED及智能遠光燈 | 全系LED |
遠光燈 | 全系氙氣 | 標配氙氣 +2.3萬選裝遠近光LED及智能遠光燈 | 全系LED |
內/外后視鏡自動防炫目 | 47.90萬元舒適型及以上車型配有內后視鏡自動防炫目 | +1.1萬選裝安全包 | 該車配備 |
后視鏡記憶 | 56.70萬元豪華型頂配車型配備后視鏡記憶 | 該車配備 | 48.60萬元GLC 300 動感型及以上車型配備后視鏡記憶 |
并線輔助 | 47.90萬元舒適型及以上車型配備并線輔助 | 全系無 | 該車配備 |
車道偏離預警 | 54.10萬元動感型及以上車型配備車道偏離預警 | 全系無 | 該車配備 |
主動安全系統 | 全系無 | +5100元選裝 | 該車配備 |
全景攝像頭 | 全系無 | 61.80萬元28i xDrive X設計套裝及以上車型可以+7200元選裝 | 該車配備 |
自動泊車 | 全系無 | +3400元選裝自動泊車 | 該車配備 |
外部配置方面,GLC擁有諸多亮點配置,這也與它剛剛上市不無關系,諸如自動泊車、主動安全系統、LED遠近光燈都為全系標配,令它具有很強的競爭力;X3標配Q5和GLC高配車型才配有的外后視鏡記憶功能;Q5由于上市時間較早,終端售價較低,在配置方面并沒有非常搶眼的地方。
相比于風華依舊的外觀,Q5的內飾設計就顯得比較普通了,沒什么特別的設計亮點,單一的配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視覺效果。但規整的中控布局勝在操作方便,進入這臺車內上手不會有任何難度,簡潔的內飾適合注重實用的消費者進行選擇。
X3的內飾相比Q5做工更扎實,深色裝飾板的加持令它的豪華感也有所提升,中控臺上那塊10.2英寸彩色顯示屏很吸引眼球,但是整體看上去X3的內飾還是稍顯沉悶,與運動感較強的外觀有點不太搭,或許那套馬鞍棕配色的內飾更符合X3的調性。
GLC的內飾繼承了C級的設計,豪華感在同級別中難覓對手,淺色內飾與木紋裝飾板的配合營造了不錯的氛圍基調,金屬質感的空調出風口和空調按鍵提升了整體氣質,皮質+縫線的中控臺頂部材質手感也很好,總之在豪華感方面GLC走在了對手的前面。
三款車型中方向盤手感最好的要屬Q5了,粗細適中皮質也很細膩,手握部位的凹槽也合理;GLC的握感比較飽滿并配有換擋撥片;X3的方向盤有些偏細,凹槽部分有些偏大,不過采用撥桿控制方式的多功能按鍵操作最為方便。另外三款車方向盤調節方式均為手動調節且不可以選裝電動調節。
我們測試的Q5技術型沒有配備奧迪MMI多媒體系統,位于中控臺上方的顯示屏只能顯示車輛基本信息和簡單的多媒體信息,如果對于多媒體系統有比較高的要求的話建議選擇更高一個配置的車型。由于原車多媒體控制區也需要改變位置,后期加裝原廠MMI設備的花費也較高,技術型的這套這套沒有MMI人機交互的多媒體系統比較簡單。
X3的iDrive多媒體系統無論是顯示屏的清晰度還是操作邏輯都是三款車型中表現最好的,可以依據日常習慣快速找到所需項目菜單,系統的上手難度也不大,還配備了互聯駕駛系統,通過App在智能手機上就能讀取車輛信息。
GLC的7英寸顯示屏效果也不錯,懸浮式的設計科技感較強,導航經過升級后也變得好使了很多,實用程度很高。GLC的全景影像系統顯示效果也非常不錯,俯瞰視角在駐車和狹窄道路行駛時很有幫助。
大尺寸可開啟全景天窗在這三款車型上必然不會缺席,Q5的天窗尺寸最大,采光效果很棒;GLC的分體式天窗對于后排乘客的照顧也很周到,相比之下X3的天窗對于后排乘客照顧略顯不足。
內部配置對比 | |||
車型 | 奧迪Q5 2016款 40 TFSI 技術型 指導價:42.76萬元 | 寶馬X3 2014款 xDrive20i X設計套裝 指導價:52.30萬元 | 奔馳GLC 2016款 GLC 260 4MATIC 豪華型 指導價:44.30萬元 |
膝部氣囊 | 全系無 | 全系無 | 該車配備 |
陡坡緩降 | 該車配備 | 該車配備 | 57.9萬元GLC 300 4MATIC 豪華型配備陡坡緩降 |
抬頭顯示器 | 全系無 | +11000元選裝 | 全系無 |
座椅材質 | 真皮 | 真皮 | 仿皮 |
座椅記憶 | 56.70萬元豪華型頂配車型配備座椅記憶 | 該車配備 | 48.60萬元GLC 300 動感型及以上車型配備座椅記憶 |
定位互動 | 全系無 | 該車配備 | 57.90萬元GLC 300 豪華型頂配車型配備定位互動 |
內部配置方面膝部氣囊為GLC獨有,另外兩款車型全系都沒有配備這一安全配置,而陡坡緩解在Q5和X3上都有配備,GLC只是頂配車型才有。GLC只有最高配車型配備了真皮座椅,其它車型均為仿皮座椅、后排座椅前后調節是Q5的獨享配置,另外兩款車型不能前后調節后排座椅。定位互動是X3的獨享配置,使用起來還是很方便的。
● 乘坐空間X3以微弱優勢領先/舒適性Q5最好
乘坐空間對比 | |||
車型 | 奧迪Q5 2016款 40 TFSI 技術型 | 寶馬X3 2014款 xDrive20i X設計套裝 | 奔馳GLC 2016款 GLC 260 4MATIC 豪華型 |
前排頭部空間 | 1拳+2指 | 1拳 | 1拳+2指 |
后排頭部空間 | 3指 | 1拳 | 1拳 |
后排腿部空間 | 1拳+4指 | 2拳半 | 2拳+1指 |
雖然GLC有著最長的軸距,但在后排空間表現方面還是X3以微弱優勢勝出,相比之下Q5的后排腿部空間略小,整體來看三車沒有太大差距。另外這三款車型的后排坐墊都比較短,對于腿部支撐不是很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適感。
三款車后排地板都有較為明顯的凸起程度,相比之下X3對于乘客舒適性的影響較小。中間座椅也普遍存在較硬的現象。好在SUV較為寬大的橫向空間能夠緩解這些問題對于中間乘客的影響。
前排扶手的可拓展性Q5最好,可以進行上下和前后的位置調整,對于手肘起到有效的支撐。后排扶手GLC舒適度最好,不論高度還是厚實程度均略強于對手。
Q5的座椅舒適性是三款車型中表現最好的,座椅寬大柔軟長時間乘坐不會有明顯的疲勞感,像腰部支撐調節和座椅加熱都有所配備,表現良好。
X3座椅的包裹感是三車最強的,這也比較符合品牌的運動特性,它還是唯一配備座椅記憶功能的車型,不過后排偏硬的頭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乘坐舒適性。
GLC的座椅舒適度雖不如Q5,但是它配備的可變形頭枕更加柔軟,包裹性也更強,為乘坐舒適性加分很多,并且還配備了前排腿托調節,對前排照顧很周到。但后排坐墊偏短的問題也依然會影響到乘客的舒適性,長時間乘坐會增加疲勞感。
● 日常儲物空間Q5和GLC表現更好
Q5和GLC的日常儲物空間表現不錯,尤其是GLC,不僅儲物格更多,儲物空間也更大。而X3前排相比Q5多了一個放手機的地方但沒有配備眼鏡盒和后排杯架,在這方面它不如另外兩位對手。
后備廂表現三款車型都差不多,內部空間十分平整,實用性一點也不差,輕松放下一家人出行所需的基本行李。
● 操控:快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動力總成:
和X3以及GLC都不同,2016款的Q5已經只有一款動力配置了,全系車型均搭載2.0T發動機和8速自動變速箱,發動機最大功率224馬力(4300-6000rpm),最大扭矩350牛·米(1500-4200rpm)。Q5能夠不露怯的關鍵就在于它的第三代EA888發動機,發動機的輸出數據是三款車型當中最大的,而且還采用了混合噴射以及缸蓋集成排氣歧管等新技術,對于油耗表現的改善有明顯幫助,再加上和8AT熟練的搭配,性能方面的表現已經在之前的單車測試(點擊回顧)當中給了我們驚喜。
我們選擇的X3 xDrive20i采用2.0T低功率版本發動機,最大功率184馬力(5000-6250rpm),最大扭矩270牛·米(1250-4500rpm)。從賬面上來看,X3并沒有什么優勢,加速上面明顯會吃虧,而且以往打壓對手的利器,8AT,在此次對比當中也不再是焦點,風頭被奔馳的9AT搶走了。
GLC 260采用的2.0T發動機最大功率211馬力(5500rpm),最大扭矩350!っ祝1200-4000rpm),作為一款中配車型,這樣的動力輸出已經算挺不錯了,畢竟往上還有GLC 300呢。它最大的亮點在于和2.0T發動機搭配的9AT,奔馳這臺縱置的9AT和我們比較常見的,搭載在極光及自由光等車型上面的ZF橫置9AT并不相同,它是全球首款配備液力變矩器的縱置9AT,在平順性方面會更有優勢(具體可以看看它在GLE 運動SUV上面的介紹和實際表現)。
Q5:有綜合實力無特點
Q5的動力稍微給人一些沉重感,因為油門踏板前段的行程比較虛,動力輸出沒有線性的感覺。想要一氣呵成的加速感覺需要你把油門再深踩一些,等轉速提高到2000rpm以上,動力輸出才開始神清氣爽起來。Q5的這種沉重感雖然還不至于讓人覺得反應遲鈍,可是,誰讓它的對手是X3和GLC呢?
只是經歷了起步的那一絲不暢快之后,Q5中段加速上的優勢開始體現出來了,兩千轉以后動力輸出十分平順,而且感覺挺有勁的,這時候Q5通過推背感會直白地告訴你,X3和GLC在動力上面和它的差距有多明顯。
8速自動變速箱與發動機合作得相當默契,日常行車升擋非常積極,而且動作很輕柔,平順性可以說是無可挑剔了,X3和GLC都很難在這方面攻破Q5。急加速時它的降擋十分堅決,而且動作來得特別猛烈,感覺上比X3和GLC都要暴力一些,你能夠明顯感受到直接的沖擊,帶來更過癮的運動風味。
試駕過三車的同事都覺得Q5轉向的手感是最沉的,而且轉向感覺很順滑,只是有些無聊,因為轉向的路感并不夠強烈。Q5的車身穩定性挺好的,在彎道中懸架依然能夠淡定地“拉”穩車身,在車內給人信心更足。
X3:既動感又舒適
X3的坐姿比較高,動力輸出也是最弱的,但開起來的感覺卻充滿運動味。首先在Comfort模式下它的動力響應雖然不是很生猛,但動力的輸出卻很連貫,控制起油門來這種順滑的感覺相當舒服。深踩油門你又能感受到它不錯的活力,在2000rpm之后發力更加明顯了,動力輸出用積極性彌補了發動機賬面數據上的不足。
寶馬的8AT同樣是無可挑剔的角色,因為這個足夠聰明且反應快的變速箱,讓動力的輸出非常積極,動力來得相當聽話。連降幾擋時動作相當直接連貫,不管你怎么對待油門,變速箱就是能跟上你的節奏,感覺十分過癮。而且四種駕駛模式下的動力響應區別非常明顯,要找到順心意的一種“性格”并不困難。
X3的轉向很讓人喜歡,力度不會太沉,但感覺比較緊致,給人的反應會更加真實一些,指向也更精準,整體來說比起Q5和GLC更運動。快速并線時車身表現讓人覺得很棒,這時候它的懸架支撐很扎實,再加上四驅的穩健幫助,讓人操控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另外面對路面的顛簸,懸架能夠積極地去對抗并且吸收振動,舒適性給了我們一個不小的驚喜呢。
GLC:9AT的大捷
雖然因為寫作順序的原因,GLC排在最后一個才說,但當三臺車的鑰匙都放在同事們的面前時,大家都是先奪走GLC的鑰匙。無它,這臺新車實在有太多亮點了,尤其是那幫已經被寶馬和奧迪8AT車型慣得失去身體知覺的同事,渴望身體能夠被一種新的感覺喚醒。
那就從9AT先說起吧,我的同事時睦華在之前的海外試駕當中對這臺9AT變速箱的表現已經夸得相當不錯了,這臺國產車型上面的9AT基本上維持著讓人驚艷的出色素質。只不過這一次它的旁邊同時出現了兩個功夫爐火純青的高手,奧迪和寶馬的8AT,似乎一個極小的頓挫都有可能讓奔馳9AT之前的浩大聲勢毀于一旦。
GLC變速箱的反應非常迅速,加速降擋毫不含糊,日常駕駛動力可以說是隨叫隨到,能讓你足夠淡定地去超車,而且降擋邏輯十分清晰,總是很聰明地讀懂你的意圖?上В瑠W迪和寶馬的8AT同樣具備這些招式,并且動作同樣利索,所以從積極性上很難讓人分辨出誰更勝一籌,只能說它們都很難讓人挑剔。不過我們這臺試駕車在二三擋降擋的時候會出現一些頓挫,和同事在海外試駕的情況有些不同,據廠家回應是因為此批試駕車均為試裝車輛,所以實際是不是有這樣的問題還需要我們以后正式試到商品車再下結論。
恐怕只能指望用第9擋解決戰斗了,帶著滿心的期待,我們一直緊盯著儀表盤加速,終于在Comfort模式下的120km/h時,變速箱順利掛上了第9擋,還好,跑高速的時候總算可以發揮下優勢,此時的轉速不過是1600rpm而已,噪音方面明顯更有優勢。但是總的來說,第9擋派上用場的時候并不會很多,畢竟沒有人能夠天天都能跑上一段120km/h的高速。至于在手動模式下,要掛上第9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一些,但速度也要將近110km/h了。
動力的表現同樣很不錯,剛開上GLC的時候我并沒有察覺到駕駛模式被調節到Eco,油門給我的感覺相當輕,動力可以說是一觸即發,所以這樣的反應讓你完全感受不出它在克制。平常行駛,加速的感覺十分舒緩和連貫,表現足夠平順,不會對你造成半分難以適應的困擾。低扭的輸出很足夠,平穩的加速在市區開起來相當輕松。
五種駕駛模式的區別挺明顯的,以Sport模式為例,憑借著變速箱的犀利響應,此時的動力爆發起來相當積極。加速的力道讓你感覺來得十分爽快,而且轉速保持在2000rpm以上,動力的響應更加敏感,在3000-4000rpm更是能夠感受到更加強大的輸出,“性情”變得兇猛起來。其它模式下,變速箱都會積極地給出最合適的反應。
GLC轉向手感比較輕松,雖然駕控感會有一定的缺失,但豪華感卻不丟,轉向的執行還是有種慢條斯理的柔和,給人感覺比較安穩。另外轉向感覺是三車里邊最舒服最好掌握的,停車入庫時轉動方向更加輕松。
GLC的懸架舒適性并不那么“優雅”,整體感覺中等偏硬,濾震不及X3那么徹底。另外懸架的支撐性還不錯,不管是在彎道還是起伏路面,都沒有感受到車身有過分多余的晃動。
小結:
Q5的優勢在于提速,另外轉向和懸架的表現也很舒服,但整體的高級感不如X3和GLC。
X3的動力不強,但變速箱本身帶有的幾分“烈性”又會讓動力的響應十分直接,懸架和轉向也是最運動的,開起來既緊湊又有活力。
GLC的動力響應基本和X3一樣,這已經是一個讓對手難以超越的水平了,9AT讓GLC完成了這一次完美的升華。在操控方面,不管是轉向還是懸架支撐,給人感覺都相當舒服。唯一不足的是,懸架的動作并沒有跟隨變速箱快起來,面對顛簸路面振動比較生硬,失去了奔馳該有的高級感。
● 加速和制動測試:
0-100km/h加速測試:
從感覺上來說,三臺車的全力加速都能帶來挺刺激的感受,主要是因為它們的變速箱都很出色,剛起步就能馬上進入最佳狀態。換擋速度也相當快,三車都在同一水平線上,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9AT可算讓GLC興奮起來了,它差點就能全程領跑,要知道Q5可是有明顯的馬力優勢。Q5在三車當中加速感是最強的,在全力加速的狀況下,三車的變速箱都會切換至更快的換擋模式,放棄舒適追求換擋速度,其中從Q5所感受到的換擋沖擊最為直接,運動味很強。X3在加速過程中沒有給人留下太多的印象,最終的成績也說明了這個特點,它是最慢的。
Q5和GLC的成績很接近,兩臺車發動機的最大扭矩相同,但GLC起步就有明顯的優勢,g值比Q5更高,但換入二擋之后就開始被Q5慢慢追回來,最終在換入三擋以后被Q5完成超越。過程很精彩,不管是Q5還是GLC,都證明了自己的優秀實力。X3的加速成績可就被對手拉開得有點大了,雖然8AT在測試中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可是差距還是擺在這里。不過別忘了,這只是X3最入門的動力總成,水平和Q5以及GLC的主打車型有差距也很正常,如果參加測試的是28i車型的話,那么誰是第一還不好說呢。
100-0km/h制動測試:
從姿態來看,X3的懸架確實調校得更硬,不過成績卻不怎么好,將近41米的制動距離不太符合同價位車型的主流表現。至于Q5和GLC,它們都發揮出了正常水準,我們之前實測的大部分奧迪和奔馳車型都有很不錯的制動成績,最終更優秀的成績屬于GLC,38.67米的制動距離和Q5成績相比有著十分明顯的優勢。
● 四驅、油耗和噪音測試:
四驅測試:
Q5四驅系統的核心是集成在變速箱內的托森式中央差速器,純機械式的結構保證了它的響應速度和耐久度。
X3四驅系統是一套基于后輪驅動的全時四驅,四驅系統在車內沒有任何控制按鈕,完全由車輛自行控制。
GLC的四驅系統結構和GLK維持一樣,中央差速機構是一套雙片式離合器,前后橋輪間都是開放式差速器,輪間限滑依靠4ETS電子限滑系統。
接下來就直接告訴大家結果吧,反正也沒有出現讓觀眾大跌眼鏡的情節。Q5和GLC均通過了只有單前輪有附著力以及只有單后輪有附著力的滑輪組測試,兩車的脫困都算不上輕松,但能明顯看出對打滑車輪的制動。X3則無法順利通過只有單前輪有附著力的滑輪組測試,但并不是因為四驅系統的不給力,從視頻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打滑的單前輪還是能夠分配到動力的,只是因為輪胎抓地力不夠,所以只有空轉的份卻沒法脫困,這和之前我們測試的X4情況一模一樣。
Q5測試視頻:
X3測試視頻:
GLC測試視頻:
油耗測試:
半個月前我在測試發現神行油耗的時候看了一下其它同級別車型的實測成績,當時Q5就以那9.3L的百公里油耗成績提醒我別忽視它在油耗方面的實力,但萬萬沒想到今天另外兩位對手會用更出色的成績讓人遺忘Q5。
GLC和X3的百公里油耗分別是8.8L和9.1L,而這次Q5的百公里油耗是9.6L,但是即便是三車油耗墊底的Q5,它的油耗成績放在這個級別的車型當中已經算是很優秀了。
需要說明的是,三臺車型是在一起跑油耗的,并且每行駛三分之一的總測試里程就會互換一次駕駛員,盡量做到駕駛風格的統一,這樣做是為了盡可能的保證條件相同。
噪音測試:
三車噪音成績對比(單位:dB/rpm) | |||||||||
車型 | Q5 | X3 | GLC | ||||||
項目 | 車內噪音 | 發動機轉速 | 擋位 | 車內噪音 | 發動機轉速 | 擋位 | 車內噪音 | 發動機轉速 | 擋位 |
怠速 | 37.6 | - | - | 40.2 | - | - | 37.1 | - | - |
60km/h | 56.5 | 1300 | 7 | 56.1 | 1200 | 7 | 56.9 | 1400 | 6 |
80km/h | 60.3 | 1400 | 8 | 59.3 | 1400 | 8 | 59.6 | 1550 | 7 |
120km/h | 63.7 | 1900 | 8 | 63.2 | 2000 | 8 | 62.2 | 1600 | 9 |
這里還是奔馳的優勢,實測的結果也沒有什么好說的,成績依舊搶眼。不過X3也成功搶走了GLC的一些風頭,在60km/h和80km/h時的噪音表現更好。其實整體來說這三臺車型的噪音表現都算得上是高級,尤其是行駛中的噪音隔絕得挺到位的,風噪和胎噪都不太明顯。
● 全文總結:
Q5:
雖然它給人感覺挺老了,但它一直通過更新年代款和降價等手段在市場當中保持活力,畢竟要守住榜首地位還是需要下不少功夫的,因為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突然冒出一個十分強大的對手,例如今天對Q5步步緊逼的GLC。
今年它就要換代了,所以現款Q5只需要守住這黎明前的最后黑夜即可。到了這個時候,它的招數變得很簡單粗暴,那就是很不錯的市場優惠幅度。這算是苦苦支撐嗎?我覺得并不算是,因為這招相當湊效,身邊不少同事都覺得現在買Q5真的太劃算了,算上優惠30多萬就能買到一臺綜合實力很均衡的豪華品牌中型SUV,看著有面子開著也不錯。不過哪怕Q5在市場當中能夠繼續領先,但贏得也不夠好看。想要看Q5華麗的新招式?等它今年的換代吧,一定不會讓人失望的。最后回應到文章標題,我們以氣質做個總結,Q5的氣質就是賢惠。
X3:
X3的氣質逃不開動感,這并不是體現在加速成績上面,而是在操控當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從駕駛感受那一頁就能看出來X3在這里才算活過來。不過即使在動態上能領先,但X3卻因為在設計上面的豪華感,被GLC完全搶去了眼球。我問作為X3車主的同事,如果能讓你現在再選一次,你還是會選X3嗎?我同事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他覺得X3內飾的質感更加好,GLC表面上看著美好,但他覺得細節卻比不上X3。
另外別忘了X3是進口車型的身份,其實之前我一直在想,全進口到底算不算一個優勢呢?我覺得還算是的,尤其是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豪華品牌的進口車型還是代表著不低的身份和地位,X3的這個優勢還是挺獨特的。
GLC:
GLC的氣質是什么?答案完全沒有驚喜,是優雅,但GLC卻能憑借優雅獲得對手所沒有的耀眼光芒。如今的GLC帶著滿滿的雄心壯志,不僅僅是因為它的表現足夠出色,還在于它的價格更實在了,比對手高出一截的豪華感,一個競爭力十足的售價,光是這兩樣就已經足夠俘虜國內大部分消費者的內心了,它的市場表現很難不被看好。
好戲不該只有三個主角:
毫無疑問,Q5、X3和GLC還是大多數人在豪華品牌中型SUV的首先考慮對象,即便Q5和X3因為車型“老邁”的緣故被GLC比下去了,但它們兩比起其它非“ABB”選手還是有著巨大的品牌優勢,整體的表現也都在一個很高的水平。可是也不要忽視一直在旁等待機會的配角們,如今像雷克薩斯NX、沃爾沃XC60和路虎發現神行這些對手們都在積極表現,并開始慢慢侵占這三位"大佬"的地盤。畢竟誰也不能一直擔主角,要是這樣的話觀眾也會不樂意的,保不準哪一天就會有角色突然爆發,甚至還把現在當紅的GLC擠成路人甲。所以我們覺得今天的戲碼還是有些沉悶了,希望之后火藥味能夠再濃烈一些,多來點踢館的激斗場面,讓看戲的消費者都拍手稱快。(圖/文/攝影 汽車之家 曹昊旻、王子平 視頻剪輯 姬振嘉)
● 相關鏈接:
車型圖片 | ![]() | ![]() | ![]() |
基本參數 | 奧迪Q5 2016款 40 TFSI 技術型 | 寶馬X3(進口) 2014款 xDrive20i X設計套裝 | 奔馳GLC 2016款 GLC 260 4MATIC 豪華型 |
廠商指導價 | 42.76萬 | 50.20萬 | 44.30萬 |
廠商 | 一汽奧迪 | 寶馬(進口) | 北京奔馳 |
級別 | 中型SUV | 中型SUV | 中型SUV |
能源類型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環保標準 | 國V | 歐VI | 歐V |
上市時間 | 2015.10 | 2014.06 | 2015.11 |
最大功率(kW) | 165 | 135 | 155 |
最大扭矩(N·m) | 350 | 270 | 350 |
發動機 | 2.0T 224馬力 L4 | 2.0T 184馬力 L4 | 2.0T 211馬力 L4 |
變速箱 | 8擋手自一體 | 8擋手自一體 | 9擋手自一體 |
長*寬*高(mm) | 4629*1898*1655 | 4665*1890*1690 | 4661*1898*1664 |
車身結構 | 5門5座SUV | 5門5座SUV | 5門5座SUV |
最高車速(km/h) | 230 | 210 | 222 |
官方0-100km/h加速(s) | 7.2 | 8.2 | 7.8 |
實測0-100km/h加速(s) | 7.03 | 8.3 | 7.16 |
實測100-0km/h制動(m) | 39.92 | 40.95 | 38.67 |
NEDC綜合油耗(L/100km) | 8.4 | 7.5 | 7.3 |
實測油耗(L/100km) | 9.6 | 9.1 | 8.8 |
整車質保 | 三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不限公里 |
首任車主質保政策 | - | - | - |
車身 | 奧迪Q5 2016款 40 TFSI 技術型 | 寶馬X3(進口) 2014款 xDrive20i X設計套裝 | 奔馳GLC 2016款 GLC 260 4MATIC 豪華型 |
長度(mm) | 4629 | 4665 | 4661 |
寬度(mm) | 1898 | 1890 | 1898 |
高度(mm) | 1655 | 1690 | 1664 |
軸距(mm) | 2807 | 2810 | 2873 |
前輪距(mm) | - | 1616 | 1617 |
后輪距(mm) | - | 1632 | 1613 |
滿載最小離地間隙(mm) | 185 | - | - |
車身結構 | SUV | SUV | SUV |
車門數(個) | 5 | 5 | 5 |
座位數(個) | 5 | 5 | 5 |
油箱容積(L) | 75 | 67 | - |
后備廂容積(L) | 540 | 550-1600 | - |
整備質量(kg) | - | 1860 | - |
發動機 | 奧迪Q5 2016款 40 TFSI 技術型 | 寶馬X3(進口) 2014款 xDrive20i X設計套裝 | 奔馳GLC 2016款 GLC 260 4MATIC 豪華型 |
發動機型號 | - | N20B20 | 274 920 |
排量(mL) | 1984 | 1997 | 1991 |
排量(L) | 2.0 | 2.0 | 2.0 |
進氣形式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發動機布局 | - | - | - |
氣缸排列形式 | L | L | L |
氣缸數(個) | 4 | 4 | 4 |
每缸氣門數(個) | 4 | 4 | 4 |
壓縮比 | 9.6 | 10 | - |
配氣機構 | DOHC | DOHC | DOHC |
缸徑(mm) | - | 84 | - |
行程(mm) | - | 90.1 | - |
最大馬力(Ps) | 224 | 184 | 211 |
最大功率(kW) | 165 | 135 | 155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4300-6000 | 5000-6250 | 5500 |
最大扭矩(N·m) | 350 | 270 | 350 |
最大扭矩轉速(rpm) | 1500-4200 | 1250-4500 | 1200-4000 |
最大凈功率(kW) | - | - | - |
發動機特有技術 | AVS可變氣門升程系統 | Double VANOS/Valvetronic | - |
燃料形式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燃油標號 | 95號 | 95號 | 95號 |
供油方式 | 混合噴射 | 直噴 | 直噴 |
缸蓋材料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缸體材料 | 鑄鐵 | 鋁合金 | 鋁合金 |
環保標準 | 國V | 歐VI | 歐V |
變速箱 | 奧迪Q5 2016款 40 TFSI 技術型 | 寶馬X3(進口) 2014款 xDrive20i X設計套裝 | 奔馳GLC 2016款 GLC 260 4MATIC 豪華型 |
擋位個數 | 8 | 8 | 9 |
變速箱類型 | 手自一體變速箱(AT) | 手自一體變速箱(AT) | 手自一體變速箱(AT) |
簡稱 | 8擋手自一體 | 8擋手自一體 | 9擋手自一體 |
底盤轉向 | 奧迪Q5 2016款 40 TFSI 技術型 | 寶馬X3(進口) 2014款 xDrive20i X設計套裝 | 奔馳GLC 2016款 GLC 260 4MATIC 豪華型 |
驅動方式 | 前置四驅 | 前置四驅 | 前置四驅 |
四驅形式 | 全時四驅 | 全時四驅 | 全時四驅 |
中央差速器結構 | 托森式差速器 | 多片離合器 | 多片離合器 |
前懸架類型 | 五連桿獨立懸架 | 雙球節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后懸架類型 | 梯形連桿式獨立懸架 | 五連桿后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助力類型 | 電動助力 | 電動助力 | 電動助力 |
車體結構 | 承載式 | 承載式 | 承載式 |
車輪制動 | 奧迪Q5 2016款 40 TFSI 技術型 | 寶馬X3(進口) 2014款 xDrive20i X設計套裝 | 奔馳GLC 2016款 GLC 260 4MATIC 豪華型 |
前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后制動器類型 | 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駐車制動類型 | 電子駐車 | 電子駐車 | 電子駐車 |
前輪胎規格 | 235/55 R19 | 245/50 R18 | 235/55 R19 |
后輪胎規格 | 235/55 R19 | 245/50 R18 | 235/55 R19 |
備胎規格 | 非全尺寸 | 無 | 無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