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想必很多網友看到這個標題就趕緊點進來了。VV7這車自問世起熱度就非常高,它確實有點特殊:WEY自稱是豪華品牌,我們自豪也好懷疑也好,它就這么橫空出世了;它的首款車VV7有著一副中國品牌里少有的、讓人刮目相看的、極具設計感的外形。同時,關于VV7這輛車的爭議也一直就沒斷過,比如油耗、比如變速箱、比如剎車,這些在汽車媒體圈兒里都不乏話題,一時間也成了很多媒體老師茶余飯后的談資。這么一輛身份特殊又極具話題性的新車,實際使用起來的感受如何呢?除了眼睛看得到的,它還有什么過人之處?它的品質真如豪華品牌一樣嗎?為此,汽車之家專門采購了一輛VV7s,開始了為期一年的長期測試,以上問題都會有答案。
各位好,我是孔晨星,是評測頻道的編輯,接下來這一年,這輛VV7s的長期測試就由我給大家帶來。這一年中,關于VV7的任何問題和疑問,您都可以到我的編輯博客或者微博@_____xxk來找我,我會盡快幫您解答。
至于本文主角:這次長測選題的車型是VV7s超豪型,是VV7s的中配,售價17.78萬元。VV7分VV7s和VV7c兩種,它們的調校完全一樣,只是外觀風格和配置上略有差別,VV7s的風格偏動感,VV7c偏優雅。
● WEY店里什么樣?
目前,WEY品牌在北京地區只有一家4S店,位于五方橋。五方橋附近的汽車4S店很多,但WEY這個位置有點偏,店門口也不是當街,曝光率不高。不過實際到店之后第一印象還是挺好的,整面兒的大玻璃,簡潔的“W-E-Y”三個字母,看著有點檔次。雖然WEY品牌現在只有兩款車,店面規模卻卻并不小,外頭還有個停車場,后面的機修車間也挺大,但由于是新店,好多細節還沒來得及完善。
走進店里面的感覺依然挺好,展廳的裝修有點北歐風,顏色都比較冷,采用直線的設計比較多,整體風格很洋氣。展廳的面積很大,左手邊是VV7系列,右手邊是VV5,這倆車真的太像了,不了解的人肯定分不出來。車擺的很稀疏,空地兒很多,我大膽猜測一下,WEY近期還會有新車發布,到時候放新車也有地兒。
或許是北京只有這一家店,這店還挺火,我就隨便轉轉看看的功夫,人都快滿了,展廳里的每個車上都有兩三個人在看,休息區基本每個座位上都坐上人了。WEY品牌的知名度超出預期,不僅一說全知道,而且人家還愿意來店里看看呢。
● 我的車來了
銷售顧問很專業,非常熟練的給我翻說明書,講解新車的主要注意事項,大體我都明白,但沒好意思打斷她。其實我已經聽不進去了,這VV7s雖然不是自己買的車,但它要跟我一年呢,打開車門后我就一直往里看。其實,就算是編輯部來的試駕車,我也會小心翼翼的,摸了手印都習慣性的擦掉,這是看到嶄新物品的一種本能,你有嗎。
里外看了一圈兒,看看漆面啊、輪胎啊沒什么問題,再盤點一下隨車工具什么的,基本就完事兒了,人家銷售大熱天穿著長袖襯衫,后面還一堆事呢,趕緊別耽誤人家功夫了。我把車開進交車區,讓同行的洪老師給我摁了兩張,這就算齊活了。哦對了,因為是全新車型,當然也就沒優惠,唯一贈品就是WEY品牌的鑰匙扣一個,話說小禮品完全可以多給點,你這新牌子也沒打響呢,我們這么相信你都買你車了,你得讓人心里舒服些對不對。
● 新車初體驗
我是不太想把平時寫評測導購類文章那一套統統來個遍,比如外觀內飾動力配置什么的,我們的評測已經很詳細了,現在是長期測試,咱們不如放松點兒聊。VV7的最大亮點是啥?當然是外觀。不僅我自己,我身邊的同事也都一致認為VV7的外觀非常成功,從設計風格上來說,VV7有新意、顯車大、顯貴,大眾所喜歡的,它基本都占了。
大燈樣式用一個用爛了的詞形容就是:犀利。它的燈罩面積不大,但目光有些兇狠,配合大面積的中網,給人一種“不是善茬兒”的感覺,但又不會讓你覺得太兇了而反感。大燈和尾燈都有一個豎著的三道杠的造型,形成呼應,這也算是外觀的重要特點之一了。至于這些燈夠不夠亮、亮起來什么樣,以后我會就燈光部分放在一起跟大家聊。
『VV7s 旗艦型的21英寸輪圈』
VV7s共三款車型,頂配的旗艦型配備的是21英寸的輪圈,我這輛超豪型和配置更低一些的豪華型配的是20英寸的。頂配車型的輪圈樣式更好看、氣勢也更足,搭配的是255/45 R21的佳通輪胎,主打操控性;超豪型和豪華型搭配的是米其林的Primacy SUV,尺寸為235/55 R20,主打舒適。20英寸的米其林胎(1900元左右/條)要比21英寸的佳通胎(1100元左右/條)貴出一大截,舒適性要好不少,而且它后期維護要更方便,21英寸那胎要是壞了,換胎可太難找了。
VV7這車大嗎?大?粗@大,開著也顯大。雖然它的車身長度并不算很長(4765mm),高度也沒什么氣勢(1655mm),但有兩個指標造成了它“顯大”的感覺。一個是1931mm的車身寬度,這個數據已經超過了漢蘭達和銳界(二者同為1925mm),另一個就是2950mm的軸距。2950mm什么概念?奔馳GLE是2915mm,攬勝運動版是2923mm,寶馬X5是2933mm。如此寬大的車身,剛上手時確實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甚至能給你一種“開著百萬級豪華品牌SUV”的錯覺。
相比車頭,尾部的氣勢似乎有些回落,畢竟車身高度只有1655mm。但由于后窗比較低矮,尾部高聳,尾燈位置比較高,視覺沖擊力依然不減。別急,往下看就會看到車尾最有意思的地方了:雙邊共四出的排氣!這個設計我談不上喜歡,因為很多人對此指指點點,作為一輛2.0T的中型SUV來說的確有些浮夸;我也談不上討厭,因為VV7的尾部很短很翹,排氣管不夠大的話會顯得輕飄飄。
前面說過了,這臺VV7s是黑外黑內的,比起旗艦版的雙色內飾,黑內飾的層次感、豪華感欠缺不少,但比雙色的看著年輕。我個人對內飾顏色沒什么偏好,深色雖然耐臟,但灰塵也會比較明顯,而且夏天真的燙屁股。
『VV7s 旗艦型的雙色內飾』
● 微體驗
車剛提回來,我就發現一個關于油表的問題,而且反復驗證過幾次:只要是油表進入紅線區時,左側的續航里程就會從原本的正常顯示,在某次重新打火后變成三道杠(消失),明明是最需要看續航里程,考慮是否立刻去加油的時候,它卻消失了,這點比較讓人絕望。
車提回來那段日子北京雨水很多,隨后又趕上大多數洗車店暫時停業(環境整治),所以就一直沒洗車,等到第一次洗車時,距離提車已經過去一個月的時間了。洗完車的第二天發現“VV7s”字樣的尾標竟然少了一個“V”字,是因為雨水太多?還是這次洗車的水槍勁頭太大了?這可是剛開了一個月,除非是被人摳了,要不然也太不結實了。
● 關于油耗
重點來了:關注VV7的朋友,一定很好奇它的油耗表現。這輛VV7提回來之后,一直都在城里跑,除了上下班代步之外也就沒干別的事兒了,偶爾同事開出去當工作車用一用,也還都是城市路況,所以對這動輒15L/100km的油耗還是有預期的。這段時間用車基本都開空調,除去第一箱油以外,之后駕駛都選的ECO(節能)模式,其中第四次加油是跑的長途高速。我的用車環境比較綜合,城市環路、擁堵、長途高速都有涉及,幾次加油綜合起來的平均油耗是12.4L/100km,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VV7的表顯油耗和實測油耗差距比較大,根據我的實際測試,在一段用車時間內,如果啟動的次數比較少,比如開高速,那么表顯油耗還是比較準的;而一旦進入走走停停的城市路況,行車電腦在車輛怠速的情況下,平均油耗和平均時速是不會被計入統計中的,所以不僅表顯平均時速偏高,VV7表顯與真實油耗偏差也比較大,表顯油耗根本不準,想知道具體油耗還是自己算吧。表顯油耗不準、平均時速不準、續航里程不靠譜,這車關于油耗的顯示信息我現在都不看了,沒啥用啊根本。
● 第一期小結
這第一期其實沒聊什么,主要就是提車和提車的新鮮勁兒,想了解WEY品牌銷售終端的,這期應該有點幫助。VV7s還是挺特別的一款車,優點缺點都很明了,比如通過這第一期您就可以知道VV7s這車很帥,但是油耗偏高、油表不準。車其實已經開了一陣子了,但每期的篇幅有限,只能放到以后慢慢說,下一期我就會給大家分享一些配置和駕駛方面的感受,咱們下期見。PS:VV7的長測文章分12期,每個月一期,下期將在11月初更新,歡迎關注。(文/圖 汽車之家 孔晨星 攝 孔晨星 洪冰清)
● 相關鏈接: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這臺VV7提了有段時間了,期間都是我自己開著上下班,后排甚至都沒坐過人,其實我應該跟身邊人分享一下這車,尤其這車又這么大個兒。某周六,女朋友突然冒出一句想吃皮皮蝦,我一琢磨:手里有這大新車,那還不是說走就走么,要不就北戴河秦皇島吧,也沒多遠,正好看看這車跑高速怎么樣,還能當個素材。要是能叫點朋友更合適了,不然這大后排、大天窗多浪費。我和《彎道時速》的時哥(時睦華)住的不遠,平時也互相串門兒,馬上打了電話過去,幾分鐘就定了這事兒。
● 高速表現:坐著舒服跑得穩
VV7的方向盤很有樣兒,它的大小、粗細對于我來說挺合適,做工和握感都很棒,下面的平底設計也時髦,總之還挺喜歡的。對于我來說,每天開的車,方向盤看著順眼太重要了,在20萬以下的車里,VV7的方向盤設計應該是前幾的存在了。至于轉向,它還是有一定質感的,雖然指向有些模糊,車頭響應也不快,但轉動起來比較線性,跑高速很穩。
這輛超豪型VV7的座椅是仿皮材質的,在我看來,除非是質地特別特別好的那種真皮,否則無論是真皮仿皮還是織物都無所謂,座椅的形態和工學結構比材質重要多了。VV7的座椅寬大厚實,填充也是偏軟的那種,舒適性非常棒,但有兩點我不太滿意:一是座椅只支持四向調節,坐墊不能翹起/放平,只能整體上下調,個子高的人如果將座椅放到最低,坐墊對大腿的支撐會有些不夠;二是它沒有腰部支撐,這也不是什么高級配置,應該有。
后排座椅同樣厚實,軟硬也與前排保持一致,后排坐墊不短,坐墊高度也很合適,而且靠背的角度可以調節。后排空間算是中型SUV里比較大的了,雖然沒冠道那么夸張,但體感上明顯比自由光、昂科威的寬敞,完全夠用。
關于VV7在城市中的行駛表現一兩句可聊不完,這我放到以后說。在高速上,VV7變速箱反應慢、動力響應慢的缺點縮小了很多,提速至一定速度后,當變速箱不再頻繁升降擋時,便有了有一種“好了,過關了”的感覺,然后你便可調整一下坐姿、輕松下來。這時即使遇上加速超車,慢半拍的變速箱似乎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了,舒緩的駕駛氛圍會拉回相當多的分數。
底盤的質感不俗,它足夠厚重、穩定,給人的信心很強,有“好車”的感覺;懸架的前段偏軟,小的砂石過濾得很徹底,舒適性能給個高分。隔音也是VV7的拿手好戲,除了加速時發動機的轟鳴有些明顯,風噪、胎噪控制得都相當不錯?傊,VV7跑起來很有美系車的感覺,與福特的銳界有些類似。
VV7全系標配自適應巡航,這可是個好東西,跑高速用處大了。液晶儀表中央會有3D效果的動畫來顯示車輛距離,簡潔明了,操作也不難,一試便會,總之體驗很棒。
有時借給同事用完車,我再啟動車輛后經常會發現流媒體后視鏡被關閉了,一問才知道,大家都不太喜歡這個流媒體后視鏡,有人覺得不太習慣,有人說看完前方的路再看這個后視鏡,眼睛需要變焦,覺得很難受。我個人倒是很喜歡這個配置,它視野廣、看得清楚,到了天黑還能有很高的亮度,后方視野一覽無余,安全性比傳統后視鏡高多了。
● 輪胎破了,而且沒地兒換
北戴河大家都去過,3個多小時差不多就到了,就在下了高速至目的地的幾公里路上,VV7的輪胎出問題了。當時我以50多km/h的速度行駛,車外“嘣”了一聲,聲音并不大,但車內能感覺到聲音來自我的車身,隨后就是車尾一沉,我同時也反應過來胎癟了。
穩住方向,帶著點剎車,慢慢停下來一看,一點氣兒都沒了,停穩后儀表盤才顯示異常,告訴你右后輪胎壓是0,好吧我已經知道了。自從我會開車之后,家人就常告訴我,路上遇到剮蹭、爆胎什么的都不是什么大事兒,人沒事就好,這都是給你擋災了。謝天謝地,沒爆就好,爆了就不只是換胎了。
時哥拿著倆手機給我打光,我一邊卸著輪胎一邊回想剛才的經過,路面非常棒,我很確定沒有什么大的溝坎,而且這車才跑了1000多km,新胎啊。這超豪型配的輪胎是米其林的Primacy SUV,輪胎的屬性偏舒適,質地確實也比較軟,不過當時速度不快,我至今也想不明白為什么會壞。當然這也談不上什么避免,都在路上跑嘛,算了不想了。提醒各位一句:跑高速,輪胎是關鍵,走之前一定先檢查一下,別犯懶。
VV7超豪型的輪胎規格是235/55 R20,頂配的是255/45 R21,這兩種胎其實都比較難配。換好備胎之后我和時哥就一直在給秦皇島的各種汽車維修點和輪胎店打電話,倆人打了幾十個電話,愣是沒有有現貨的店家,當晚預定,也要隔一天才能到,時間上來不及。秦皇島暫時也沒有WEY的4S店,最近的一家在唐山,這也不太現實,看來我們只能用小備胎跑回去了,而且還不能快,最高80km/h。所以吧,在選擇一輛車的時候,您也要考察一下您所在的城市的售后環境適不適合用這輛車,如果換條胎都得預定、等,做個保養還要去別的城市,那可得想清楚。
● 微體驗
不得不吐槽一下VV7的隨車工具了,拿出來一看,千斤頂和扳手都很輕薄,基本就是幾萬塊錢車的那種,說好的豪華品牌呢。扳手是由一粗一細(其實都很細)的兩個棍組裝而成,操作起來需要一手扶著、一手轉動,又費力又磨手,還沒有我07年的老速騰那套好使呢。
● 關于油耗
最近這一個多月,這臺VV7跑的都是比較通暢的路況:“十一”放八天假,天天都是過年的路況;我開著它出了兩次差,一次在北京延慶,走八達嶺高速,一次在天津寶坻,走京哈;這幾天搬家,從北四環到南六環來回跑了幾趟。所以,最近的平均時速都比較高,表顯都已經40km/h往上了,油耗自然也比較低。
● 第二期小結
VV7寬大舒適,底盤素質高,高速穩定性和舒適性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同價位難出其右,它的自適應巡航系統表現也非常不錯,綜合來說就是這車跑高速的體驗很棒。路途中發生的小意外也有一定價值:WEY的輪胎不好配,4S店現在也比較少,維修保養都不夠便利,購買時還是要考慮到這個問題。
第一期寫了提車初體驗,按說這第二期應該好好介紹一下靜態和配置,再來點比比劃劃的體驗,告訴你這是軟的、那兒能放幾瓶水什么的;然后再下一期可能就該說說開起來到底怎么樣了。但這既然先有了跑高速的素材,我就先放到第二期寫出來,大伙想看的部分在之后幾期都會有的,還請理解,咱下期見。(文/圖/攝 汽車之家 孔晨星)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各位好。這期的長期測試篇幅較短,主要跟大伙兒聊倆個事:第一個,上期說到開著這輛VV7去了趟北戴河,途中輪胎破了,這回來第一件事當然就是先把胎給換好;第二個事,在4S店換胎時,得知VV7的變速箱程序可以升級,正好給刷了一下,動力響應更好了。
● 換胎、升級變速箱程序
輪胎這種東西,大多數人肯定是不想去4S店換,很簡單,4S店貴啊。我也一樣,根本就沒考慮過去4S店,而是拿起手機打開了大家熟悉的X虎養車網。查詢之后,得知輪胎派送到指定安裝門店需要兩天左右,這種等待顯然是沒必要的,要知道VV7那家伙它還裝著小備胎跑呢。我直接打給了WEY的售后服務顧問,這一問還真問對了:1、店里有現貨,隨時來就行;2、1900元/條,比X虎的1958元還便宜點,而且現在維修還有折扣。那別等了,趕緊約一下吧。
WEY的服務還是可以的,接待區環境素雅,工作人員態度不錯、說話邏輯也清晰。服務顧問給我安排好換胎任務單之后,告訴我現在VV7系列可以刷一下TCU(當然是免費的),也就是升級變速箱程序,目的是“改善換擋質量,加快換擋時間、降低油耗”,我說那可太好了。
換胎部分其實沒什么可說的,無非就是把壞胎扒下去換上新的再裝上就行了,技師們的手都挺快也挺利索,也就一根煙的功夫就給換好了。
換胎的時間,我順便去展廳看了看,人還是不少。我隨口問了幾個正在看VV7的人,問他們如果買VV7會考慮哪個配置,結果跟我想的一樣——差不了多少錢,帥就帥到底,要頂配!
我沒改裝過汽車,對刷什么ECU啊、TCU啊沒什么概念,反正這個刷TCU聽起來好像是挺大的一個事兒,結果呢就是把車連上檢測儀、專用電腦什么的讀個程序就好了,整個過程也就是10分鐘,怪神秘的,一會開開看吧。
● 升級之后的駕駛感受
從4S店出來后,我特意很仔細的去體驗這升過級的變速箱。然而,期待的事情并沒有發生,這臺VV7的起步還是偏慢,還是一樣需要多給點油、耐心的等待車身的反應,并且給可能發生的竄車留一點預判;蛟S它真的變快了一點,但以我的體驗來看,至少在起步階段,它的變化不是特別明顯。
但是跑起來還能開出區別的。比如,在2升3、3升4這種體感上相對比較敏感的換擋區間,這臺變速箱處理得要舒服多了,能感覺得出來,它先是保證了不錯的平順性,然后明顯縮短了每次換擋整個動作的時間,簡而言之就是變利索了,而且,之后的動力銜接也比之前強多了。
● 加速測試和成績對比
我的主觀感受是它換擋速度更快了,實際呢?為此我專門拿著測試儀去踩了幾腳加速。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它最快的一次是8.7秒,跟上個月我同事測得的8.68秒基本一致,比這臺車剛提回來時要快了半秒多。
● 關于油耗
升級了變速箱程序之后,油耗會不會有變化呢?近期我已經在做油耗測試了,其中包括我們測試文章中常見的標準油耗測試,還有我平時用車環境的不同路況測試,非常全面,這些下一期均會呈現。
● 第三期小結
VV7的最大缺點就是變速箱結合慢、動力響應差,這在很多人眼里看來幾乎是硬傷了,我猜那些接受不了VV7的人大多也都是因為這點。還好,上市不到半年,WEY官方積極的做出了變速箱程序升級,主觀上來說,VV7的動力響應有所改善,開著更順暢了;客觀上呢,它的實測加速成績也確實是更快了,顯然是個成功的升級。那些曾經考慮過VV7但又因為它的這個缺點而在猶豫著的朋友,我建議你去試駕一下,興許你現在能接受它了。(文/圖/攝 汽車之家 孔晨星)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各位好。截止到12月月底,這臺VV7在我手里已經超過4個月了,我的日常使用感受也越來越深、越來越細。這期咱先來點干貨,跟大家聊聊VV7的空間表現,這其中包括乘坐空間、儲物空間以及后備廂空間這三項。
右邊是我上個月測試的一臺大型SUV奔馳GLS,VV7停在它旁邊,氣場上還真沒輸多少,你這么虎實,內部空間怎么樣啊,來讓網友們瞅瞅。
● 乘坐空間
VV7的車寬有1931mm、軸距更是達到了2950mm,這些當然都是它內部空間的保證。這車平時坐四個人的話,每個人都能找到很舒服的坐姿,縱向、橫向空間都足夠,雖然比不了空間變態大的冠道,但比昂科威、探界者這種尺寸的中型SUV還是要強點兒的。
VV7的車身線條有點類似于一些豪華品牌的轎跑SUV,車頂弧線比較低矮,頭部空間自然不是優勢。我186cm雖然是個偏高的身高,但以常規駕駛的坐姿,頭部空間只剩2指,對于一輛中型SUV來說有點說不過去;后排也是如此,尤其是后排的中間座位,坐墊比兩側高一截,1米7幾的標準身高都快頂頭了。
● 后備廂空間
我和女朋友都挺宅,平時喜歡收拾家里,擺擺家具布局,或者買個小裝飾什么的,有的擺設看著不舒服了就換掉。前一陣子淘汰掉了家里的電視柜和茶幾,這VV7就派上用場了,雖然不是多大多能裝的車,但畢竟完成任務了,省了叫貨拉拉的錢。
兩件家具的尺寸以及擺放的形態如圖所示。在我的印象中,VV7的后備廂不大,而且內部高度很不理想,所以開始真沒以為這兩件能同時放進去。
如果是個車身線條“常規”一點的SUV,說不定這個茶幾可以讓60cm的那側立起來放,然后,電視柜或許能并排放在旁邊,省去了從后門蹭進去的麻煩。這個考驗的就是后備廂的開口和內高,VV7的后備廂內高是65cm,這個數據對中型SUV來說其實很不理想了,它第二排座椅放倒后與后備廂地板之間還有個坡度,不是純平的,所以,茶幾如果立著放的話,它的前端會蹭到車頂內襯,只好平放了。
另一件事也值得一說。我前些天在閑魚上看上了一顆千年木,長得不賴,價格也合適,我就說過去看看,VV7能裝下的話,就當場買回來,裝不下就算了,畢竟距離遠,叫貨車拉的話就不值了。這顆千年木立起來比我還高一大截,雖然不是特茂盛,但畢竟長啊。我把后排放倒,再把副駕駛移動到最前且不影響駕駛視野的位置,大身放進去再斜過來調整一下,結果還真沒問題,我還挺欣慰的。
● 儲物空間
VV7的儲物空間其實比較常規,沒什么過人之處,但也沒硬傷。水杯啊、錢包啊、車鑰匙什么的都能放在順手的位置,容積也夠用。擋把右側有個專門放手機的深槽,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細節,拿起、放入都特別順手,而且這個槽里面有軟質橡膠覆蓋,手機不會到處滑動或者出現異響,特別好。
前排杯架和扶手箱顯然是有提升空間的。首先,杯架的位置太靠后了,這里如果放了水瓶,水瓶的就會影響扶手的前后調節。我平時基本都會在這兒放一瓶水或者瓶裝飲料,也就是說,我基本沒享受到前排扶手的前后調節功能。然后,扶手箱的寬度深度都沒亮點,放不了什么東西,我平時的數據線、口香糖之類的雜物都會往這兒扔,然后再定期清理。
另一個好用的地方:VV7的四個門把手都是封死的,這個小空間雖然不能放手機,但放個車鑰匙、家門鑰匙還是挺合適的。我的習慣是在這兒放一些零錢,這樣在交過路費、停車費的時候,只用左手就可以,就不用倒右手去放在擋把附近了。
由于平時都是一個人開,偶爾爸媽、女朋友坐一坐,這輛VV7車里基本沒什么雜物,有也是我平時出去測試用的車牌、膠帶、口罩、手套之類的,放這些物品都有合適的地方,我沒覺得哪兒有大的欠缺,對我個人來說完全夠用。
● 關于油耗
進入12月以來,VV7的油耗明顯比秋天時高了。的確,北京的冬天還是挺夠勁兒的,早上冷車啟動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的怠速或者緩慢行駛,在等人的時候為了取暖可能也就不熄火了,這些都是更費油的因素,路況其實沒什么變化。
● 第四期小結
這期其實要說的都在圖里了,總結一下:1.VV7平時坐4個人很舒服,坐5個人的話,后排中間乘客乘坐感受不理想;2.后備廂容積只有300多升,除了縱深不錯,寬度高度以及開口大小都不太理想,對后備廂需求較高的話,會覺得不夠用;3.儲物空間比較常規,沒亮點沒硬傷。這些所謂的日常,說的也都是我自己的日常,您只能當個參考,具體夠不夠用,還是得看您自己的用車情況。好了這期就先說這么多,希望對您有幫助。(文/圖/攝 汽車之家 孔晨星)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各位好,這期長測還是上干貨。在第一期的微體驗里,我就提到過VV7的表顯平均時速不準、表顯油耗不準等問題,最近仔細翻了翻文章評論,發現還是有很多朋友在說“這平均時速也太假了,天天跑高速嗎”“我上下班平均時速還不到20km/h”……朋友,文章沒看全我可以理解,可是熱門評論第二條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說明啊。那好,平均時速不準,那到底是差多少呢?這回我特意測了測,請往下看。
● 行程1
我們先來看第一段行程(下圖)。這是我平時從公司回自己家的路線,測試當天正好趕上限行,我在公司加了會兒班,等限行解除(20點整)之后出發,此時北四環已經很暢通了。
我同時打開了百度地圖全程導航,導航在車輛起步時開始,在到家停好車后結束。圖上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在行駛里程和行駛時間上,百度地圖和VV7表顯的差別很小,而平均時速差得就有點多了,足足差了4km/h。再說一下吧:VV7在車輛怠速的情況下,平均油耗和平均時速是不會被計入統計中的,所以造成了表顯平均時速偏高。
肯定有網友會質疑“你說VV7的表顯不準,百度地圖導航的就一定準嗎?”別急,在我對比這兩組數據時,也有新發現。那就是:VV7的行駛時間是沒有問題的,怠速狀態也計入統計。這就好辦了,只要分別拿路程除以時間,不就得出了較為準確的平均時速了嗎,因此就有了上圖的兩組數據。而且,接下來的測試也就不用地圖導航來做對比了,我只要記下VV7的行駛距離和時間就可以了。
補充一下:VV7的行駛時間只計算到分鐘的整數,也就是說,18分鐘有可能是剛滿18分鐘,也有可能是即將跳到19分鐘,我也想到了這一點,也做了些假設,結論是:即使按19分鐘算,那么平均時速只會更低,若是只探討與46km/h的差距,這個誤差完全可以忽略。
● 行程2
只拿這一段行程說事兒,顯然不夠充分。還是上下班的路,我這次選擇了正經的早高峰,北四環的早高峰車流量相當大,不過好在路寬,擁堵程度倒可以接受,屬于通常情況下給不了你驚喜、路況比較穩定那種。通過數據可以看出,一旦擁堵多了起來、也就是VV7的怠速狀態變多了之后,它的表顯平均時速比實際就更高了,31km/h的平均速度已經比較低了,可實際上只有22.5km/h。
● 行程3
這是比較綜合的一段路,我從住處出發,途徑東四辦事,走長安街到西三環,上京港澳回良鄉。可以看出,即使大部分路程都較為暢通,但是一路上經過了太多的紅綠燈,停車的總時間較長,所以表顯與實際的差距進一步拉大,達到了12km/h。
● 整箱油的結論
結論大家也看到了:這箱油我跑得很典型,基本就是我平時的用車環境,400多km的里程數也足夠有說服力了,實際測得的平均時速為25.46km/h,根本不高。
● 關于油耗
參考之前的用車記錄,再結合這次算出的表顯與實際的差距來看,它之前每箱油的平均時速也就是在22-32km/h之間。所以,那些說“平均車速這么高,還這么費油”的聲音可以停停了,12.1L/100km的平均油耗我覺得非常合理,并沒有坊間傳聞那么夸張。
● 第五期小結
放了這么多儀表盤的圖、列了這么多數據,可能大多數人都看不下去,但我覺得真心關注VV7這車的,一定會看到這里,并且對它的平均時速和油耗有了更多的認識,而這就是我的目的。從第一期開始,知道VV7的表顯平均時速和油耗不準之后,我就一直想著拿出一些數據來論證,于是就有了這枯燥的第五期,希望對各位受用。
下一期更新要等到過年之后啦,在這兒我先跟各位說聲過年好!咱們下期見。ㄎ/圖/攝 孔晨星)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大家好,我是評測頻道的編輯李坤,這一期VV7s的長期測試由我來執行。關注VV7s長測的朋友可能會好奇孔晨星哪兒去了,這里就不賣關子了,他被派去參加日內瓦車展了,并順道搶先獨家試駕了大眾T-Roc和Polo,嗯,這次又是全國首試!掌聲在哪里?
孔晨星在國外一待就是半個月,自然沒法繼續使用VV7s,而長測文章可不能停更,加上最近我也沒車可用,近水樓臺先得月,這臺VV7s的鑰匙就順利地落我手里了。
這不是我第一次接觸VV7s,但這卻是我最深入了解它的一次,接下來我就跟大家分享幾點我喜歡的和我不喜歡的。
對于VV7s我最喜歡的當屬它的造型,說它帥得360°無死角都不過分,豪華感、運動感、時尚感一樣兒都不缺。當然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長城的前設計總監皮埃爾,沒能留住這位設計大咖,絕對是長城的一大損失。
無論開著它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到路人的注目禮,受關注程度不亞于開著一臺騷包的跑車,對于一款上市接近一年的中國品牌車型來說很難得。在我停車時,曾遇到過兩個對它感興趣的路人研究這是什么車,還好當時他們沒有貼近看看型號標識,否則就太尷尬了。
粗壯的方向盤造型非常棒,同時手感也很飽滿,握著它真挺舒服,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按鍵也很直觀,用著比較方便。方向盤背部有倆換擋撥片,雖說尺寸較小,但撥動時挺有質感。
前排座椅也是我很喜歡的,它的人機工程設計合理,身體各部位都能得到不錯的支撐,同時它還有一定的包裹性,過彎時能在一定程度上固定住身體。值得一提的是,它還配備了座椅加熱功能,進一步提升了前排乘客的舒適性。車門完全包住了門檻,這樣設計的好處在于,當駛過比較臟的道路時,乘客上下車不會被弄臟褲腿。
在我看來,VV7s的流媒體后視鏡是個不得已的配置,受限于車身造型,它的尾窗窄而小,想通過后視鏡觀察后方的情況非常困難,因此才使用了流媒體后視鏡,不過它的流媒體后視鏡還不夠成熟,首先在某種光照條件下有重影,其次它不能真實的反應后車的距離。
360°全景影像讓人又愛又恨,愛的是畸變控制合理,車身周邊物體的距離也很準確,恨的是每次掛倒擋,總得等很久才能顯示出畫面,同時清晰度也不夠。
換擋桿前的蓋板上非常適合放手機,但如果您也使用行車記錄儀,那就意味著蓋板上的儲物空間基本是作廢了,建議把點煙器接口移至別處。
VV7在隔音方面做得真挺不錯,發動機噪音、胎噪、風噪都抑制的很好,高速行駛時車廂里也比較安靜。底盤也展現出很高的素質,過濾顛簸很干脆,同時也有一定的厚重感,能夠為駕乘者提供很好的乘坐舒適性。轉向方面也體現出了一定的高級感,轉向回饋均勻且細膩,轉向力度也適中。
即便已經升級了變速箱程序,但動力系統的匹配依舊是它最大的短板,起步時變速箱的嚙合比較慢,在擁堵路段很容易被人加塞,在走走停停的過程中這臺雙離合也存在偶發的頓挫情況,體驗不是很好,行駛過程中想要加速超車時,你會發現它的動力響應也很慢,容易錯失超車機會。經過幾天的使用,我認為這臺車更適合心平氣和的去駕駛,舒緩而有節奏,才能把它開得更順。
這些天我主要是開著VV7上下班,我住在郊區,總體的交通狀況還算不錯,最近天氣也逐漸暖和了,基本沒怎么開空調,在我使用期間一共加了兩次油,第一次實測的平均油耗為13L/100km,第二次油耗為12.5L/100km,對于它的尺寸和定位來說,我認為這個油耗表現還算能接受。
● 第六期小結
最后,簡單總結一下這臺車上有哪些是我喜歡的,哪些是我不太喜歡的。我喜歡它那帥氣的造型和良好的方向盤與座椅的人機工程,我還喜歡它豐富的配置以及高級感很強的底盤、轉向和隔音。車無完車,VV7也有它的缺點,比如不夠完善的流媒體后視鏡和360°全景影像,比如它那不太給力的動力系統匹配。有任何關于WEY VV7s或者其他車的問題都可以在我的微博(@AUTO-李坤)和編輯博客留言,我將盡力回答。(文/圖/攝 汽車之家 李坤)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各位好,經過上一期我同事李坤的代班之后,這輛VV7在我手里的”生命周期“已經過半了。這期想跟大家聊聊VV7的多媒體系統,我主要分成幾個重點來說,部分圖文描述不清的,我還錄了小視頻,希望大家看得明白。
VV7的多媒體系統采用一塊懸浮式9英寸的屏幕,這跟它的中控臺風格、出風口造型還都挺搭的,屏幕的邊框不算窄,但比較干凈,視覺效果還挺好的。屏幕顯示效果不錯,觸控靈敏度相對一般了點兒,中控地臺區域的旋鈕和按鍵也可操作該系統,手感還是可以的,但我沒怎么用過,總覺得不如摁屏幕更直接。
● 車機互聯:不支持蘋果手機
VV7的前扶手箱里有兩個USB接口,但我只用來充電——它既不帶CarPlay也不帶CarLife,自帶的FreeLink系統只支持安卓手機。問了一下4S店,最新的情況是,2018年2月之后出廠的車型裝備了新系統,支持CarLife了,老車主可以去店里刷新系統,但蘋果用戶還是無情的被忽略了……
● 倒車影像:開啟速度慢
視頻展示:
VV7的倒車影像其實素質還行,標示線比較準確,全景影像也很有用,就是攝像頭像素低,成像不夠清晰。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掛上倒擋之后,倒車影像需要好幾秒才開啟。這要是自個兒倒車停車時還好,要是在不算寬的路上掉個頭、得揉好幾把的情況下,那真是想快快不起來,每換一次擋,影像都要好幾秒才出來,每次我都趕緊掉,掉完趕緊走,省得后面車嘀嘀我。
● 導航系統:其實就是一個導航儀
記得去年測試VV7c的時候,打開它的導航系統的界面時就讓我驚了一下,它就跟以前吸在前風擋那種導航儀簡直一樣,當時就覺得太對不起它的外觀內飾了。操作起來也是跟導航儀類似,雖然能地圖選點,但是光標是那種一格一格的卡頓感,想標注的點很難選上。
實際導航的效果也難以令人滿意,這其實也是預料到的了。第二期里我寫過,提車沒多久就去了一趟秦皇島,回來時本著體驗的初衷,就用車載導航系統導的回程。果不其然,地圖太老了,導致路線選擇有問題,按著導航走多繞了一個高速入口,期間還經過了市區擁堵路況。在感覺到不對勁的時候,我分別用百度和高德地圖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我們走的路比正確路線多繞了22km的路,多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
● 語音識別系統:識別率不理想
VV7作為一輛2017年問世的新車,語音識別系統自然少不了。但是視頻你也看見了,語音識別率很低,受限于地圖系統,常規的地址已經很難識別出來,像是加油站這種生活服務類的地址,它完全不能給出詳細的相關信息,還出現了識別不出來而自動退出的情況,這個體驗真的不理想。中國品牌里,在這方面做得好的也有不少,比如上汽的斑馬系統就很棒,吉利的也很不錯,長城在這方面還要加緊完善,至少得對得起你這么棒的外觀內飾吧。
● 微體驗
● 關于油耗天氣回暖,最近不用開暖風了,停車也不用怠速保持溫度了,油耗也下來了。最近的一箱油全部都是上下班通勤,別的沒干,油耗跑到了11.1L/100km,小計里程“居然”達到了530多km,反正對于我這輛車來說,少見!
第七期小結:
總結一下:除去最基本的收音機、藍牙等功能,VV7在手機互聯、車載導航系統、語音識別系統這幾個重要方面都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實在是不能令人滿意。這些軟件設施跟日常用車息息相關,很多人肯定也看重這些,但其實這塊還是比較容易提升的,只要廠家能夠積極的去開發、升級、完善,后期基本都能有個令人滿意的多媒體系統,無非就是多點耐心。好了這期就先說這么多,也不知道我表達清楚了沒有,如果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各位到我的編輯博客留言就行,我來一一解答。咱們下期見。(文/圖/攝 汽車之家 孔晨星)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各位好。五一假期人山人海哪兒都不敢去,那天一打著車,儀表盤上顯示還有300多km就要保養了,那就就勞動勞動吧,提前去給VV7s做了二保。這二保除了正常的換機油、三濾,還有一些新的升級和優化,這期就說說這次進店都做了什么。
● 常規保養流程
首先要交代一下VV7長測為什么沒有“首!边@一期,是這樣,首保發生在10月,當時只是換了機油機濾,而在那不久前我剛剛來過店里換輪胎和刷TCU,車輛的其他部分也都幫我檢查了,所以只拿換機油機濾拿出來說一期有些牽強,而二保的信息更豐富,參考價值更高,所以保養那些事就用二保來說吧。
VV7的首保、二保都是免費的,但是單子剛開出來時嚇我一跳,除了常規保養,還多了好多東西,尤其是看到“更換”這倆字時,這不是就是論壇里常見的保養花去兩千塊錢的劇情么?注意看第三行,換后視鏡鏡片?我趕緊問“這個我能不換嗎”,顧問看著我笑了,說這些升級、換件、優化都是免費的,因為都不是什么大的問題,廠家也沒組織召回,而是在客戶進店保養時一并解決。
看了看保養所需的材料,無非就是機油、三濾、空調濾芯等等,其中我還發現了外后視鏡的鏡片,平時看不出來,原來這個鏡片這么藍。VV7所用的機油是5W-40的半合成機油,品牌是美孚速霸2000,這個檔次的機油很常見,20萬以下的渦輪車用的比較多。
跟首保的時候一樣,倆人一組,先把車上架子升起來,一位技師做四輪換位,另一位來放機油,幾分鐘后,這倆事兒能差不多同一時間弄完,然后就把車降下來。
換機油沒什么新鮮的,放出來的機油比我想象的要黑多了,看著就很污染環境的感覺,不過還好,他們有專門的收集罐,說是環保部門會定期來處理。VV7所用的機油濾芯、燃油濾芯都是自家貨,上面油長城或者哈弗的logo,跟哈弗系列是通用的。
● 保養之外的升級和優化
這臺車平時基本都在城里跑,白天停地庫的時間也比較多,用車環境還是挺不錯的了,所以像空濾芯、空調濾芯這些東西都還比較干凈,下回看看如果還是干凈的就先不換了,自己清清就行。
這輛VV7在去年9月曾刷過一次TCU(變速箱程序),作用是提升換擋的速率和平順性,實際體驗雖然不是翻天覆地的,但日常開能開出來有進步。這次刷TCU之后我也仔細體驗了,實際效果并不如上次大。同時優化的還有一個“VVT自學習功能”,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是干什么的,我來解釋一下:VV7在冷車啟動時偶爾會出現發動機抖動,在倒車時以及快速降擋直至剎車的過程中也會有這個現象,這次優化是讓發動機的可變氣門正時系統更聰明,消除這個抖動現象。
這次二保總計用時50分鐘左右,其實如果不算TCU升級、“轉向柱涂膠防護”這些優化項目的話,實際時間還能快個10分鐘左右,我認為這個效率還是可以的。
劃重點:頭兩次保養免費,第三次以后的保養就要收費了,如果是常規的小保養(機油+機濾),材料費是428.8元,工時費在100元左右,也就是小保養總計528.8元左右,三濾的材料價格上圖也有呈現,大家做個參考。我覺得這個價格還是不貴的,VV7所用的機油在某寶、某虎上的售價(4L裝230元左右)也沒比店里(4L裝286元)便宜多少,而100元的工時費也很合理。
另外,說兩個跟顧問聊天時收獲的“情報”:一個是銷售情況,據了解,VV7和VV5目前均沒有任何優惠,不過現車充足;另一個是WEY品牌即將在北京開設第二家4S店,新店將位于豐臺區張儀村附近,也就是西四環到西五環之間。
關于油耗:
第八期小結:
這期跟大家說的就是進店保養那些事兒,我覺得已經很詳細了,在這兒再給各位概括一下吧:1.VV7的首保是5000km,之后是每7500km保養一次,前兩次保養都是免費的;2.VV7的進店保養價格不算貴,小保養500多元出頭;3.廠家在車輛后續的優化和升級方面做得不錯,大升級關鍵,小優化貼心,態度值得肯定。好了這期就先說這么多,咱們下期見。ㄎ/圖/攝 汽車之家 孔晨星)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從提車起,就有很多人問我VV7值不值得買、是買它還是買其他,這個“其他”大部分是日系的一眾自然吸氣動力緊湊型SUV,也有傳祺GS7/GS8、吉利博越,甚至還有一些中型車。后來領克01上市,最近也經常被拿來比較,足可見15-20萬元這個售價區間競爭有多激烈,其實一直想跟大家聊聊這些車該怎么選。后來我陸續測試了領克01和WEY P8,一個是熱度跟VV7相當的網紅車,另一個是新出的VV7插電混動版,這幾輛中國品牌SUV,我的體驗應該都是最深的了,所以放在一起聊一期。
● 日系緊湊型SUV
幾款車型售價對比 | |
車型 | 售價(萬元) |
奇駿 2.0L | 17.98-20.28 |
RAV4榮放 2.0L | 17.98-22.48 |
歐藍德 2.0L | 15.98-17.48 |
CX-5 2.0L | 16.98-20.98 |
VV7 | 16.98-18.88 |
網友問得最多的就是,本來想買個合資緊湊型SUV,現在看上了VV7,不知道怎么選。市面上主流的幾款日系緊湊型SUV主要有奇駿、RAV4榮放、CR-V、歐藍德和CX-5等,它們與VV7產生競爭關系的主要是2.0L車型,配的基本都是CVT變速箱。這些車的最大特點就是平順好開,保養省心,保值率高,屬于很“穩”的車,而且市場還有優惠。缺點呢也很明顯:配置表現很一般,動力剛剛夠用,品質感更是馬馬虎虎,用起來基本沒樂趣,樣子、性能、體驗都很普通。
拿VV7跟這些車做比較,其實只要搞清自己是感受派還是務實派,就很容易就能得出選擇:VV7開起來要比這些車要累,它更大更重更費油,動力響應上差很多,但出眾的外觀和豪華的內飾會給你足夠的滿足感,行駛舒適性也不是那幾位能比的。
● 傳祺GS7
幾款車型售價對比 | |
車型 | 售價(萬元) |
傳祺GS7 2.0T | 15.98-20.98 |
傳祺GS8 | 16.38-25.98 |
VV7 | 16.98-18.88 |
都是中國品牌,都是中型SUV,都是2.0T動力,售價還相近,VV7和GS7/GS8怎么都得比一比,我們以前也做過對比(對比文章)。兩車的特點很分明,VV7的外觀和內飾都時尚得多,GS8則走的是實用路線。在檔次感上VV7要強一檔,性能方面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VV7的絕對動力更強,GS7動力響應和平順性更好。真正左右你的是后備廂的空間,GS8是7座車,這點自然占優勢,而就算是5座的GS7,后備廂也要比VV7大不少?傊,VV7的設計感、檔次感更強,而GS7/GS8的實用性更好。
● 領克01
車型售價對比 | |
車型 | 售價(萬元) |
領克01 兩驅版 | 15.88-18.28 |
VV7 | 16.98-18.88 |
領克01是緊湊型SUV,對標的應該是VV5才對,但其實多了解一下購買意向你會發現,領克01和VV7有著更強的競爭關系。一方面,VV7現在全系只有三款車型,售價是16.98-18.88萬元,領克01最貴的兩款都是四驅的,它的兩驅版售價區間是15.88-18.28萬元,所以它和VV7的售價區間很接近;另一方面,VV7確實比VV5賣得要好,在VV7和VV5中多數人還是愿意多添點錢買VV7的。領克01是我測試的(測試文章),也開了四五天的時間,可以這樣說,兩車的外觀都不俗氣,領克01的回頭率靠的是新穎和個性,VV7憑的是實打實的帥氣,看你喜歡哪個了。
WEY和領克這兩個品牌誕生的時間沒差太遠,VV7和領克01的售價也差不多,但兩車的性格差別非常非常大,甚至有點像南北方文化差異的影射。VV7是相當感性的一輛車,除了駕駛,它的其他部分都非常棒,總體給你的感受是濃郁且強烈的;領克則有些內斂和穩健的意思,各方面看似均衡無奇,實際上大有文章,然后靠出眾的動力標定拿下關鍵分。這些在它們的外觀、內飾和動態表現上都有所體現:VV7看著帥,坐著舒服,領克01性能好,開著爽。除去這些,兩車的配置都很高,VV7用料更足,領克01的人性化設計更好,如何取舍這兩車,全看你怎么看待駕駛感這個事兒。
● WEY P8
把P8放進來可能并不合適,畢竟它的售價(補貼后)達到了25.98-27.98萬元,如果預算是15-20萬的話可能難以接受。但還是想說,如果真的特別喜歡VV7,又有點接受不了它的動力標定,那就咬咬牙添錢上P8吧。它比VV7多了混動系統,這意味著更省油了;裝上了四驅,這意味著操控性更好了;換了新變速箱,這意味著動力響應改善了?傊且惠v更好的VV7,而且貴得有道理。
● 微體驗
進入五月下旬,北京的氣溫暴漲,動不動就達到30多度。我發現VV7在怠速時,空調即使調到最低溫度、最大風,車內也很難涼快下來,用手放在空調出風口會發現它的風并不是很涼,而一旦車跑起來,這一情況就會改善,回到正常表現。所以說,如果外頭很熱,你想在車里開著空調歇會兒的話,體驗就不是那么好了。
● 關于油耗
● 第九期小結:
這期跟大家聊了聊VV7和它的競品們,簡單分析了一下它們的優缺點,希望對那些看上了VV7但一時還拿不定主意的人有幫助。長測文章還剩下3期,我和VV7相處的時間不算多了,各位有什么想知道的、想探討的趕緊來編輯博客找我吧。(文/圖/攝 汽車之家 孔晨星)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由于工作上的一些變動,VV7長測在我手里就要告一段落了,這是我執行的最后一期長測啦,今天跟大家聊聊VV7的配置和細節吧,我從我平時的用車習慣來分享,說說哪些用著順手、哪些不太滿意。
先說不太滿意的配置:
現在越來越多的車都用上了全液晶儀表,是個挺顯科技感的配置,但是多數車都有反光的問題,VV7也一樣,左側的轉速表在白天經常反光,克服方法是頭想左探一探。出現反光主要還是屏幕材質問題,這不是什么大事,我相信以后新車的全液晶儀表一定會優化得更好。
“鋼琴漆”飾板很常見,經常被用以提升豪華感,但其實這是我不太喜歡的一個材質。落灰都是小事,主要是它怎么擦都擦不干凈,用濕布擦有水印,用干布擦有劃痕,你得像擦手機屏幕一樣伺候它。而且,我不知道各位對指紋、手印兒怎么看,反正我看了是挺難受的,看見就得擦。
去年9月我去試駕新款哈弗H2,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車用的是電子擋,后來哈弗出的新車也都是電子擋。以VV7的調性,現在這個擋把也太普通了,沒造型也沒科技感,好在可靠性更好。
每個人對配置都有一些奇怪的執念,比如我對座椅就很挑剔,我挑剔的點有兩個,一個是頭枕,一個是坐墊。先說頭枕,現在好多新車的頭枕只能上下調,不能調角度,VV7也是如此,而十幾年前的捷達、高爾夫都能調,這唯一的解釋就是減配了,所以主觀情感上我就有點不滿意?赡艽蟛糠秩擞X得這不是什么大問題,而我就是那小部分,我需要頭枕對我的腦袋有個很舒服的支撐,這樣開時間長了脖子不容易累,我可以不經常用,但這么基礎的功能你不應該沒有。
再一個就是坐墊,VV7全系都是電動座椅,但只有頂配的旗艦型才能調坐墊的角度,我這輛超豪型就只能單純的上下和前后調節,不能放平/上翹,對于我這種腿長的來說,大腿前部會經常懸空,沒有支撐。調高座椅能緩解一些,但那樣又頂頭了。
再說說滿意的:
全景天窗現在挺普及的,也沒個明確的尺寸界定,反正看上去是豎著的長方形都敢叫全景天窗。VV7這天窗長度超度達到了1200mm,算最長的那一檔了,我測試過的車里,有的車只有800-900mm,通透程度自然不一樣。
VV7的后視鏡視野也是優點,當你開習慣了一輛后視鏡大的車,再去開一輛后視鏡小的車,這個區別就跟讓你從iPhone Plus用回iPhone差不多,有落差就有心得。
第二期就說起過,VV7超豪型的輪胎(米其林,235/55 R20)比旗艦型的胎(佳通,255/45 R21)還貴,它比旗艦型的小了一寸,品牌也有優勢,所以它的舒適性和隔音能力都更好。前些天我測試了WEY P8,那車(馬牌,255/50 R20)的胎噪明顯要比VV7大。
VV7最讓我滿意的是配置就是大燈了,全LED的光源配置,亮度相當足,照射區域也非常廣,雖然沒有隨動轉向功能,不過實際使用中靠著這兩點也完全沒問題。我們的用車曾做過VV7的大燈照明效果測試,測試過程很詳細,結果也是比我想的只好不差,有興趣的點這里。
關于油耗:
第十期小結:
可以看見,儀表和烤漆飾板其實不算什么大事兒,我對VV7不滿意的地方主要就是座椅,其他就沒什么了。說到喜歡的配置,即使拿實際用車的標準來衡量,也是一列一大堆,足可見VV7在配置方面的出色表現。好了,這期就先說這么多,我要跟VV7再見了,下期將由我的同事來執行,歡迎關注。ㄎ/圖/攝 汽車之家 孔晨星)
◆ 相關鏈接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大家好,我是評測頻道的編輯姬振嘉,VV7s的最后兩篇長測內容將會由我來執行。在此之前,我的同事孔晨星和李坤,已經對這輛“網紅車”進行了相當全面的測試,因此,還有哪些方面是可以深入去聊的呢?這也就成了最近一段時間我經常在思考的問題?傊,希望最后的這兩期內容依舊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干貨,為這次長測畫上圓滿的句號。
在這一次的內容里,我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VV7s都有哪些優點和不足,一些前面提到過的部分我就不再重復了。
● 優點
但是在和它相處了一段時間后,我覺得我變了。每天面對著VV7空曠的中控面板,開始覺得有那么一些乏味,缺少了點設計感。
雖然我沒像其他同事一樣因為外觀因素被追著打問過價格,但是這車無論在哪回頭率都還不錯,不管是男人還是男人身邊的女人。
雖然已經有不少的中級車也使用了這樣的標準,但VV7在這方面提供的便利性還是值得肯定的。
VV7的流媒體內后視鏡好多人都覺得不適應,一方面是因為有時候反光會看不清畫面。另一方面,從流媒體后視鏡里看到的物體,與實際距離有一定差異,難以避免的還會有一些盲區,這些都需要時間去適應。在挪車掉頭的時候,這樣的距離偏差就會影響一些安全性了。另外,常規后視鏡不僅可以反映車外的狀況,還可以看到車內的乘客。但是使用流媒體后視鏡時只能看到車外的狀況,要想看到車內狀況還需要手動關閉才可以,比較不便。
而且廠家說之后流媒體2.0的版本有可能還會配備無邊框后視鏡,想想特斯拉上的那種感覺就很有科技感。
音響方面,這款超豪型雖然沒有頂配車型上的燕飛利仕音響,但是音質也完全能夠令人滿意,尤其是低音區,飽滿渾厚,很有勁道。因為喜歡聽音樂又喜歡開車,所以對于音響的品質,我個人還是很在意的,夸張點說,家里幾年前選擇購買QX60的時候,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那臺車使用了BOSE音響,而且在后備箱里還有一個獨立的低音單元?傮w來說,VV7是一款坐著很舒服的車。
不僅有在硬派越野車上才能見到的B柱把手,VV7全系還標配了陡坡緩降系統,不必說這些配置對行車的安全多少都能有所提升,但它們的出現還是讓我不禁起疑,難不成全系只有兩驅的VV7還有一顆躁動的心?關于這一點,在下一篇更新的內容里我找到了完美的解釋。
● 不足
VV7的車身很寬大,加上環抱式的中控臺設計,開起來有時候會給人一種跨級的錯覺。這樣的體感不免會給駕駛員帶來一些壓力,尤其是在狹窄道路行駛或掉頭的時候。
有一次下大雨我從家出來,因為手里拿著不少東西就沒打傘,著急忙慌地跑去開車門,但是拉了幾次門把手也沒解鎖成功,就這樣活生生地被淋了個通透,不得已只好騰出手去掏車鑰匙解鎖,這種被拒之門外的感覺真是糟透了。
功能性方面,后視鏡在開關門時的自動折疊顯得挺高級,但實用的加熱功能卻沒有出現,我查了配置表顯示是有,但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后來在咨詢了4S店之后得知,這項功能在打開后風擋除霧時可以啟用。另外,如果再加一個倒車后視鏡自動向下翻轉的功能就更完美了,這方面,競爭對手比亞迪唐已經“武裝到了牙齒”。
雖然動力儲備足夠充沛,但是低速時油門響應略顯滯后,加速超車時變速箱的降擋也不是很積極,動力系統的匹配不是十分理想。剎車屬于偏軟的類型,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而且VV7的這套主動剎車系統介入的比較突兀,如果你覺得這點影響到了你的駕駛,還可以選擇手動關閉,但不建議關閉。
● 微體驗
● 油耗
● 小結
正如文章開篇所說,在真正和VV7接觸以后,我發現我變了。過去我并不覺得VV7的外形有多搶眼,但現在這部分卻成了在我心里最有分量的優點。而那些從一開始就伴隨著它的是非爭議,確是事實但也并不可怕,不然你看,WEY品牌接連推出的幾款新車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小的進步,相信在下一次的改款中,VV7也會全面升級,不僅有顏還更有料。那么關于WEY VV7s或者其他車的問題都可以在我的微博(@姬振嘉)留言,我將盡力回答,我們下期再見。(文/圖/攝 汽車之家 姬振嘉)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全系只有兩驅的VV7不僅標配了陡坡緩降系統,而且在B柱上還見到了一般只有在硬派越野車上才能見到的把手,這些表面可見的細節引起了我的興趣,看得出VV7作為一款SUV還是保有了一顆躁動的心。既然如此,那就帶它去復雜的道路上撒個野吧!
● 感受專業越野測試場地
如果將視線轉移到底盤部分,不難發現,VV7早已為后差速器和傳動軸預留好了安裝空間,先期投放市場的VV7和VV5車型沒有搭載四驅系統的原因也并不是技術上的問題,這一點從最近上市的VV6和剛剛升級的VV5身上也能看得出,這兩款車型都搭載了一套來自博格華納的適時四驅系統。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還是從WEY品牌的定位和產品規劃的角度出發所做的決定,有關這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這篇文章了解更多。
現在的兩驅版本VV7,雖然是偏向城市鋪裝道路推出的車型,注重的更多的還是舒適性的層面,但是想必不少車主偶爾也會有開去野外游玩的需求,那就需要面對一些比較復雜的路況了,這也就要求VV7具備一定的通過性。這樣一來,我這次所做的摸底測試多少也能為您提供一些參考。
測試的場地是平時只有四驅車型才會來到的專業越野測試場,整個測試過程除了有圖文描述以外,我還拍攝制作了一版視頻以便獲得更直觀的感受。不過由于現場拍攝時間緊張,在側傾坡的部分沒來得及補拍車外的視頻畫面,只有用兩張圖片加以展示了,望諒解。
在實際的越野測試中,測試的對象都是四驅車型,需要車輛在坡下靜止起步,依靠四驅系統進行攀爬。由于VV7只是前驅的車型,而且我們這一次做的也并非專業的越野測試,只是對VV7在復雜路況中的表現做一次摸底體驗,所以在面對這樣大角度的坡道時,需要使用動態起步的辦法,帶點速度實現沖坡。
雖然VV7在快登頂時同樣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打滑現象,但是依靠不錯的動力輸出,最終還是頑強地完成了挑戰。在兩個坡道的挑戰中,VV7的通過性表現都不錯,沒有出現托底磕碰的情況。不過這項測試并不建議大家效仿,畢竟挑戰失敗的話很有可能會出現橫向的滑移,有一定的危險性。
既然搭載了一套陡坡緩降系統,那就真刀實槍地比劃一下吧。測試的坡道并不算長,而且非常的陡,對陡坡緩降系統的介入速度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會考驗這套系統在工作時對車速的把控。
而且即便在中途停下車,憑借著發動機強有力的扭矩釋放,VV7的前輪只是輕微打滑就順利通過了這一項目。
體驗完這一系列的項目之后,可以說VV7給了我們不小的驚喜,即便目前全系僅有兩驅版本,但是依靠出色的動力儲備和爆發力,以及不錯的輪胎表現,VV7完成了不少我們開始覺得沒信心完成的項目,而且在個別項目中的表現還可圈可點,這樣看來,滿足車主偶爾爛路駕駛的需求對VV7而言并不算什么難題。
隨著使用混動四驅形式的WEY P8和使用傳統的四驅模式的VV6/VV5的推出,根據WEY品牌的產品規劃,相信四驅版本的VV7很快也會到來,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 產品優缺點總結
這一部分里,我會著重從幾個感受最深刻,也是在購車和用車時幾個更具參考意義的方面,再次總結一下VV7身上的優缺點。
◆ 優點
VV7采取5000公里首保,此后每7500公里保養一次的周期,并贈送首保和二保,這點相較部分品牌來說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保養當天因為工作安排,預約好的時間一拖再拖,從原本預約的下午一點,到最后實際到店時已經快下午五點半了,不過因為一直和服務顧問保持了溝通,最終結算費用時還享受到了提前預約工時費打八折的優惠。不過給人感受最好的還是給我加班做保養的這兩位師傅,為了早點完工,兩人到飯點時十幾分鐘吃完就開始繼續施工,最終七點就完成了整個保養。
根據保養手冊的建議,第三次保養要做的項目有更換機油、機濾和四個火花塞。機油我選擇的是和前兩次免費保養一致的半合成機油,型號是銀美孚-速霸2000,價格是358元(5L)。另外還可以選擇全合成的道達爾0W-30機油,價格是537(5L)。更換的四個火花塞,一個價格是72元。另外,考慮到車輛的行駛里程已經過了20000km,而且剛剛去野地體驗了一把,車輛輪胎磨損消耗比較大,就做了店家建議的四輪換位項目,同時也包含了四輪動平衡。這個項目在前兩次贈送的保養中也是免費的,但從第三次往后做就要收取120元的費用了。
最終,第三次保養的總費用為1136元,并且通過咨詢得知,第四次和第八次大保養的費用也不過1200元和1700元左右。作為一輛定位高端的國產中型豪華SUV,VV7在后期用車成本上性價比表現還是很突出的,保持了長城品牌一貫的低價,無論是材料費還是工時費都很良心。
除此之外,巡航定速的邏輯設定也很合理,5km/h的調節單位實際使用起來很順手。而且,當時速超過車主設定的安全速度后,儀表盤會先做提示,然后進行主動關閉天窗的操作,如果還想要保持天窗打開,手動操作即可。
◆ 缺點
● 產品可靠性總結
經過一年的長期測試,這輛VV7已經行駛了超過20000km,日常使用的感受上,目前車輛的狀態比較穩定,動力系統沒有出現衰減,正常行駛時也沒有出現異響。不過本身就偏軟的剎車調校,現在的表現有了一些下降,仍然需要駕駛員保持注意。
電子系統方面,除了無鑰匙進入功能,在解鎖時不好用之外,其他方面表現正常。就無鑰匙進入系統出現的問題,我了解到并不是個例,在咨詢售后服務人員后得到的解釋是,車鑰匙靠低頻和車輛傳遞信號,出現反應不靈的情況有可能是受到了干擾,解決方案是建議盡量避免將車停在有變壓器等有干擾的環境中。就這一問題,還是希望廠家通過后期的優化從根源上徹底解決。
● 微體驗
● 油耗
● 總結
至此,VV7的長測文章暫時就要告一段落了,日后這輛測試車還將繼續為編輯部服役,如果大家有相關問題想要咨詢交流的,歡迎隨時來微博找我(@姬振嘉),感謝大家長久以來的關注,我們以后再見。(文/圖/攝 汽車之家 姬振嘉 王濤)
車型圖片 | ![]() | ![]() | ![]() | ![]() |
基本參數 | 魏牌 VV7 2017款 2.0T 超豪型 | 魏牌 VV7 2017款 VV7c 2.0T 豪華型 | 魏牌 VV7 2017款 VV7c 2.0T 旗艦型 | 魏牌 VV7 2017款 2.0T 旗艦型 |
廠商指導價 | 17.78萬 | 16.78萬 | 18.58萬 | 18.88萬 |
廠商 | 長城汽車 | 長城汽車 | 長城汽車 | 長城汽車 |
級別 | 中型SUV | 中型SUV | 中型SUV | 中型SUV |
能源類型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環保標準 | 國V | 國V | 國V | 國V |
上市時間 | 2017.04 | 2017.04 | 2017.04 | 2017.04 |
最大功率(kW) | 172 | 172 | 172 | 172 |
最大扭矩(N·m) | 360 | 360 | 360 | 360 |
發動機 | 2.0T 234馬力 L4 | 2.0T 234馬力 L4 | 2.0T 234馬力 L4 | 2.0T 234馬力 L4 |
變速箱 | 7擋濕式雙離合 | 7擋濕式雙離合 | 7擋濕式雙離合 | 7擋濕式雙離合 |
長*寬*高(mm) | 4765*1931*1655 | 4749*1931*1655 | 4749*1931*1655 | 4765*1931*1655 |
車身結構 | 5門5座SUV | 5門5座SUV | 5門5座SUV | 5門5座SUV |
最高車速(km/h) | 205 | 205 | 205 | 205 |
官方0-100km/h加速(s) | 9.8 | 9.8 | 9.8 | 9.8 |
實測0-100km/h加速(s) | - | - | 9.35 | - |
實測100-0km/h制動(m) | - | - | 37.94 | - |
NEDC綜合油耗(L/100km) | 8 | 8 | 8 | 8 |
實測油耗(L/100km) | - | - | 12.1 | - |
整車質保 | 三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或10萬公里 | 三年或10萬公里 |
車身 | 魏牌 VV7 2017款 2.0T 超豪型 | 魏牌 VV7 2017款 VV7c 2.0T 豪華型 | 魏牌 VV7 2017款 VV7c 2.0T 旗艦型 | 魏牌 VV7 2017款 2.0T 旗艦型 |
長度(mm) | 4765 | 4749 | 4749 | 4765 |
寬度(mm) | 1931 | 1931 | 1931 | 1931 |
高度(mm) | 1655 | 1655 | 1655 | 1655 |
軸距(mm) | 2950 | 2950 | 2950 | 2950 |
前輪距(mm) | - | - | - | - |
后輪距(mm) | - | - | - | - |
滿載最小離地間隙(mm) | 180 | 180 | 180 | 180 |
車身結構 | SUV | SUV | SUV | SUV |
車門數(個) | 5 | 5 | 5 | 5 |
座位數(個) | 5 | 5 | 5 | 5 |
油箱容積(L) | 65 | 65 | 65 | 65 |
后備廂容積(L) | 306-1164 | 306-1164 | 306-1164 | 306-1164 |
整備質量(kg) | 1985 | 1960 | 1960 | 1985 |
發動機 | 魏牌 VV7 2017款 2.0T 超豪型 | 魏牌 VV7 2017款 VV7c 2.0T 豪華型 | 魏牌 VV7 2017款 VV7c 2.0T 旗艦型 | 魏牌 VV7 2017款 2.0T 旗艦型 |
發動機型號 | 4C20A | 4C20A | 4C20A | 4C20A |
排量(mL) | 1967 | 1967 | 1967 | 1967 |
排量(L) | 2.0 | 2.0 | 2.0 | 2.0 |
進氣形式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渦輪增壓 |
氣缸排列形式 | L | L | L | L |
氣缸數(個) | 4 | 4 | 4 | 4 |
每缸氣門數(個) | 4 | 4 | 4 | 4 |
配氣機構 | DOHC | DOHC | DOHC | DOHC |
最大馬力(Ps) | 234 | 234 | 234 | 234 |
最大功率(kW) | 172 | 172 | 172 | 172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5500 | 5500 | 5500 | 5500 |
最大扭矩(N·m) | 360 | 360 | 360 | 360 |
最大扭矩轉速(rpm) | 2200-4000 | 2200-4000 | 2200-4000 | 2200-4000 |
發動機特有技術 | 雙VVT | 雙VVT | 雙VVT | 雙VVT |
燃料形式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燃油標號 | 92號 | 92號 | 92號 | 92號 |
供油方式 | 直噴 | 直噴 | 直噴 | 直噴 |
缸蓋材料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鋁合金 |
缸體材料 | 鑄鐵 | 鑄鐵 | 鑄鐵 | 鑄鐵 |
環保標準 | 國V | 國V | 國V | 國V |
變速箱 | 魏牌 VV7 2017款 2.0T 超豪型 | 魏牌 VV7 2017款 VV7c 2.0T 豪華型 | 魏牌 VV7 2017款 VV7c 2.0T 旗艦型 | 魏牌 VV7 2017款 2.0T 旗艦型 |
擋位個數 | 7 | 7 | 7 | 7 |
變速箱類型 | 濕式雙離合變速箱(DCT) | 濕式雙離合變速箱(DCT) | 濕式雙離合變速箱(DCT) | 濕式雙離合變速箱(DCT) |
簡稱 | 7擋濕式雙離合 | 7擋濕式雙離合 | 7擋濕式雙離合 | 7擋濕式雙離合 |
底盤轉向 | 魏牌 VV7 2017款 2.0T 超豪型 | 魏牌 VV7 2017款 VV7c 2.0T 豪華型 | 魏牌 VV7 2017款 VV7c 2.0T 旗艦型 | 魏牌 VV7 2017款 2.0T 旗艦型 |
驅動方式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前置前驅 |
前懸架類型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后懸架類型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
助力類型 | 電動助力 | 電動助力 | 電動助力 | 電動助力 |
車體結構 | 承載式 | 承載式 | 承載式 | 承載式 |
車輪制動 | 魏牌 VV7 2017款 2.0T 超豪型 | 魏牌 VV7 2017款 VV7c 2.0T 豪華型 | 魏牌 VV7 2017款 VV7c 2.0T 旗艦型 | 魏牌 VV7 2017款 2.0T 旗艦型 |
前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后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通風盤式 |
駐車制動類型 | 電子駐車 | 電子駐車 | 電子駐車 | 電子駐車 |
前輪胎規格 | 235/55 R20 | 235/55 R20 | 255/45 R21 | 255/45 R21 |
后輪胎規格 | 235/55 R20 | 235/55 R20 | 255/45 R21 | 255/45 R21 |
備胎規格 | 非全尺寸 | 非全尺寸 | 非全尺寸 | 非全尺寸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