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以下簡稱天逸)是一款非常有個性的緊湊型SUV,外觀設計絕對算得上是讓人過目難忘,對于東風雪鐵龍品牌來說這款車型也是在中國市場非常重要的一款產品。從車型亮點來看除了驚艷的設計之外,還有帶PHC自適應液壓穩定技術的減振系統也是該車的一大亮點。因為這臺車在上市之前的試駕會上,在都江堰的山路上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所以我就申請了本次長測的任務,希望能夠了解一下法國人的“浪漫”設計在城市里代步是什么樣的感受。
我是上海分站的劉宇堯,我主要以視頻為主,所以文章不多。剛才說過我曾經與這臺天逸有過一次約會,當時留下的整體印象還算不錯,所以這次準備與它相處半年試試。如您是持幣待購的意向客戶,或是使用過程中有任何疑問和想了解的內容,都歡迎微博@劉宇堯或者我的編輯博客進行留言交流,我將盡我所能為大家解答。
● 為什么選擇380THP旗艦型
東風雪鐵龍天逸目前市場上有兩款動力可以選擇,說實話裝備1.6T發動機的350THP車型動力方面應對一般的城市路況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了,但是為什么會選擇1.8T的380THP車型呢?這個原因也簡單,首先我們這臺車經常會作為視頻工作車來用,為了能更加從容的跟上很多性能車,所以動力還是大點好。而之所以選擇頂配車型是為了更加全面的展示天逸的全部功能,在使用過程中告訴各位哪些配置物有所值,哪些配置可有可無。
● 新車第一印象
雪鐵龍品牌在市場上推出SUV車型并不算早,之前國內銷售的進口車型C4 AIRCROSS其實是基于三菱ASX打造的車型,并沒有太多法國人的設計,在跟生產SUV經驗豐富的三菱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才開始推出完全屬于自己的SUV車型,天逸可以說從設計的角度來講完全詮釋了什么叫做法式浪漫,或者說法國人對于SUV的理解,比較夸張、個性的外觀造型其實在國內市場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喜歡個性的朋友愿意為這款車型的設計買單(汽車之家口碑中車主對于該車的設計滿意度非常高),但如果比較低調或者上了些年紀的消費者也可能會因為它的設計不會想要繼續去了解它的其他魅力。
對于天逸的整體外觀設計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的,很有設計感,也很獨特。全系車型除了入門版的舒適型輪圈尺寸和樣式比較低調之外,其他車型的整體外觀并沒有很大的區別。
● 內飾感受
內飾的設計在同級別中同樣是個性十足,科技感營造的比較到位。儀表臺的用料雖然在同級別中算不上特別突出,但是雪鐵龍很巧妙的使用了雙色設計,配合雙色座椅和車門面板將車內的豪華感營造的也比較到位。8英寸的多媒體液晶屏全系標配這也是值得點贊的,無論是檔次感還是實用性都有很大的提升。
由于軸距天逸在同級別中并不吃虧,所以車內乘坐空間天逸表現的不錯。行李廂空間雖然不算突出,但是細節設計的很到位,下面的蓋板可以有兩種高度可調,并且上面的遮物簾不用的時候拆下可以直接放在下蓋板下面。
● 動力系統
動力系統方面天逸目前有1.6T和1.8T兩款發動機,我們這臺長測車使用的是1.8T的380THP車型,動力參數是市場上同排量車型中的主流水平。變速箱使用的是一臺6AT變速箱,380THP車型還使用了樣式很炫的電子擋把,握在手里很像飛機控制桿的感覺,并且使用邏輯很不錯。
● 油耗表現
我們拿到這臺長測車之后的這兩個星期因為比較忙,所以它跟我們跑了1600多公里。這其中包括城市快速路和上下班的高峰擁堵路段,平均時速在30km/h以上,整體油耗表現比較合理,算下來8.6L/100km。
● 微體驗
法國車的設計的確很獨特,但有些功能設計的太獨特反而上手不太容易,比如說定速巡航控制區域藏在了方向盤后面,平時方向盤將上面的標識全部遮住了,新手司機或者剛剛接觸這臺車的朋友使用起來并不方面,所以我覺得這個設計還有優化的空間。
● 小結:
天逸剛到這兩個星期我們跑了1600多公里,對于家用SUV車型來說這個強度算比較大的。對于外觀和內飾的設計來說,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的,開在路上有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感覺,偶爾等紅燈還能吸引一部分路人的目光。而駕駛感受方面這臺天逸給我的感覺是城市開著很輕松,很靈活,但關于更多駕駛感受方面的內容我們將在下次和大家詳細。(文/圖/攝 汽車之家 劉宇堯)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在這一次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長期測試更新中,我將會和大家聊聊這一段時間開下來的初步駕駛感受,最近我這臺天逸的使用強度還算比較高,所以我們可以從動力表現、操控感受和乘坐舒適性幾個方面來聊。
我們這臺長測車是380THP車型,裝備的是一臺1.8T的發動機,動力參數方面是現在市場上同排量發動機中的主流水平。之前編輯部對其進行過測試,測得的0-100km/h的加速成績為9.07秒,這個成績對于一臺1.8T的緊湊型SUV來說屬于正常表現,而實際城市里駕駛它的動力究竟如何,接下來講講我的感受。
目前天逸國內在售的車型一共有兩款發動機可以選擇,350THP車型使用的是一臺1.6T的發動機,380THP車型使用的是1.8T的發動機,雖然說兩款發動機參數方面有些差異,但我們之前實測的0-100km/h的加速成績兩款車型相差并不大。
變速箱無論哪一款發動機裝備的都是一臺6AT變速箱,不同的是380THP車型使用了電子擋把,而350THP車型使用的是傳統的機械擋把。我們長測車上這個電子擋把看起來非常酷,使用邏輯比較清晰,并且操作很順手。
即便是我們這臺長測車是動力參數更大的1.8T車型,但是城市里駕駛動力方面的表現也并不是很突出,“D”擋模式下整臺車動力變現只能用較輕快來形容,動力來的并不猛烈,即便是深踩一點油門,變速箱也不會很快速的降擋。
所以如果你想開的爽一點,動力來的更快一些那就把擋把旁邊的“SPORT”按鍵按下去,這時在液晶儀表的擋位顯示旁邊多出一個“S”字樣,變速箱會保持比“D”擋低一個擋位,發動機轉速會經常保持在2000rpm以上,油門踏板也會變得更加靈敏。主官感受上整臺車開起來動力會來的更快一點,能夠給駕駛者提供一定的駕駛激情,但是如果論加速能力和加速快感,比不過同級別排量更大的2.0T車型。
雖然動力表現在同級別中并不是很有優勢,但是天逸的操控性在同級別中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的,之前在都江堰的山路上我開的非常過癮。城市里駕駛,天逸能讓駕駛者覺得這是一臺比較靈活的緊湊型SUV,不過要想更好體驗一下天逸的操控性最好還是去找條山路,在那里你甚至會忘記這是一臺SUV。
城市里駕駛天逸整體底盤的舒適性表現比較讓人滿意,1.6T頂配、1.8T次頂配還有1.8T頂配車型上裝備有PHC自適應液壓穩定技術,PHC的英文全稱PROGRESSIVE HYDRAULIC CUSHIONS,直譯過來是漸進式液壓墊,官方按照功能作用命名為自適應液壓穩定技術。該減振器是在我們常見的液壓減振器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漸進式液壓緩沖器,這樣能夠擴大減振器的阻尼范圍,在應對不同力度的沖擊時可以擁有更為豐富的解決方案。
在雪鐵龍天逸上具備PHC技術的減振器,擴大了減振阻尼的變化范圍,使車輛在不同路況下可以擁有更為合適的減振特性,這段時間開下來比較直觀的感受就是車輛對細碎路面的濾振效果是比較徹底的,所以長時間駕駛舒適性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并且整臺車底盤可以給人一種高級感,我們對于天逸的行駛質感還是很滿意的。
天逸全系沒有裝備四驅系統的確比較讓人遺憾,所以一些想買一臺四驅SUV的朋友可能會比較失望。但如果僅僅是走一些非鋪裝路面的道路,天逸還是可以應對的,并且還有一點比較值得一說,那就是在非鋪裝路面上行駛的舒適性和整體底盤的整體性依舊很好。
● 長測油耗:
最近一段時間天逸陪我跑了兩次長途,在高速公路上平均時速比較高的情況下百公里油耗實測成績會比城市駕駛低一點。而后面兩箱油都是在城市駕駛,但由于上海的天氣開始變熱,所以近一段時間我在開車時候都會開啟空調,所以油耗會有所增加,不過整體油耗成績還是比較讓人滿意的。
● 微體驗:
天逸的全景倒車影像清晰度和流暢度都不錯,但我最喜歡的功能是正后方的視角可以在與后面障礙物不同距離時自動切換水平視角或者垂直視角,這樣可以更加直觀的判斷與后方障礙物的距離,這個功能很貼心。
● 第二次更新小結:
對于東風雪鐵龍天逸在駕駛方面的表現,總體來說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動力表現不算很強勁,但日常駕駛會給人比較輕快的感覺,變速箱表現比較平順,底盤的整體調校在城市里駕駛可以提供非常好的舒適性,毫不夸張的說天逸整體底盤的舒適性在同級別中絕對算是優秀的水平,但如果想要體驗天逸的運動性或者想要了解法國人對于駕駛樂趣的理解最好還是可以找一條山路。(文/圖/攝 汽車之家 劉宇堯)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各位網友大家好,這次東風雪鐵龍天逸的長測內容我將和大家聊聊這臺車的多媒體娛樂系統。天逸來到我們編輯部已經2個月左右時間了,平時開車時對于它的這套多媒體娛樂系統使用還是比較多,所以這期我們主要來聊聊這套系統的優缺點。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天逸全系車型多媒體系統的配置,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全系除了最低配的350THP舒適型外其余車型都是標配。而中間的8英寸多媒體屏幕則是天逸全系標配的配置,但區別是低配車型只有比較基礎的藍牙功能和手機映射功能,沒有導航功能以及車載互聯系統。
在城市里駕駛大部分時間開車是件比較無聊的事情,所以聽收音機或者聽音樂是很多車主的選擇,天逸的收音機節目使用起來邏輯性設計比較清晰,調臺也比較順手。并且藍牙連接手機聽音樂時還可以支持第三方音樂軟件,這都是比較方便的。而且如果連接U盤聽音樂時還可以顯示音樂封面等信息。
現在手機映射功能也是比較流行的功能,天逸也可以支持蘋果手機或者安卓手機的映射功能,蘋果手機使用起來很方便,但由于安卓系統的手機規格并不統一,所以并不是所有安卓手機都可以輕松的使用手機映射功能。
天逸的導航系統是高德提供的地圖,支持在線查詢功能并且還能顯示實時路況信息,這兩個功能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這套導航系統的便利性,平時出行除了使用導航功能外我還經常會用它來提前看看路況信息。
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清晰度沒有問題,只是設計的界面有點復雜,在不熟悉這臺車的情況下使用還是需要適應一下,但開習慣之后你會發現這個全液晶儀表可以顯示的信息還是非常豐富的。而且這個全液晶儀表在全系車型上的裝備率還是很高的,除了最低配車型外都可以得到這個配置,這個做法在同級別車型中并不多見。
天逸的這套車載互聯系統只有在頂配車型上才能裝備,使用起來和通用的安吉星系統很像,支持遠程一鍵救援和話務員服務,如果在開車時直接通過這套系統可以設置導航目的地,這對于行車安全性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 長測油耗:
目前這臺天逸的長測車在我們手里兩個月的時間已經跑了接近6000公里了,平均油耗在8.7L/100km,這個成績對于一臺1.8T的緊湊型SUV來說比較讓人滿意,并且這臺發動機日常使用92號汽油就可以,這也對于日后的用車成本有很大幫助。
● 微體驗:
在這一段時間的用車中,我發現天逸車內中控區域的儲物格比較豐富,并且像水杯支架和擋把前儲物槽都很貼心的設計有照明燈,這在晚上如果車內需要找一些隨身小物品,或者找儲物格內的USB接口時很方便。
● 第三次更新小結:
總體來說我覺得天逸的這套多媒體系統的表現比較讓人滿意,功能性和使用便利性在同級別車型中屬于中上等水平。而裝車率比較高的12.3英寸全液晶儀表在天逸上屬于加分項,這個配置在同級別車型中并不多見,雖然說顯示界面有點復雜,但是功能性和可顯示信息的多樣性很出色。(文/圖/攝 汽車之家 劉宇堯)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各位網友大家好,我們這臺天逸長測車已經陪伴我們三個月時間了,在這段時間內它不僅僅是我們上下班外出的一臺代步車,更多時候它是我們視頻拍攝的工作車,三個月里大部分時間是拉著攝像器材陪著我們到處跑,工作強度比較大,所以這一次更新中我將和大家聊聊這段時間總體用車感受以及車內空間體驗。
● 外觀:我一直覺得這是一臺很有個性的SUV車型
很多網友覺得天逸長相比較奇怪,太有個性反而讓人有點接受不了。但我從不覺得太有個性是它的缺點,在天逸的外觀方面我反而能感受到設計師一些很有想法的設計,天逸的設計很能體現出法國人對于汽車設計方面的理解,不像德國人那樣死板,也不像很多日本品牌那樣保守,浪漫隨性,富有想象力的設計才是天逸的標簽。
● 內飾:就像在開一臺太空船,高級感很強
很多時候一臺車在設計概念車的時候會很炫,但是量產時會因為成本和工藝以及實用性做出妥協,但是天逸絕對是個例外,在它的車內可以找到很多設計并沒有因為要控制成本而做出簡化。很多朋友坐上我的車經常會問我一句話“車門上這些橢圓形是做什么用的?”我的回答是“裝飾件,只是為了呼應整臺車的設計元素!贝蟛糠峙笥讯急硎静焕斫,他們會覺得這樣增加成本卻沒有任何功能性的設計有必要嗎?但我覺得這種做法并沒有錯,只有這樣對于設計的堅持,才能生產出一臺與眾不同的車型。
● 前排體驗:高級感營造很棒,前排座椅舒適性還有提升的空間
前排座椅我一直覺得造型比較平,對于腰部和大腿缺少一定的支撐性,長時間乘坐會有點累,但還好我們這臺長測車有座椅按摩功能,長時間駕駛可以緩解一些疲勞感。而前排整體高級感的營造我很滿意,在同級別車型中天逸的表現比較好,尤其是中央扶手和擋把位置設計的比較高,用起來很方便,這樣的設計一般在高檔車型上出現的比較多,同級別車型中并不多見。
● 后排體驗:空間表現不錯,但沒有中間位置的頭枕
第二排乘坐空間表現在同級別中沒有什么劣勢,整體第二排的優點是地板凸起并不高,細節設計比較好,中央扶手使用伸縮式水杯支架雖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在放水杯時并不會影響中央扶手使用,但是第二排的缺點是居然沒有裝備中間位置的頭枕,這個做法從安全性的角度考慮不是太合適。
天逸第二排整體舒適性在同級別車型中表現還不錯,細節做工和用料在同級別中也屬于上等水平,但有些例如中間位置頭枕之類的配置如果再能優化一下就更好了。
● 后排體驗:空間表現不錯,但沒有中間位置的頭枕
天逸的行李廂空間并不算很大,但是規整度和實用性很好,下蓋板有高低兩層可調,這樣可以對于行李廂的高度產生一些變化。我們平時一些攝影器材,像滑軌、器材箱、兒童座椅都可以比較輕松的裝進去。
前排的儲物空間表現在同級別中很出色,我上車之后很多隨身物品都可以很輕松的找到合適的地方來放置。中央扶手內儲物空間非常大,并且里面還有空調出風口,這個設計在夏天非常實用。但是前排也有個地方做的不是太好,那就是手套箱尺寸并不是很大,而且不規整。
● 駕駛感受:動力夠用,底盤表現很好
天逸開起來動力表現并不是特別出色,日常駕駛問題不大,但有時需要急加速深踩油門超車時會覺得有點力不從心,而且發動機轉速拉高之后聲音和震動也會變得比較明顯。6AT變速箱換擋還算順暢,但如果想要它更積極一些還是要按下電子擋把旁邊的SPORT按鍵。
動力表現雖然沒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但是天逸整體的底盤表現讓我們編輯部開過的同事都非常滿意,首先它底盤給乘客的高級感在同級別車型中做的非常好,底盤對于路面震動和顛簸處理的很到位。
● 長測油耗:
由于這三個月時間內這臺天逸一直作為我們的工作車,所以工作強度偏高,三個月時間了一共行駛了8000公里左右,而且大部分時間是開著空調行駛,綜合算下來平均油耗是8.8L/100km,這個成績表現比較讓人滿意。
● 微體驗:
天逸在很多地方的設計并不考慮成本控制,但是我覺得有些地方用料太足反而會出現些小困擾,比如說行李廂遮物板兩側的掛繩都使用了很大的塑料掛扣,的確扎實,但是如果這個掛扣忘了掛上去,在開車時它會一直撞擊行李廂內側板發出比較大的響聲,這個設計如果“簡配”一下,像很多其他品牌車型一樣,不裝塑料掛扣,直接將這根拉線掛在尾門上可能會更好。
● 第四次更新小結:
總體來說我覺得天逸在緊湊型SUV市場上一個實力比較強的選手,但可能是因為造型太過于前衛,所以在市場上接受程度一般。配置方面整體并不低,但如果有些實用型配置在全系車型上的裝車率再提高一些會更合理。而且這三個月使用下來這臺天逸的長測車并沒有和我們鬧過脾氣,質量一直比較穩定,沒有出現過什么故障。(文/圖/攝 汽車之家 劉宇堯)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各位網友大家好,這一期的長期測試更新我將和大家聊聊保養的情況。廠家規定天逸的保養周期為車輛行駛7500公里或6個月(以先達到者為限),第一次7500公里的首保免費,之后每次小保養價格為710元/次,內容包括更換機油機濾加工時費。因為我們這臺天逸行駛的里程數并不算少,所以在開了3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到了該保養的時候了。
● 首次保養全紀錄
在上海東風雪鐵龍的4S店其實并不多,官網上查詢只有4家,位置都離市區比較遠,浦東一家在申江路,在外環和中環之間位置,浦西三家全部在外環以外,如果在市區工作生活的車主去一趟4S店還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最后我選擇了上海先進雪鐵龍4S店,這家位置雖說也不近,但它離虹橋機場比較近,交通還算方便。
本次保養我并沒有預約,而是在外面完成拍攝工作后直接開到了4S店,到店表明來意之后工作人員馬上就開始安排保養工作,整個過程比較順暢,工作人員也比較熱心主動。價格方面天逸的首保為免費,但之后每次小保養費用為710元/次,如果每次固定在同一家4S店保養,我比較建議購買保養套餐,價格會更加實惠。
這次來保養時可能因為天氣不太好,所以來保養的客戶并不算多,在兩名工作人員施工的情況下,從到店開始直到交車一共用時不到60分鐘,整體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并且整個服務過程中工作人員工作比較認真負責,還會主動詢問車主在使用過程中有沒有出現什么異常情況。
● 長測油耗:
隨著上海天氣越來越熱,目前天逸的油耗綜合平均算下來是9L/100km,雖然油耗相比較之前有所升高,但整體成績對于一臺1.8T的緊湊型SUV來說還是比較讓人滿意,這樣的油耗上升在炎熱的夏天里屬于正常情況。
● 微體驗:
天逸在我們使用的這一段時間里,整體質量表現比較穩定,沒有鬧過什么脾氣,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經常在掉頭時將方向向左打到底,會聽到一些摩擦的聲音,經檢查發現是左側輪胎與輪拱內襯發生摩擦發出的異響,這次保養順便讓工作人員解決了一下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并不算很嚴重,只要將輪拱內襯卡扣按一下就可以解決問題,但為了防止再次發生卡扣松動的情況,工作人員最后還是用綁帶進行了加固。
● 第五次更新小結:
天逸的首保是免費的,之后每次小保養更換機油機濾的費用是710元/次,如果想要實惠一點可以選擇4S店提供的保養套餐。而整個保養過程比較讓人滿意,工作人員服務熱心主動,雖然東風雪鐵龍4S店的規模并不算大,但是服務比較細致。(文/圖/攝 汽車之家 劉宇堯)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各位網友大家好,上一次我們的長測車天逸剛剛進行過首保之后,正好趕上了一次去蘇州的拍攝的活動,所以他就和我們一起出了一次差,距離雖然不算很長,但是上海到蘇州也有一段高速公路要走,所以正好這一次和大家聊聊天逸在跑長途時的表現。
● 出發前準備
跑長途之前我建議大家先規劃好路線,多看幾眼心里要有個數,盡量不要上了車就完全靠導航帶路,因為畢竟有些時候導航出現信號不好時讓你錯過一個出口是件很麻煩的事請,高速公路錯過一個出口可能就要多跑個幾十公里了,不但浪費汽油還浪費時間。另外說到汽油也想提醒一下大家,如果路線不熟盡量在上高速前先找個熟悉的加油站把油加滿,合理規劃好下次加油的時間和位置,在高速公路上不要等到亮燈再找加油站,不然你可能會很狼狽。
● 長途細節及駕駛體驗
長途駕駛更加容易能讓人體驗到一臺車的細節設計是否人性化,首先先說下優點,高速公路的收費卡拿到之后可以隨手直接放在中控臺左側的卡槽中這個設計比較方便,另外中央扶手內的“大冰箱”在夏天跑長途時絕對是非常貼心的設計。
因為這次是單車出行沒有什么高速上的動態圖片,所以這次我就主要靠文字來聊聊天逸在高速行駛時的表現,先說說比較滿意的地方,本次長途因為道路不算擁擠,所以我的車速長時間控制在120km/h,在這個狀態下行駛舒適性和噪音控制的很棒,這兩方面讓我非常滿意。但是缺點方面也有幾個,1.8T的發動機動力參數雖然不弱,可以高速行駛時的實際表現并不算強悍,特殊情況下需要再加速超車會覺得不是特別從容,而且發動機拉高轉速之后聲音比較吵。另外自適用巡航功能在遇見突然并線車輛時識別并不準確。
下了高速公路之后我們就進入蘇州城區了,進城之前盡量先上網查一下當地的限行情況,因為如果來上海這樣的城市就會遇到早晚高峰外地車輛禁止上高架的情況,所以一不小心就會破財。上網查完限行情況之后如果上高架路也盡量要把路牌看清楚,了解下當地的正常。
選擇一臺SUV車型作為工作車的好處就是空間夠靈活,行李廂夠寬敞找個東西也方便,到了拍攝地點打開行李廂就開始干活,天逸在旁邊可以變成一個大號的“儲物車”或者“更衣室”又或者是“臨時休息點”。順便說幾句題外話,現在豪華品牌也開始重視緊湊型SUV的市場了,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選擇的車型越來越豐富了,但是對于傳統的中端品牌來說是個考驗,因為如果你沒有什么特點很有可能沒法獲得更多的關注。
● 長測油耗:
這段時間正好是上海最熱的一段時間,上車必開空調,并且要長時間開到最低溫度最大風量吹一段時間才能降下溫來,但是天逸的油耗成績一直穩定在9L/100km,這個成績在同級別中還是很有競爭優勢的。而在這次長途行駛時天逸的油耗一直保持在7L/100km。
● 第六次更新小結:
說實話這段時間天逸沒少陪我們跑長途,只是正好借這次蘇州出差和大家聊聊天逸的長途感受,天逸長途出行的優缺點在文章里也和大家聊過了,動力表現雖然不是它的強項,但考慮到國內高速公路的限速情況,長途行駛時的動力表現真沒有舒適性重要,而天逸的舒適性和高速行駛時整臺車車內噪音控制的非常出色。(文/圖/攝 汽車之家 劉宇堯)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各位網友大家好,我們的天逸長測現在已經過了接近尾聲了,這次更新中我將會把天逸和緊湊型SUV車型中的兩款競品做一些比較,從使用者的主觀感受角度來聊聊天逸這款車型和競品車型的差異,而競品車型我選擇了兩款和天逸定位相似的車型,一款是PSA集團的兄弟車型標致4008,還有一款是同樣在這個級別中以運動著稱的馬自達CX-5。
自從本次天逸的長測開始之后,就經常有朋友問我天逸和4008或者馬自達CX-5怎么選,這一次正好在當了近半年“車主”后,我在這三款車型中選了三款售價相近,關注度最高的三個配置車型和大家來講講這三款車型各自的優缺點。
天逸我們選擇的是指導價在17.37萬元的 2018款 350THP 樂享型,這款車型是新推出的一款性價比非常高的車型,在天逸車型中關注度也最高。4008我則選擇了同樣關注度非常高的 2018款 350THP精英版,CX-5我選擇的是售價與前兩款車型相近的2017款 2.0L自動兩驅智尚型,三款車型市場上都有一定優惠,優惠之后的價格天逸與4008價格比較接近,CX-5優惠之后則會相對貴一些。
● 外觀與內飾
先說說這三款車型的外觀,對我來說它們都很漂亮,每款車型都有各自品牌的設計基因,天逸和4008都充滿了法系車型特有的浪漫設計,但天逸造型更加科幻一些,4008的設計則是偏動感,CX-5則是典型的日系運動風格,這三款車型外觀的誰更好看只能看各自的審美習慣了。
內飾方面天逸和4008的科技感營造很到位,比較科幻,如果你是年輕消費者或者對于電子設備比較偏愛那這兩款車型應該比較符合你的胃口,CX-5內飾則使用比較傳統的設計來營造一定的運動感,比如說炮筒式儀表的造型很容易制造一些戰斗氣息。
乘坐空間以及乘坐感受三款車型比較相近,PSA兩款車型裝備了全景天窗這是他們的優勢,后排乘客在乘坐時不會感到壓抑,CX-5只能提供標準尺寸的天窗在現在來看略顯遺憾。不過天逸第二排座椅不能提供中間位置的頭枕也不是太合理,中央位置的頭枕主要作用是為了保證后排中間乘客的安全性。
● 動力系統
動力系統方面天逸和4008完全一樣,發動機有1.6T和1.8T兩個選擇,變速箱都是一臺6AT變速箱,1.6T搭配6AT的組合是市場上關注度和銷量都比較高的車型,相比較1.8T動力表現雖然弱一點,但是其實日常駕駛并沒有很大區別。而來自日本的選手,馬自達CX-5現在一直堅守著自然吸氣發動機的陣營,2.0和2.5兩款車型全部為自然吸氣車型,相比較天逸和4008,CX-5還多了一臺6速手動變速箱可以選擇,如果想感受手動的駕駛樂趣那就只能選擇馬自達的CX-5了。
● 三款車型配置差異
這一次我們選擇對比的車型配置都是三款車型中關注度最高的一款,三款車型優惠后價格也比較相近。馬自達CX-5 2.0L自動兩驅智尚型配置方面的亮點是裝備了LED頭燈,并且帶有自動駐車功能,以及第二排座椅靠背可以調節角度能增加一定的舒適性。但相比較PSA兩個選手少了全景天窗、全液晶儀表、自動頭燈、感應雨刷等便利性配置,外觀配置CX-5的輪圈尺寸只有17英寸,相比較天逸和4008在視覺效果方面有些遜色。天逸的輪胎寬度是三款車型中最寬的一個,另外三款車型中只有天逸裝備有轉向輔助燈。
● 長測油耗
這段時間天逸的整體油耗有所上漲,目前綜合下來整體油耗情況是9.2L/100km,影響油耗成績主要原因還是天太熱,空調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并且需要長時間用最低溫度最大風量給車內降溫,所以導致油耗有所增長。
● 第七次更新小結:
我們為期半年的天逸的長期測試文章也將正式進入尾聲了。這車還會在我們編輯部停留大概1個月左右的時間,在9月份上線的文章中,我也將對這款車型做最后的總結。同時還是和以往一樣,如果您對東風雪體龍天逸這車有什么想了解的問題或有任何使用心得想與我分享,請到我的微博中留言,我盡可能的答疑。(文/圖/攝 汽車之家 劉宇堯)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各位網友大家好,我們的天逸長測現在已經進入到了最后一期,在這最后一期更新中我將為大家做一個半年用車總結,這段時間來天逸其實陪我們無論是上海市區還是周邊城市都沒少跑,總行駛里程數為13484km,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這臺天逸都幫了我們不少忙。經常陪伴我們走在高速公路上長途跋涉或者是在擁堵的市區里“爬行”,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詳細聊一聊這半年來我們對天逸的整體感受。
我們這一次長測的天逸車型是頂配的380THP旗艦型,這臺車在上市之前我就一直比較關注它,因為當時上市前的試駕體驗中它的山路表現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也很想了解一下日常使用中它究竟會有怎樣的表現,而開了半年之后,這臺天逸的確給我留下了很多印象,它不僅僅能夠在山路上給我帶來一定的樂趣,日常生活它也是一個不錯的伙伴。
● 外觀總結
每個人對于車輛外觀的設計都有自己的理解,沒有誰對誰錯,你可以覺得天逸的外觀設計不能接受,但是你不能否定天逸的設計師對于整體外觀設計所做出的的努力,整臺車外觀方面很多細節都能看出設計師的用心之處,無論是整體化的中網與車燈的設計還是隱藏式“C”柱后車窗都設計的非常新穎有創意。
對于天逸的整體外觀設計我一直都是比較滿意的,開在路上整臺車擁有很高的辨識度,不那么中庸,只是整體外觀有個地方我覺得如果能修改下會更好,那就是車門下半部分的啞光黑色飾板向外突出的有點多,比較容易擦到些障礙物,并且這種黑色啞光飾板一旦發生剮蹭是沒有辦法進行噴漆修復的,這有點麻煩。
● 內飾總結
天逸內飾的優點是整體造型比較科幻,科技感和豪華感在緊湊型SUV中表現的也比較出色,整體配置方面表現也比較讓人滿意,全液晶儀表全系車型只有最低配車型沒有,其他車型都可以得到這也是它的一個優勢。
雖然說整體內飾的設計我比較喜歡,但是有些設計在使用下來還是覺得不能讓我非常滿意,比如說手套箱的尺寸和規整度都比較一般,實用性不太好,座椅比較平長時間乘坐支撐性一般,還有方向盤出現了一定的蛻皮情況這個是屬于質量問題。
● 后排感受
天逸的第二排整體表現我們比較滿意的是空間,地板的平整度,以及很多細節方面的設計和用料表現都很棒,使用下來感覺如果家用這樣的表現整體比較讓人滿意,但是唯一一個不足之處就是第二排沒有設計中央頭枕。
● 行李廂總結
因為車身尺寸方面的問題,所以導致天逸的行李廂空間并不算很大,但好在靈活度方面還有空間規整度方面做得不錯,并且第二排座椅靠背放到之后可以和行李箱形成一個純平的平面,如果出去玩臨時想要休息一下可以當個床來使用。
第二排放倒的方式也很簡單,在行李廂左右兩側都有放倒的拉手,這個設計很貼心,因為增加了一定成本,所以在緊湊型SUV市場上很多合資品牌在國產之后會取消這個配置,但天逸并沒有為成本做出妥協,這個做法值得點贊。帶感應開啟的電動尾門同樣是個很實用的設計,目前這個功能也比較流行,只是這個配置在全系車型上只有豪華型和旗艦型才有,
● 駕駛及動力總結
我們這臺長測車型裝備的是一臺1.8T的發動機,動力參數方面是現在市場上同排量發動機中的主流水平。之前編輯部對其進行過測試,測得的0-100km/h的加速成績為9.07秒,這個成績對于一臺1.8T的緊湊型SUV來說屬于正常表現,而實際城市里駕駛它的動力究竟如何,接下來講講我的感受。
動力系統方面天逸一共有兩款發動機可以選擇,350THP車型使用的是一臺1.6T的發動機,380THP車型使用的是1.8T的發動機,雖然說兩款發動機參數方面有些差異,但我們之前實測的0-100km/h的加速成績兩款車型相差并不大。
變速箱無論哪一款發動機裝備的都是一臺6AT變速箱,不同的是380THP車型使用了電子擋把,而350THP車型除了2018款的350THP樂享型之外使用的是傳統的機械擋把。我很喜歡這種很科幻的擋把造型,并且它使用邏輯比較清晰,操作很順手。
這臺1.8T的天逸雖然動力參數看著不差,但是城市里駕駛動力方面的表現也并不是很突出,“D”擋模式下整臺車動力變現只能用較輕快來形容,動力來的并不猛烈,即便是深踩一點油門,變速箱也不會很快速的降擋。所以如果你想開的爽一點,動力來的更快一些那就把擋把旁邊的“SPORT”按鍵按下去,這時在液晶儀表的擋位顯示旁邊多出一個“S”字樣,變速箱會保持比“D”擋低一個擋位,發動機轉速會經常保持在2000rpm以上,油門踏板也會變得更加靈敏。主官感受上整臺車開起來動力會來的更快一點,能夠給駕駛者提供一定的駕駛激情,但是如果論加速能力和加速快感,比不過同級別排量更大的2.0T車型。
動力表現在同級別中并不是很有優勢,但天逸的操控性在同級別中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的,城市里駕駛,天逸能讓駕駛者覺得這是一臺比較靈活的緊湊型SUV,不過要想更好體驗一下天逸的操控性最好還是去找條山路,在那里你甚至會忘記這是一臺SUV。
城市里駕駛天逸整體底盤的舒適性表現比較讓人滿意,1.6T頂配、1.8T次頂配還有1.8T頂配車型上裝備有PHC自適應液壓穩定技術,PHC的英文全稱PROGRESSIVE HYDRAULIC CUSHIONS,直譯過來是漸進式液壓墊,官方按照功能作用命名為自適應液壓穩定技術。該減振器是在我們常見的液壓減振器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漸進式液壓緩沖器,這樣能夠擴大減振器的阻尼范圍,在應對不同力度的沖擊時可以擁有更為豐富的解決方案。
在雪鐵龍天逸上具備PHC技術的減振器,擴大了減振阻尼的變化范圍,使車輛在不同路況下可以擁有更為合適的減振特性,這段時間開下來比較直觀的感受就是車輛對細碎路面的濾振效果是比較徹底的,所以長時間駕駛舒適性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并且整臺車底盤可以給人一種高級感,我們對于天逸的行駛質感還是很滿意的。
不過對于想買一臺四驅緊湊型SUV的朋友來說,天逸全系沒有裝備四驅系統的確比較讓人遺憾,但如果僅僅是走一些非鋪裝路面的道路,天逸還是可以應對的,并且還有一點比較值得一說,那就是在非鋪裝路面上行駛的舒適性和整體底盤的整體性依舊很好。
● 長測油耗
天逸陪伴我們這半年見證了92號汽油的價格從6.55元/升漲到了7.51元/升,而他的總油耗在一共行駛了13484公里之后,最終平均油耗成績為9.4L/km,這個成績對于一臺排量1.8T的緊湊型SUV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并且天逸不挑食這個優點也可以對日后用車成本方面有些幫助。
● 車型推薦
本次天逸的長測文章更新到這里就已經差不多了,接下來我們再來聊聊天逸買哪款車型比較好,首先動力系統方面天逸有兩個選擇,1.6T和1.8T兩個選擇,雖然排量和動力參數上兩款車型有一定的差別,但實際駕駛起來主管感受上區別并不大,所以我覺得如果購買的話,1.6T的350THP車型就完全可以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車需求。
而1.6T的350THP車型目前有四款在售車型,入門版售價15.27萬元的350THP舒適型我并不推薦購買,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配置太低,而剩下的三款車型我最推薦的是2018款350THP的樂享型,這是款后推出市場的車型,也是350THP車型中唯一一款裝備了電子擋把和換擋撥片的車型,相比較350THP豪華型只是缺少了定速巡航,GPS導航還有真皮座椅等配置,但價格要低1.6萬元,所以從性價比來看這款車型是全系性價比最高的的一款。
● 長測總結:
東風雪鐵龍天逸 C5 AIRCROSS在2018年1-7月銷量是接近1萬5千臺,7月單月銷量1688臺,整體每月銷量比較穩定。而這半年使用下來總體在質量方面沒有給我們添過亂,一直表現的比較穩定,只是真皮方向盤邊緣磨損有點嚴重,這個雖然不影響使用,但會影響一部分用車的心情,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不是我這臺車的個別情況,如果很多車友都有這個問題,那還希望廠家能夠想辦法解決一下這個問題。而對于我們這臺天逸的整體表現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動力表現在同級別中并不算很突出,但舒適性和操控性在同級別車型中都是有很大的優勢,如果你希望擁有一臺外觀內飾設計比較個性,并且擁有不錯的舒適性以及操控性的緊湊型SUV,那么你可以考慮一下天逸這款車型,最后如果您有對天逸這車有任何想聊的,也歡迎來我的微博暢談,我也一定盡力解答。(文/圖/攝 汽車之家 劉宇堯)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