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試駕體驗] 在即將到來的廣州車展上,據傳鋒蘭達和卡羅拉Cross將會正式向大家見面。不管你稱呼它為什么,它們都是同一款車,只不過這兩款車在外形上有些許的不同。這次,我們的臺北特派員在臺北試到了中國臺灣版本的卡羅拉Cross,探討一下這輛車的表現到底如何。
卡羅拉Cross在2020年10月21日于臺灣地區正式上市,官方指導價為77.5-97.5萬新臺幣(約為17.78-22.37萬人民幣,以匯率1:4.3587。此為中國臺灣地區售價,不代表大陸地區售價)。此車上市一年的銷量突破4.2萬輛,雖然這個數字和大陸的市場對比只不過是九牛一毛,但是對于一個年銷量只有三、四十萬輛的市場來說(2020年的乘用車銷量為457,435輛),已經是非常驚人的數字。臺版車型的外形大致承襲了美版車型,和一汽豐田的卡羅拉Cross相似,鋒蘭達則是沿用日規車型的外形設計。
目前臺灣地區市場提供汽油及混動兩種動力總成,兩種動力系統都有四種車型劃分,我們試駕的車型是2022款的汽油尊爵版車型。很多人或許覺得不解?為什么這種車在臺灣省竟然要17萬的起步價?還能大賣?對比一下飛度在臺灣省的起步價也是17萬,相比之下你就不會覺得這車太貴。在臺灣省進口3系的價錢,可以在大陸買進口5系,說明臺灣省的車價偏高。此車在大陸生產后價格絕對不可能是“17萬起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卡羅拉Cross的各方面表現。
● 外形-雖然叫卡羅拉但是更像榮放
雖然在車名上冠上了“卡羅拉”的車名,但是從外觀上其實看不太出來和卡羅拉有什么關系,或許車尾的非常小的“Corolla”車標能給你一點提示。車頭的造型反而有點榮放或是漢蘭達的感覺,整體造型橫眉豎眼的,看起來有點兇狠,雖然它只是一輛城市取向的SUV。
看到這輛車除了讓人想起榮放,也不免想起C-HR,雖然C-HR被定位為小型SUV,而卡羅拉Cross則為緊湊型SUV,但是這兩款車的軸距卻是一模一樣,都是2640mm。不過因為車頭車尾的造型有些不同,所以卡羅拉Cross的車長超過了4.4m,(C-HR不到4.4m)。此外,卡羅拉Cross的車側造型和榮放十分類似。
車尾造型沒有使用現在流行的溜背設計,或是把車頂向下削平,而是像榮放那樣方方正正的造型,顯然能讓后排空間獲得一定程度的保證。窗框的鍍鉻飾條從A柱開始一直順著車頂延伸到C、D柱的交界處,和榮放的設計有些類似。
縱觀車輛的尺寸,剛好超過4.4m的車長,明顯瞄準了逍客這類型的入門級緊湊型SUV,這剛好也是目前豐田產品線缺少的部分。和榮放類似的外形讓它看起來更有硬派SUV的感覺,雖然它一點都不硬派。
● 內飾-幾乎照搬卡羅拉/雷凌的設計
打開車門,你應該會對這個內飾十分熟悉,和你我熟悉的卡羅拉/雷凌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有在中控臺的下半部有些不同的布局。我們試駕的“汽油尊爵版”是汽油車型的次頂配車型,不過我們赫然發方向盤竟然沒有皮質包裹,看起來非常廉價,希望未來在大陸版本的鋒蘭達或是卡羅拉Cross上能夠大方一點。
汽油版的高配車型,儀表盤使用的是機械和液晶混搭的配置,看起來科技感比較強,對于豐田這種“夠用就好”的車企,已經算是“大方”的配置。至于多媒體系統,臺灣地區使用的是當地的系統,未來肯定和大陸市場上市的車型有根本上的不同。
空調系統使用實體按鍵,使用上比將按鍵整合到液晶屏中好用許多,也不必再進入選單中查找功能,這大概也算是豐田的一種堅持吧?但是仔細一看發現這輛車竟然配置單區自動空調,原本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想想卡羅拉和雷凌,本車配置單區自動空調好像也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車門內飾板的造型和卡羅拉也是十分雷同,畢竟這輛車的車名叫作“卡羅拉Cross”。不過在使用的時候遇上了一個問題,就是后門開啟角度小了點,如果需要放兒童安全座椅,可能不太方便。
總的來說這輛車的內飾設計和配置并沒有什么太令人驚喜的表現(相對于它在臺灣地區的售價來說),不知道未來鋒蘭達或是卡羅拉Cross正式在大陸地區上市后,會不會有什么改變?
● 乘坐空間表現
先來看看這輛車的座椅表現。前排座椅的造型和一般版的卡羅拉/雷凌幾乎是一樣的,前后座椅的填充物都非常柔軟。而且后排座椅的椅墊長度夠長,對腿部的支撐性還算不錯。
我們找來了身高172cm的體驗者,前排座椅調到最低,頭部空間超過一拳,后排頭部空間大約也在一拳多的水準,膝部空間也大約是一拳多的空間。如果以縱向空間來說,后排的膝部空間表現略遜于卡羅拉/雷凌,但是后排頭部空間的表現則是比卡羅拉/雷凌的表現好很多,畢竟現款卡羅拉/雷凌的后排頭部空間因為造型關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卡羅拉Cross的高車身正好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儲物空間方面,除了中控臺中央下方的儲物空間比卡羅拉或雷凌大,其它部分和卡羅拉/雷凌相比,可說是大同小異。老實說我個人覺得這輛車的座艙儲物空間表現沒有什么硬傷,但是也不像本田車那么強大。
根據原廠的資料,后備廂容積為487L,可惜的是后排座椅放倒之后,后備廂地板的平整度不佳,并不是全平狀態。有些人或許會認為本車使用后扭力梁懸架是為了給后備廂騰出更多空間,但事實上在TNGA架構下,使用扭力梁或是多連桿,都不會讓后備廂的空間有太大的變化。
關于空間,這輛車只能說是“夠用”,但是驚喜就別想要了。老實說如果對空間機能性有非常高的要求的話,在臺灣地區你還能選擇Sienta,具有側滑門,空間運用更具彈性,還有第三排能應急(SIENTA的試駕在這里)。
● 機械結構
目前臺灣地區具備兩種動力可供選擇,我們試駕的車型使用了代號為2ZR-FE的1.8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40馬力/6400rpm。最大扭矩為173牛·米/4000rpm,大陸市場不會使用這臺發動機。變速箱使用的是日系車常見的CVT變速箱,并附帶模擬七速功能。底盤使用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架結構,只有日規的混動E-Four使用后多連桿結構。
另外,本車的使用腳踏式駐車系統,雖然在使用上沒有什么不便之處,但是這種原本以為只在幾十年前豐田車上能看見的東西又再度出現,有點令人吃驚。
● 完全舒適取向的行駛風格
雖然以現在的標準來說,140馬力和“動力強勁”四個字沒什么關系,而且2ZR-FE也已經是有點年紀的發動機了,大陸地區不會使用這套動力系統。雖然動力不大,但是踩下油門之后,你還是能找回熟悉的豐田那種輕快的駕駛感覺。這套動力總成主打的是節油經濟性,廠家公布的成績為14.5km/L(大約為6.9L/100km),這也是豐田(或是大多日系車)之所以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
這套動力想必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CVT變速箱的反應速度很快,踩下油門就能立即發現變速箱立即變化齒比,轉速攀升的也很迅速。但是到了中高速的時候,這套動力總成的反應就沒那么迅速了,很明顯的中低速取向。另外,本車不具備駕駛模式選擇。
另外,本車因為是SUV設定,所以開起來就像是加高版的卡羅拉,側傾比較明顯,顯然這并不是一輛讓強調運動性的SUV,不過換來的好處就是它的舒適度非常不錯,在市區內基本上不會有什么令人不適的情況發生。NVH工程做的還可以,風噪、路噪控制的不錯,發動機噪聲雖然還是無可避免地傳進車艙,但是還在能接受的范圍內。在壓過井蓋或是破碎路面時,感覺車體扎實,只是你還是能隱約感覺到扭力梁后懸架的左右拉扯。
最近豐田一直強調“運動”,也推出了幾款真正的運動車型或是貼上“GR”車標的家用車,而卡羅拉Cross的動態表現卻和運動兩字完全沾不上邊。但是有一點令人比較滿意,就是僅5.2m的回轉半徑讓它在城市中開起來比較輕松。
● 結論
此車在中國臺灣地區上市的時候,搶了不少卡羅拉的訂單,之所以能在中國臺灣地區創下不錯的銷售成績,完全就靠著空間比轎車大的空間以及品牌光環,畢竟豐田在臺灣地區已經連續15年銷售第一,市占率高達31.7%,即便某些車型出現“漏水門”事件,也沒有影響銷售成績。
在大陸市場,所遭遇的情況卻變得更加復雜,它所面對的是一大票入門緊湊型SUV,例如逍客、柯珞克、T-ROC探歌、智跑...等等車長大約在4.4m的緊湊型SUV,而小型SUV也在它的攻擊范圍內,受到最大影響的,或許是本田的繽智和XR-V。當然了,卡羅拉和雷凌或許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縱觀這輛車的表現,我會覺得此車并沒有什么過于凸出的地方,動態表現平淡,整體空間設計也不如我們之前試駕的SIENTA那么靈活多變,如果想要有一番做為,在定價上肯定需要下點功夫。2021年廣州車展廣汽豐田的鋒蘭達和一汽豐田的卡羅拉Cross或將亮相,關注這兩車的朋友們請密切注意我們的報道。(文/攝 臺北特派員、圖/汽車之家 張立祥)
↓↓↓。!汽車之家摩托車庫上線啦!!↓↓↓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