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在電動車日漸普及的趨勢下,我迎來了第二臺長測的電動車——比亞迪海豚,對比亞迪來說海豚可以說是具有開創意義的車型,它是海洋家族的首款車型,也是第一個采用比亞迪全新品牌LOGO的車型,在技術上也是首個基于比亞迪e平臺3.0打造的量產車。要用一個字總結的話就是“新”,新平臺,新設計,新能源,第一眼看去就有潮車范,接下來半年我會跟大家分享長期用車體驗,敬請關注。
我們此次長測的是全系頂配的騎士版,售價是12.48萬元,全款購車加上上牌和保險等費用,落地價格是13.15萬元,而近期購車能享受2年0息,首付50%起的優惠按揭服務,這個優惠不用白不用,值得推薦,置換還能有2000元的補貼。(2022年3月31日截止)。對海豚這臺我還算熟悉,之前做過靜態和動態的視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下面的視頻看看。
■ 為什么選海豚
如今在小型車領域也已經有不少純電車型可選,包括歐拉好貓,領跑S01,江淮iEV7等,而且同價位區間還有飛度,POLO等傳統的燃油暢銷車,可以說在10萬元左右的小型車市場有不少實力型選手,競爭十分激烈。每部車都有自己的特點,如何選車主要還是要看自己的需求。
比亞迪海豚
同價位區間的版本中,海豚騎士版比好貓雅典娜版動力更強一點,都采用磷酸鐵電池,官方的NEDC續航里程都是401公里。細比之下,好貓有價格更高的續航更長的版本;海豚則是采用刀片電池更注重安全表現,而且提供首任車主不限里程/年限的電池組質保,好貓則是8年或15萬公里。
歐拉好貓
配置應該說好貓配置更豐富,但價格也更貴,好貓主銷車型在12萬以上,海豚主銷車型在11萬左右,好貓造型可愛復古,更適合經濟基礎好注重舒適品質的女性車主;海豚看起來時尚前衛,男女通用,適合注重實用和高性價比的朋友。
■ 外觀和內飾介紹
外觀上采用海洋美學的設計理念,車如其名,這款車大量融入和海豚相關的外形和動態元素,營造靈動,時尚和富有辨識度的造型。
車頭采用了蚌殼式前機艙蓋與時下流行的懸浮式車頂,中間這里的比亞迪新LOGO采用簡約流暢的金屬線條,取消了橢圓形的邊界,整體設計變得更加開放,更具動感。
海豚的腰線前傾的俯沖姿態極具速度感,下方的裙線則與腰線組成銳利尖角,兩條特征線形成了“海豚”越出海面的姿態,很有動感。
在車身顏色上,新車提供了灰白藍綠橙粉等7種顏色和多種配色方案,外觀內飾都有不同的搭配方式,可以為喜歡與眾不同的年輕人提供個性化選擇。
海豚提供多種車輛解鎖方式,用戶可以通過云鑰匙、藍牙鑰匙或手機NFC車鑰匙進行操作,只需將已授權手機靠近感應區即可快速解鎖,關鍵是手機沒網沒電也能使用,完全不用把傳統鑰匙帶在身邊,省事不少。
進入車內則是大量融入海洋相關的設計元素,例如創意靈感來自浪花層疊的車窗除霜出風口,模仿水面的漩渦的空調出風口以及波浪式揚聲器等等,都是很有心思的設計,值得用戶細細品味。
多媒體方面則是搭載DiLink智能網聯系統,基本上安卓手機能做的事都能在這塊中控屏上實現,同時通過智能手機上的比亞迪汽車APP,用戶不僅可以隨時查看車輛狀態,更可實現對車輛的遠程控制和遙控駕駛等功能。
動力方面,海豚有兩種動力配置,我長測的是頂配騎士版的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130kW,峰值扭矩為290N·m,其它版本的電機最大功率為70kW、峰值扭矩180N·m。
● 電耗
在電耗方面,海豚采用的是磷酸鐵鋰的刀片電池,電量44.9kWh,官方續航里程是401km。提車后一共開了640公里,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以較大動能回收+ECO模式駕駛,最近幾次行駛都是以高速居多,如下表顯示后兩次平均時速超過60km/h,說明有很大比例都是走高速。
由于剛提車還沒有安裝家用充電樁,所以都是在外面用商用充電站充電,商業充電樁會存在表顯充電量和實際充電量之間的誤差,統計電耗會偏高一點,而且費用會比用家用充電樁貴一點。后續還會介紹安裝家用充電樁的注意事項和費用,有需求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
● 微體驗
身邊有不少朋友從買車到賣車都沒有看過車輛說明書,畢竟厚厚的說明書內容繁雜枯燥,的確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看。既然是長測,我就替各位對海豚感興趣的朋友簡單瀏覽了一遍,找了幾個有用的信息點,跟大家分享一下。
用車建議
電動車也有磨合期
充電注意事項
通過積水路況的注意事項
小結:
海豚給我的感覺跟10多年前看到第一代飛度類似,真是一款價格不貴又很適合年輕人用的兩廂車,有著小巧玲瓏的身手,還能最大化利用車內空間,平時自己開很靈活,又能兼顧三口之家日常出行。此次長測剛剛開始,大家對海豚有什么疑問,歡迎到我的編輯博客留言。(圖/文/攝 汽車之家 梁海文)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前幾日乘聯會發布了今年1-2月份的銷量排名,比亞迪海豚以19163輛的銷量成功奪得小型車的第一名,并攀到了新能源轎車的第4名,作為一款全新車型能有這個成績難能可貴,說明了消費者對其認可度很高。我上期介紹了對海豚的第一印象,這次我們著重聊聊駕乘感受。
海豚作為一款小型車,在設計上就有著短車身長軸距的特點,車身長度4070mm,軸距已經達到了2700mm,最小轉彎半徑僅為5.25米,輕快靈活是其操控上的突出特點,這也讓其在城市車流中穿梭顯得輕松自如,而且在停車泊位的時候也很方便。
一上手開起來就是主流電動車那種安靜平順的感覺,從啟動到起步都是無聲無震,開了幾天海豚之后,再開回燃油車就會不習慣那種點火抖動的過程,有對比才會感受出電動化可謂是代表著時代的進步。電動助力的方向盤轉向輕盈,偏輕的手感會讓人操作起來更輕松,加上小巧的車身有著天生靈活的身手,就算是從九曲十八彎停車場繞出來也能如行云流水般順暢。
海豚提供的駕駛模式就三種,有常見的Eco、Sport和雪地模式,需要車主選擇的項目少,只需要專注開車就好。前兩種動力模式的區別主要是體現在輕踩電門時動力響應上運動模式會更靈敏一點,起步和中段加速感覺動力更強。但在極限狀態下兩者差距其實并不算大,從我們實測的數據上看,在全電門加速的時候兩者的0-100km/h差距僅為0.28秒,一般人感受不出來。
說到動力可以說是海豚騎士版的一個優勢,無論是在同級別還是同價位區間,都具備超越大多數競品的實力,在我們已經測過的車型中,騎士版實測7.47秒的0-100km/h加速成績可謂是鶴立雞群般的存在,290!っ椎呐ぞ匾沧屍渚哂辛顺蔀樾′撆诘牡讱狻km然價格上比同級別小型車都要高,但一分錢一分貨,性能表現值回票價。實際上在性能上與海豚最接近的應該是歐拉好貓GT,但是我們還沒有測試過好貓GT,只能紙上談兵分析一下,動力參數上海豚更強,官方的0-50km/h加速時間上,好貓GT是3.4秒,海豚騎士版是3秒。
在換到同價位區間對比一下,參考13-16萬價格區間,我們最近測過的三款日系混動車型,如下表所示其加速能力都在8秒以上,此前測試過的2019款的幾何A(8.21秒)和AION S(8.01秒)由于不是在售最新款就沒有列到表上,但從相近價位的主流車型來對比,也可以看到海豚騎士版的加速能力依舊具備優勢。
雖然動力上有著成為小鋼炮的實力,但并沒有配置讓其成為小鋼炮的底盤。海豚出自純電動的e平臺3.0架構,占車身重量較大的電池被設計在車身中間的底部,讓其有著低重心的特點。強動力和低重心,看起來都是很有性能范的元素,而實際開起來的確加速夠快,但是底盤調校并不是那種硬邦邦的鋼炮風格。海豚的定位顯然是更注重城市舒適出行,所以底盤風格會更偏向柔軟舒服的類型,日常經過各種高低減速帶,都不會有生硬的碰撞感。即便是遇到一些修路的坑洼路況,懸架在處理密集振動的時候同樣也維持了很好的穩定性,仿佛在車和爛路之間增添了一層厚棉花,只是讓你知道這條路不平整,但乘坐感受不會太顛簸。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舒適調校的另一面自然是在會對運動特性有一定影響,具體表現為偏輕的方向盤轉向手感,在彎道中不容易做到精準指向,即便換上運動模式手感變化也不明顯,遇到一些掉頭彎,方向盤需要轉動的幅度也比較大。同時原廠的注重舒適靜音的朝陽輪胎在抓地力方面極限不高,運動模式時全電門加速會出現輕度打滑,高速過彎時也有推頭響胎的情況。也可能是我對它過于挑剔,又要舒服又要性能并不是這個價位的小型車該做到的事,能在同級別做到加速第一,兼顧舒適出行,已經物超所值了。
既然是長測車,我也抽空讓媳婦試駕了一下,提供一個女性視角來給大家參考。我媳婦第一眼看到海豚就評價這個車身顏色是不是可以換一個,她倒是對粉色車身比較喜歡,果然是顏值大于一切。
開起來之后,她的第一感覺就是確實很安靜,以前她也沒有開過電動車,首次接觸電動車感覺挺新鮮。動力上自然是超出她預期的,就算用Eco模式,她也會覺得動力很強。
轉向方面,之前她一直是開2016款Polo,偏重的方向盤練出了一手“麒麟臂”,覺得海豚的轉向太輕,停車泊位的時候有點拿不準方向,好在有全景影像幫助,停車還是會輕松許多。
對于很多網友關心的純電車型動能回饋的感受上,海豚的動能回收強度并不算強,就算調到了“較強回饋”,其實也是會根據車速變化來調節動能回饋的力度,在低速行駛時基本不會有明顯的減速效果,一般是要到高速行駛時才會感受到一點制動效果,但對乘客來說基本不會影響乘坐舒適性。我媳婦無論是坐車還是自己開車,都沒有覺得動能回饋上有什么問題。
駕駛輔助系統
海豚騎士版配置了比較齊全的駕駛輔助系統,停走型全速自適應巡航系統(ACC-S&G)、前向碰撞預警(FCW) 、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車道偏離預警(LDW)、車道主動保持(LKS)、交通標志識別(TSR)和交通擁堵輔助(TJA),能達到L2級的駕駛輔助水平,在同價位區間則已經是很豐富和實用的了。
其中使用比較多的自然是ACC和車道保持這兩個功能,經過一個多月的體驗,應該說這套系統更適合在高速公路或是封閉的城市環路上使用,雖然配置了交通擁堵輔助(TJA)功能,但是跟車距離較長,很容易讓其它車輛加塞,反而降低了行駛速度,而且加塞過程也會影響行駛安全。
而上到高速路段感覺就好多了,首先是高速路段車流沒有那么密集,順暢的高速公路上車與車之間的距離就比較遠,而且加塞的情況會少很多,ACC的工作比較稱職,對車速的控制到位,車道保持系統能始終讓車輛居于車道中間,在主道上行駛可以有效減低駕駛員的疲勞。只是在進入匝道前一定要記得降速,因為如果前方沒有車輛限速,系統就會按原來設定的車速行駛。比如在主道設定80km/h,如果不人為調低車速且前方沒有車輛時,系統還是會以80km/h時速沖入匝道,會有一定危險,所以這套系統只是起到輔助的功能,駕駛還是主要靠自己。
前向碰撞預警和緊急制動功能都是能有效提升行駛安全的配置,雖然在99%的時間里基本不會激活,但是一旦激活工作基本都是能避免事故的關鍵時刻,在幾次體驗ACC時被加塞,AEB的制動能力可以說能達到避免碰撞保證安全的效果。所以騎士版不僅是動力更強,在主動安全配置方面也更齊全。
電耗
前面也提到了其實運動和經濟模式在動力感受上差異并不大,而且海豚的動能回收力度也不算強,所以我一直以來都是以Eco+較強回饋來行駛,這樣既省電也不會對駕駛感受有多大影響。開了一個月,基本上都是在商用快充樁充電,商用樁有個情況就是充入電量一般會比車輛表顯電量會多1-3度,長久來計會顯得電耗比表顯電耗要高一些,而且商用電價格也比較高。本期上下班比較多,平均車速不高,但電耗水平反而持續下降,表顯累計電耗和實測電耗都比上期降低。實測電耗已經降到15.13kWh/百公里,電費也降到0.17元/公里,在如今油價節節攀升的背景下,這個電費成本是不是很讓人心動?
● 微體驗
剛提了長測車不久,我就發現有一定程度的跑偏,最近查看了一下論壇,發現也有個別車主跟我遇到類似的跑偏問題,好在數量不多,我早期試駕海豚的時候也沒有遇到跑偏的情況。其實解決的辦法也只需要回店做一次4輪定位就好了。比亞迪海洋網絡主打新能源車型,其中純電車需要回店保養的次數明顯比燃油車要少,所以回4S店的車也少不用排隊,我這次回去從進店到出店不到一小時,0等待0費用。
小結
海豚雖然是定位城市出行的小型車,但是騎士版在動力上做出了較大提升,使得其在同級別和同價位區間都保持加速性能上的優勢,適合一些對動力有要求的朋友。另外在續航能力上,從這一個多月以來的數據來看,表顯的行駛里程+剩余里程基本都維持在360km左右,達到官方標稱值的90%,我一般是一周充兩次電,能讓電量基本維持在50%以上,沒什么里程焦慮。(圖/文/攝 汽車之家 梁海文)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或許你買車的時候重點關注的都是新車的動力,空間,配置和價格等信息,這些硬指標的確可以說是決定一輛車值不值得買的關鍵因素。然而用車的時候,你體驗到的部分并不僅僅是上述硬件,還有很多軟實力也會對用車體驗有很重要的影響。上期我們介紹了海豚的駕乘感受,本期我們重點聊一聊它的多媒體系統以及比亞迪App的使用體驗。
在車載多媒體領域,中國品牌可以說做得比海外品牌要好,尤其是在語音控制,車聯網和手機App這幾個方面更加符合國人用車習慣。比亞迪是中國品牌中比較注重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出行生態圈的企業,其DiLink智能網聯基于開放的安卓系統定制,兼容百萬級App,簡單說就是基本上在安卓系統上的常見應用,都能下載到車載系統上。在海豚上面采用的DiLink系統就體現出了很好的兼容性,能下載的應用比較多,應該能滿足車主各種不同需求,我重點介紹一下自己比較常用的幾個應用。
海豚在硬件方面是比亞迪的家族式配置,5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和12.8英寸的可旋轉觸摸屏,放到同級別中也是中上水平。全液晶儀表盤看起來有點小,但實際信息顯示十分齊全,駕駛常用的時速,續航里程,電量,駕駛模式,時間等信息都一目了然,是個很實用的配置。
12.8英寸的旋轉屏是目前市面上唯一能兼顧適應橫屏和豎屏應用的設計,還支持分屏顯示,充分利用了大面積的優勢,為這個智能且人性化的配置值得點贊。DiLink智能網聯界面設計比較簡潔,主頁突出三個最常用的應用功能,可以讓用戶自行DIY,我選的是酷我音樂,高德地圖和喜馬拉雅,導航和音頻可以說是駕駛者最常用的功能。跟常見的安卓系統一樣,其界面上方帶有下拉菜單和通知信息顯示,底部能調出空調系統界面,右上角則是信號,時間等各種信息的狀態欄,功能區分明確,上手快。
在色彩,分辨率和響應速度方面,這個屏幕都沒有什么好吐槽的地方,達到同價位主流水平,操作起來也比較流暢,別看屏幕面積大,在日常使用中并不會有明顯的反光情況,無論是橫屏還是豎屏,都保證了顯示清晰。
這里我要重點介紹一下原廠自帶的高德地圖,如今高德地圖已經是眾多車企的原廠自帶地圖了,但是我相信很多用戶其實也就是語音操作一下,“我要去某地”,還有一些車機版功能是從沒用過的。例如這個手機互聯的功能,在車機上綁定了賬號之后,可以通過手機上的高德地圖或者微信地址,直接把目的地發送到車機上,便利性進一步提升。
在語音控制方面,DiLink系統的語音識別率令人滿意,日常的導航,調節空調,車窗,天窗和多媒體等功能成功率高。我最常用的就是語音開啟電臺,直接說“我想聽FM****”,成功率基本是100%,以至于我雖然天天聽電臺,但到現在都沒發現開啟電臺的觸摸按鍵在哪里,語音控制未來也將成為車載多媒體控制的主流方式。
在手機App功能上也跟主流品牌的車型大同小異,有很豐富的查詢功能,可以隨時隨地了解車輛狀況,對我來說比較常用的就是查看充電的情況,了解什么時候充滿,在外出商用樁充電的時候會比較實用。
在遠程控制方面,解鎖,開啟空調等常用功能可以說是新能源品牌的標配,而比亞迪的App還支持同級別少有的手機遙控功能,在車外能通過藍牙連接,使用手機直接控制車輛低速移動,類似小孩玩遙控車,但為安全起見車速比玩具車還慢。說真的,遙控停車比自己開車停要慢很多,但是在遇到一些狹小的停車位的時候,往往變得很有必要,看看下面的視頻演示吧。
比亞迪的App還支持直接在線分配NFC鑰匙的功能,在需要臨時借車給朋友的時候,只要對方有支持NFC的手機,就可以通過輸入對方的手機號授權對方在一定時期內使用NFC鑰匙控制車輛,不需要傳遞實體鑰匙。
在售后保養方面,手機App也給出了很多延保和保養套餐,不過不是全部都適合海豚,有些項目跟4S店基本相同,但也會有遇到促銷或者做活動,會有特殊優惠,大家去維修或保養的時候可以提前先看看。而且用App預約也相當方便,會比打電話更快。
● 電耗
能耗方面,隨著家充次數的增加,得益于民用電價比較便宜,電費進一步下降,累計平均成本已經下降到0.15元/公里,在如今油價高企的背景下,電動車的省錢優勢進一步放大。在電耗方面,表現的累計電耗也在持續下降。這里需要說明一下,實測電耗是用充電樁實際充入的電量來計算的,中間會有一些損耗,所以商用充電樁一般顯示的充電量都是要比實際量多一點,實測電耗理論上都是要比表顯高。
● 微體驗
或許有些朋友朋友覺得語音操作每次都要先說一句喚醒詞,等系統回應,再說指令,不夠自己直接手動操作來得直接,為了提升效率,系統也提供了不少免喚醒的操作指令,常用的多媒體功能基本都能覆蓋。
小結:
在多媒體和手機App方面,比亞迪做得是比較完善的,車內常用功能基本都能通過語音控制,而且應該說還有一些功能是車主不容易發現的,例如高德地圖的手機互聯,下載百度網盤車機版可以直接在車機上看網盤的內容等,兼容性好的優勢就是能給車主無限多的可能性,適合喜歡研究新玩法的朋友。
但是在手機互聯方面支持基礎的藍牙和WiFi連接,不支持百度CarLife或者蘋果CarPlay的投屏等功能,對于一些“懶”用戶,只想操作手機不想操作車機的朋友來說,需要改變一下習慣了。(圖/文/攝 汽車之家 梁海文)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對于大多數電動車的車主來說,里程焦慮和充電難是兩個最大的痛點,所以買電動車之前還是要先想好用途和用車環境,是否經常跑長途以及日常用車環境是否方便充電?解決辦法也有不少,例如經常跑長途的朋友寧愿多花點錢還建議買續航里程長的車型,居住地或者是工作地點附近有充電站,盡量在停車的時候把電充滿。而對于自己有車位的朋友來說,安上充電樁就是終極解決方案,可以很好解決兩大痛點。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安裝充電樁的流程和注意事項。我也想知道有沒有人是因為要用電動車,才買車位安充電樁(跟我一樣)。
安裝充電樁的步驟:
1、簽署四方協議:車位業主(車主),汽車廠家(或4S店)、物業管理公司、充電樁施工單位,聯合簽署的協議《電動車自用樁安裝承諾書》。
2、申請電表:向當地供電局提出低壓用電申請,準備好四方協議副本,由供電局安裝電表。
3、勘察線路并公示:充電樁施工單位勘察從電表到充電樁的電路走向和施工方案。
4、安裝充電樁:充電樁施工單位進行施工。
5、驗收:物管和業主共同驗收。
首先說說四方協議《電動汽車自用樁安裝承諾書》,這是相關部門要求的規范文件,有利于保障跟充電樁利益相關的各方權益,有了這個四方協議供電局才會上門安電表。雖然我在過去幾年陸續安過2個充電樁,這次是第3個,但我還是第一次簽這個四方協議。這里的關鍵其實是要物業公司同意業主裝充電樁,協議里都是規范各自的義務,例如施工單位要規范施工作業,注意防火防漏電等事項,協議的內容都比較合理,一般情況下要各方簽字蓋章不難,就是手續有點繁瑣。
這里需要表揚一下比亞迪的施工單位了,由于經常安裝充電樁,他們公司早就準備好了已經蓋好章的四方協議電子文檔,用戶打印出來,簽好字就可以交給物業公司蓋章了,省了很多事。
申請電表的環節基本上都可以在手機的微信小程序上完成,廣州的朋友可以上“南方電網95598”申請,需要提交的資料包括了產權證明(購買車位的合同或者產權證)和業主身份證,小程序上都有明確說明,就是兩步:1、申請簽約,2、施工接電。實際操作上,我提交資料后,供電局還派人來審查了一下停車場的電房,之后再派人來安電表。申請的時候無論是220V/380V都不需要用戶自己選擇,供電局一般都是提供220V電表,現在比亞迪一般提供的都是適用220V的7kW充電樁。
與申請電表可以同時進行的是在比亞迪的微信小程序上申請安裝充電樁,海豚的用戶在購車兩年內都享有免費安裝充電樁的權益。點擊“私樁報裝”會進入申請頁面,除了有服務須知,還有清晰的收費項目列表。
與安裝電表可以同步進行的是讓施工單位來勘察線路,因為安裝電表只是在電房施工,而從電房拉線到車位才是大工程,這個步驟需要電工師傅提早確定走線,施工方案,電線和各種器材用料等。在電工師傅勘察完線路后,需要提供一份施工方案(施工單位會準備好),列清楚電線的走向和充電樁的安裝位置。
確定好施工方案后,正規的物業公司會要求在車位上公示7天,同時物業人員還會跟相鄰車位的業主咨詢是否同意安裝,畢竟有些充電樁要安裝在車位間的柱子上,或者車位后面的墻壁上,都是公共區域,公示是必要操作。
在勘測好線路之后,施工單位除了提供施工方案外,還要提供一份報價單,因為多數廠家一般只提供30米的免費線路,超出的部分就需要用戶自己付費。我這次拉線距離是46米,有16米要自費,另外由于我要把充電樁安裝在車位后方靠墻的位置,要換一條加長的7米充電線,另外支付550元,在加上一些人工和雜費,一共要自費1140元。
在歷經了前面一系列的準備步驟之后,就可以到物業管理處申請施工許可證了,可能是我這個小區物業管理比較嚴格,辦這個施工許可證還要填一堆表格,業主和施工單位都要填,而且還要給3000元的押金,在驗收合格之后才會返還。
下面我們簡單說一下施工過程,首先是在沒有電線橋架的區域,需要架設鍍鋅鋼管,然后逐段穿線,鋪好電線后,最后一步安充電樁。電工師傅一般是從中間開始往兩頭穿線,效率會高一點,由于我家的車位在負2層,電房在負1層,還涉及要把電線穿到上層電房,工程量會大一點。
老的小區由于沒有規劃充電樁,所以停車場也不會有對應的電房,拉線距離會比較長,費用較高,我前兩個充電樁所在小區都屬于沒有獨立充電房的類型,拉線距離都超過了100米,廠家提供30米免費,剩下的都要自費,兩個充電樁的拉線費都超過了4000元(血淋淋經驗)。這次安裝海豚的充電樁在新小區,直接在停車場負一層配置了充電樁的電表房,而且還有專門的充電樁電線橋架,大大縮短了拉線距離。加上我在選車位的時候就有意參考電房的位置選位,使得拉線距離在46米,拉線費用為590元,相比前兩次過百米的拉線距離,省了很多。
安充電樁的經驗
1、在買車位之前就要做好安充電樁的準備,選車位一定要選擇離電房近的車位。尤其是新樓盤,政府規定要有50%的車位可以配置充電樁,所以一般都會在停車場配置充電樁的電房。以我住的小區為例,在預售車位的同時也提供了充電樁的電房位置表,可以讓業主提前規劃好適合安裝充電樁的車位。原則當然是離電房越近越好,最好是在同一層。
2、選車位除了要離電梯口近,方便出入之外,還要選擇靠柱或者靠墻的位置,要給充電樁預留位置。
3、雖然廣州已經有規劃,在“十四五”時期,新建居住社區落實100%固定車位建設充電樁或預留充電樁建設安裝條件。但是對已經建好的小區來說,還很少能達到100%的條件,所以安充電樁要趁早,一是電房容量有限,不是每個車位都能配置到電表;而是線路橋架容量有限,同樣是先到先得。
電耗
這回的電耗統計包括了一次從廣州跑到深圳坪山的全程高速來回統計,來回347公里,可以說完整統計了一次高速電耗的情況。來回都是滿電出發,去程平均時速71km/h,行駛174.4公里,剩余電量是28%;回程平均時速73km/h,行駛171.7公里,剩余電量36%。結論就是海豚的高速電耗大約在16.7千瓦時/百公里,如果是要開高速出遠門,單程的行駛距離最好控制在250km之內,再遠的話就要中途充電了。
● 微體驗
此次微體驗是車主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輪胎扎釘漏氣。海豚沒有配置備胎,全系標配了自動充氣的補胎液,這次正好派上用場。這次是右前輪扎了釘,口子不算大,但漏氣比較快,胎壓檢測系統很快就顯示右前輪胎壓過低了,開了幾公里之后,輪胎就扁了,只好用原車配的補胎液救急。
這個補胎液使用方法很簡單,開啟前先搖勻,然后從輪胎充氣口充入補胎液,這個過程既輸液又充氣,輪胎從扁到充滿大約8-10分鐘。等充滿氣之后,就可以不超過80km/h的時速行駛了。
當然,補胎液只能是作為應急使用,充滿氣之后還是要盡快找到修車店補胎才行。根據修車師傅介紹,其實一條輪胎用半瓶補胎液就夠了,如果有打氣泵,最好是充半瓶補胎液,然后打滿氣就可以開十多公里找修車店補胎。標配的補胎液大概還是138元/瓶,操作方便,尤其是對于女性車主來說,用補胎液可比換備胎輕松多了。
小結:
正如開頭所說,現階段電動車最大的痛點就是充電和續航,而自己有了充電樁之后,每晚回家想充就充,保證每天早上都能滿電出門,充電不再是浪費時間的事情,只是在停車的時候就順便完成,反而比用燃油車去加油還方便。另外原廠400公里的續航,日常用車可以跑3-5天,就算遇到需要長途,跑一天也能應付,可以說大大緩解里程焦慮。所以對于有條件安充電樁的朋友,早安早享受吧。(圖/文/攝 汽車之家 梁海文)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上期介紹完安裝家用充電樁的注意事項,一轉眼我長測海豚也已經到了首保的期限,這次我們就主要介紹一下海豚的維修保養方面的內容。
比亞迪海豚是純電動車型,保養項目比燃油車要少許多,免費首保是5000公里或者3個月之內先到為準(如果超過了4S店可能會不提供免費首保),其實都是一些檢查項目,沒有需要更換的零配件或油液。首保之后,比亞迪的純電動車型的保養周期為12個月或12000公里。而這個4S店直接是建議我下次保養是1年或者2萬公里以后,這個周期也是夠長了,大大減少了車主花在保養方面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在質保方面,整車質保為六年或15萬公里,而其中對首任非營運車主提供“三電”系統終身保修服務,這個終身保修最近在網上也引起了一些爭議,最終官方回復是:與“三電系統”無技術因果關系的零部件更換,不會影響客戶“三電系統”終身保修權益。
在用戶休息區方面,應該說隨著這幾年比亞迪銷量節節攀升,在今年4月坐上國產廠家銷量第一的位置,其經銷商不僅是數量增加,質量也有一定的提升。海洋網絡相對來說有不少是新建的店面,在硬件方面相比此前的經銷商會有一點后發優勢。
這次我來到位于番禺的比亞迪海洋網的歐亞特4S店,客戶休息區可以說是該有的都配齊了,雖然面積不算太大,但是功能齊全,關鍵是人不多,整個環境會顯得比較安靜舒適。
電耗
這個時期的電耗統計涉及到我們拿去做了兩次賽道測試,相關內容請留意我們《黃司機》欄目的視頻,所以電耗相對會比前期要高一些。在賽道激烈駕駛中,需要頻繁全力加速,其單次的電耗能達到40kWh/百公里以上,也對累計的平均電耗造成了一定影響。即便如此,累計能耗成本也僅為0.15元/百公里,照這樣看,海豚的車主偶爾放飛自我,追求一下駕駛樂趣,成本也不高。
● 微體驗
剩余里程的計算方式
電動車的剩余里程可以說是車主最關注的數據,但是各家對剩余里程的統計方式都各不相同,有些是根據實時電耗來統計,有些是根據累計電耗來統計。而根據我長時間的用車經驗,我發現海豚的剩余里程基本是以官方電耗來計算的,大家也可以參考上面電耗統計中,充電比例的起始值和剩余里程兩列,可以得出剩余里程是以一個固定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就是下面這個:
剩余里程=剩余電量×4
其背后邏輯就是依照官方公布的401公里的續航里程,根據其44.9kWh的電池容量計算,約合11.2kWh/百公里,相當于每1%的電量可以行使4公里。在實際用車中,由于不是根據車主用車習慣和用車環境來統計,不是根據實時或是累計平均電耗計算出來的數據,所以參考意義有限。
這里順便介紹一個可以統計單次電耗的辦法,在新能源菜單中的能耗曲線這里,出發前清零,就能統計出單次用車的平均電耗。
手機遙控的意外用處
沒有親身經歷,你永遠想不到這些功能在特定環境下還真的很有用!之前我已經介紹過手機遙控泊車的內容,一開始以為應該多數是在停車泊位的時候使用。而這次我在大雨中發現海豚周圍都被積水覆蓋的情況,走過去肯定鞋子要濕透,這個時候讓車子開過來,雖然慢一點,但真的很實用。
小結:
電動車在保養方面還真是比燃油車簡單太多了,費用自然也要少許多,對車主來說,省心省事省錢。4S店都直接建議我1年或者2萬公里以后之后再回來做二保,要知道我一般一年才開1萬多公里,也就是一年最多做一次保養,光沖這一點就比燃油車省事多了。(圖/文/攝 汽車之家 梁海文)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前幾期我們已經比較全面介紹了海豚產品方面的內容,這次我們聊一下在日常家用和自駕游的時候海豚的有怎樣的表現。既然是海豚的長測,肯定要選擇一個相關的主題來自駕游,離廣州不遠的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就再合適不過了,即便上周有臺風暹芭過境,但也阻擋不了海豚出游。
開電動車出游,最重要的就是要計算好續航里程和提前探明目的地的充電樁的情況。從家里出發到珠海長隆的企鵝酒店,導航顯示全程高速是135公里,結合之前文章提到的高速電耗約為16.7千瓦時/百公里,估計高速續航在270km左右,就算不充電也剛剛好能跑一個來回。如果車載導航能跟續航相結合,類似特斯拉車型直接顯示預計到目的地的剩余電量,那就更好了。
當然了,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要提前查一下酒店附近的充電樁情況,通過電話咨詢,得知酒店門口就配了充電樁。另外在酒店周邊2公里內也有不少充電樁,就算到了現場有電車充電,應該也能在周邊找到地方充電。
規劃好行程后,準備出發。有孩子的朋友都知道,帶小孩出門往往要帶很多行李,有些朋友可能會擔心海豚的后備廂容積會不會放不下外出旅游的行李。這次我們一家4口,兩個女兒每人都要有自己的行李箱,我自己要帶相機電腦也要有一個24寸行李箱,我老婆各種多余的東西也裝滿一個24寸行李箱,合計4個箱子兩個背包,放到海豚的后備廂還能有少量剩余空間,可見其滿足一家出游的需求是足夠了。
我的兩個女兒一個9歲,一個4歲,九歲的姐姐可以自己系安全帶,妹妹還要坐兒童座椅。平時一小時內的短途出行,一般是我和老婆坐前排,兩個女兒在后排,這次由于路程接近兩小時,還是讓老婆坐到后排放心點。
海豚的車身寬度達到了1770mm,后排寬度也有1410mm,剛好能坐下一個成人兩個小孩,都不會覺得擁擠?臻g上的確沒問題,但是我老婆覺得后排要是增加個空調出風口,能讓夏天降溫快一點就好了。
尤其是海豚的車內后排高度也達到了900mm,放下兒童座椅之后,頭部還有比較寬松的空間,小孩子坐在兒童座椅上也不會覺得壓抑,而且頭頂有全景天窗,視野開闊,我的小女兒坐著海豚還沒有鬧過。
在如今車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車載多媒體的設計也逐漸從以駕駛者為中心轉向了以乘客為中心,多媒體系統要能兼顧乘客的娛樂需求。海豚采用的比亞迪DiLink系統可以說在娛樂性方面就做得挺好的,尤其是我的女兒們一上車就能語音點歌,而且對小女孩稚嫩的聲音也有很高識別率,能讓孩子們在車上老實聽歌聽故事,真的省事多了。
我大女兒看歌詞唱歌,海豚這塊12.8英寸的中控屏能讓她坐在后排也能清楚看到歌詞,這個也是她比較喜歡坐海豚的原因之一。其實除了聽歌唱K,DiLink系統良好的兼容性也能支持一些車載游戲,只是我覺得孩子還小,先不讓接觸游戲比較好。
到了酒店之后,趕緊看看續航情況,實際行駛了150km,還剩52%的電量,雖然是一家4口人出游,全程高速的電耗似乎比之前我單人出行還低,應該是跟路況也有比較大關系,過來的時候比較順暢,這個剩余電量按道理足夠我開回家了。
這次我訂的是家庭套餐,包括了家庭房,3張門票和自助晚餐,還需要另外買一份小女兒的門票和晚餐。其實長隆的景點套票種類特別多,官網有一家四口的酒店和門票套餐,但是沒有包括晚餐,攜程有一家3口的套餐,我算來算去,還會選擇有餐飲的比較好。
我們是中午11點半到了珠海,吃完午飯,下午2點辦理入。ㄓ捎谝咔槿松俨旁缛胱,一般是3點入住)收拾一會,正式進園游玩。海洋王國并不小,一天是玩不完的,尤其是帶著小孩拖拖拉拉的,兩天能逛完就不錯了,所以一定要提前安排好行程。長隆海洋王國的公眾號上就有不少攻略,一天到三天的都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參考一下。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帶孩子來玩了,之前一次小女兒還沒出生,大女兒也才3歲,上次來什么經驗都沒有,也沒做功課,結果錯過不少表演,這次做了功課,但是遇上臺風,還是錯過不少表演……
在疫情和臺風疊加影響之下,那兩天游客特別少,所有項目都不用排隊,基本上想玩的項目都玩過了,個別項目還是包場,挺爽的。
現場的海豚課堂還教了小孩救助擱淺海豚的方法,分別是打電話(110),維持秩序圍出保護區,扶正海豚,不斷澆水保濕等等,雖然遇到的幾率很低,但說不定哪天真會排上用場。
上完海豚課堂,當天由于有臺風,海豚表演取消了,還是挺可惜的。接下來我們到了我比較推薦的海洋奇觀鯨鯊館,這里能看到的海洋動物會比較有趣一點,我的兩個女兒都很喜歡。
說起水母,之前我去過太平洋上一個叫帕勞的島國,那里的水母湖還真是值得一游,當地人稱為“Ongeim'l Tketau”的神奇水母湖,是帕勞的鎮國之寶,位于太平洋的一座小島上,有比較罕見的無毒水母,能讓游客游到湖中直接能抓住水母玩,據說是全球唯一能這樣玩的地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洋王國有很多極地動物的館,如企鵝,北極狐,北極熊等,這些館都是有強冷氣的,室內溫度很低,如果是夏天去的話,記得帶上長袖外套給小孩,避免感冒。
海洋王國除了有很多珍稀動物看以外,還有不少機動游戲可以玩,像上面這個雨林升降塔,就比較刺激,我一開始以為小女兒會害怕,結果她下來就說“我一點都不怕”,真是小女孩的膽量超出我的想象。
晚上7點的這個煙花燈光秀也是值得推薦,現場結合了煙花,燈光,噴水池和雜技表演,或許整個煙花、燈光和音樂效果比上海迪士尼的煙花匯演遜色一點,但各種酷炫元素不少,還有無人機組圖,整體效果還不錯。看完煙花匯演,就到了晚餐時間了,這里的企鵝自主餐廳也是景點的主打項目之一,能跟企鵝一起用餐,挺有意思。
● 電耗
這一期的電耗成本進一步降低,其實跑高速并不一定電耗就高很多,不同路況,載重情況等都有比較大的影響,基本上高速續航能介于270-300km之間。在用電成本方面,目前行駛了5814公里,總花費是818.4元,平均每公里0.14元,聽說最近油價跌了,能跟電價比嗎?哈哈哈……
● 微體驗
這次自駕游,我留意了一下行車記錄儀,發現海豚的行車記錄儀還能帶有記錄行駛信息的功能,能同時記錄車速,加速踏板,制動踏板,燈光等信息,這個為后續回看行車情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值得點贊。
小結:
通過這次的自駕游,可見海豚雖然車身不大,但空間上滿足一家4口出游是沒問題的,無論是乘坐空間還是載物空間,都綽綽有余。在功能上,車載多媒體可以照顧到后排小孩的聽歌娛樂需求,能讓父母省事不少。續航里程上,高速續航能支持一些短途的跨城出游,而且現在充電設施越來越普及,大景點周邊基本不用擔心充電問題。(圖/文/攝 汽車之家 梁海文)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前面我們介紹過海豚的動力,操控,電耗,多媒體等內容,本期我們重點介紹一下海豚在乘坐和儲物空間方便的表現。對于一臺小型車來說,可能用戶對空間不會有過高期待,然而實際用過之后,你會發現什么叫小尺寸大空間。
先插播一個信息,最近我們行業同事統計了2022年上半年的銷量,海豚以4.7萬輛的銷量成為了小型車級別半年銷量冠軍,再結合其領先優勢和龐大的訂單量,今年很可能成為年度小型車銷量冠軍。一款車的熱銷肯定有其原因,對小型車來說,要么是很便宜性價比很高,要么就是有些方面能超越競品和用戶期待,看看海豚今年還在漲價的情況,其熱銷應該是屬于后者。
要說空間,大多數朋友都會對本田飛度的“MM”理念豎起大拇指,讓乘員享受空間最大化、機械占用空間最小化,極為高效的空間利用率成為飛度暢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海豚的出現,可以說是中國品牌在新能源領域演繹了“MM”理念,之前我在試駕海豚的時候,就專門找來了飛度進行空間對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的視頻。
經過對比可以說在細節儲物能力上,飛度有些細節設計更有心思,而在后排空間和后備廂空間方面都是海豚要更大,綜合來看海豚在空間表現上也是更勝一籌。
在細看看海豚的空間表現
在后備廂儲物能力上應該說是有點超越期待,雖然是小型車,卻輕易放下了許多緊湊型轎車都放不下的三個常規行李箱(20寸/24寸/28寸),而且在我日常用車中,也塞下了很多大件物品,別說滿足一家4口出游,就算是一個嬰兒車加一個兒童座椅,都不在話下。
除了空間之外,我們再介紹一下海豚的主動聲技術。隨著比亞迪汽車技術的進步,在NVH領域早已經不局限于隔音降噪,而是發展出了主動聲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只讓乘客聽到廠家想讓乘客聽到的聲音。比亞迪的NVH團隊里有著張強,車熙范等在海外車企工作過的專家,也有自己培養起來的張榮榮等研發團隊,在NVH領域已經發展出了與品牌和車型定位相契合的聲音主題,包括了聲音、提示音、音效。
目前比亞迪主要有王朝和海洋兩個系列,都有各自的不同的聲音主題,海豚是海洋網首款應用了海洋系列主題的車型,的確從第一次啟動開始就能感受到其車內音響的與眾不同,各種聲音有點模仿水流,水滴等海洋元素的效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的視頻。
除了采用了海洋元素的音效外,根據不同的功能,音響位置和效果也不相同,例如左右轉向燈就是分別對應了左邊和右邊的喇叭發聲,而且聲音順序是相反(叮咚和咚叮),聽久有時候能形成條件反射,聽到哪里發聲就不自覺看向哪里,光靠聲音也能區分自己有沒有打錯轉向燈?偟膩碚f,海豚的主動聲技術也是個值得品味的細節。
能耗
最近一期基本上都是用家用充電樁充電,使得電費進一步降低,目前平均電費已經降到了0.13元/公里。最近短途低速的路況比較多,發現其實在頻繁起步剎車的狀態下,電耗也會有一定的增加,堵車嚴重的時候甚至跟跑高速的電耗接近。另外,夏天高溫的時候,電耗也會比春秋季節電耗高一點。
小結
本期我們介紹了海豚在空間方面的表現,在同級別中海豚無疑是空間利用率最高的車型之一,尤其是后備廂的容積客觀,滿足一家四口出游是沒問題的,放倒后排座椅后,還能有寬大的載物空間,單從空間角度看,比一般的緊湊型車還實用一點。(圖/文/攝 汽車之家 梁海文)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經過了近半年的用車,我與海豚也到了要分別的時候了,這一期我會總結一下用車體驗,給出我最推薦購買的版本。而在此之前,我還要做一期空調的降溫測試,看看夏天用車需要提前多久開啟空調。
今年的天氣還真是特別奇怪,北方持續高溫,天天刷新高溫紀錄,廣州反而是雨水明顯比往年多,該熱的時候還是熱,但沒有持續多久也沒有破紀錄。由于雨水多,對海豚的夏季空調測試一直不順利,前后3次測試,第一次中途遇到下雨,第二次中途輪胎扎釘,第三次終于成功完成,給大家看看在夏季高溫環境下,海豚的空調給不給力。
在陽光燦爛的天氣下,把海豚停在室外,從早上9點一直到下午3點,測量和記錄環境溫度和車內溫度之后,開啟空調最大模式,在市區行駛,記錄車內溫度的下降情況。
開始時車外溫度是41°,車內溫度比車外人更熱,超過了46度,車內的座椅、方向盤和扶手都超過50°,最高溫的地方是中控屏,達到了60°。這個時候進入車內無疑是跟烤爐一樣,所以夏季在室外停車,用車前一定要記得提前用App開啟車內空調!至于要提前多久?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進入車內后,開啟空調到最大模式,溫度的變化如下表所示,一開始連空調出風口的溫度都高達36.6°,所以前五分鐘內,體感都是非常熱的。10分鐘后,有人坐座椅的溫度基本降到跟人體體溫接近的37.9°,而沒人坐的座椅依舊高達45.5°,說明一進入車內其實乘客是在用“人肉降溫”。
10分鐘之后,體感溫度明顯涼快許多,雖然沒有后排出風口,但從實際測試來看,前后排的溫度差異很小,前排乘客由于能獲得空調出風口直吹,所以體感會涼快很多,后排乘客由于沒有出風口,體感上還是熱一些。
海豚空調降溫測試表(單位:攝氏度) | ||||||
區域 | 開始 | 5分鐘 | 10分鐘 | 15分鐘 | 20分鐘 | 30分鐘 |
前排 | 46.9 | 43.1 | 38.3 | 36.5 | 29.2 | 29.6 |
后排 | 46.7 | 41.7 | 36.5 | 36.1 | 29.3 | 29.2 |
20分鐘之后,體感已經比較舒服了,甚至可以說前排乘客已經被空調吹得有點冷,但車內溫度維持在29°左右,并且這個溫度一直持續了比較長的時間。
30分鐘之后,車內溫度依舊基本維持在29度左右,可見在外界氣溫一直高居不下而且汽車也一直被陽光照射時候,車內的溫度也不容易下降到很低的區間。不過半小時后,車內乘客的體感已經比較涼快,而且車內的空調一直維持最大風速,風聲比較大已經沒有必要持續下去,在正常用車的時候,應該是已經調到正常風力了,所以我們的也就在30分鐘后結束降溫測試。
靜止時降溫能力測試除了行駛中的降溫測試,我們還結合海豚的遠程開啟空調的功能,測試了一下在完全靜止的狀態下,空調降溫能力有多少變化,以及夏天一般要提早多長時間開啟車內空間比較好。測試方法跟行駛中的測試相同,只是車輛一直都靜止,這次室外溫度40.5°稍稍比上次低一點。具體數據如下表。
海豚靜止測試空調降溫表(單位:攝氏度) | ||||||
區域 | 開始 | 5分鐘 | 10分鐘 | 15分鐘 | 20分鐘 | 30分鐘 |
前排 | 43.5 | 40.5 | 36.3 | 34.8 | 33.0 | 28.9 |
后排 | 41.3 | 39.7 | 35.6 | 32.9 | 32.8 | 27.3 |
通過對比可見,海豚在行駛狀態和靜止狀態下,空調的降溫能力差異并不大,一般要花15-20分鐘,才能讓車內溫度有明顯的降低,能比車外低10°以上,但是被陽光照射的座椅,方向盤等部位依舊會比較高溫,不過這個不是空調能解決的問題。建議大家在夏季用車,盡量把車停到室內,如果一定要停到室外,可以提前15-20分鐘開啟空調。
之前的文章我已經提過了,海豚上市不到一年,已經成為了小型車銷量冠軍,說明了消費者對其產品力十分認可,而另一方面,現在其價格也比上市之初上漲了9000元,對于這個價位的車來說漲幅不小,對大家選購什么版本也會有一點影響,下面我結合自己的用車體驗給大家一點建議。
現在回頭看海豚上市時的價格,9.38萬-12.18萬還真是良心價,尤其是我長測的騎士版頂配12.18萬,其性能和配置在同價位區間優勢明顯,確實很值得推薦,而現在的價格超過13萬之后,我的看法有點改變了。從我們的車主價格來看,最低配的活力版沒有車主價格記錄,說明這個版本的確關注度比較低,而且301km的續航里程的確是少了一些,不值得推薦。另外三個版本里時尚版收集到的數據最多,更能反映出消費者更青睞這個版本。
通過半年的長測,騎士版給我的感覺的確性能方面有很明顯的優勢,開啟運動模式后在城市道路開會有點小鋼炮的動力感受,交通燈起步可以做到一馬當先,高速公路上也能縱橫馳騁,很適合對喜歡追求極致加速體驗的朋友。
但海豚畢竟是定位城市出行的車型,舒適性和經濟性是比較重要的方面,所以海豚在懸架調校和輪胎配置方面都不是注重運動性能的類型,這也使得其在極限駕駛時,會感受到懸架還是舒適有余硬朗不足,輪胎的抓地力極限也不高,全電門起步輪胎通常會打滑,如果是買騎士版的朋友,可以換一套大廠的運動型輪胎,對整體操控表現會有提升。
實際上在我的用車過程中,90%以上的時間,我都是采用ECO+較高動能回饋的模式,經濟模式的動力已經是綽綽有余了,其實在城市出行,動力真的不需要放在首位,電動車本身的大扭矩特性和平順直接的動力輸出,已經能有很好的動力體驗,并不需要太強的功率。
而如果不是追求極致加速體驗的朋友來說,我認為目前來說時尚版性價比最高,這也是我自己準備選購的版本。首先是跟低一個版本的車型相比,時尚版增加了跟車輛行駛狀態相結合的行車記錄儀,不僅省去后期安裝煩惱,而且記錄數據更加豐富可靠。全景天窗也是無法后期加裝的配置,而且海豚的天窗是帶有遮陽簾的,不用擔心夏天頭頂過熱的問題。手機無線充電和主駕電動調節都不是必要配置,但對于10萬元以上的車型來說也是應有的標準,比自由版貴5000元也是合理的。
與騎士版相比,除了時尚版除了動力弱一點,輪圈小一點,且沒有駕駛輔助系統之外,其它配置基本相同,這就回到上面我說的,城市使用動力不需要放在首位,駕駛輔助系統也是錦上添花的配置非必要,而且時尚版的續航還更長一點,1.3萬元的差價超過車價的10%,對于女生或者不是追求加速快感的朋友來說,時尚版更合適。
電耗
經過半年7637公里的用車體驗,電費總額是995元,平均0.13元/公里,相比燃油車無疑是具有很明顯的經濟優勢。在續航里程方面,只要是正常城市用車,在我的統計里,行駛里程+剩余里程之和都在320公里以上,即便是高速路況也能有標稱值的80%,如果是城市低速路況基本能達到350公里的續航。
總結:
在長時間使用后,才發現海豚的熱銷并不是靠著性價比,更多的是迎合了電動化的潮流和高品質的產品力,同時在品牌方面經過比亞迪多年來深耕新能源市場建立的口碑,以及刀片電池在安全方面的優勢,使得在電動化浪潮到來的時候比亞迪的電動車能迅速成為市場寵兒。
海豚騎士版看起來挺時尚可愛的,但是開起來的性能這個外表倒是有點反差,有點扮豬吃老虎的味道,加速能力應該能讓剛上手的朋友感到驚喜,日常開起來很爽快。同時在空間方面,無論是儲物空間還是乘坐空間都是同級別中的比較寬大的,跟飛度相比甚至在后備廂容積上還更大一點。多媒體系統優點是兼容度高,能下載眾多安卓應用,不足則是不支持主流手機互聯功能。電耗方面,0.13元/百公里的成本在如今高油價時代已經是很低,日常行駛續航能達到350km左右,滿足城市出行沒問題,如果要徹底解決里程焦慮,還是建議安裝家用充電樁。最后是價格方面,比亞迪的已經進入了品牌上升期,其提供的產品能做到物有所值。(圖/文/攝 汽車之家 梁海文)
車型圖片 | ![]() |
基本參數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廠商指導價 | 13.08萬 |
廠商 | 比亞迪 |
級別 | 小型車 |
能源類型 | 純電動 |
上市時間 | 2021.08 |
NEDC純電續航里程(km) | 401 |
快充時間(小時) | 0.5 |
慢充時間(小時) | - |
快充電量百分比 | 80 |
最大功率(kW) | 130 |
最大扭矩(N·m) | 290 |
電動機(Ps) | 177 |
長*寬*高(mm) | 4150*1770*1570 |
車身結構 | 5門5座兩廂車 |
最高車速(km/h) | 160 |
官方0-100km/h加速(s) | 7.5 |
電能當量燃料消耗量(L/100km) | 1.3 |
整車質保 | 六年或15萬公里 |
首任車主質保政策 | - |
車身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長度(mm) | 4150 |
寬度(mm) | 1770 |
高度(mm) | 1570 |
軸距(mm) | 2700 |
前輪距(mm) | 1530 |
后輪距(mm) | 1530 |
接近角(°) | 17 |
離去角(°) | 21 |
最小轉彎半徑(m) | 5.25 |
車身結構 | 兩廂車 |
車門開啟方式 | 平開門 |
車門數(個) | 5 |
座位數(個) | 5 |
后備廂容積(L) | 345-1310 |
整備質量(kg) | 1450 |
最大滿載質量(kg) | 1825 |
電動機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電機類型 | 永磁/同步 |
電動機總功率(kW) | 130 |
電動機總功率(Ps) | 177 |
電動機總扭矩(N·m) | 290 |
前電動機最大功率(kW) | 130 |
前電動機最大扭矩(N·m) | 290 |
驅動電機數 | 單電機 |
電機布局 | 前置 |
電池類型 | 磷酸鐵鋰電池 |
電芯品牌 | 弗迪 |
電池冷卻方式 | 直冷 |
NEDC純電續航里程(km) | 401 |
電池能量(kWh) | 44.9 |
電池能量密度(Wh/kg) | 140 |
百公里耗電量(kWh/100km) | 11.3 |
電池組質保 | 首任車主不限年限/里程(責任免除條款以官方為準) |
快充功能 | 支持 |
快充功率(kW) | 60 |
快充時間(小時) | 0.5 |
慢充時間(小時) | - |
快充電量(%) | 80 |
變速箱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擋位個數 | 1 |
變速箱類型 | 固定齒比變速箱 |
簡稱 | 電動車單速變速箱 |
底盤轉向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驅動方式 | 前置前驅 |
四驅形式 | - |
中央差速器結構 | - |
前懸架類型 | 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
后懸架類型 | 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 |
助力類型 | 電動助力 |
車體結構 | 承載式 |
車輪制動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前制動器類型 | 通風盤式 |
后制動器類型 | 盤式 |
駐車制動類型 | 電子駐車 |
前輪胎規格 | 205/50 R17 |
后輪胎規格 | 205/50 R17 |
備胎規格 | 無 |
被動安全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主/副駕駛座安全氣囊 | 主● / 副● |
前/后排側氣囊 | 前● / 后- |
前/后排頭部氣囊(氣簾) | 前● / 后● |
副駕駛座墊式氣囊 | - |
前排中間氣囊 | - |
后排安全帶式氣囊 | - |
后排座椅防下滑氣囊 | - |
后排中央安全氣囊 | - |
后排正向安全氣囊 | - |
后風擋安全氣囊 | - |
被動行人保護 | - |
缺氣保用輪胎 | - |
主動安全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ABS防抱死 | ● |
制動力分配(EBD/CBC等) | ● |
剎車輔助(EBA/BAS/BA等) | ● |
牽引力控制(ASR/TCS/TRC等) | ● |
車身穩定控制(ESC/ESP/DSC等) | ● |
ISOFIX兒童座椅接口 | ● |
車道偏離預警系統 | ● |
主動剎車/主動安全系統 | ● |
疲勞駕駛提示 | - |
DOW開門預警 | - |
前方碰撞預警 | ● |
后方碰撞預警 | - |
移動物體預警系統 | - |
哨兵模式/千里眼 | - |
低速行車警告 | ● |
內置行車記錄儀 | ● |
道路救援呼叫 | - |
駕駛操控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單踏板模式 | - |
能量回收系統 | ● |
自動駐車 | ● |
上坡輔助 | ● |
陡坡緩降 | - |
空氣懸架 | - |
電磁感應懸架 | - |
魔毯智能懸架 | - |
可變轉向比 | - |
整體主動轉向系統 | - |
四驅/越野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涉水感應系統 | - |
低速四驅 | - |
蠕行模式 | - |
坦克轉彎 | - |
駕駛硬件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前/后駐車雷達 | 前- / 后● |
透明底盤/540度影像 | - |
駕駛功能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倒車車側預警系統 | - |
衛星導航系統 | ● |
導航路況信息顯示 | ● |
AR實景導航 | - |
高精地圖 | - |
并線輔助 | - |
車道保持輔助系統 | ● |
車道居中保持 | - |
道路交通標識識別 | ● |
夜視系統 | - |
自動泊車入位 | - |
遙控泊車 | - |
記憶泊車 | - |
循跡倒車 | - |
自動變道輔助 | - |
匝道自動駛出(入) | - |
信號燈識別 | - |
遠程召喚 | - |
方向盤離手檢測 | - |
外觀/防盜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電動擾流板 | - |
自動開合車門 | - |
無框設計車門 | - |
魔術感應門 | - |
電動后備廂 | - |
感應后備廂 | - |
電動后備廂位置記憶 | - |
尾門玻璃獨立開啟 | - |
車庫門遙控裝置 | - |
車頂行李架 | - |
車內中控鎖 | ● |
無鑰匙啟動系統 | ● |
隱藏電動門把手 | - |
主動閉合式進氣格柵 | - |
電池預加熱 | ● |
對外放電 | ● |
整車無線充電 | - |
車外燈光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LED日間行車燈 | ● |
自適應遠近光 | ● |
自動頭燈 | ● |
轉向輔助燈 | - |
轉向頭燈 | - |
前大燈雨霧模式 | - |
大燈高度可調 | ● |
大燈清洗裝置 | - |
大燈延時關閉 | ● |
天窗/玻璃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星空天窗 | - |
前/后電動車窗 | 前● / 后● |
車窗防夾手功能 | ● |
后風擋遮陽簾 | - |
后排側隱私玻璃 | - |
后雨刷 | - |
可加熱噴水嘴 | - |
屏幕/系統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旋轉大屏 | ● |
可翻轉中控屏幕 | - |
中控液晶屏分屏顯示 | - |
藍牙/車載電話 | ● |
手勢控制 | - |
面部識別 | - |
車載電視 | - |
后排控制多媒體 | - |
智能化配置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車聯網 | ● |
OTA升級 | ● |
Wi-Fi熱點 | - |
V2X通訊 | - |
車內生物監測系統 | - |
主動降噪 | - |
模擬聲浪 | - |
車載KTV | - |
方向盤/內后視鏡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多功能方向盤 | ● |
方向盤換擋 | - |
方向盤加熱 | - |
方向盤記憶 | - |
全液晶儀表盤 | ● |
HUD抬頭數字顯示 | - |
AR-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 | - |
電動可調踏板 | - |
ETC裝置 | - |
車內充電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220V/230V電源 | - |
行李廂12V電源接口 | - |
座椅配置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運動風格座椅 | ● |
主/副駕駛座電動調節 | 主● / 副- |
頭頸暖風系統 | - |
副駕駛位后排可調節按鈕 | - |
第二排座椅電動調節 | - |
可升降前后排車廂隔斷 | - |
福祉座椅 | - |
后排小桌板 | - |
第二排獨立座椅 | - |
第三排座椅電動調節 | - |
后排座椅電動放倒 | - |
前/后中央扶手 | 前● / 后- |
后排杯架 | - |
音響/車內燈光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 | - |
觸摸式閱讀燈 | ● |
空調/冰箱 | 海豚 2021款 401km 騎士版 |
熱泵空調 | ● |
后排獨立空調 | - |
后座出風口 | - |
溫度分區控制 | - |
車載空氣凈化器 | - |
車內PM2.5過濾裝置 | ● |
負離子發生器 | - |
車內香氛裝置 | - |
車載冰箱 | -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