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真場景智能評測] 智駕,今年汽車圈最炙手可熱的話題之一。趁著大模型技術的東風,各品牌的軍備競賽打得如火如荼。特別是最熱點的城市領航輔助(也就是通常說的城市NOA/NCA)功能,說是三天一升級,五天一更新也毫不夸張。特斯拉前面來個FSD v12,華為后面就帶來了的ADS 3.0,這邊小米剛推送城市NOA,那邊蔚來、理想、小鵬、智己,就排著隊的發布無圖全國開。面對眼花繚亂的軟件迭代,和層出不窮的技術名詞,相信大家都期待能有個通俗易懂的方式能把他們的優缺點講明白。
本次的汽車之家智能實測季,我們就找來了三位人氣選手摸底測驗,力求給大家一個直觀的結果,同時告訴大家怎么從輔助能力、可信賴度、交互友好度、場景應對和安全策略這五大維度來看懂領航輔助功能的療效。
測試完成之后,城市智駕的飛速進步,給了我們十分深刻的印象,而僥幸能保住駕照,又讓我們暫時松了一口氣,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兒呢?您且聽我慢慢道來。
城市領航輔助測試車信息 | ||||
車型 | 智駕芯片 | 激光雷達 | 智駕版本 | |
問界M7 2024款 1.5T 智駕四驅Ultra版 5座 | 未公布 | 華為 192線 | ADS Pro V2.0 (2024.24.11A9K3T2KbZ8) | |
理想L6 2024款 Max | NVIDIA DRIVE Orin X*2 (508TOPS) | HESAI AT128 (128線) | V6.0.0 (AD Max 3.0) | |
小米SU7 2024款 800km 四驅超長續航高階智駕Max版 | NVIDIA DRIVE Orin X*2 (508TOPS) | HESAI AT128 (128線) | HyperOS 1.2.3 |
三位參賽選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久前煥新的問界M7 Ultra 、和他棋逢對手的理想L6 Max,以及努力站穩第一梯隊的小米SU7 Max,三位大紅人都是高算力帶激光雷達的最強版本,并且OTA到了測試時已推送的最新系統。
從硬件搭配上來看,三車也算得上是心有靈犀。都選擇全車11個攝像頭加1個車頂激光雷達的布置方案,并且前向攝像頭均為雙目800萬像素。其中小米和理想的智駕芯片(2顆Drive Orin X,共508 TOPS 算力)和激光雷達(禾賽科技 AT128)還是同款。問界的硬件詳細參數雖然并未公開,不過據傳與另外兩車也在同一水準。
算力和硬件方面旗鼓相當,軟件層面三家的思路也基本一致,問界和理想都已經切換到了不依賴高精地圖導航的無圖版本,并且喊出了全國都能開的口號,而小米在測試時還在使用參考部分高精地圖信息的“輕圖”方案(不過根據我們獲得的信息,小米的無圖城市智駕也已經開始了內測招募)。
這次測試的地點選擇在了北京的亦莊經開區,路線全長35.4公里,由曲里拐彎的十六個途經點串聯起環島、掉頭、施工、人車博弈等各種復雜場景。我們分別在夜間、平峰、晚高峰進行了三組測試,以對智駕系統的能力進行充分檢驗。
另外,為了更清晰的對比三車的表現,我們還邀請了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的北京車網為我們提供技術支持。他們管理著在此區域開展試驗的自動駕駛車輛,有著先進的車端、路端監測設備,能夠對測試全程車輛的動態、數據及表現進行云端捕捉記錄,幫我們全方位還原三車在各場景下的狀態。
三輛車的智駕選項各有不同,公平起見,我們統一選擇自動化程度最高、最有效率的設置方式。其中小米和理想都開啟了自主變道,問界則是打開了變道無需確認、敏捷變道以及通行效率優先,并且選擇了默認的專注使用NCA選項(即ACC自適應巡航輔助為關閉的狀態)。
同時為了排除路徑的干擾,三車的導航路線和途經點選擇也完全一致。不過這個環節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小狀況,小米和理想都可以記憶帶途經點的路線,而問界只能保存導航目的地,無法保留帶途經點的歷史路線,帶來一些不便,希望以后可以升級一下。
整個測試過程狀況百出,第一天的夜間測試遇到了降雨,給幾輛車提前開啟了Hard模式,三輛車的智駕在摸索路線中也遇到了不少急剎、壓線的情況。
第二天的晚高峰車流混雜,掛車、三輪車又來輪番教育智駕系統怎么融入社會。不過在熱鬧和刺激之外,讓我們用專業的視角來分析一下他們的差異。
● 功能覆蓋,問界仍占優勢,理想不遑多讓
對于城市領航智駕而言,最影響體驗的指標無疑是覆蓋度,也就是智駕功能的可以開啟的里程占比,它的高低直接決定領航“能不能用”。
城市領航輔助可用里程占比 | |||
測試時段/車型 | 小米SU7 | 問界M7 | 理想L6 |
雨夜 | 78.2% | 99.2% | 97.5% |
平峰 | 85.9% | 98.9% | 98.9% |
晚高峰 | 85.9% | 99.2% | 99.2% |
這一項上,理想對問界緊追不舍,都在99%左右,距離100%只有一步之遙了。這兩款車的智駕都用上了無高精地圖方案,腦子靈活不挑路,領航基本全程都能開,即便在一些復雜路段短暫請求接管,當危險解除以后,領航馬上就能恢復。從實測表現來看,全國都能開的宣傳語,應該沒什么水分。
而小米SU7由于暫時還在使用輕圖方案,依舊需要一部分高精地圖數據做參考。這就導致它的使用范圍受到一定限制,在我們測試的時間點,小米的城市領航輔助只有包含北京在內的十座城市可用。測試中,它的開啟里程也只有80%左右,斷點比較多,有些影響使用體驗。
有段特殊的路不在智駕覆蓋范圍內,讓氣氛有些尷尬:在路過小米工廠門口時,我們本期待著SU7來個衣錦還鄉,然而NOA啟動的提示音始終沒能響起。
有意思的是,亦莊天街南側的這段路,第一天晚上還無法開啟領航,第二天白天我們再次路過時就可以了,幫助小米把開啟里程提升了7.7個百分點。如此快速的反應,我們猜測要么是小米在夜間環境的發揮不好,要么就是它具備路線學習的能力,在第一遍經過之后快速分析,連夜消化了知識點。
接管頻率也是關乎智駕體驗的重要因素,接管越少,智駕體驗就越流暢。這一項上,問界一馬當先,三輪測試,平均接管為3.7次。理想要明顯更多一些,平均接管達到6.7次,而小米的平均值達到10次,相對來說是最頻繁的。細分接管類型會發現,三輛車都是因為領航功能斷點導致的接管最多,并且都遇到了危險操作導致的駕駛員主動接管,小米和理想額外還有效率接管和違規接管的問題。下面我們就結合具體場景一個一個分析。
● 場景應對三車各有亮點,但距離“0”接管的理想狀態還有較大差距
先來還原一下讓幾輛車叫苦不迭的斷點場景。
城市領航輔助接管次數 | |||
測試時段/車型 | 小米SU7 | 問界M7 | 理想L6 |
雨夜 | 9次 (7斷點,1危險,1違法) | 4次 (3斷點,1危險) | 8次 (7斷點,1危險) |
平峰 | 11次 (9斷點,1違法,1效率) | 4次 (4斷點) | 5次 (4斷點,1違法) |
晚高峰 | 10次 (9斷點,1效率) | 3次 (3斷點) | 7次 (3斷點,4危險) |
平均接管次數 | 10次 | 3.7次 | 6.7次 |
備注:接管包含斷點(降級或退出)接管、危險接管、違法接管、效率接管四類。 |
第一個是車多彎急的環島,這類人開都得特別小心的路況,智駕處理不了也情有可原。在進入環島前,問界選擇了提前降級,畢竟大丈夫要能伸能屈,平安最重要。
理想同樣申請接管,但在降級到LCC之后心有不甘,還會努力嘗試通過,不過僅憑車道居中過彎,在路線處理上并不理想,最后仍需駕駛員接管。
小米前兩次路過都選擇提前降級,第三次硬撐到了最后,還是在到達環島出口前退出了,功敗垂成,不過這個放棄挑戰的時機對駕駛員不太友好。
綜合來看,三輛車不管降級與否,整個過環島的過程都很磕磕絆絆,在各品牌把環島場景做專門優化之前,選擇自己駕駛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另一個斷點集中出現的場景是掉頭,測試路線上共有兩個掉頭點,第一個掉頭點在路口虛線位置,左邊有綠化帶,對車來說視野受限,還要注意對向來車,不太簡單。
這一關只有相對老練的問界成功拿下一分,整個掉頭的過程也很自信,而小米和理想都提前舉手棄權,選擇把這種場景交給駕駛員處理。
第二個掉頭點在路中央黃虛線位置,得同時跟兩個方向的來車博弈,情況也很復雜。在這,三家的智駕都選擇明哲保身,要求手動接管。
最后的施工路口,也是日常開車常見的場景。四周的施工圍擋把十字路口堵得嚴嚴實實,不僅畫線模糊,大車多,還有紅綠燈被遮擋和行車路線混亂的狀況?梢哉f人自己來開不免左顧右盼,讓車自動開更加是心驚膽戰。
這個考點,按“圖”索驥的小米直接棄考,問界也是三次嘗試未果后,及時的知難而退。反倒是理想來了一把富貴險中求,第一遍彎彎扭扭的艱險通過之后,后兩遍越來越輕車熟路,順利的通過了這個路口。
● 智駕安全意識強,常見風險能應對,但千萬別賭他不會“走神兒”
覆蓋率關乎能不能用,而安全與否決定了讓人敢不敢用。壞消息是,三輛車都不能保證萬無一失。
小米在夜間直行路口遇到左轉車時,出現了一次目中無車的往前沖,如果不是駕駛員火線接管,一場事故恐怕在所難免。
問界也有一次走錯路,幾乎沖進了樁桶圍起的施工區域,給了測試員一點小小的震撼。
至于理想,顯然還不夠懂交通中的人情事故,遇到掉頭車時強勢前壓,超車時即使空間不足也要硬上,讓測試員不得不出手糾正。
三輛車時而出現像開碰碰車一樣的松弛感,讓我們對智駕不敢掉以輕心。所以這里我們得再提醒大家一句,智駕只是輔助,及時響應車機提醒,復雜環境多留個心眼兒,千萬別大意。
當然從整體上看,險情只占極少數,絕大多數的緊急場景,比如這種經典的大車切入,三輛車都會及時進行減速避讓,以保證人跟車都安然無恙。
在無保護的路口,智駕也會客客氣氣的禮讓行人和兩輪車。甚至遇到更復雜的突發情況,智駕還會做出一些讓我們驚嘆的神操作。小米在變道時遇到后方快速來車,絲滑地進行了閃避然后繼續變道,問界在路上遇到翻越柵欄行人也進行了提前的預判躲閃。而理想對車道里的樹枝和入侵車輛靈活繞行,表現同樣相當的老司機。
● 駕駛風格擬人有好處也有麻煩,可信賴度有待提升。
說完“能用”和“敢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再談談好不好用。一個好用的智駕,做到遵紀守法應該不算太高的要求?很遺憾,只從測試的三輛車看,這個期待有點超標了。三輛車智駕風格的擬人之處,不僅在于我們前面提到的有預判能力,同時也體現在對道路規則的“靈活理解”上。
因為對交通場景的理解不充分,小米出現過多次不必要的壓黃線行為。
問界由于對路口的預判不足,在黃燈最后一秒越過停止線,差點誤闖了紅燈。
而理想變道不及時,出現過在左轉車道直行的狀況?傊,領航輔助是拿捏住了扣駕駛證的分數,與行駛證無關這一點,讓我們的測試員時不時的捏一把汗。綜合來看,智駕的可信賴度仍不夠高,在技術成熟以前,請大家珍愛駕照,謹慎領航,形勢不對,盡早接管。
● 駕駛效率因車而異,問界速度已經可以與人開媲美
關于城市領航智駕,我們聽到最常見的說法就是,開得太慢耽誤事兒,不如人自己開。不過從我們的測試結果來看,這個特點并不那么絕對,而是因車而異。?
城市領航輔助駕駛測試用時 | |
車型 | 測試用時 |
問界M7 | 78 min |
理想L6 | 85 min |
小米SU7 | 90 min |
*雨夜測試時段用時 |
這三趟測試,效率最高的問界,實際用時和導航預估已經相差無幾,速度比小米和理想明顯快上一截。原因就在于問界的決策更果斷,比如在直行路口,M7能利用好轉瞬即逝的機會,切換到效率更高的車道,從而節省時間。
小米在不同路況下反差明顯,堵車時SU7的反應謹小慎微,只要行車路線上有其他車輛就會保持等待,即使綠燈也不通行。但遇到路上沒車時的SU7就相當的放飛自我了,會盡量按限速上限行駛。
它用時最長其實是被兩個Bug卡住了。一是左右不分,NOA在遇到領航斷點位置會優先把車并入最左側車道,不巧我們幾個斷點都在右轉和直行的路口,駕駛員只能從左轉車道兜個圈子回到正路。
二是誤認樁桶,我們在左轉路口發現小米在綠燈之后也不通行,但同時NOA也并未退出,駕駛員踩油門確認,車依舊不移動。最終發現它把路中央的安全島當作了樁桶障礙物,認為是被擋住了行駛路線。不過以上兩個Bug都是在我們測試的1.2.3版本下發生的,在后續的推送中,它們應該已經被逐漸修復。
至于理想為什么沒有問界快,可以看這個智駕的理想和人開的理想的路口起步對比,兩車同時起步,NOA的加速顯然過于柔和,所以每個路口都會被車流甩開。
另外在限速70km/h的路段,L6也只開到50km/h,為此也耽誤了一些時間。
● 語音反饋貼心,智駕交互到位。
智駕感受好不好,還有經常被忽略的一點,就是人與車之間的靈魂溝通到不到位,車提供的信息越精準,駕駛者的信心也就能越強。這一點上,三輛車都做的可圈可點。
比如在目標物識別上,小米對特殊車輛也做了標記,可以區分出救護車。
在遇到復雜情況時,問界會用語音和文字提示具體的操作,幫助駕駛員更快的理清狀況。
另外理想提供了智駕燈的選項,開啟NOA時可以點亮,讓其他交通參與者可以更好的決策。
● 測試總結
做完這次測試,我們最深的體會就是,城市NOA真的不是“噱頭”了,雖然還有種種不完美,但是它正越來越接近成為一個實用的功能。
那這一次誰算領先,誰是落后的呢?問界很強,理想很努力,小米進步也很快。就在我們測試結束后制作內容的這幾天,小米就升級到了1.3.0版本,理想的6.1.0也進行了OTA推送。以現在智駕功能升級的速度,一兩個月的版本更新,就可能帶來完全不同的結論,只憑一次結果說誰好誰差,有點像打時間差的田忌賽馬,話題很足,意義卻有限。
對于正在選車買車的朋友,參考我們前面提到評價智駕的五大維度,實地去體驗一下領航輔助功能,或許能更好的幫助到你。汽車之家實測季將會持續帶來智駕領域的最新內容,后續我們還會有高速領航篇的內容,歡迎您繼續關注,我們下期再見。(編譯 汽車之家 李建萌 攝 汽車之家攝影團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