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公布的2019年1至5月財產險經營情況顯示,財產險原保費市場收入為5505億元,其中機動車輛保費收入3316億元,排名財產險市場第一。隨著車險費改持續推進和監管“報行合一”政策的實施,對于車險市場的整頓一波又一波。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對于車險市場帶來什么影響?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互聯網車險是否會迎來發展新契機?
爭搶蛋糕
眾多企業“試吃”互聯網車險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每百戶家庭私家車擁有量超過40輛。車險借助汽車市場快速發展,逐漸形成一個萬億級市場。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互聯網迅猛崛起,為發掘更多市場,獲取更多新客戶,車險業務也逐步向線上拓展。
2015年開始,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車險也進入快速發展期,當時涌現出一批以“比價”為切入點的交易平臺,如車車車險、最惠保、ok車險等。隨之,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也看重車險這塊大蛋糕,像螞蟻金服、京東等也紛紛布局。
而由于政策和監管政策調整,火熱的互聯網車險很快遭遇“滑鐵盧”。2016年6月第一次車險費改在全國推行,全渠道統一價格,線上價格優勢不在。2017年174號文出臺,不能向投保人輸送返還除車險以外任何利益。同年,車險經營牌照資質延伸至線上,無牌照互聯網企業不得開展車險業務。由此,互聯網車險保費收入連續負增長。
直至2018年3月,第三輪車險費改正式啟動,銀保監會整治車險市場實行“報行合一”,即保險公司官方報價和最終成交價必須完全一致。線上車險優勢顯現,互聯網車險市場迎來發展新契機。2018年互聯網車險市場企穩回升,共實現保費收入368.73億元,同比增長20.03%。
深耕保險科技領域多年,車車科技CEO張磊表示,隨著車險改革不斷深化以及車險市場亂象持續整治,車險保費呈現了下降的趨勢,預計未來的車險費率仍有下降的空間。車險經營將從粗放發展走向精益運營,同時也意味著,車險從價格戰、人海戰走向以服務為導向的新形態,在線化、系統化的車險交易模式為保險科技的創新與應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保險科技將全面加速保險經營從分散走向集約,保險科技公司將實現換道超車。
汽車之家互聯網保險車險業務負責人楊艷君則認為,車險整體市場不太會有特別大的變化,首先,因為新車市場增速放緩,車險需求量同步增長有限,未來三年內,中國汽車市場將維持“L”型發展態勢;其次,由于政策和監管的不斷調整,三次費改在全國范圍內的延展,車險件均保費收縮,保費規模增長有限。但他指出,互聯網車險在車險整體保費規模中的占比較低,隨著費改的深入、用戶投保行為的改變,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專注于汽車后市場服務商壹路通,其聯合創始人梁文輝認為,車險市場潛力根本上是由整個市場的需求大小決定的,需求不會因為某個政策而消失。另外,中國的汽車銷售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019年中國汽車保有量、駕駛人總量和增量均躍居世界前列,但是相比美國和日本,人均汽車保有量尚存差距,未來市場總量和增量都將持續增長。
深耕細作
深挖車險產業鏈
經過市場發展和市場淘汰機制的自我篩選,目前的互聯網車險市場中,眾安保險、微保、螞蟻保險等幾家企業逐漸展露出成為頭部公司的潛力,他們或者起步早、純互聯網玩法,或者擁有頂級流量加持。與此同時,一些保險科技公司憑借與汽車強相關的強流量和強大的生態優勢,成為互聯網車險的“新玩家”,在市場格局中占得一席,成為互聯網車險市場、頭部企業梯隊之外的又一梯隊。
楊艷君認為,2018年全年互聯網車險保費收入企穩回升,預計2019年互聯網車險保費繼續穩步增長。原因在于:第一,目前的車險人群正在發生迭代,80后、90后車主已經成為主力車險消費者,這批人群是伴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成長的兩代人,尤其是90后更是被戲稱為“互聯網原住民”,有著良好的網購習慣,追求更高的服務質量;第二,伴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大數據、AI、云計算等很多新技術應用于互聯網車險,實現“科技”車險。且互聯網車險更注重用戶體驗,例如OCR智能識別行駛證信息技術應用,縮短了車主報價環節信息輸入,優質、便捷、高效、流暢的投保體驗吸引了更多車主選擇互聯網車險。
張磊表示,在大數據和智能物聯的技術驅動下,車輛保險從單一化的傳統費率模型走向隨“機(器)”定價,未來還會實現“千人千面”的價格定制化;ヂ摼W保險在線化服務更容易嵌入移動設備、物聯網絡,第一步將保險搬到終端、融入場景,第二步反向定制,人、機、場、險四者合一。未來有可能實現“無場景、不保險”的新型保障生態。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用戶消費習慣與消費陣地的變化,讓互聯網車險擁有很多優勢,例如產品和價格更加透明,方便用戶自助比價和投保;銷售、保單管理、客服等服務流程更加便捷和可追溯;擁有多維度用戶數據,車險售出以后與用戶仍可保留一定頻次的觸達等等。”梁文輝指出,真正的互聯網車險在智能化流程再造和捕捉用戶需求變化上將更加靈活和敏感,更容易對接汽車行業上下游,尤其是通過引入在線車后服務,延伸車險的服務場景和頻次,改善車險弱體驗的痛點,通過為用戶設計全生命周期的產品服務來培養品牌終身粉絲。
技術與應用結合
汽車服務更精準
撬動和推動行業發展的往往是一些創新型企業,對于互聯網車險機構和平臺來說,如何應對市場政策和消費者意識變化所帶來的變革?
“要順應市場變化和消費者意識的轉變,提高平臺本身技術水平,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技術優勢,發揮新技術在車險產品中的應用。”楊艷君說,目前汽車之家已建成龐大的車險數據庫,可根據每位用戶駕駛車輛的購置價、行車習慣、行駛城市、違章出險次數等差異,利用AI、云計算技術智能推薦投保方案。例如,駕駛習慣良好的車主,車齡超過3年以上,推薦方案就會去掉車身劃痕險。駕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則會推薦優先投保自燃險。等等。
張磊表示,要始終堅持技術與應用相結合,解決現實存在的用戶痛點。通過單點突破,實現產業互聯,布局保險產業鏈,在產品、營銷、理賠、風控、服務上全面探索。同時,服務于場景。通過場景保險將保險產品由低頻率逐漸向高頻率過渡,同時開發、拓展更多的保險產品形態嵌入消費者生活場景之中。在大多數用戶還未養成主動投保、主動尋求風險保障的習慣時,通過場景讓消費者主動接觸保險、了解保險,這一思路也將會成為未來互聯網保險的重要發展方向。另外,還要深耕細作,深挖保險產業鏈,僅僅進行單一環節的簡單互聯網化,并不能對用戶產生任何吸引力,且無法獲得長久的用戶黏性。繼續深挖保險產業鏈,找準自身立足點和優勢將成為未來決勝于市場的關鍵。
“車險不單是一份保單,并不是只有出險了才用得到,它更應該是對車主的日常服務和關懷,其本質還是服務屬性,在滿足安全性的同時,也滿足用戶日常用車和養車的各類需求,真正實現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產品服務,與用戶建立多元化的溝通和互動渠道!绷何妮x如是說,“在移動互聯時代,全力構建符合未來車主消費行為及需求的保險服務流程和體系,讓汽車服務更高效、更精準、更人性、更互聯,真正做到讓用戶受益!保ū疚霓D載自中國保險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