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新機器·2019遠景技術創新日”在北京舉行,遠景科技集團發布新機器戰略,提出“新機器就是網絡定義的機器”,并攜旗下智能風機、動力電池、智能物聯操作系統、遠景維珍FE車隊等業務板塊集體亮相。
遠景認為,未來“新機器”將以網絡智能為核心,以可持續為目標,通過機器網絡操作系統,形成協同與進化的“機器網絡”,釋放機器紅利。
『遠景科技集團CEO 張雷』
遠景CEO張雷在發布會上闡釋:“機器已經從個體為主的自動機械,升級為感知和算法驅動,具有網絡協同智能的‘新機器’。當數萬億的智能終端和傳感器被連接,機器網絡是最大的人工智能體,機器網絡智能就是感知、協同、進化。從舊機器到新機器,意味著機器將從個體智能到群體智能,從程序固化到算法演化,從效率至上到以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張雷認為:“軟件是孤島,網絡是海洋。世界在從‘軟件定義一切’,走向‘網絡定義一切’ ”。圍繞“新機器”,遠景智能從智能物聯操作系統EnOS™向機器網絡操作系統加速發力,除了賦能風機與動力電池業務之外,還可以實現智能設備的接入、感知、場景算法與社會化協作,提供智慧能源、智慧樓宇、智慧工廠、智慧園區、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不同場景的解決方案。
創新日適逢北京國際風能大會,遠景能源首次發布了EN-156/3.X系列智能風機機型。遠景能源首席技術官王曉宇介紹,遠景超感知風機技術是將提供機理信息的數學模型和提供環境狀態的傳感信息結合,從而達成了風機對自身運行行為的洞察。這種洞察包括狀態感知和趨勢感知,這是遠景超感知智能技術的本質優勢。狀態感知體現在故障監測的價值,趨勢感知則體現在健康預防和主動在線干預;這兩種感知在通過網絡智能技術與風機、機群智能運行策略結合,就會使風電資產的智能化演進隨著信息維度發生持續的進化。
遠景AESC動力電池擁有運行9年的動力電池大數據,48萬輛電動汽車實現了“0”嚴重事故的極致安全記錄。除了安全,“ 新電池不再是碎片化能源系統中的挑戰者,而是具備場景辨識能力,實現能量在不同網絡層間協同的賦能者。” 遠景AESC中國區總裁趙衛軍介紹。
未來,電池將在機器網絡中發揮相互賦能的作用。搭載遠景AESC動力電池的電動汽車,亦將成為移動的個人儲能設備,通過充電樁連接樓宇儲能,解決充電負荷挑戰。而電動汽車主動參與電網需求側響應,通過與電網的融合實現能源系統的動態平衡。遠景AESC動力電池生產,將由基于EnOS™的智慧微電網實現中國工廠100%綠色能源,全球生產基地將于2025年全部實現100%綠色能源。
智能物聯操作系統EnOS™,目前管理全球超過100GW能源資產,連接全球超過6000萬個智能終端設備。EnOS™使不同類型的機器快速接入,在數字世界交流協作, 形成場景驅動的人工智能算法和行業應用,沉淀行業最佳實踐。
遠景執行董事丁民丞介紹表示:“因為EnOS™,機器能實現從感、知到行動的閉環,協同進化為‘機器社交網絡’”。
在“新機器生態的場景想象”圓桌論壇中,車評人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與微軟、埃森哲、中電集團、新加坡港務集團等機器網絡的共建者,探討和分享了新機器在不同場景的應用實踐。
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多智能體系統領域權威伍德里奇(Michael Wooldridge)認為,遠景提出的新機器戰略,是人工智能的一種新的發展趨勢。機器就是智能體,互相連接的機器將會產生合作、協同及談判,演化出機器社會化網絡。
創新日當晚,還舉辦了“遠景FE之夜”活動,遠景CEO張雷,遠景維珍車隊主席Franz Jung , 遠景維珍車隊董事總經理兼CTO Sylvain Filippi 與業內意見領袖圍繞電動出行未來進行了熱烈討論。遠景維珍車隊倡議“贏得與氣候變化的比賽(Race Against Climate Change)”, 在2018/19賽季取得了年度季軍。
遠景維珍車隊是新機器戰略的極致應用,集成了電池技術、氣象預測、控制算法、仿真模擬、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最新技術,加速實現更清潔、智能、安全的出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