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近期,特斯拉市值一路飆升,一度高達3000億美元,引起汽車圈、科技圈和廣大投資者的極大關注。特斯拉為什么能獨樹一幟突飛猛進?未來,智能汽車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力究竟在哪?我國汽車產業應該如何培育、轉型,還有哪些創業機會?
8月11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焦點觀察室》第2期成功舉辦,圍繞“智能汽車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話題,辰韜資本執行總經理賀雄松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智能網聯中心主任戴一凡、博世中國執行副總裁徐大全、廣汽新能源技術中心主任許俊海、騰訊車聯產品副總經理邢輝、汽車之心內容總監吳德新等嘉賓展開了討論。
以下為賀雄松的部分觀點,詳情歡迎掃描二維碼觀看視頻。
特斯拉的市值和先發優勢
特斯拉目前的估值從更高的維度,核心是路線的勝利,其市值走高意味著大家對電動車越來越認可,越來越確定。特斯拉是電動車行業做得最早,最堅定,目前最成功的一家公司。特斯拉從2003年開始專注在電動化智能化方向,產品和戰略都是針對這個進行,后來者要追趕還需要花時間。
在電動化智能化方向上,特斯拉沒有可借鑒的先例,也沒有合適的供應鏈,很多東西必須親自去做,從結果來看,現在特斯拉在核心的三電系統、智能駕駛系統的供應鏈和技術儲備上都有較大的優勢。這些傳統車企要做也可以,但是要花時間,這是我們對壁壘的理解。
另外,電動車相比傳統車在戰略上、產品線的布局上其實不一樣。企業內部的文化也需要做一些調整。這些都是特斯拉獨特的地方。目前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已經被行業、被消費者普遍認可,傳統車企在這個方向上是一個追趕者的角色。既然是追趕者的角色,就需要憑借其他獨特的優勢才能成功。
傳統車企的轉型困難
傳統車企確實在積極行動尋求轉型和突破,內部積極做戰略調整、外部主動投資供應鏈公司、智能駕駛公司。但作為既得利益者,傳統車企有既定的傳統車型布局及品牌定位,這些可能會跟電動化、智能化大方向有很大沖突。
電動汽車是一個新的產品體系,對人才、組織架構、供應鏈的要求都不一樣,并且需要在企業基因上進行深層次的改造。
微軟做軟件很厲害,做硬件卻一直沒能成功。同樣,傳統車企做智能化、電動化也有類似的阻力,過去成功的優勢成為了阻力,要跳出來非常難。轉型需要在局部最優和全局最優之間做一個抉擇,從局部最優跳到全局最優需要非常大的魄力,確實是很大的挑戰。
傳統車企想要有所突破,外部合作和投資創業團隊可能是很好的方式。中國的創業公司非常有活力,投資機構也很愿意投資電動化和智能駕駛,其中一定會出來非常優秀的創業公司和團隊。傳統車企如果能夠對接好外部的團隊進行研發和創新,可能比自己做效率更高,并且更靈活。
自動駕駛和車聯網領域的創業機會
如果從創業和投資的角度來考慮,時間節點非常重要。自動駕駛這個方向大家已經非常確信了,事情是對的,但在通往L5這個終點的過程中存在多種的機會,需要踩準時間節點。
之前大家對自動駕駛落地時間的預判相對激進,目前預期在往回調。我們判斷無人駕駛出租車真正落地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是特定場景的L4公司在兩到三年內大概率會成功落地,比如礦山、港口、無人物流小車、清掃等。
我們判斷,在不需要重大技術創新的前提下,目前的無人駕駛技術是可以支撐上面這些場景實現完全無人的,相對而言,無人駕駛出租車這種場景我們不是很確定。
同時,這些場景已經快要把經濟模型跑通了,天花板也足夠高。從壁壘來看,各家公司對場景的認知以及在場景中的實踐打磨是很深的護城河,隨著不斷積累,競爭對手很難切入。
無論從落地的節奏、商業模型、天花板以及護城河等角度來看,特定場景的L4都是非常好的機會,我們在這些方向也做了比較多的布局,投資了礦山、無人物流小車、港口等相關公司,我們持續看好這些賽道的發展。我們判斷收入和利潤的拐點很快就要到來,相信到時候大家會看得更清晰。
在接下來的2-3年里。從市場的角度來看,L2+的滲透率會快速提升,特定場景L4公司會有確定的商業模式跑出來。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自動駕駛投資經歷由熱到冷,之后會隨著各種落地的刺激重新回歸火熱。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希望通過投資的方式陪伴更多的優秀創業公司一起成長。
造車新勢力的上市潮,科創板能否容納
新造車勢力在基因上跟特斯拉很像,他們在電動化、智能化方向比傳統主機廠更堅定、更徹底,但主要的短板在于現金流比較緊張,上市確實能解決他們的資金問題。
在科創板高估值的背景下,他們用更少的股權稀釋能融到更多資金,形勢比較有利。但是否能真正解決融資困境,關鍵還在于他們后續的發展。
新造車勢力未來還需要融資,要持續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目前新造車勢力的估值更匹配VC早期階段的邏輯,高估值基于高預期,他們需要通過持續的成長去兌現這個的預期。目前市場上資金比較多,從容量上來看,科創板是能夠容納下造車新勢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