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由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技術和標準化委員會主辦、中機寰宇認證檢驗有限公司、中汽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等單位承辦的關于中國汽車維修行業《汽車維修配件認證管理規范》等17項團體標準新聞發布暨《汽車維修行業企業信用評價規范》、《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能評價規范》等8項團體標準啟動會議在京召開。
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副會長張京偉、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秘書長嚴波、中機寰宇認證檢驗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付志堅、中汽認證中心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兼副總經理陳曉東等領導出席了會議。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技術和標準化委員會秘書長劉瑞昕主持了本次會議并作“強化標準引領,助推汽車后市場創新發展”的主旨發言。
出席本次會議的還有新能源汽車主機廠、總成零部件生產單位、汽車維修服務企業、保險機構、職業院校、認證機構、新聞媒體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代表計110余人。
本次發布的團體標準覆蓋了認證機構選擇評價、汽車維修配件認證、平行進口汽車售后服務、汽車維修救援、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能要求、汽車維修配件編碼標識與追溯、汽車維修服務連鎖經營、汽車排放污染維修治理站(M 站)建站技術條件、事故汽車維修工時測定以及汽車制動盤、汽車覆蓋件、汽車照明及光信號裝置等領域。
汽車后市場涵蓋了汽車維修保養等多項專業領域,占據汽車全產業鏈非常大的份額。伴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飛速發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已位居世界第一,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后市場規模將迎來井噴式爆發。
數據表明,我國汽車后市場規模已達1.4萬億,預計到2025年中國汽車后市場的份額將占全球汽車產業鏈中的55%。在汽車行業利潤中,60%的利潤來自于服務領域,汽車后市場利潤遠超汽車交易市場。這意味著深度開發和挖掘后市場產業價值將成為市場發展的重點,我國汽車產業鏈的發展重心將逐漸由前端的產銷步入后端的維修保養等汽車后市場領域。
然而我國汽車后市場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面臨著管理混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維修企業信用缺失,維修作業污染物排放超標等諸多問題,市場亟待規范。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汽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緊密支撐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技術和標準化化委員會標準的制定工作,聯合業內知名專家、企業等共同制定了《汽車維修配件認證管理規范》等十七項團體標準,并啟動《汽車維修行業企業信用評價規范》、《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能評價規范》等八項團體標準制定工作,上述發布的17項團體標準已由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標準的發布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團體標準在行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通過組織政府、行業、協會、企業聯動,助力汽車后市場的規范化、標準化落地實施,真正起到了中汽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在汽車后市場技術和標準化的領跑帶頭示范效應。
中機寰宇認證檢驗有限公司作為控股中汽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和中機科(北京)車輛檢測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認檢集團公司,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拓寬交流渠道,創新合作方式。以著手構建國內大循環為綱領,通過制定團體標準的方式引導汽車后市場產品質量提升,輔以第三方培訓、檢測、認證、評價為切實抓手,推進汽車后市場產業轉型升級、在國內汽車存量市場形成自產自足,構建汽車后市場的國內大循環體系。為汽車后市場注入新動能、共創互利共贏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