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市場推廣 活動合作 正文

中國清潔交通伙伴關系年度會議在京召開

收藏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2021年5月27日,中國清潔交通伙伴關系 (China Clean Transportation Partnership, CCTP) 2021年度會議——“交通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路徑與對策論壇”在京順利舉辦。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副主任尹航、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中國項目負責人、高級研究員何卉等氣候能源、交通和環境領域的24位知名專家出席會議并做主題發言。

  來自各高校、科研院所、國際機構、智庫、企業和媒體等約120人參加線下會議,微博線上在線總觀看達3.2萬人次。會議由能源基金會交通項目高級項目主任龔慧明主持并總結。

汽車之家

  過去9年,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已成為溫室氣體排放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截至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再加上航空、鐵路、水運等,交通領域碳排放量非常大。隨著“中國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目標的提出,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作為能耗和碳排放的主要環節之一,交通行業的低碳發展勢在必行又任重道遠。

汽車之家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 鄒驥(左)

中國清潔交通伙伴關系執行主任、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安鋒(右)(線上)

  會議伊始,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在致辭中強調,交通行業逐漸成為越來越多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交通行業率先實現零排放對空氣質量達標、保護人體健康、支持國家氣候變化目標實現、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落實非常關鍵。

  在主旨發言中鄒驥表明,能源基金會的目標是推動交通行業爭取在2025年左右實現碳達峰,2035年左右實現道路交通全面電動化,2050年之前實現道路交通碳中和,并在2015年的基礎上,交通行業碳減排75%,污染物減排90%。能效標準、運輸結構和電動化是實現達峰和中和的關鍵支柱。

  中國清潔交通伙伴關系執行主任、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安鋒致辭指出,根據iCET在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中的預測,機動車石油消耗量預計可在2025年前達峰,2040年降低至55%,2050年降低80%。 機動車溫室氣體排放到2050年可以減排達到77%。

汽車之家

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副主任尹航(左)

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中國項目負責人、高級研究員何卉(中)(線上)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右)

  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副主任尹航在主旨發言中指出,隨著近年來油耗標準以及新能源車輛推廣等一系列政策和規劃的實施,預計交通領域將于2028-2030年間碳達峰。但如果不采取更嚴格的交通減碳政策,2060年交通領域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將是巨大挑戰。我國需要從長遠考慮,以終為始部署更為嚴格的交通減排政策和措施,助力國家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中國項目負責人、高級研究員何卉作線上主旨發言表明,根據ICCT的2050年遠景規劃研究,表明通過五個戰略路徑:機動車能效和CO2排放法規標準、零排放汽車政策法規、尾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低碳可再生燃油法規,交通活動需求管理可以在2050年為全球交通帶來80%的CO2當量減排,把我們帶到非常接近1.5度溫控所需要的26億噸的排放水平。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吳志新表示,加快發展智能新能源汽車是汽車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技術路徑和戰略選擇。同時,汽車行業也要重視傳統能源汽車節能減碳及汽車制造全產業鏈節能低碳。但汽車行業實現“雙碳”目標,僅靠汽車行業自身是萬萬不能的,離不開與大能源、大交通的協同發展、融合互動。車聯網、電力能源網、智慧交通網的深度融合可系統提高能源利用及交通運輸效率,進而全面降低碳排放。此外,還需推行綠色生活方式,減少“不必要的交通”。

  本次會議專門設立了三大主題論壇。

  第一個論壇主題為“交通分領域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與路徑”,分別就民航、水運、鐵路以及城市道路交通運輸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發展戰略與路徑進行了探討。本環節由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副主任尹航主持,中國民航大學助理研究員呂繼興,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彭傳圣,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中國鐵道科學》主編周新軍,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環境所總工程師劉勝強和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交通研究中心政策標準研究室主任陳徐梅分別作主題發言。

  第二個論壇以“道路交通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關鍵問題與政策保障”為題,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旭明主持,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中國交通能源中心主任王云石(線上),清華大學副教授、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歐訓民,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冬昶,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有限公司低碳業務部部長任煥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政研中心副主任劉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化研究所節能與新能源部部長鄭天雷,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清潔交通項目經理秦蘭芝以及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新能源汽車儲能研究所首席戰略官兼副所長李立理分別做主題發言。

  論壇三聚焦“交通碳達峰與碳中和的地方實踐”,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吳燁主持,世界資源研究所可持續城市項目主任劉岱宗,上海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朱洪,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郝春曉,落基山研究所交通項目總監王喆,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節能減排中心副主任王聘璽和清華大學中美清潔汽車聯盟副主任王賀武分別介紹了成都、上海、海南、深圳、北京和張家口交通領域低碳發展經驗。

  會議結尾,中國清潔交通伙伴關系執行委員會主任、能源基金會交通項目高級項目主任龔慧明對于各位的專家發言進行了總結,并提出在全國30·60雙碳目標角度下,交通全行業應進一步明確交通碳排放清單計算方法和減排邊界,明確最有效的減排手段及相應的責任主體;基于已有的多個研究,總體而言交通2030年前碳達峰是多數研究的結論,但是交通碳中和將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

  同時也提出了未來值得繼續研究和探討的問題與方向:碳達峰當前關注多,但是更具挑戰的碳中和需要技術突破以及更加明確的目標;交通提前碳中和除了支撐國家目標的需要,也將面臨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2050年碳中和壓力不得不提前;客運出行需求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增加還將持續快速增長,但是貨運需求隨著煤炭消費減少以及產業結構升級將面臨下降壓力。

  他表示交通行業碳中和不僅是車的事情,也不僅是交通運輸的事情,還涉及到運輸需求和基礎設施保障(比如用地和城市規劃、電網規劃),甚至是建筑物配電容量標準,未來希望CCTP能夠在推動更多更廣泛的機構和行業共同努力研究上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清潔交通伙伴關系年度會議在京召開 汽車之家
>>此文章為廠商供稿,不代表汽車之家觀點<<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