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基于核心技術的發展和政策的支持,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近兩年已經明顯步入快速增長期。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52.1萬輛,市場滲透率13.4%,個別月份甚至已提前達到20%節點。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重點發展項目,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成為推動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領跑者”。
這一“領跑者”的優勢,并不僅體現在銷量和技術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進入完全市場化階段,整個服務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運行愈發重要,重點是關于消費者對車輛保養意識的主動提升和維護需求滿足的剛性環節,基于此,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汽車智能產業研究院/汽車智能服務聯會牽頭,聯合中國標準化協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保研、清華大學的相關領導和業界專家,集結業內各產業鏈環節的頭部企業,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零跑、合眾、北汽藍谷、奇瑞、威馬、一汽豐田、廣汽埃安、小鵬、奇點、鴻日、德師傅、北京真功夫、上海英齊、大陸救援等近30家行業機構和專家,共同參與編寫了《小型純電動汽車保養規范》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
標準由一個主文件和四個附錄文件構成,主文件共分7章節內容,從保養服務的基本要求、作業安全、服務流程、服務質量評價等方面對小型新能源汽車保養的各個環節及技術要求作出了詳盡解釋與規定。
標準的出臺是新能源汽車生態圈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小型車基于其高性價比、不斷精品化的產品形態以及廣泛的使用場景和市場受眾迎來爆發式增長,在整個新能源汽車銷量啞鈴型的車型分部中占比超過40%,這就需要在配套設施、行業規范、市場引導等各方面提供保障。
但是對于整體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無論是體系化的范還是制度化的監管,都還處在不斷完善階段。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萬福軍指出,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售后服務方面,標準化研究院也在持續跟蹤,并且是重點研究領域。而工信汽研院敏銳把握到這一時機,開創性地為產業鏈的有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指導和示范意義。
首先,標準的導入有助于小型純電動汽車服務體系的完備。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EV作為小型純電品牌的“國貨之光”和全球小型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在服務體系搭建上亦先行一步。據其售后服務部負責人耿黃政介紹,當其產品推出時就以模塊化使用需求為劃分標準制定了保養項目,并在全國2000多家服務站率先施行。
耿黃政指出,新能源汽車是國家重點戰略產業,五菱宏光mini EV在小型電動汽車領域占了接近50%的市場份額,作為龍頭企業,上汽通用五菱必須積極相應國家號召,在產品和保障性規則方面都領先走在前面。
事實上,德師傅創始人兼CEO、汽車智能服務聯會理事張久鵬也坦言,小型純電動汽車與中大型純電動汽車的服務差距源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場保有量和銷量;二是廠家自身對于產品服務標準的建立;三是客群發展的需求趨勢。換言之,就是小型車剛進入高增速后續配套跟不上、客群需求維度相對單一以及大部分廠家預算成本有限難以兼顧。而五菱宏光MINIEV率先發力全產業鏈,尤其在后市場方面加大成本投入,為小型車的規范化道路開啟先河,其兩年沉淀的保養經驗,為此次標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北京真功夫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副會長蓋方也表示,隨著標準的推行,希望更多內容被納入標準化體系中,如輔助駕駛的傳感器校驗等。通過標準提供的平臺保障服務能力,同時將理念和服務方式更加深入化。
其次,標準的導入能夠推動小型純電汽車領域進一步沉淀數據。由于其使用特性、空間局限,在動力電池的尺寸型號、電池容量等方面都無法與中大型新能源車共軌。最重要的是,目前小型純電汽車普遍沒有用于監測電池運行數據的后臺監控系統,電池生產者只能被動接收電池損耗狀態。對此,天津力神電池售后部經理劉啟龍而言,標準的實施更像是一種逆行的助推:通過增強消費者對車輛、電池的主動保養意識,“幫助我們規律性跟蹤和搜集電池使用狀況,實現對一套電池全生命周期的一個監管。”
再次,標準的制定實施,也是市場教育的重要過程。通過規范宣傳,不斷激活消費者的保養意識,促進客群科學用車,與生產方、服務方形成良好互動,既有市場推動作用又有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作用。
最重要的,此次標準作為團體標準來頒布,也是一種全新嘗試。新興行業的出現和發展是迅速的,則勢必會帶來法規、制度及標準約束等方面的缺失;而一套國家標準的制定和補完是復雜而漫長的,在執行過程中一定會存在不科學、不適用情況。此次標準的修訂,以團體標準的方式推出,請從業者共同參與,著力于新興出現的小型新能源車細分市場,可以形成快速響應,根據行業發展及時調整和完善,相對成熟后可以上升為行業標準進而采納為國家標準!皹藴实谋粍訄绦姓咿D為主動制定者,這也是我國標準化改革的重要方向!比f福軍這樣評價。
這不僅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尚屬首次,更在國際新能源市場上率先邁出了堅定的一步。當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不斷出海,從銷量方面已經建立相當的影響力。而標準的實施,將從質量和服務體系方面發力一同輸出,進一步縮小國內汽車廠商與國外車企的代差,全方位提升品牌的透明度和競爭力,在整個新能源產業鏈里,從“維度全面”的層面再添一個領先的亮點。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汽車智能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汽車智能服務聯會秘書長張砼指出,這將助推國內車企進一步確立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地位,協助車企實現真正的“彎道超車”。
整個標準的制定,編委會30多位業內專家、資深從業者結合自身經驗,深入走訪實地調研,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多輪次研討,歷時數月,最終集合各方意見落稿。
標準的出臺,為行業和產業的規范發展搭建了一個全新的平臺,形成了比較透明的保養服務模式,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促進從行業監管部門、行業協會、汽車企業,消費者達成共識。
同時,對小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制造方、動力電池商、零部件供應方等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規范和質量要求,也對新能源汽車服務方提供了標準參照和服務模型,避免了先無序發展后費力封堵的積重難返的市場局面,為小型新能源汽車這一細分市場奠定了良好的秩序基礎。
當然,路漫漫其修遠兮,萬福軍研究員也一再強調了一套標準落地必經的復雜與曲折。標準的出臺,只是開始,在施行過程中,編委會成員也將不斷廣泛收集反饋意見,及時對相關條規做出適應性調整,不斷迭代、補完,更好地服務于行業的發展。當可行性被充分驗證后,即可擴展至全電動車領域,凸顯我國新能源車的智能化、生態化特征,推動整個新能源車市場的規范化、體系化進程,真正在全球市場站上巔峰。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