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終結了不少傳統行業,同時也創造了無數新產業,高通作為其中重要的硬件供應商成為了相關技術的引領者。小到隨手就可以觸摸到的手機,大到汽車,以及不容易看到實體的自動駕駛都有它們技術的身影。今天,就讓我們簡單了解下。
全新移動平臺
今天高通正式發布-驍龍8+ Gen1。我們從中不難看出高通想要繼續在高端市場發力的決心。此前高通發布的驍龍8 Gen1一直在強調六大技術領域,而本次驍龍8+ Gen1移動平臺基于驍龍8 Gen1,同樣將從六個維度出發,其中包括:影像:支持18位高通 Spectra三ISP和8K HDR的視頻拍攝;
● AI:支持第七代高通AI引擎,在整體AI能效方面基于驍龍8 Gen1進一步優化,提供接近20%的能效提升;
● 游戲:支持全部Snapdragon Elite Gaming特性,包括立體渲染等;
● 音頻:支持高通aptX音頻技術,結合FastConnect 6900移動連接系統,打造頂級音頻體驗;
● 連接:基于驍龍X65 5G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配合FastConnect 6900移動連接系統,提供最高達到10Gbps的下行速率和極速上行速率,支持5G+5G雙卡雙通特性;
● 安全:支持安全處理單元SPU和高通可信執行環境,符合Android Ready SE標準,為消費者帶來安全的旗艦體驗;
本次驍龍8+ Gen1的CPU采用4nm工藝制程,擁有超大核Cortex-X2、大核A710和小核A510的架構。性能來看,驍龍8+ Gen1的CPU綜合性能相比驍龍8 Gen1提升了約10%,CPU最高主頻也提升到了3.2GHz。GPU方面,驍龍8+ Gen1相比驍龍8 Gen1,在頻率上也提升了10%左右。
官方提供了多平臺的跑分數據,展示了驍龍8+ Gen1的綜合性能表現。在Aztec Ruins測試中,驍龍8+ Gen1的GPU功耗相比驍龍8 Gen1有了30%的下降,而在多核對比中,CPU功耗相比驍龍8 Gen1同樣最高下降了30%。
整體SoC的性能、功耗方面。驍龍8+ Gen1與驍龍8 Gen1相比,整體SoC也實現了功耗下降。高通官方將廠商和消費者經常使用的用例進行綜合加權平均,建立模型,得到了SoC整體的功耗情況。從結果來看,驍龍8+ Gen1相比驍龍8 Gen1而言,整體SoC的功耗下降15%。
與車相關的那些事兒
在汽車領域中,高通的驍龍SA8155P車規級芯片早就成為了車企們宣傳的重要賣點,以至于前段時間某品牌由于缺少高通的驍龍SA8155P芯片選用其他替代品而陷入輿論風波。
不僅如此,高通還打響了汽車芯片技術升級的“第一槍”,高通與百度旗下季度汽車聯合發布的驍龍SA8295P車規級芯片,更是成為全球首個采用5nm制程工藝的汽車芯片,AI算力達到了30TOPS,性能較SA8295P提升了7.5倍。據悉,除了集度汽車之外,小米首款車型也會搭載這款強大的車規級芯片。
除了汽車芯片之外,高通也在利用自家優勢向著數字底盤領域靠攏。與傳統機械的懸架結構為主不同,它是所有車用電子解決方案的合集,既有新時代智能汽車必備的芯片、自動駕駛技術,也有傳統的儀表整合、車機、軟件等等內容,它們可以同時存在也可以單獨使用,是高通進軍汽車行業重要的籌碼。
值得注意的是,自動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是智能汽車時代最為核心的技術之一,而高通除了擁有自己的Snapdragon Ride系統之外,還完成了對自動駕駛公司Arriver的收購,其中包含了計算機視覺、駕駛策略、駕駛輔助等技術,基于這些功能衍生出更高階的輔助駕駛系統解決方案。
另外,他們還嘗試將車用芯片與軟件算法進行整合,去年高通就宣布與寶馬集團達成了長期開發合作,合作不僅包含新車評價規范、L2級的駕駛輔助系統,還有更長遠的L3級自動駕駛功能。
寫在后面的話:
就像是多年前的我們,無法想象有一天自己無法脫離手機寸步難行一樣。今天路上的絕大多數汽車還處于人類控制的階段,不過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今天L2級的輔助駕駛技術已經被大家快速接受,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顯然也并非是空中樓閣,這樣的進步就有賴于高通這樣的背后巨人提供祭奠。那么今天屏幕前的您是否信任自動駕駛技術,又是否會在購車時將其作為參考因素呢?(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