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0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國汽戰略院組織的“汽車智能座艙工作組成立暨汽車智能座艙分級評價研究項目啟動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成功召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工作組顧問李克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國汽戰略院執行院長侯福深,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鄭繼虎,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院長、汽車仿真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工作組組長高振海教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標準所所長王兆,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王壘教授,中國科學院軟件所王宏安研究員,同濟大學馬鈞教授,清華大學王波教授等領導專家,以及來自一汽、東風、上汽、長城、比亞迪、小鵬、理想、小米、OPPO、福田、宇通等重點整車企業,華為、德賽西威、科大訊飛、中汽創智、航盛電子、博澤、地平線、佛吉亞、電裝、奧托立夫等頭部供應鏈生態企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院校,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中汽中心、中國汽研等研究機構的超過240位專家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本次會議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國汽戰略院副院長、工作組秘書長戰靜靜主持。
產學研用多方聯動,汽車智能座艙工作組正式成立
侯福深副秘書長代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宣讀了智能座艙工作組成立文件,他指出工作組將組織聯合跨行業專業力量,深入開展汽車智能座艙戰略規劃,技術路線、標準編制、協同創新、交流合作、人才培育等工作,全面推動汽車智能座艙產業技術進步,促進汽車智能座艙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推動汽車智能座艙關鍵技術研發和大規模產業化。
高振海院長詳細介紹了汽車智能座艙工作組的成立方案。他重點介紹了工作組將要聯合開展的“凝聚共識,引領方向;協同創新、聯合開發;標準編制與國際協同;打造交流合作平臺;宣傳推廣和人才培養”等五個方面的主要任務。據介紹,目前工作組成員包括來自120多家單位的超過260位專家代表,工作組成員的技術領域覆蓋了汽車、計算機、工業設計、人工智能、心理學、美學藝術等汽車智能座艙相關專業領域。
汽車智能座艙分級評價聯合研究項目正式啟動
華為智選車業務總裁汪嚴旻作為課題參與企業代表進行發言。他分享了對智能座艙的洞察:一是以芯片為主體的底層基座;二是連接底層各種硬件和上層應用的操作系統;三是全場景連接能力;四是全面豐富的生態。他提出未來智能座艙生態應由全行業來共同定義,華為愿與產業鏈各環節、各伙伴發揮各自優勢,攜手做好智能座艙分級評價研究工作,形成廣泛共識,為行業聯動創新發展提供牽引。
來自國汽戰略院、國家智能網聯創新中心、清華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分別圍繞總報告,智能交互、感官體驗、創新生態、基礎支持等四項子專題報告研究進行了全面匯報。與會專家和產業界代表提出了大量寶貴意見和建議,為課題組后續研究工作提供了指導。
李克強院士強調智能座艙是汽車智能化中非常重要的方向,是最容易被消費者理解和感知的方面,同時也是中國最有機會和最具特色的發展領域。他提出作為諸多新興交叉技術匯聚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智能座艙還存在明顯的痛點,即標準不一致,各家存在封閉性和碎片化,需要統一的標準,協同創新的生態,依托學會打造的這一平臺,在堅持開放、合作的前提下,共同打造智能座艙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鏈體系。
最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做會議總結。他代表學會對參與本項工作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以及業內業外的各高校、研究機構、大學、企業表示衷心感謝。他希望工作組協同聯合,群策群力,凝練基礎的關鍵技術和平臺技術,攜手共建技術和應用生態。對于本項聯合研究,他建議要堅持“專業、簡明、有效、理性”的基本原則,評價體系要完整完善,方法客觀合理,操作簡明便捷,并實現對技術創新發展的引領和消費趨勢的理性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