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2011年已接近尾聲,我們將以“年度最受爭議事件”為話題,釋放一系列評論類文章,除卻首篇談及的按排量征收車船稅新政外,本文將帶您一起探討“自主品牌是否應該走高端”的話題。近兩年不少自主車企開始涉足高端車型市場,不過由于它們留給人們的固有印象是“低質低價”等因素,所投放車型在銷量面前要么頭破血流、要么慘淡經營,那么在這種形勢下,自主品牌是否真的應該踏上高端這條路呢?
● 自主高端車現狀--市場銷量低迷,消費者并未完全認可
2011年6月-11月自主中型車銷量數據(來源:乘聯會) | ||||||
車型 | 11月 | 10月 | 9月 | 8月 | 7月 | 6月 |
奔騰B70 | 2609 | 1539 | 2231 | 1701 | 1013 | 2305 |
帝豪EC8 | 1780 | 1571 | 1384 | 1460 | 1543 | 1840 |
廣汽傳祺 | 1704 | 1439 | 1448 | 811 | 703 | 1220 |
榮威750 | 271 | 344 | 371 | 376 | 266 | 442 |
瑞麒G5 | 201 | 501 | 519 | 29 | 50 | 17 |
華泰B11 | 58 | 45 | 30 | 27 | 16 | 51 |
一款新車是否獲得市場認可,最具說服力的評價標準往往就是這款車的銷量數據。從乘聯會對于目前自主中型車的銷量統計情況來看,月銷量突破2千輛的車型寥寥無幾,多數銷量為幾百輛甚至是幾十輛,相比之下多款合資熱銷中型車早已躋身萬輛俱樂部。如此大的銷量差距,也直接反映了目前自主高端車不得不面臨的現狀,銷量低迷,多數消費者購買高端車會看重品牌因素,對于主打“價格戰”的自主中型車很少買單。
● 自主品牌高端市場低迷原因分析--消費者不關注,產品品質需提升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使得自主車企在高端車市場遭遇了步履維艱的境遇,下面我們將會從市場消費者以及自主產品本身兩個角度帶您一探究竟。
市場消費者角度:不關注自主高端車型
1、用戶對自主車車型級別的關注度
從車型級別來看,對于自主品牌車型,消費者更加關注緊湊型及其以下車型,占據比例為49%,接近總體關注度的一半,而中型車的關注度僅為15%。由此可見對于自主品牌,人們更加傾向于購買緊湊型及以下級別(小型車、微型車)的車型。
2、用戶購買中型車對品牌的關注度
從消費者對于中型車品牌的關注度來看,高達79%的消費者會選擇合資品牌車型,自主品牌和進口品牌的中型車關注度相仿,分別為10%和11%,兩者之和僅占合資品牌的四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見,當人們購買中型車時,選擇重心更傾向于擁有較長歷史積淀的外資品牌國產車型,很少會關注自主品牌。
3、用戶對自主車售價區間的關注度
從消費者對于自主車的售價區間關注度來看,主要集中于5萬以下、5-10萬以及10-15萬三個價格區間,總體比率高達93.8%,而對于15萬以上高端車型密集分布的價格區間,人們基本不關注。
綜合以上的數據來看,購買低端車型的消費者更關注自主品牌,購買高端車型的用戶會更傾向于外資品牌,而對于自主高端車型,人們很少會去關注,也就可以理解為何在高端市場自主品牌連連受挫了。
產品本身角度:核心技術實力及產品品質有待提升
對于自主高端產品本身,硬件方面相比合資車型也存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動力核心技術及車輛細節做工上。在合資車企已迎來“缸內直噴+雙離合變速箱”科技浪潮時,自主車企還主要停留在渦輪增壓、DVVT技術以及4AT、5MT變速箱的階段。可喜的是近兩年自主車企在核心技術方面已有了不小的進步,產品品質也有了大幅提升,但距離合資車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也使得產品自身的競爭力目前還弱于合資產品。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