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7年坎坷路的《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俗稱汽車“三包”)今年已進入第八個年頭,繼去年發布意見稿征求意見、召開聽證會后,上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第二次征求意見稿(下稱二稿),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與一稿相比,多項條款的修改雖明確向消費者靠攏,但仍被指力度不夠。
新京報聯合汽車之家,面向消費者、廠商、經銷商、媒體等各界展開了大范圍調查,在為期5天的調查時間內線上共收到過萬份問卷回復。據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對于“三包”及退換貨期限延長的條款修改并不買賬,增加的第三方鑒定機構也并不被看好。同時對于懸而未決的折舊費等爭議問題,消費者和廠商、經銷商呈現出明顯不同的立場。
三包期限只延長公里數“缺乏進步”
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將三包有效期限從2年或行駛4萬公里延長至不低于2年或5萬公里,你認為進步大嗎?
點評:消費者對于第二次征求意見稿中三包有效期的延長并不買賬,有93%的消費者覺得此項改動進步不大。
折舊費用支付問題上針鋒相對
點評:有86%的消費者認為汽車在按“三包”政策更換或退貨時不應該支付折舊費用,而62%的廠商和經銷商認為消費者應當支付合理的折舊費用。
第二次意見稿指出,按照“三包”政策規定更換或者退貨的,消費者應當支付因使用該車所產生的合理使用補償,你認為應當支付嗎?
第三方鑒定機構受到質疑
第二次意見稿提出,國家質檢總局可以組織建立家用汽車產品三包責任爭議處理專家庫;經爭議雙方同意,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有關機構可以選擇專家參與調解工作。你認為這是否很好地解決了公正可靠問題?
點評:對于第三方機構的公正性,消費者、廠商和經銷商都表示質疑,僅有15%的消費者和11%的廠商/經銷商相信第三方鑒定可以解決公正性的問題。絕大多數消費者和廠商對第三方鑒定機構的公正性持否定態度。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