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日,汽車“三包”政策正式實施。作為醞釀8年之久的汽車領域內的“消費者保護條例”,該政策自誕生之初就受到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那么,“三包”政策實施以來消費者的維權狀況是否得到切實改善?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本報聯合汽車之家針對車主展開調查,結果顯示:“三包”政策實施以來,近兩成車主有過維權經歷,修理類維權居多,這其中,約兩成車主車輛退換成功,4S店不退換,鑒定難成退換失敗主因。
● 七成車主曾遇車輛故障
隨著銷量的逐年攀升,中國的汽車整體故障率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僅有30.6%的車主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沒有遇到過車輛故障。從數據來看,將近7成車主遇到過或大或小的車輛故障,這個數據比去年同期增長13%。
在如此高的故障率背景下,汽車廠商又是否妥善處理好車主反映的故障問題了呢?調查結果似乎并不樂觀。
記者注意到,在車輛出現大故障的問題中,僅有32.6%的消費者表示得到了4S店或廠商良好的解決;對于小故障,也只有41.4%的消費者表示得到了4S店或廠商良好的解決。對于大故障,70.1%的車主對4S店及廠商解決故障的流程與結果表示不滿意;對于小故障,54.5%的車主對4S店及廠商解決故障的流程與結果表示不滿意。
可見,國內消費者對車輛故障處理結果滿意率較低,4S店及汽車廠商除了嚴格把關車輛質量外,在售后服務及保養維修方面還需提升服務意識。
● 車輛動力系統故障最多
在問及車輛是否出現過“動力系統故障、燃油泄漏、轉向系統失效、制動系統失效、車身開裂”等直接影響到車輛安全的大故障時,有25.8%的車主表示自己曾遇到動力系統故障。還有9.2%及8.4%的車主表示自己遇到過燃油泄漏和轉向系統失效。
以問卷中所提及的5類車輛大故障為例,無論車輛發生哪一種故障,所帶來的影響不僅有損消費者經濟權益,更嚴重傷害消費者生命安全。而在汽車三包政策中也早已明確指出“制動失效、轉向失效、動力失控、安全裝置失效、車輛火災、視野喪失、車輛姿態失控”等七種嚴重安全性故障修不好可以直接退車。
● 近兩成車主有維權經歷
汽車“三包”政策實施之初,曾有人擔心出現消費者過度維權,或者消費者維權數量激增的現象。然而從調查結果看,汽車“三包”政策正式施行以來實際情況看,僅有18.6%的車主表示有過維權的經歷。
這些維權車主中,在問及“您維權是通過什么方式解決的”時,78%的車主表示采取了車輛修理的方式,另有22%的車主表示采取了退換的方式。
從調查結果來看,得到車輛退換的消費者已占到維權車主兩成左右,我們發現這個比例較三包出臺之前有了大的提升,說明“三包”政策的實施,已經讓一些車主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維護。
● 鑒定難成退換失敗主因
在維權的車主中只有兩成車主成功實現退換車。那么,車輛最終沒有退換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調查顯示,4S店不退換和鑒定難、舉證難都成為阻礙車輛退換的主要原因。
在眾多汽車消費者維權事件中,廠家和經銷商將車輛問題歸結于消費者個人使用不當的案例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面臨著難以找到權威鑒定機構及巨額鑒定費用等諸多難題。通看汽車三包細則,在保護車主核心利益的一些條款仍“語焉不詳”并缺乏可操作性,可見在整車廠、經銷商、消費者三方利益博弈的格局里,消費者弱勢地位短期內仍然難以改變。
基于汽車“三包”執行半年以來的消費者調查數據,汽車整體事故率依然呈迅速上升的趨勢,大多數車輛故障未被妥善解決,汽車4S店推諉責任甚至拒絕服務的現象依然泛濫。(來源:大河報;編譯/汽車之家 曹雷)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