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最近一段時間來,捷豹路虎、奧迪、奔馳、克萊斯勒、寶馬等廠商紛紛出臺調價政策,對旗下整車售價或者零部件售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極具巧合性的是,這幾家車企針對此番行為都給出了相同的解釋:配合發改委正進行的反壟斷調查。一時間,汽車行業反壟斷調查成為行業里最受關注的話題。而這些企業到底如何進行壟斷,壟斷對我們消費者造成了什么損害,整改之后對消費者買車、用車有什么影響,以后買車會不會便宜些等等。我想這些都是作為一個消費者來說迫切想弄明白的事情,那么我們今天就聊聊這些事。
什么是壟斷?反壟斷又是什么?
對于壟斷的定義,用《反壟斷法》的表述共有三點: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幾個經營者之間的合并行為。
反壟斷是國家在一個公司營銷出現壟斷或者壟斷趨勢時,對其采取的干預手段。我國《反壟斷法》規定,對于涉嫌壟斷的經營者,反壟斷機構可以根據其具體的違法行為采用不同的處罰措施,最高可給予經營者上一年度消費額10%的罰款。(點擊這里了解《反壟斷法》具體信息)
這些廠商的壟斷行為對消費者的影響有哪些?
2005年,我國開始實施《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部分廠商便利用“辦法”中給予其負責對下游經銷商網絡進行規劃的權利變相對下游經銷商進行約束甚至是控制,進而完全掌握了該品牌車型的整個銷售、售后的渠道。在巨大利潤的驅使下,部分廠家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行了侵犯。
路虎攬勝5.0L加長版最低配車型中美價格差異(僅供參考) | |
類型 | 價格及計算方式 |
美國售價 | 65.43萬(按照美國路虎攬勝加長版最低配車型價格106225美元) |
進口完稅價格 | 159.48萬[因為該車在美國售價相對更低,也更有可能接近出廠價格,故以美國售價為基本價計算:65.43×(1+1.4375)]點擊查看進口車稅率計算方法 |
中國售價(調價前) | 指導價288.8萬 |
完稅與最低售價差 | 129.32萬元 |
『該表中的車為路虎攬勝5.0L加長版最低配車型,由于中美兩國該車的配置會有些許差異,所以該表僅供參考』
對于進口豪華車,由于總經銷商壟斷了車輛的唯一正規進口渠道,所以總經銷商在價格限定上具有絕對的控制能力。我們可以做這樣一筆計算,一輛路虎攬勝5.0L加長版最低配車型在美國售價合人民幣65.43萬元,忽略倉儲費以及運費之后,這款車進口到中國的完稅價格為159.48萬,而捷豹路虎官方此前給出的指導價格為288.8萬元,比完稅價格高出129.32萬元(需要注意的是:車輛出廠價格可能比美國售價更低,所以上交的稅費也更低,僅供參考),其利潤可想而知。總經銷商具有任意提高價格的權力,這極大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對于某些汽車廠商,由于零部件的流通渠道被其長期壟斷,消費者為了獲得高質量的零部件只能在該品牌的4S店購買,這也讓這些廠商在零部件價格的制定上可以隨心所欲。在今年早些時候,18輛常見車型的整車零整比(市場上該商品全部零配件的價格之和與完整商品銷售價格的比值)被曝光,奔馳某車型的零整比高達1273%,這個數字表示如果更換這款車的全部配件所花的費用可以購買12輛整車。國際通行的整車零整比標準為300%左右,那么我們可以發現這18種常見車型中無論是自主還是合資、進口車型,都存在零整比過高的現象。在此,高昂的零配件費用以及廠商巨大的利潤我們可見一斑。
另外,汽車廠商與4S店還存在限定區域最低售價和限定區域銷售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的市場對汽車價格的調控行為,也侵害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利。
國家為什么要開展這次反壟斷調查?
價格畸高背后,是對消費者權益的肆意侵害,但是壟斷的危害不止于此。部分車企的壟斷行為,可以使其獲得巨大的利益,造成資源分配的不公,會阻礙我國汽車產業高速健康發展。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接受對話時說到,發改委對嚴重違反《反壟斷法》的一些汽車整車、零配件生產企業和經銷商進行了調查,并將根據違法的情況依法作出處理,目的就是維護汽車市場的競爭秩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相關部門對汽車廠商都做了什么?將來可能會做什么?
從目前來看,發改委針對豪華品牌和銷售高價進口車企業的反壟斷調查已接近尾聲,捷豹路虎、奧迪、奔馳、寶馬等廠商都被約談。在約談過程中,發改委還可能對這些廠家提出了相應的整改要求。(關于反壟斷調查的最新進展,請點擊這里)
對于接下來的行動,發改委已明確表示將對涉案廠商進行處罰。而怎樣處罰,我們可以參考近年來發改委針對奶粉、液晶面板等行業存在的壟斷現象做出的處罰行為。在這些違法企業的處罰中,不乏爆出天價的罰單,奶粉案罰款達到了6.7億元。而汽車產業作為高價消費產業,要是真的懲罰起來,必定更加慘烈。若是按照銷售額的10%進行懲處的話,沒有幾個企業能夠隨隨便便交得起罰單。
當然,我們還要注意的是,國家相關部門對企業壟斷行為采取的處罰措施是有“差異化”和“地域化”的特點。所謂處罰的差異化,比如在奶粉案中,積極響應、做出整改的企業被處于上一年度銷售額3%以下的罰款,甚至免去罰款。而不積極響應的企業則被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6%的罰款。因此我們對近期捷豹路虎、奧迪、奔馳、克萊斯勒、寶馬(點擊車企名稱閱讀相關降價新聞)等廠商主動降價的行為便有一個合理的理解:爭取寬大處理。
對于處罰的地域化,我們從發改委最新的消息可以發現,未來其對奔馳、克萊斯勒的懲罰很有可能會限制在湖北等被揭露的“案發地區”,也就是說罰款的金額是按照相關地區分公司的銷售額來計算的,而非全國總公司的銷售額,如此一來,所謂的天價罰單便很可能不復存在。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