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人物對話] 在2015年廣州車展上,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了江淮汽車副總經濟師、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李建華,以下是對話實錄。
車評人:汽車之家的網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江淮汽車副總經濟師、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副李建華總經理接受我們的對話。您先跟大家打個招呼吧。
嘉賓:汽車之家的網友大家好。
車評人:在這屆的廣州車展上,我們江淮乘用車參展的陣容也很強大,熱點車型電動車也是一款非常熱的車型。在整個參展陣容上面,從您個人角度看還滿意嗎?
嘉賓:這次江淮汽車對于廣州車展在展品方面還是做了一些充分的準備。這次我們帶來的,一方面大家可以看到江淮汽車的傳統的優勢項目,比如說MPV里面的M5、M3,SUV里面的S5、S3、S2,以及我們的新能源純電動的產品,包括新銳的產品都來到了展會現場,齊聚一堂,構成2015年江淮汽車在市場上的熱銷品種來到了車展現場。同時,為了應對這次廣州車展,我們精心準備了兩款首發車,也都是首次亮相。一款是江淮自己中高級轎車瑞風A60。還有一款是我們的IEV6S。這款車應該是我們目前在電動車領域推出的一款性能最佳的產品。這兩個產品在車展上首次亮相,而且從今天一天的觀展媒體反映來看還是獲得了非常高的關注度。
車評人:說到江淮汽車我們有SUV的產品,還有S3這樣的熱銷產品。今年我們也有幸接觸到了iEV6S,也在汽車之家進行常測。在新能源領域我們確實能感覺到江淮汽車的步伐非常的堅實,這次也迎來了iEV6S的車型。針對這個車型,您能不能跟大家分享更多的信息?比方說,它跟5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它在創新定位上有什么樣的鮮明特征?
嘉賓:作為純電動的產品,江淮汽車是這樣看,我們把純電動的產品當做一個全新的產品品類,而其中技術的升級迭代是江淮研發產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雖然這幾年我們推的市場化的銷售產品并不多,但是我們確實通過7到8年的時間積累,在市場上能推出完整的6代的技術創新。
第一代產品確實是基于傳統動力的基礎上做了一定的改造,但是推出市場以后還是得到了消費者很多的反饋。比如說,車子的續駛里程、操控性。因為這個改造的產品跟最后正常設計的產品不一樣。到了第4代、第5代產品,iEV5是我們設計的第一款車。這款車的誕生之初就是為了適應電動化,電池、電驅、電控,在這樣的環節做了企業優化的設計和提升。
所以,現在在市場上大家看得比較多的應該是iEV4和iEV5。這兩款車預計今年能達到1萬臺的銷售量,比去年增長了3到4倍,構成了今年車勢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也受到了北京、上海消費者非常積極的反饋。
但是隨著產品的市場銷售,消費者也給我們反饋了一些,比如說,圍繞這款產品更多的想法和更多的一些用途。比如說,能不能有更高的電池容量、能不能有更長的續航里程、是不是有一個更好的動力表現。包括在外觀方面能不能進行有效的創新。基于這些有效的初步,我們系統開發了iEV6S。iEV6S是首款的SUV品牌的電動車,而且它的電池有33千瓦時,續駛里程應該能夠做到250到300公里。同時,最高的車速提供了兩種使用模式。低速模式跟高速模式。應該說,更高的電池容量、更長的續駛里程、更好的使用性能在這款產品上都能夠有所體現。
同時,本身這款車的顏值也很高。昨天在媒體發布會上一發布就成為了比較熱點的車型。預計在明年3到4月份會正式的投向市場。
車評人:在跟iEV5相比,是不是技術上更有優勢?
嘉賓:對。比如說電池容量,比iEV5容量更高。第二,充電時間是大家一直非常關注的。iEV6S可以做到快充一個小時,基本上可以充到80%的電量。但是iEV5就需要兩個小時。目前這些指標在iEV6S上就體現得非常明顯。
車評人:這個電動車已經上升到SUV領域了,接下來在iEV6S上面的一些更先進技術會再反過來給iEV5嗎?
嘉賓:電動車也是一個持續的技術升級的過程,但是每一款產品確實一個產品適應的定位。電動車大家始終在找車子本身的自重,電池總的容量,消費者可接受的成本。我們始終在找一個均衡減。也就是對不同的消費者來講,這個均衡減,或者最優減卡在不同的位置,但是我反而認為現在我們的iEV4,比如說我是一個追求經濟型的消費者,iEV4是一個非常好的消費選擇。如果說,我是一個青睞于轎車產品的消費者,可能我覺得可以去選擇iEV6。如果說,我偏好SUV這樣的造型,可以去選擇iEV6S。因為不同的產品差異化是豐富了消費者的消費選擇,但是未必一定把iEV6S上的一些新的技術升級一定要放到iEV5上,那樣一方面也會提高iEV5的整車造車成本。
車評人:這些年確實非;鸨,江淮汽車也借著這股風推出了新的產品,S3、S5在市場上的表現也相當的好。在今年這種銷量上,是不是SUV產品能占到江淮汽車很大一部分的市場份額?
嘉賓:今年江淮汽車是很好地把握了SUV市場高速增長帶出來的市場消費機會,同時我們在小型SUV上,市場準備的也相對比較充分。今年1到10月份累計銷量完成了27.6萬輛,同比去年增長達到了84.6%。
今年江淮汽車的年度目標大概是30萬輛,比2014年增長75%,昨天在開媒體招待會的時候說到,11月份我們的量依然可以達到34000輛左右,增加了50輛。這樣就意味著江淮汽車可以提前一個月達成年初預定的目標。達成這個目標,SUV還是功不可沒。
在我們總的銷量比例里面,1到10月份應該就有18到19萬輛是SUV產品。其中尤其是像S3這樣的產品,今年小型SUV的產品為我們貢獻了一個非常大的技術規模。同時S2是8月底上市,經過9月份、10月份、11月份,連續三個月的市場建設,目前這個產品的成長狀況也比較好,應該說得到了更加年輕人的青睞,更年輕,更時尚,更運動,可能在這個產品上體現得比較明顯。也包括大家一直關注的緊湊型SUV,今年年初我們在iEV5上升級了動力系統。因為它具備了1.5缸內的動力和6G4T的動力,我認為,它是目前國產SUV里面技術含量最高的一款產品。經過今年一年的市場建設,也達到了27000輛的數量,比去年同期達到了30%的市場增長。同時,我們也認為,這款產品未來還有一個非常好的成長空間。
今年江淮汽車能夠提前一個月達成我們的年度目標,和我們很好的把握了SUV市場快速成長的機會還是有非常大的關系。
車評人:剛才李總為我們介紹了產品布局,確實江淮汽車有一個很超前的意識,能占領SUV這個市場。尤其是小型SUV這個市場。據我們了解,江淮汽車在海外有自己的設計中心,在國內又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包括技術的研發團隊,我們之前也去做過發動機的拆解和變速箱的拆解,但是這個技術確實很讓人驚嘆。在江淮汽車里面能有一幫這么專研研究技術的研發人員在攻克一個個的難題。您是怎么看待海外的設計,再加上自己的技術儲備。這兩塊全加起來之后,對未來江淮汽車有怎樣的巨大影響?
嘉賓:江淮目前在乘用車領域還是積累了自身的優勢,尤其是我們要體現在產品研發的儲備上。比如說,我們既有意大利和日本的海外研發中心,同時也有本部的研發基地。
應該說,每個地方還是充分的發揮了它應該發揮的優勢。比如說,意大利設計中心具有了非常前瞻的視野,能夠接觸到非常優秀的外部設計資源,同時為江淮汽車將來能夠吸收人才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重要的作用。
作為國內研發中心,為我們很多產品的研發,如何快速的把它工程化也提出了一些可靠的保障。整體的協同起來,就使得江淮汽車在做乘用車這件事上,這幾年積累了幾方面非常重要的能力。
第一個能力,產品的整體設計能力。像我們的第一代產品,還有很多是在海外設計。到第二代產品的時候,無論是現在熱銷的S3、S2,還是S5,基本上都是江淮意大利設計中心跟本部研發中心有效的協同,設計開發出來的一個產品。
第二個能力,江淮汽車通過這樣的運作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心動力和傳動能力。也就是像發動機、變速箱,尤其是缸內直噴的發動機和自動變速箱,這一直是阻礙我們產品創新非常重要的一個瓶頸。這幾年這兩個問題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解決。在市場上,無論是熱銷的S3、S5、S2,所有的這些都是江淮自有的技術。
第三個能力,就是模具能力。快速的把一個產品迅速的轉化成模具,把它商品化。這方面我們目前還是有一些比較好的積累。
海外研發中心和本部研發中心,包括一些工藝驗證的能力建設,系統的有機組合,形成了目前江淮汽車是以技術,或者研發發展技術驅動來推動市場成長,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布局。
作為一個中國企業,它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能比較準確的來把握和了解中國市場的消費趨勢和潮流。同時把握這種趨勢和潮流之后能夠具備一種能力,把這種趨勢和潮流迅速的轉換成產品的設計,組合自己的核心動力和凝聚了這樣的資源,快速的把這個產品做好。這個是做乘用車必須要具備的幾項基本能力。
車評人:這次車展我們也看到江淮汽車推出了一款全新的中級車。中級車對中國品牌是很難邁出去的坎。江淮在這個時機推出這款車型是基于我們的技術到位了呢,還是因為看好這個市場?
嘉賓:一方面,對于企業確實是一種客觀的需求。也就是說,無論是在國內市場做什么產品,面對的都是國內的消費者迅速升級的一些挑戰。不可能老是做一些價值含量不高,技術水平居中,一個企業全部都停留在這個層面也是不健康的。
如何迎合消費者的消費升級,客觀上講,造一款更加注重乘坐舒適的裝備,這樣的一款產品是企業的客觀需求。
第二方面,應該是有能力。江淮汽車經過這么多年的技術積累,使得我們具備生產一款豪華轎車的能力。無論是動力,還是傳動,包括車的青鋼化的設計,這方面江淮都有自己的經驗積累。
第三方面,未來關鍵還是看這個市場的需求。是不是現在也是到了這樣的時機。
總的來講,現在中國的消費市場慢慢的轉向利好中國品牌來造一些更高端的產品。有兩方面是積極的。
一方面是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認知,尤其是通過今年的市場發展,包括S5、S3,有很多時候也是在和合作品牌的轎車競爭,但是競爭過程中你確實發現目前消費者對于品牌認知的關鍵還是在改變。當他突然發現,也有一款更有性價比,同時是自主的產品,目前消費者還是處于主動的態度,有這種意愿去接受它。同時,國內的一些,比如說公務車改革涌現出來的消費機會,也值得中國品牌可以很好的去把握。
也就是說,供車采購由以后的自行采購,到靠政府的一些補貼來驅動,會更加的促使公務員用車會朝著實效性去改變。同時,對于中國品牌來講也肩負著這樣的責任,真正國內涌現出來的消費機會,你是不是有合適的產品把它捕捉到。對于江淮,我們也是要擔當責任,去完成這件事。
車評人:剛才李總也跟我們分享了江淮汽車的技術儲備、研發實力,以及對整個車勢自己的看法。剛才您提到,今年到10月份已經突破80%了,年底完成30萬又很輕松。這樣是不是會給2016年帶來很大的壓力?
嘉賓:車勢短期內再恢復到以往大幅度增長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保持著大規模低速小幅的增長,這可能是未來中國車勢一個新的常態。而對于中國品牌,尤其像江淮這樣的企業,合理的調整自己的步伐,為自己取得的成功給予鼓勵,同時也還要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結合2015年,2016年市場表現,2016年江淮汽車仍然還是可以取得兩位數的增長。
就這樣的一個指標,我們認為有挑戰,也是我們的客觀需要。作為一個高速成長的體系,還是要保持成長的速度,進一步使我們的體系發展更加良性。
車評人:今天非常感謝李總跟我們分享了這么多江淮汽車背后的一些故事,以及江淮汽車背后研發一些很細致、很入微的事情。再次感謝您的到來。謝謝您。
嘉賓:謝謝汽車之家的各位網友。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