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人物對話] 在2016年北京車展上,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了凱翼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兆瑞先生接受汽車之家的對話,以下為對話實錄:
主編:各位網友大家好,我們今天請到凱翼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 鄭兆瑞先生接受我們的對話。
鄭兆瑞:您好。
主編:我們知道這次北京車展上我們之前做眾包的那款車型已經有一個結果了,可不可以給網友先介紹一下這款車?
鄭兆瑞:應該說,凱翼也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從眾包的一開始相當于從概念的溝通交流到最后展車的展示應該花了一年多時間。因為確實眾包打破了以前傳統汽車的整個研發的從制圖到油泥到展車的整個過程,所以,眾包應該是從美國最先啟用的,就是把企業的一些任務,原來是企業員工應該干的一些任務,然后將這些任務交由愛好者或者個人來完成共同的一個眾包。那為什么凱翼要選擇這樣一個方式來做呢?這就是要從幾個方面說?因為當初凱翼誕生在一個800多款車在市面上銷售,128個品牌在市面上銷售。從某種意義上說根本不需要再多一家傳統汽車企業來推向市場,第一用戶不接受,第二,市場上的產品已經更多了,不需要你再浪費這個錢。這是一個環境。第二個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汽車肯定行不通,我們又看到互聯網公司進入汽車行業,所以我們覺得應該是互聯網企業走在時代的前列,他們應該能夠更早的發現市場的一些機會。所以,通過這樣我們認為傳統的企業應該說再做下去沒有必要了,我們認為下一個風口相當于電動化,還是智能互聯這樣一個相當于一百多年的汽車的變革這個時代已經來臨。這是整個大環境。
但是,凱翼我們在做汽車這條路上我們選擇了一定要有創新,沒有創新這個企業就沒有生命力。所以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與消費者接觸更緊密。我們經常說傳統企業都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都說消費者體驗很重要,但是其實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之間的差距就是它沒有從根本上真正的去挖掘消費者需求。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車上儲物空間很多,廠家都會宣傳,這個車上有20個儲物空間,但是在眾包期間消費者提出問題了,這20個儲物空間能干什么,放水小了,放卡滑,放手機放不下,這個空間是你自己設計的還是給我用的。所以,其實這些更多的一些細節對我們的觸動很大。所以,我們覺得必須是真正的深入到消費者,與消費者面對面的交流,這樣才能夠產生更多的用戶真正的體驗。這是眾包當初的概念,所以我們不選擇讓大師創造內飾,我們選擇草根共同的創作這個作品,有更多的粉絲選擇這個作品,最后把這個作品轉化成產品。
主編:眾包提交頁面還有一些設計團隊?
鄭兆瑞:眾包面臨的最大藍圖就是涉及到汽車制造相對專業性強,尤其在中國應該說是很少,而且跟大師相比差距很遠。很多汽車專業的學生有這個時間和興趣,也有個人的舞臺,所以我們把他們發動起來,我們召集了全國一些著名的設計團隊和設計師進行講解,然后再把一些個人愛好者全部組織起來進行講解,我們等于在一個國外,很多長期合作的意大利公司也進行講解,這樣保證素材及時的傳到眾包平臺上,更多人會去評論、參與和點贊,這樣我們覺得有了作品更多人參與,因為他不一定會畫這個圖,但是會覺得這個車燈更大了,讓設計師修改。
主編:凱翼X5車型在造型方面凍結了嗎?
鄭兆瑞:我們會最后一輪收集消費者的需求和建議,現場也有一些大屏幕消費者可以點評,消費者吐槽完以后,我們回去進行分析再進一步的優化,把細節上再做一些變化,應該在車展以后這個效果會更好。
主編:凱翼X5我們準備時候上市?
鄭兆瑞:到2018年上半年上市!
主編:預計價格大概是什么區間?
鄭兆瑞:應該十萬上下,因為我們做的都是年輕人的車,我們的想法把是智能這些功能大眾化、平民化。
主編:這樣的車型我感覺它應該是在一個很熱門的價格區間里面的一個很熱門的級別,就是SUV這樣的,銷量能月銷一兩萬?
鄭兆瑞:我們沒有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我們的想法就是希望年銷量達到十萬臺左右,少一點,多一點都能接受。因為我們覺得一個企業尤其在現在發展階段還是要一步一步做事,不能盲目的擴張,把量做大以后,給自己壓力太大,企業變形了。先讓更多的粉絲,或者更多的人能夠認知這個品牌,這樣一步一步做下來。所以,我們對自己的口號就是做中國的斯巴魯。所以,我們應該更多的想做中國的斯巴魯。
主編:斯巴魯在中國最初幾年增長非常迅速,很快就進入到一個很平穩的過程。
鄭兆瑞:對。
主編:我為什么打斷了自己的話,其實我看到這次車展咱們展示的凱翼X5這款車型,中間用了多媒體的大屏是一塊很大的獨立的屏,有點像特斯拉的設計,但是前段時間發布的i-Car1.0產品并不是大屏的設計,2018年上半年上市這款車,是不是多媒體未來會i-Car技術的推進會支持更多的屏幕,更多更復雜的功能。
鄭兆瑞:我們給自己產品規劃了兩種屏,10.1寸和12寸,我們現在還用不到特斯拉的17寸,我們認為那個暫時有點夸張,我們認為10寸和12寸是消費者可以接受的,至于那個屏可以橫,可以豎,其實你看到的X5的屏是覺得很大,因為它是一種整體的類似設計的感覺,其實跟X3都是10.1寸屏,相當于iPad這么大。視覺上感覺很大,但是其實是10.1寸屏。
主編:i-car是我們對于汽車智能互聯方面的一個產品,我們未來對它的規劃是什么?
鄭兆瑞:i-car對我們來說,我們當初給自己設定的產品三個訴求,第一個訴求是皮實可靠的質量。這樣一個訴求我們怎么完成呢?通過利用共享整個奇瑞集團的資源,就是奇瑞的平臺組成,比如這個平臺100萬輛,或者200萬輛不會有任何問題,這樣讓消費者對質量放心,這是第一點。第二,我們想做領先的智能科技,所以我們在上海成立了智能科技研究院,想招兵買馬,因為現在相當于智能互聯這樣一個技術在國內、國際上還沒有成熟的應用,還沒有標準可言,大家都在起跑線上,對我們來說有更大的機會,我們會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員。第三,動感時尚的造型和內飾。所以,我們通過眾包,等于三個產品訴求我們用三個方法解決它。剛才講的智能互聯,在上海我們也是成立了,我們品牌發布在去年8月份,我們成立一年多了,我們也是招了行業當中很多高手,我們想把它搭載在6月份上市一款SUV凱翼X3,搭載i-car1.0,將來會在X5上搭載2.0,未來會搭載3.0,不斷的升級,然后它當中和用戶的交互,包括一些智能技術會越來越先進。
主編:對于屏的尺寸是屬于硬件方面,但是對于智能互聯i-car1.0、2.0會一代一代升級?
鄭兆瑞:對,1.0希望達到行業的同期水平,我們是傳統企業出來的,所以我們做什么事情第一個務實,不能把自己拉的很高,但是實際消費者發現差距很大,所以,我們覺得自己能夠做的第一步就是這個團隊和富士康、科大訊飛、東軟等等一些公司大家一起打造一個i-car1.0能夠和現在行業的同期水平一樣的要求。2018年推出X5的時候會在智能,車和人之間服務方面更加人性化,包括開發更多APP。
第三,將來做有條件的智能駕駛,還有更多的人與車,車與物,或者車與車之間的交互,我們一步一步去做,對于我們來說,我們跟可能一些互聯網企業還不一樣,我們給自己的定位車聯網是什么?智能互聯其實是兩點,第一、智能,第二車聯。智能我們講車上的一些電子的設備或者電子的軟件和營銷能夠有效的整合變成智能化的東西。比如車道偏離,全景泊車,等等一些安全性的東西這樣識別更多的狀況,智能化一些。包括比如有條件的自動駕駛,我們講的有條件,我們覺得完全的無人駕駛,這些過程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有條件的叫做自動駕駛是比較符合現狀的。比如說,在等紅綠燈的時候我可以跟隨,在高速上可以做巡航,這也是完全可以的。所以,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是車聯,有的人車技很好,能上淘寶,又能上大眾點評,手機上完全可以用,為什么要開發?我們的原則是手機上能夠實現的我們其實更多的想實現與車相關的生活和服務。比如智能停車,智能加油,智能保險,買保險的時間,還有給別的一些智能性的服務,一個備件、預約、金融,這些我認為與車的生活和服務相關。所以,與車駕駛相關的是智能,與車生活相關將來是網聯,這兩塊是我們將來開發的重點,而不是把手機一套全屏的搬到車上去,我覺得沒有任何價值。
主編:同時,尤其您提到未來后續延展的一些點,跟蘋果的產品非常像,會用一個產品承載更多的針對用戶生活的一些功能,而不是說單純把你從一個載體搬到另外一個載體。
鄭兆瑞:對,沒必要,因為手機可以互聯。包括導航,手機導航的精度和速度一定比車更快。所以,我們在更多方面研究與車駕駛相關和與車服務相關的兩點。
主編:非常感謝鄭總接受我們的對話。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