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從2016年6月上市至今,頻頻發布的收購、增資等公告將小康股份(601127)向新能源轉型的“大躍進”之路顯現無疑。小康股份創始人、董事長張興海不久前公開表示,未來兩三年,小康股份將推出三款新能源汽車,價位分別在25萬元、40萬元、60萬元左右。
這家汽車零件商起家、長期主攻三四線市場、在微車領域穩扎多年,產品大多在10萬元以內的車企,卻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頻出重拳發力高端,不僅在國內新建純電動乘用車工廠,并且試圖拓展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令人矚目。
國外SF Motors項目瞄準中高端
3月10日,小康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對公司全資子公司SF Motors增資3000萬美元,增資完成后,SF Motors的資本金為2億美元。3月28日,SF Motors將在其硅谷總部的活動上推出首款車型,定位純電動SUV。
SF Motors由小康集團2016年1月在美國硅谷注冊設立,定位打造超級電動汽車。該公司曾因收購美國電池系統公司InEVit引起過一波轟動,因為InEVit公司創始人正是特斯拉的聯合創始人兼首任CEO馬丁·艾伯哈德,收購完成后,馬丁·艾伯哈德本人及其團隊全部加入SF MOTORS。此外,SF Motors還收購了AM General位于印第安納州的一座工廠,作為未來美國的生產基地,該工廠曾經代工生產過悍馬H2和奔馳R級。
『SF Motors公司』
SF Motors已在全球部署了3個研發設計中心,包括硅谷動力系統與智能駕駛研發中心(設有中國北京辦公室)、密歇根產品設計開發中心、中國重慶產品設計開發中心。規劃開發高端(C級)、中端(B級)電動汽車產品,C級車型開發周期預計36個月,項目已于2016年6月開始啟動前期策劃工作,預計將于2019年6月達到可量產狀態。B級車型開發周期預計26個月,項目已于2016年9月開始啟動前期策劃工作,預計將于2019年1月達到可量產狀態。
SF Motors 純電動智能汽車開發項目 | |||
車型 | 開發周期 | 啟動時間 | 量產時間 |
高端(C級)電動汽車 | 36個月 | 2016年6月 | 2019年6月 |
中端(B級)電動汽車 | 26個月 | 2016年9月 | 2019年1月 |
SF Motors一路在收購事業上突飛猛進,然而近期也吃了“閉門羹”。3月5日,小康股份宣布終止收購美國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公司AC Propulsion Inc(以下簡稱“ACP”),以及ACP在香港和北京設立的子公司,資產擬總估值為9500萬美元。資料顯示,ACP是美國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先驅,主要從事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核心技術的開發。 2006年,ACP將電動驅動技術授權給特斯拉,之后其在2008年與寶馬合作開發推出MINI-E純電動車,還曾與福田汽車、重慶長安、廣汽等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展開合作。
公告顯示因收購主體和支付方式等分歧而收購失敗,但這超過一年時間收購的泡湯,可能與國內興起的新能源熱潮有關。有業內人士猜測,新能源汽車方面的資產水漲船高,這一年收購很多,失敗原因可能是價格沒談攏。
國內金康新能源打造完整產業鏈
除了跨國投資和收購,小康股份在國內布局新能源也下了不少力氣。旗下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康新能源”)已于2017年1月獲得發改委核準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但正式的生產資質暫未落地。該項目成立于2012年,設計年產新能源乘用車50000臺,設計年產電驅動及電池系統60000套。
在2017年12月,小康股份宣布投資30億元進行新能源汽車的布局,涉及投資新建高性能電池項目、設立新能源子公司、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設立新能源股權投資基金等。在此之前,其進行了多輪融資操作。
小康股份成立于1986年,最初以產售電器簧和微車坐墊簧起家,21世紀初開始整車制造,目前是一家以發動機、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整車為主營業務的汽車制造企業,旗下擁有東風小康汽車、小康汽車動力、瑞馳新能源物流車等產品。成立逾30年來,相繼實現了從摩托車到微車再到SUV的數輪主力產品轉換。在2016年6月上市一個月后,宣布由傳統車企的身份進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是小康股份在股市上最重要的“概念”。
編輯點評: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小康試圖將中國擅長的低成本高品質制造能力,同美國硅谷先進的技術開發和設計結合起來,意欲構建橫跨中美兩國的新能源汽車帝國,以此實現小康的徹底轉型。但是目前小康集團還沒有展示出太多技術積累,如果單以收購來推進整個企業的大戰略布局,底氣難免有些欠缺,對企業的資金能力和整合能力都是極大考驗。(文/汽車之家 杜俊儀)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