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評人:谷總您好,歡迎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汽車之家的對話,請您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貴公司的情況?
嘉賓:你好,汽車之家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來自捷亞泰的谷亞雷,是一汽大眾的老朋友了。
車評人:本屆參加北京車展的經銷商集團當中,有我們捷亞泰集團,對于集團來講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嗎?
嘉賓:我認為我們是一個老牌的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的這個經銷商了,特別是在北京區域我們有7家這樣的店,一直從1997年到現在一直就是從事這兩個品牌,大眾品牌的這種銷售,所以每年的這個北京的車展,對我們北京的經銷商,特別是作為大眾品牌比較優秀的經銷商來講,還是帶來好多的益處,從品牌的售價都會帶來這個優勢 。
車評人:今年我們看大眾SUV是爆發的一年,都帶來很多的SUV,你覺得未來在銷售當中,SUV的產品會受到消費者怎樣的期待?
嘉賓:我覺得SUV可能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了,大眾還是厚積薄發,還是有一點晚了,但是比較好的,SUV這五年中也是增長率最快的,包括現在在整體的汽車市場當中,是一個微增的市場環境,但是SUV的車型還是一個增長比較強勁的細分車型,所以特別是今年大眾在上個月的時候推出了,可能連續近五年要推幾十款SUV的這個車型,對我們大眾經銷商來講還是比較期待的,可能會給我們這樣進店量和銷售業績都會帶來一個明顯的提升。
車評人:我們店2017年銷量其實是非常不錯的,那你對于2018年有什么樣的目標?
嘉賓:特別是作為一汽大眾的經銷商還是蠻自豪的,在細分市場當中不能涵蓋的前提下,而且還能一直就是有的持續的跟上汽大眾交替在第一的這種位置上,一直都是這樣的,一個是離不開我們這種強勢的產品,再加上我們比較強有力的經銷商的渠道來支撐,最終得到消費者的這種認可,獲取的這樣的機會吧。
我認為就是在整個的這個2018年過程當中,跟2017年去做比較我還是謹慎樂觀的這個態度,但是對于一汽大眾的這個增長,今年可能是這樣的增量,包括剛才講到SUV的兩款,會逐漸的上市到店,帶來明顯的提升。
車評人:下半年會帶來這個全新的產品,是新一款大眾CC,你覺得這款車感覺怎么樣?
嘉賓:第一款CC投放就是最美車型,在大眾里面是最美車型,我認為真正的CC的升級換代,前幾款可能是小改款,這一次全新的這個CC的車型完全是顛覆性的,無論是從做工、尺寸、性能都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值,我認為可能會增加更多的,不是大眾品牌的進來,然后變成這個大眾的用戶。
車評人:那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隨著中國汽車市場比這個乘用車增速放緩,你覺得子經銷商集團是否有新的贏利模式能夠應用到2018年的競爭當中,從而提升我們盈利的這個能力?
嘉賓:我認為不是僅局限于2018年,可能會是在近四五年,一個是經銷商網絡的不斷的健全,隨著限購城市的不斷的增加,加上對總量控制的要求,對經銷商來講,確實是做了一個很大的挑戰,基于這幾年特別是在一類市場和限購城市當中,這些經銷商,可能也逐漸的習慣了這樣的一些形式。單純可能就是從一個買和賣的角度來獲取差價的,這樣一個獲利水平的一個業態,可能變成多維度的一些業態的出現,才真是經銷商所做的,原有的東西,我認為經銷商雖然沒有產品品牌,但是它的唯一的品牌是服務品牌,你只能是根植到用戶的心中給客戶提供無微不至的這個服務,得到客戶的認可,才是你存活和生存的關鍵,當然這里面還有很多的模式出現,當然還不像真正的說電商化就可以給他涵蓋的,還不是,我認為無論是換機油還是換輪胎,要設身處地的動身去做,而不是簡單的APP就可以實現的。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維護保養方面,還是在保險的這個方面,還是在行駛的過程中,還是說金融的方面,可能二手車的方面,都是現有經銷商不能放棄的任何的一種業務模塊。所以我們這一塊呢,會逐漸的體會到,真正的服務會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利潤,服務會給我們帶來增值,簡單靠買和賣的問題,肯定不適合于現有的經銷商的存在。
車評人:從多元化的這個服務角度來做多種業務模式。
嘉賓:也不排除跨界,因為用戶是共享的,現在在講"四化"我覺得共享是非常核心的角度,作為經銷商渠道的點,傳統業態的點我覺得還是為客戶,提供汽車最真實的最接地氣的一些服務,才是你的生存之道。
車評人:雖然是有線下,線上也是要結合的,也非常重要的。
嘉賓:信息和效率可能在線上做管控,那是一種工具,但是在做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做的能力才可以,只有做得好,做得及時,才可以贏得客戶的信賴。
車評人:我們現在看到說,北京的一些限購,新能源牌照也都排到了2022年,你對新能源這個怎么看待,因為未來大眾重點的這一塊的這個車型?
嘉賓:第一個我認為新能源可能從電動車來講,純電來講可能是一個藍海行業,2018年不簡單是一個紅海了,我認為是一個血海的,逐漸從APP變成線下的這個概念,然后今年可能就有量產交付客戶的車輛,看看最后誰是強者,誰是最后的生存者下來,但是我認為趨勢不可逆,無論是從國家政策也好,還是從全球的輿論導向也好,我認為新能源的這個概念一定會持續,這是一個大勢所趨,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有這個互聯網造車的,有傳統企業造車的,又有互聯網+傳統的來去做的,可能就都在不斷的進入到這個行業當中來,特別是在作為商家端,在一類限購城市當中,我覺得新能源可能是產業政策的導引,確實是在整個的使用過程當中,因為它不光是限購,可能還是限行,所以在兩個前提下,再加上產業政策的扶持和補貼,無論是這個購車,還是財政的補貼方面都可能會帶來新能源無限的增量過程,但是最終是要解決的,不屬于這個原有傳統燃油汽車,再加上更便捷的更節約的這樣的一種可能,它一定會帶來未來整個業態的改變,當然很多從主機廠也好,從國家產業政策,還有這個規模,很多的領導也都不斷的在表態,這種趨勢我認為是不可逆的,也是要謹慎去做。
再到我們經銷商來講,我是做大眾的這個品牌經銷商,我認為就是大眾我們大家也看到了2018年車展的,我們的全新品牌的這個電動車的概念車,以后未來我們可能是就是作為大眾品牌來講,可能也會有限擴展的需求產品,量產化也會進來,我更相信原來傳統的,原來強勢的一些品牌,它的這種技術的積淀和積累也很多,無論是這個市場的需求量有多大,實際上是奠定我們未來對這塊的這個大小,因為這次要投150億元,非常非常大,有這么大的儲備,又有這個資金,我相信它是王者,未來在新能源的角度,肯定也是有它的一席之地,也有這個傳統的地位。
車評人:你的還是非常支持傳統的進入新能源當中,也相信非常好未來。
嘉賓:你要相信特斯拉已經成功了,如果沒有就不能定義它成功了,新興的造車可能看到很多敗下來的,還沒有真正的量產。得到消費者,也就是真正的和這個使用者的反饋過來的人,終歸它是一個高價值的,高科技含量的一個產品,所以它不簡單是我們想象當中的一個過程。
車評人:感謝你今天接受我們的對話。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