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7月6日,第18屆COTA國際交通科技年會召開,滴滴出行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博分析了滴滴對于交通變革和智能駕駛的思考,并提到滴滴正全力推動快充網絡建設和智能駕駛研發,推動出行領域的科技變革。以下為張博演講主要內容:
●出行業務將向四五線城市滲透
張博表示,2012年創立滴滴是為解決出租車體系的效率問題:“在滴滴出現之前,一個乘客要打出租車,要等20分鐘,還有可能被拒載。當出租車沒有乘客的時候,就是開著車找乘客,30%的油是消耗在開車找乘客。”而滴滴想解決的是物理世界人和物體的流動,為此從出租車延展出去,連接快車、專車、順風車、代駕、公交等等;在地域層面,滴滴從北京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擴展,今年還在往四五線城市滲透。國際化方面,也已延伸到巴西、墨西哥、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
●與政府合作優化交通基礎設施
張博提到,2017年滴滴成立了智慧交通團隊,和政府一起合作優化交通基礎設施,滴滴北京的網約車每天可以把城市交通圖畫400遍,每一輛車會上傳它的速度和方向,滴滴可以通過這個數據調整紅綠燈,實現動態自適應的紅綠燈4.0。目前滴滴已跟全國20多個城市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優化了全國1300個紅綠燈。
●建立“10分鐘充滿”的快充網絡
張博表示,滴滴通過經濟學模型發現,當車輛駕駛里程小于20萬公里,買汽油車更便宜,當超過20萬公里,電動車成本優勢更大。一般私家車一年行駛2萬公里,它很難駕駛到20萬公里,而滴滴運營車每年行駛9萬公里,所以滴滴有非常強的動力去實現電動化。目前滴滴也在建快速的充電網絡,未來充電10分鐘就可完成一次充電。
●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已有40余輛
滴滴兩年半前開始組建智能駕駛團隊,目前旗下有40余輛測試車在中美同步測試。張博認為在大數據的優勢下,智能駕駛未來最好的商業化機會是在共享出行平臺:“在乘客發出訂單的時候,我們知道天氣、起點和終點,我們有信心是不是用無人車接”。張博表示,滴滴將在此方向重度布局,目前已與多家廠商達成合作。(文/汽車之家 才麗媛)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