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后市場 正文

順風車猛于虎 共享出行不應被妖魔化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汽車之家 快評]  滴滴順風車業務于8月27日0點在全國范圍內下線,稱內部重新評估業務模式及產品邏輯;嘀嗒順風車已發出安全提醒“晚11:00-早5:00 無法使用,推薦搭乘出租車”;高德也發出了下線公告“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乘客的出行安全,順風車業務已暫時下線”。一時間,順風車這一共享出行的安全性開始被質疑:在我們享受了有史以來最為便捷的出行方式的同時,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問題應該如何得到保障?

汽車之家

  滴滴順風車乘客被殺害事件在短時間內再次上演之后,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筆者感慨:“我不知道為什么一個全國性的、使用范圍和頻次如此之高的業務類型問世這么久,居然沒有一套完備的監管體系!”與此同時,一名出租車司機這樣表示:“我告訴你滴滴順風車出事兒最本質的原因是什么吧,你以為有了滴滴之后叫車很方便?告訴你,這幫人從來沒有真正的為老百姓想過事兒,他們想的只是圈錢!”這邊是怒火沖天,另一邊卻是多個滴滴司機群被曝出聊天內容含不雅、侮辱女性言論。對于滴滴順風車風波,作為汽車行業媒體,我們有必要談一下對其看法。首先我們愿天堂沒有傷害,鄭州空姐、樂清女孩的家人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給逝者一個最后的交代。其次,我們談一下如果監管不到位,我們還能放心安全地乘坐順風車嗎?最后我們聊一聊共享出行到底是不是個好東西。

汽車之家

我們還能放心安全地乘坐順風車嗎?

  正如上文出租車司機所言,這幫人(指滴滴平臺)只想著賺錢。根據此前媒體的報道,一組數據足以說明問題:截至2017年末,滴滴順風車注冊車主3000萬人,注冊乘客1.6億人,日均訂單200萬單,約占滴滴平臺總日訂單數的8%。順風車是滴滴惟一盈利的業務,年收入約8億元。

  如果沒有5月6日鄭州空姐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8月24日浙江樂清女孩乘坐滴滴順風車再次遇害事件的發生,我們看到的只是共享出行經濟的繁榮,而看不到滴滴順風車在安全方面的漏洞。國外打車軟件Uber應該是當下滴滴學習的榜樣,諸如像一鍵報警功能的開發和設置、客服的響應速度和有效度等問題,滴滴平臺作為典型的成長較快的互聯網公司存在太多的不足和可優化,一旦這一欠缺要我們付諸生命的代價去鞭策他改進,那么筆者不夸張地講:平臺就是間接兇手!社會不需要他!管他是不是一款好的互聯網產品。

  痛定思痛,我們還是要對當下的順風車進行一個理性思考,我們到底缺怎樣的監管體系?因為相較于快車、專車,由于順風車是私人小客車并未納入到《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監管中,而順風車業務自身在產品定位、用戶引導和產品設計方面又存在著很多誤區,比如順風車屬于共享出行,但把順風車也模糊地定義為是社交工具并描述該場景很sexy,這是不是有一定的指引傾向?共享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以滴滴順風車為代表的先行者處于摸索期、成長期,但不能以乘客付諸生命為代價,否則,滴滴順風車將無異于比老虎更兇猛。完備的監管,滴滴應該從自身做起,必須做出整改。單靠滴滴平臺向政府監管平臺傳輸的網約車數據(順風車數據未傳)是不夠的。據悉,當前滴滴平臺內仍有近5000名駕駛員、近2000臺車輛未取得營運證件。這是一項關乎生命的重要工程,上層設計需要縝密制定監管體系。

汽車之家

  日前,深圳市交委已經表示,滴滴順風車業務已出現多宗影響惡劣的安全及營運服務事件,暴露其公司管理存在缺陷與漏洞。責令滴滴平臺于9月底前完成四方面整改工作:嚴格依法依規運營,即日起堅決清理平臺內不合規的車輛、人員,禁止平臺向未取得許可的車輛及人員派單;立即停止在我市的順風車業務。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規范經營順風車業務,杜絕以順風車名義,違規開展網約車經營業務;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切實做好服務質量提升工作,重視與完善投訴處理工作。徹底解決平臺上時有發生的虛假注冊等軟件問題,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同時在深圳不得妨礙市場公平競爭,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落實承運人安全穩定管理主體責任,建立與完善信息員及駕駛員誠信管理制度。否則將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對平臺的聯合懲戒、撤銷經營許可證、app下架、停止互聯網服務、停止聯網或停機整頓等措施。

  亡羊補牢并不晚。此次的嚴懲和嚴重后果史無前例,我們看出了監管部門的決心。不過,筆者認為上述的四方面整改在技術實現手段上并不難,只是運營成本可能會增加不少,為何要到此時此刻被勒令了才做整改?日后,滴滴順風車能否再次上線將是對滴滴產品和業務的一次致命考驗。畢竟,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字讓我們打顫: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四年里,媒體公開報道,以及有關法院部門處理過的,滴滴司機性侵、性騷擾事件,至少有50個案例。北京市海淀法院也表示滴滴平臺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數量,遠高于為公眾知悉。

  監管力度加強,平臺自身整改。之后,我們可以放心安全的乘坐順風車了嗎?不盡然,筆者身邊很多的女性朋友(也包括大多數男性朋友)均已表示,在夜間還是搭乘出租車較為安全。

汽車之家

共享出行是無辜的 

  對于一個由互聯網經濟催生的汽車共享平臺,為何頻頻與“命案”發生關聯?明明用戶體驗、經濟效益都還不錯,卻頻頻因概率性事件釀成不可挽救之禍,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類似于滴滴順風車這樣的共享平臺,如果在司機/乘客遇到人身安全、甚至出現生命危險時不能第一時間做出判斷和解決,那么這一經濟模式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奸、殺”!多么刺眼的兩個字。今年5月-8月,兩位年輕貌美的女性因搭乘了滴滴順風車而送了性命,有人說這可能是社會問題,但筆者認為這可能不完全是社會問題,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社會問題,關鍵是要對這些問題如何進行監管。監管能起到怎樣的效果?舉個例子,為什么大城市的交通秩序比三四線城市要好一些?是因為大城市的司機素質比三四線素質更高嗎?不盡然。一位外國朋友對此問題做出過合乎西方邏輯思維的回答:因為諸如北京這樣大城市的交通監管力度較強。

汽車之家

嚴格的監管是實現共享出行理念的基石

  所以如何監管自己的業務才是目前各大共享出行公司需要重新審視并且盡快定奪的事情,近兩起滴滴順風車刑事案件,是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教科書,我們不想再看到類似的事情繼續發生,未來達到共享出行的最終理念,嚴格的監管是基石。如今我們還在討論順風車、快車,但伴隨著自動駕駛的普及,多年之后自動駕駛應用到共享出行當中,也有可能改變出行的風險,但即便如此對于業務的監管也是不可被替代的。

  所以,我們現在談如果在監管到位的前提下,共享出行還是不是一個讓人稱贊的新模式。在滴滴的順風車業務被下線之后,滴滴官方表示要重新評估業務模式及產品邏輯,很有可能再重新評估之后,滴滴順風車這一業務將從此從人們視野里消失。但這并不是我們所希望的,共享出行是汽車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或許將來的某一天,我們都不再買汽車,而是以租代購。且不要混淆概念,把順風車這一現象事件蝴蝶效應到整個共享出行領域,因為共享出行的未來還是很光明的,除了像滴滴、Uber等平臺之外,比如,通用汽車Maven、日產Easy Ride、戴姆勒Moovel GmbH(Car2Go)、寶馬DriveNow、吉利汽車的曹操專車、長城汽車的歐拉等傳統車企的共享出行平臺都開始了在該領域的布局和發展。

編輯說:

  滴滴順風車是否已走到盡頭?這是筆者在思考的第一個問題,順風車業務即使經過整改再上線,其品牌形象也必須做出改變。第二,滴滴順風車所映射的不僅僅只是社會問題,我們更應該去質疑這一業務模式。目前滴滴的應對措施是,全國范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重新評估業務模式及產品邏輯,這已經說明滴滴已經在考慮這一模式是否適合中國,在中國當下的監管體系下,滴滴能否像Uber那樣當危險發生時做到快速有效一鍵報警。

  最后,筆者想說的是互聯網公司,成長快,消失的也快。對于互聯網公司,且不談百年品牌和百年老店,但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是不是該履行,監管力度、響應速度是不是該更加嚴絲合縫?順風車如果不能保證乘客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問題,那么,不好意思,再見。(文/汽車之家 張小莎) 

汽車之家

詳情點擊這里查看

順風車猛于虎 共享出行不應被妖魔化 汽車之家
查看同類文章:
行業評論
后市場
更多精彩內容:
口碑評車
高端對話
文章標簽: 行業評論 后市場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