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恒大與FF之間的交鋒已經持續數個回合,事實或者真相淹沒在雙方的隔空喊話當中無從考證,但就像FF內部人士告訴汽車之家的那樣,這是一場關于控制權的戰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在恒大與FF爭端背后,彰顯的不僅僅是一兩家企業的輸贏,而是地產與汽車兩個產業間的碰撞與融合。對于恒大來說,失去的或許是一次絕佳的進場時機,而對于FF來說,失去的或許是一個重生的可能。不過這都不是本文的重點,拋開恒大與FF雙方的糾葛不談,我們把目光聚焦到恒大身上,當向汽車行業轉型勢在必行,當與FF的關系處于破裂的邊緣,恒大的“汽車夢”該將如何繼續?
●恒大轉型之多艱
“宏觀經濟下行預期大增、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加碼、去杠桿持續進行、地產融資受限,當大環境不斷趨冷,地產行業日進斗金的黃金時代正在終結,他們必須轉型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汽車之家表示,政策與收益的雙重壓力是導致房地產企業轉型的重要因素。
『全國房地產調控愈演愈烈』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內全國房地產調控次數約為405次,較2017年同期上漲近80%,而根據清暉智庫的統計,2018年以來房企融資受阻數額近1000億。在如此大力度的政府調控之下,身處地產行業暴風眼中的房企感觸頗深。從今年1月起,包括朗詩綠色地產、萬達地產、時代地產、龍湖地產、保利地產等房企紛紛將企業名稱當中的“地產”二字取消,可見其“去地產化”的壓力之大。
『從恒大地產到恒大集團』
而相比于上述幾家房企的后知后覺,恒大似乎更先感受到房地產行業的冬意。恒大不僅早在2016年就完成由“恒大地產”到“恒大集團”的更名,比這更早的是,恒大在地產行業如日中天之時就已經做好了向其他行業滲透的準備。2010年3月,恒大以一億元的價格買斷廣州足球俱樂部全部股權;2013年11月,恒大對外發布恒大冰泉品牌;2015年5月,恒大健康迅速登陸港交所;2015年11月,恒大人壽浮出水面;2016年3月,恒大金服高光亮相。短短幾年間,恒大的觸角已經延伸至體育、快消、健康、保險、金融等多個領域。
『許家印力推恒大冰泉』
但上述這些轉型成功者寥寥,先看恒大冰泉,據恒大相關年報顯示,2014年年底,恒大對恒大冰泉累計投入達55.4億,但2015年5月,恒大冰泉累計虧損卻達40億,以至于恒大不得不在2016年出售包括恒大冰泉在內的快消業務;再來看恒大人壽,2013年至2016年,其虧損分別達到6907萬元、3232萬元、3.2億元和4.23億元,即便是顯示盈利的2017年,保監會的處罰也一直籠罩在恒大健康的頭頂;還有恒大足球,據恒大俱樂部2018年半年報顯示,其1-6月的總收入為2.73億元,而總成本費用9.03億元,虧損6.30億元,自2013年來的累計虧損已經達到44億。也就是說,恒大的諸多嘗試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那似乎只有一個除外,那就是現在風頭正盛的恒大健康,而這恰恰與恒大向汽車行業轉型息息相關。
『恒大健康』
●恒大進軍汽車之必然
正如外界所知,恒大開始大規模投資汽車產業便源于恒大健康與FF之間的合作。而從恒大健康以67.5億港元入主FF之后的市值表現來看,進軍汽車產業或許是恒大眾多轉型嘗試當中相當成功的一次,盡管從實質業務層面可能并不是這樣。在入主FF之前,恒大健康的市值不到400億港元,而現在已然躥升至1086億港元,不到半年的時間翻了一倍有余,也就是說,不管與FF之間的關系最終結果如何,恒大向FF的投資都已經收回票價。
『恒大健康市值走勢』
據公開信息統計,在入主FF之后,恒大造車體系至少已經有恒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恒大法拉第未來智能科技(廣東)有限公司、睿馭汽車(北京)有限公司、浩俊生活服務(廣東)有限公司和上海法苒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恒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廣東)有限公司、恒大法拉第未來汽車科技(廣東)有限公司、恒大法拉第未來汽車銷售(廣東)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而從這8家公司的業務范圍來看,已經覆蓋汽車產業鏈所需的技術研發、生產制造、銷售主體、金融服務等核心領域。
『恒大法拉第未來揭牌』
而在今年9月份,恒大又以145億元的代價入股廣匯集團,成為該集團的第二大股東。而在入股的同時,恒大系高管也開始進駐廣匯集團,如恒大四川公司副總經理、恒大地產集團下屬商業集團總經理劉瑞光接任廣匯集團副總裁、恒大地產集團物業管理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呂沛美擔任廣匯物流副總經理等。眾所周知的是,廣匯集團是中國排名第一的汽車經銷商集團,也就是說在終端銷售渠道方面,恒大也已經提前做好了相關布局。
『恒大入股廣匯』
“此前恒大許家印曾表示,未來10年將投資千億布局生命科學、航空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產業,從種種跡象來看,恒大向汽車產業進軍的想法非常強烈,甚至有些孤注一擲的傾向,意在開辟除地產之外新的利潤空間,可以看作是恒大集團謀求向高新科技產業方向轉型的一次布局!彼吻遢x對汽車之家表示,而這也與汽車之家的判斷類似,進軍汽車產業已經成為恒大轉型之必然。
●恒大的“造車夢”該如何繼續?
今年8月份,在恒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中國)集團掛牌儀式上,恒大集團副總裁、恒大法拉第董事長彭建軍表示,未來十年將在中國華東、華西、華南、華北和華中地區,建設五大研發生產基地,推出FF 91、FF 81等多款覆蓋高端、中端及入門級產品,年產能500萬輛,恒大造車的野心已路人皆知,但隨著與FF關系的破裂,恒大的“造車夢”該如何繼續?
『FF 91』
10月底,有消息稱恒大正在接觸福田,其目標為寶沃汽車67%的股權,且有分析人士稱此舉或許是恒大在為“失去FF”尋找替代品。但隨后,恒大接觸寶沃的消息被福田官方予以否認!昂愦笈cFF合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后者的汽車資產及知識產權,與FF合作的破裂,幾乎不會對恒大的汽車版圖造成影響,即使沒有FF,恒大也會繼續尋找其他合適的資源。”宋清輝對汽車之家表示,“與FF關系破裂后,恒大對寶沃的興趣或許會增加,但寶沃可能并不適合做恒大進軍汽車產業鏈的棋子,畢竟寶沃品牌復活不到4年,市場價值有待進一步觀察。”
『寶沃汽車』
而除了造車主體之外,恒大“造車夢”還有諸多問題待解!恒大繼續深入汽車產業的難點并不在資金的多寡,而在于相關人才、技術、資質等方面的儲備。造車是一個以技術、人才及規模效應著稱的傳統產業,與擁有動輒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積淀的傳統大牌車企相比,恒大造車幾乎沒有優勢,除了慢慢積累和沉淀之外,恒大克服這些困難的可能性。”對于恒大“造車夢”該如何繼續,宋清輝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恒大轉型汽車產業弊大于利,需三思而后行!钡灿行袠I人士給出與之相反的評價,在中國汽車行業整體發展速率放緩的大環境下,資本的影響力正在進一步加強,盡管恒大此前并沒有汽車相關經驗,但是憑借豐厚的資本儲備,撬動相關技術、人才、資質等或許并非難事。
●編輯觀點:
恒大造車已然蓄勢待發,戛然而止的可能幾乎為零,即便沒有FF,恒大必定會尋找新的資源作為其進軍汽車產業的核心棋子,從目前來看,寶沃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盡管外界對寶沃當前的發展普遍看跌,但與情況尚不明了的FF相比,擁有生產資質、研發及生產基地、成熟傳統及新能源產品的寶沃或許更值得投資。當然,是否選擇寶沃還取決于恒大對于其“造車夢”的綜合考量。(文/汽車之家 王林)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