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未來汽車正在學習“看”世界,伴隨電動化、網聯化等技術的發展應用,汽車產業正發生著一系列激動人心的變革。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展上,全球知名車企及零部件廠商對未來的移動出行艙進行了一系列服務方案的暢想,以使人們真正享受自由自在的出行生活。人與車的關系也被重新定義,人不再是車輛的駕駛者,而是從各種約束中解脫出來,成為智能出行艙的體驗者。整車企業的移動出行艙設計理念此前多有展示,本文將重點介紹本屆CES展上零部件廠商的服務方案。
◆ 博世:可與乘客互動的無人駕駛公共巴士
博世帶來了“無人駕駛電動巴士概念車”的全球首秀,具有科技感的箱體式造型,車身一側是全玻璃車門,另一側是顯示屏。內部設有兩排對向的4個座位,乘坐空間十分寬敞。車內配備了電動動力總成系統,博世便捷充電服務將車輛信息(例如電池當前電量、暖風和空調系統耗能)與外部環境數據(如交通擁堵、天氣預報)互聯,從而精準預測車輛的續航里程。此外還能查找充電站,提供充電預訂服務。
此外還有一系列智能數字化服務來保障出行安全,包括“路況預測服務”能預先了解路況,并調整駕駛方式;博世還可提供基于地圖數據的定位服務,實現精度為厘米級的定位。
根據官方介紹的體驗構想,乘車前,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預訂乘車服務并驗證身份上車,座位由系統指定分配。算法會找到類似路線的其他用戶并搭載,單程巴士運送的乘客越多,人均車費就越少。乘車中,用戶可以通過屏幕體驗車載信息娛樂服務,例如看電影、工作演示等。智能手機也能接入車載無線網絡,與系統實時互聯。乘車后,博世安裝在車內的攝像頭系統能監測乘客是否將手機或行李遺落在了車內,一旦有遺失就會直接通過手機通知乘客。此外,攝像頭還能識別車內的衛生環境,并迅速安排清理。
據悉每輛無人駕駛巴士的價格在百萬元級別,這樣的成本放在私家車上太過昂貴,但作為公共交通工具或能較快推廣應用。比如百度和金龍客車合作量產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也是應用在小巴上,Mobileye也一直試圖以商用車為切入口推進自動駕駛落地。未來,在公共交通領域里,類似博世展示的無人巴士或很快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的街頭出現。
一句話點評:博世從電驅動到智能駕駛的軟硬件技術等,儲備及實力很強大,方案齊全且有望快速落地,預計會“拉攏”到不少車企合作量產。
◆ 松下:吃貨的福音,可做移動餐廳的無人車
松下在本次CES上展示了SPACe_C自動駕駛概念車,外觀造型和卡通畫的地鐵列車相似,且其車頭萌態十足,可見其走的是萌系路線。結構上,SPACe_C由車廂及底盤兩部分組成,底盤用得是松下E-Torta,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適配不同用途的車廂,可做成移動餐車或者救護車等。
這款車的運行速度設想為時速20公里以內的低速度。車寬168厘米,車長385厘米,車高195厘米,大小與乘用車相近。但由于沒有方向盤和駕駛席,車內空間寬闊,可搭載2噸左右的重量。
松下SPACe_C在2018年10月底曾亮相過,當時規劃在2021年度落地服務。這次展會發布的面向小型電動汽車的新平臺“48V ePowertrain”,比以往輸出功率高出一倍以上,體積更小,為小型電動汽車的進一步輕便化、車內空間的擴大和行駛距離的延長帶來了可能性。未來,松下將廣泛征集合作伙伴,加快全自動駕駛純電動車輛的商業化應用。
一句話點評:車廂和底盤分體式的結構已成為趨勢,豐田在去年CES發布的e-Palette智能出行平臺也采用了類似的結構。一個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純電動底盤,與不同形式的車廂相結合,可應用于更多樣化的場景。
◆ 豐田紡織:隨時隨地可工作的移動艙
豐田紡織展示的移動空間概念模型Moox專為無人駕駛場景設計,也是類似于車輪上的小房間。內部有兩把帶滑輪的坐椅,可靈活調動。另外還配備了大尺寸的投屏設施,視頻會議、看電影等功能應有盡有。
『豐田紡織展示的移動空間概念模型Moox』
和其他移動艙不同的是,Moox還應用了虛擬現實(VR)技術,可根據駕乘人員的行為及需求對人類的五感進行刺激和影響,從而提高不同服務場景的價值屬性。
編輯也上車體驗了一把,戴上VR眼鏡后,就出現了一個二次元的小姐姐與你互動,還有四季風景變化的展示。雖然畫面的逼真度有待提高,但配合著花香、溫度的變化,讓人確實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一句話點評:雖然Moox的造型離科技感有點距離,但其座椅和VR體驗較有特色,隔壁館奧迪等企業也發布了相關的車載VR技術,可以預見,人們以后的乘車時光會更加有趣。
◆ 電裝:面部識別功能輕松解鎖車輛
電裝Urban Moves實體模型車內部像一個客廳,對向放置的兩排座位中間還加了一張桌子,桌面其實是一塊超大的觸控屏。(現場聽到有中國參觀者感嘆“坐里面可以打麻將了”,腦補一下確實很形象)其上方還有一塊較大的透明顯示屏,有一些互動、導航、工作演示等信息呈現。雖然還有類似方向盤和中控臺的設計,但其存在感很弱。參觀者可以體驗各種駕駛場景的功能、及根據車輛管理權限進行自動貨物派送等。
通過這款模型車,電裝主要想展示的是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這是近幾年在交通領域中逐漸流行起來的新概念。利用先進的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進行數據決策,擇優調配資源,讓交通出行更安全效率也更高。此次CES展上,電裝宣布了基于云的IoT技術,能夠將真實的城市環境和交通狀況復制到虛擬空間中,收集和分析數據以預測可能出現的交通問題。
具體而言包括兩項主要技術:Mobility IoT Core,實時收集高精度數據(包括道路環境、車況、出行需求,司機健康狀況等),然后發送到云端。Digital Twin則可使用Mobility IoT Core收集的數據,在虛擬數字空間中再現真實世界。這兩項技術能幫助運營商縮短開發周期和成本,改進服務體驗。
一句話點評:交通及出行服務正在變成一個復雜的網絡,這個網絡將交通服務、基礎設施、與移動科技、大數據結合在一起。電裝發布的這項關鍵技術,可幫助公共和私人交通相關的規劃決策更加靈活周全。
『采埃孚展示移動駕駛艙』
『大陸easy mile』
除此以外,大陸、采埃孚等零部件廠商也展示了旗下移動智能艙的產品設計理念。移動智能艙的概念正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整車制造商的腦洞正向我們展示一個全新的出行世界,比如人們熟悉的豐田百變小巴e-Palette。而未來與人們朝夕相處的將是類似豐田e-Palette的百變小巴,早上七點送你上班,十點又變成醫院班車,同時它還可以是移動臥室、移動酒店、移動餐廳等等形式。認為這樣的夢幻駕艙太過遙遠?最快明年我們就能在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上見到啦!
『豐田e-Palette部分應用場景展示』
此外,還有雷諾開發的高度模塊化的機箱EZ-PRO,不僅可以裝包裹為物流運輸平臺服務,其移動艙還可作為彈出式商店、食品柜臺和其他類型的零售店等,通過模塊化設計滿足人們的多樣化訴求;沃爾沃推出的360c自動駕駛概念車,則旨在重構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其座艙可作為移動辦公室、臥室或起居室使用……
『雷諾EZ-PRO』
『沃爾沃360c移動艙官方預告圖』
總結全文:
看完上文,可能有不少讀者已經開始心潮澎湃地想要體驗一番夢幻駕艙了,畢竟,被人類的好奇心所驅動的全新出行世界正在向我們招手。不過我們也能從上述展示中看到,未來的移動出行空間體驗將成為人類重點探索的新領域,如何滿足用戶不斷提升的體驗訴求將成為汽車行業面臨的新挑戰,因此多家整車制造商如豐田、大眾等先后宣布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的戰略規劃,為開發未來陣地謀求主動權。而在可見的未來,人們將能隨時隨地享受到這些移動出行艙帶來的智能便捷又貼心的服務,你期待嗎?(文/汽車之家 杜俊儀 宋愛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