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日前,有消息稱,滴滴出行與大眾汽車聯合成立的合資公司已經落戶上海嘉定,新公司名為“上海桔眾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合資公司注冊資本達6400萬人民幣,其中,滴滴持股60%,大眾汽車持股40%,但大眾是與滴滴合作的唯一股東。
查閱工商局登記信息顯示,該合資公司于2018年12月14日就已經成立,由滴滴出行副總裁楊峻擔任合資公司董事長,大眾汽車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蘇偉銘也位列合資公司董事名單中。同時,合資公司經營范圍主要是汽車科技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汽車租賃(不得從事金融租賃)等等。
其實,滴滴與大眾成立合資公司并不是一件新鮮事。早在2018年5月,大眾就曾確認與滴滴成立新合資公司的消息,大眾的目標是提供約10萬輛電動化或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產品與滴滴共同組建一個運營車隊,并且為車隊提供其管理經驗。新合資公司不會涉及目前滴滴的現有業務,但會參與滴滴的全球化布局和服務。雖然大眾最初持股才40%,但根據協議,大眾在未來可以再收購10%股份,將股份拓展到50%,從而與滴滴一同達成50:50控股。
汽車科技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最大影響其實是汽車形態的變化,未來的汽車不再只是從A點到B點的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智能化的移動終端,服務就成為了價值核心。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他們也面臨著從傳統汽車制造商向出行服務商轉型的戰略調整。況且,寶馬和戴姆勒在向出行服務轉型時表現得非常積極,競爭對手高歌猛進意味著大眾也要加快步伐。當然,大眾此前也投資了首汽旗下的GoFun共享汽車項目,并在2018年成立了全資子公司逸駕智能(Mobility Asia),專注于車聯網和智能出行生態等領域。
于滴滴而言,順風車帶來了極其負面的輿論影響是毫無疑問的,但它是中國出行領域的“獨角獸”這也是毫無疑問的。此前,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曾宣稱,整個2017年,滴滴服務了74億次用戶的出行,每天用戶訂單超過了3000萬筆。
在2018年北京車展前夕,滴滴也與北汽、一汽、廣汽、比亞迪、車和家等31家汽車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洪流聯盟”,滴滴希望將自己打造成為一站式的出行平臺,與汽車廠商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2019年1月,滴滴還和北汽新能源成立了合資公司“京桔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車運營、大數據應用、出行服務、網約定制車、充換電等領域深入探索布局。汽車和出行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用戶的出行習慣、出行服務數據等都能“反哺”整個出行領域,包括影響上游的汽車制造等環節,滴滴作為出行平臺對未來顯然有自己的算盤的。(文/汽車之家 鮑彬斌)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