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新能源 正文

眼見為實|半年調整期 知豆尋求再起航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汽車之家 行業]  正式拿到造車資質后,迎接知豆的并不是鮮花與掌聲,而是落寞和沉寂,這不禁讓人疑惑:知豆怎么了?如今,在頻頻被唱衰的當下,創始人鮑文光低調回歸,想要重新起航的知豆到底面臨什么樣的危機,未來路又將走向何方——

汽車之家

《眼見為實》第2季系列報道
期數車企文章
第一期騰勢汽車騰勢汽車銷售體系解散的背后
第二期奇點汽車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第三期知豆汽車半年調整期 知豆尋求再起航
第四期即將上線
第五期即將上線


  《眼見為實》是汽車之家行業組打造的一檔實地探訪類節目!笆澜缛绱诵鷩蹋嫦嗪纹湎∩佟,我們希望用腳步和眼睛穿透道聽途說的局限,讓企業形象、新聞事件變得更加立體,為汽車行業發展貢獻一點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第一個系列,我們已經走訪了五家新造車企業:國能、速達、敏安、萬向、陸地方舟,對其造車進展及困境進行還原。

  在第二個系列里,我們將繼續走訪五家前景尚不明朗的汽車企業,揭秘這些企業發展前路。第一期我們報道了騰勢汽車經銷商體系調整,第二期我們走訪了奇點汽車三地工廠,第三期我們走訪了知豆汽車蘭州工廠和寧波總部,后續還將有更多精彩內容呈現。


■ 知豆工廠停工已久,數百員工等待恢復

  “無知、認識、焦急、出口、回歸、黑戶、小三、二婚、自主資質!敝箘撌既缩U文光曾用如上20字對自己的造車路進行了總結。

  成立于2006年的知豆汽車是鮑文光的二次創業,此前他是專注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電機、控制器和核心零部件等生產企業——新大洋機電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所以最初的知豆也叫“新大洋知豆”。此后經過5年左右時間,知豆首款新車研制成功。但與現在很多新造車企一樣,受制于沒有乘用車生產許可,知豆生存環境艱難。最終,知豆于2012年選擇走出口道路,率先在歐洲布局分時租賃。2014年,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逐步興起之際,知豆開始尋求回歸本土,并先后牽手眾泰、吉利,開啟了代工之路。

  時間來到2015年,知豆的造車路迎來了新轉機。當年6月,第27號令《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的發布,意味著專注純電動(包括增程式)車型研發的企業可以尋求“轉正”。同年,對造車資質渴望已久的知豆提交相關申請,并于2017年底,正式拿到汽車生產資質。彼時,鮑文光可能認為拿下造車資質、獲得超4萬銷量的知豆,即將迎來飛速發展期。事實上,在2017年拿到B輪融資后,知豆估值一度超過12億美元,成為新晉新能源出行領域的獨角獸。然而一切轉變的“猝不及防”。

汽車之家

  2018年前5個月,知豆的銷量成績雖不算亮眼,但也算平穩。事情從2018年6月開始發生突變,這個月之后,知豆幾乎再無銷量。隨后關于知豆工廠停工、裁員、欠薪等負面消息不斷傳出,唱衰之聲不絕于耳。那么,這家新能源領域曾經的風靡一時的車企到底近況如何,為一探究竟,我們實地走訪了知豆蘭州工廠和寧波總部。

  蘭州知豆工廠前身是吉利汽車于2006年興建的蘭州工廠,在2014年底進行戰略調整后開始生產知豆旗下系列車型,年產量約為4萬輛,這也是知豆主要產能提供地。

  我們到達蘭州工廠之時為工作日,不出所料,知豆蘭州園區內少有人走動。在我們圍繞工廠走動的二三個小時左右時間,我們看到了近20名員工,但都處于“悠閑”狀態。我們從園內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工廠已經于去年中旬停工,目前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恢復。

汽車之家

  “目前園區內還有幾百名員工,都處于等待階段。對于我們來說,只要保證工資按時發放就行。”一名工廠員工如是表示,“當然,我們肯定是希望企業能夠向好,目前聽說高層也在積極與當地政府等進行溝通!

  翌日,我們來到了位于浙江寧波南部濱海新區寧海模具產業園區(即寧海智能汽車小鎮)的知豆總部,在這里,知豆與園區展商展示中心等共用一樓,其中4至9層為知豆辦公區。我們自下而上的參觀了辦公區域,僅財務室處于開門狀態,其他辦公室都是房門緊閉。

汽車之家

  不過,我們來的當天是周末,人員稀少或許與這也相關。而從前臺登記處,我們看到了一些知豆員工近期待簽收的包裹和出入登記記錄等,可以判斷這里還有員工辦公。

  隨后我們來到距離不遠的知豆研發中心、微行車體驗場,以及知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從外面看,兩棟樓都處于開工狀態,但由于設有門禁,我們未能進入內部參觀。不過,我們在兩棟樓的中間看到了兩排?空R的知豆系列車型,以及寶駿E100、smart,以及御捷、眾泰等旗下兩座車型。

汽車之家

  事實上,不止知豆,整個寧海模具產業園區都略顯蕭條!整個智能汽車小鎮就是圍繞知豆打造的,所以知豆出現危機后,整個園區都受到了影響,很多廠家處于半停工狀態。”園區內部員工告訴我們,不遠處還有一個知豆寧海工廠,一期項目已經快要大概建設完成,但目前處于停工狀態。

  實地走訪之余,我們也手機聯系了知豆官網上部分經銷商的電話,撥打的電話全部都無人接聽或提示號碼不存在。從上述觀察可以看出,知豆確實面臨著比較大的困境,我們不禁要發問:到底是為何,這一家曾占據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前列的車企仿佛“一夜間”陷入了困境?

■ 動蕩的補貼政策,不成熟的商業模式

  2018年6月,這是個重要的時間點,我們從上文數據也可以看到,從這個月開始,知豆銷量幾乎為零。事實上,從那時起,知豆工廠已經處于停工狀態。去年7月,我們曾聯系知豆相關負責人了解企業近況,當時得到的回復是:“因為6月政策調整,企業在做技術升級和產品系列的調整,為7月的換代做準備,所以6月基本沒有生產”。

  按照當時的技術參數,以知豆銷量主力車型D2為例,在2017年,該款車型每輛能獲得3.6萬元的國補;而在新的補貼政策下,每輛車的補貼降至1.65萬元。彼時在享受國家補貼、地方補貼和廠家補貼后,2017款知豆D2終端售價為4.68-5.98萬元。幾萬元的補貼差額對于知豆來說非常重要,減少后直接削弱了其競爭優勢。

汽車之家

  所以在隨后的2018年7月、8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我們也沒有等到知豆更多的銷量消息,知豆2018年最終銷量為1.5萬輛,距離2018年年初企業定下的8萬輛銷量目標,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單單是補貼下降,可能還不足以形成如此大的困境。事實上自2017年起,一條新增的補貼門檻,給包括知豆在內的眾多新能源車企帶來巨大壓力,即非私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累計行駛里程要超過3萬公里才能領取國家補貼。2018年,這一要求被改為2萬公里。

  當下雖然共享經濟被“炒得火熱”,但其實發展并不如意,近年來,共享租車平臺EZZY、途歌已經陸續掉隊。我們從多個分時租賃企業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目前除非閑置,一般情況下,共享汽車一年大約能夠跑到1萬公里左右,這也意味著,大約需要兩年左右時間,企業才可以申請補貼。

汽車之家

  不過,從2019年開始,補貼又進行了調整,對有運營里程要求的車輛,完成銷售上牌后即預撥一部分資金,滿足里程要求后可按程序申請清算。但同時也提出要求,從注冊登記日起2年內運行不滿足2萬公里的不予補助,并在清算時扣回預撥資金。這意味著,如果兩年跑不到兩萬公里,將拿不到補貼。

  為何在此提出共享經濟,原因在于知豆此前的定位一直是“微出行”,其中分時租賃占據了重要地位。此前知豆出口國外走的就是“分時租賃”戰略,其選擇參與合作意大利SHARE'N go項目,該項目為新能源分時租賃服務,所用4000多輛車大都為知豆車型。

汽車之家

  在先后牽手眾泰、吉利,開啟回國造車路的同時,知豆也將其分時租賃經驗帶回國內,主要載體是小靈狗出行。根據官方信息,截止去年12月,小靈狗出行已成功登陸22座城鎮、運營4.6萬輛純電動汽車,旗下車型主要為知豆D2和北汽新能源EC180。此外,知豆也曾通過多種方式與多家相關出行公司合作。

  共享出行,被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是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但其前期投入巨大,且收益戰線較長,目前國內還未有分時租賃車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持續盈利。鮑文光曾表示,我們深度了解過很多國外知名的分時租賃公司,在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投入車輛要達到1000輛以上才能做得起來。

  鮑文光也指出,現在大家還都在探索,沒有成熟的模式,短期很難盈利。因此對于我們來說,這種模式太燒錢,目前我們的資金只能主要用在新能源汽車的探索上。“所以對于我們來講,目前還是以零售為主。”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第三方機構達示數據的監測顯示,2016年、2018年知豆汽車的上牌銷量中,以公司名義購買、用于租賃的牌照分別占比為53.19%和45.88%。這已經是不小的占比。另有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知豆銷售的車型中,申報私人購買車輛補貼的共有8045輛,僅占當年企業總銷量的19%,但知豆官方表示,2017年還有部分對私車輛在吉利目錄下,公私比例基本可以實現50:50。

汽車之家

  此外,在我們走訪蘭州和寧波兩地時,與當地出租車、滴滴司機溝通中也了解到,知豆在當地多以分時租賃的方式出現。與此同時,我們也在兩地看到了小靈狗出行的多個布局點。不過,位于知豆蘭州工廠附近的小靈狗出行據點車輛幾乎都無法使用,掃描二維碼后,多顯示“車輛已被租賃,請換一輛車”,另外還有車輛被貼有封條。

  我們知道,分時租賃領域,前期投入車輛越多,意味著墊補資金額度也越大的。特別是在提出里程要求,補貼下發延遲之后。以2016年舉例,當年知豆銷量約2.4萬輛,其中53.19%為運營車輛,即1.27萬輛,彼時一輛知豆D2能拿到4.5萬元國補+4.5萬元地補,這意味著光2016年一年知豆就需要墊付11.4億元。這背后沒有巨大的資金支持,很難持續。也因為此,實際上從2017年開始,知豆的危機已經初見端倪。

  此前,汽車之家行業評論員胡玉峰曾表示,目前新能車領域處于熬鷹階段,誰能把對方熬輸了誰就能收割未來市場,所以虧本也要做,但這樣一來中小車企和新造車勢力就苦不堪言了,因為沒有強大的集團轉移支付,也沒有前期巨額的補貼做為屯糧,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投降。

  “知豆定位做城市微行車,初心是好的。但小眾市場很難推廣,為了尋求快速發展,知豆選擇了一條政策導向的道路。”汽車之家行業評論員表示,目前來看,知豆租賃比例肯定大于私人市場,一旦補貼發放出現意外,容易造成資金鏈緊張。并不能說知豆這種選擇是錯的,無非是企業本身實力比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差。

  其實,困境到來之前,知豆并非沒有提前準備。2017年11月,知豆D3正式上市,共包含豆牛士版和圣豆士版兩款車型,兩款車型的NEDC工況續航里程分別可以達到210km和310km。按照2018年新能源補貼計算,知豆D3續航310km版本,國補不降反升,能由2017年的4.84萬元/輛,升至4.95萬元/輛。但最終由于扣除補貼后近10萬元的價格等因素,并未得到市場的認可。

汽車之家

  彼時還有另一個消息傳出,為了能夠改善企業當時的情況,吉利汽車或吉利控股很可能將再次增資知豆汽車,成為知豆汽車的大股東。大約去年6月底,鮑文光不再擔任總裁一職,只保留董事或顧問頭銜。雖然此后接近知豆人士否認鮑文光曾離職知豆,但總裁一職換成曾任漢騰汽車總經理的李學明,為不爭的事實。

  但是,將近一年的時間過去,并沒有吉利增資的消息傳出,而知豆的困境也沒有改善,甚至愈演愈烈。相關知情人士告訴汽車之家,目前知豆還在與吉利就相關問題進行進一步協商。不過也有汽車分析師認為,目前吉利在不斷尋求品牌高端化,大概率不會選擇增資知豆。

■ 創始人回歸,知豆還是姓鮑

  困境已經形成,如何破局?走訪之余,我們向知豆方面了解了企業的未來發展規劃。知豆方面回應稱“股東、鮑(文光)總及經管層在努力讓企業擺脫目前的問題,重新起航”。相關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企業在鮑文光的帶領下已經開始重組,未來半年主要工作是做好企業的戰略調整

汽車之家

  至于如何調整,知豆方面并沒有詳細介紹。但從上述回應我們可以看出,作為創始人,鮑文光已經全面回歸企業。我們就此也聯系了業內相關人士,得到的回應是,此前吉利曾想收購知豆,但目前其似乎另有打算,所以鮑文光回歸繼續帶領知豆。另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也做出同樣表述,他認為,吉利目前的主流市場在10萬到30萬元之間,“吉利不會把自己往低了做,產品利潤太小了!

  但這并不代表知豆已經沒有未來。“其實知豆的情況還不算最壞。”一位接近知豆人士告訴汽車之家,至少目前知豆已經拿到汽車生產資質。這在當前來說,還屬于比較稀缺資源!據我了解,知豆供應鏈欠帳應該在八億以內。目前大多企業拿到資質的成本超過這一數字。”上述業內人士如是說。在他看來,知豆具有資本拿下投資,或者大股東。

  除了獲得資金,產品上知豆也要進行升級。目前共享領域還未達到規;饺耸袌鲆廊皇侵鲗。此前知豆主打兩座微型車,但從市場數據顯示,無論是燃油車的smart fortwo、豐田IQ,還是電動車的眾泰E200、寶駿E100等,銷量都不算理想。

汽車之家

  “兩座車至少在五年內在中國都只會是小眾車型。”某汽車行業分析師認為,兩座車是在物質需求和基本需求得以滿足后才會有的,更高層面的需求,目前在國內市場對其需求度不夠。

  知豆或也認知到這一點,實際上,早在去年7月,五座純電動小型SUV——知豆D5即進入了工信部目錄,我們在知豆寧波總部也看到了數輛帶有吉利和知豆尾標的D5。

  該車基于吉利遠景X1打造,車身尺寸方面,新車長寬高分別為3778mm/1663mm/1519mm,軸距為2353mm,輪胎規格為175/60 R15,整備質量1150kg。動力方面,新車搭載一臺最大功率可達47kW的電動機作為驅動,與之匹配的是一塊容量為32.94kWh的電池組。知豆D5的最高車速可達110km/h,最大續航里程可達255km。

汽車之家

  從各項數據而言,該車表現不算優異。但是,上述汽車行業分析師認為,基于此前鮑文光在自行車等領域多年的經驗,專攻相對低端市場其并非沒有優勢。不過,該優勢不在低速電動車市場,而在私人,以及未來的共享領域。

  短期來看,雖然自2018年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后,向高續航、低能耗方向傾斜,微型車市場在不斷萎縮,但以2019年3月為例,微型車和小型車分別占純電動車總銷量的26%和17%,一旦在該領域站穩腳跟,也能夠較好的在市場存活。這或也是比亞迪、長城等車企,陸續推出比亞迪e1、歐拉R1車型試圖攻占這一市場的原因。而該領域此前為知豆主戰場,或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而知豆也只有在此基礎上站穩了腳跟,才有后話可說。

  長遠來看,微型電動車終極市場取決于共享出行的發展。汽車之家行業評論員認為,因微型電動車成本低、好打理,是很好的共享車型選擇。但這一領域仍然面臨兩大危機:一是越來越多的車企在攜手摩拜、滴滴等車輛運營公司擠入這一領域;二是在自動駕駛未落地前,分時租賃的盈利前景尚不明朗。對于資本厚度不夠的知豆來說,未來在該領域與大的運營公司合作或為更好的選擇。

汽車之家

  其實,在技術、政策不占優的情況下,企業拿下市場的案例也不在少數。以華為為例,其早期走的也是“農村包圍城市道路”,即在技術和實力尚不足以跟一流跨國公司在主流市場相抗衡的階段,如優先進入非洲市場,并依靠較低價格和周到服務贏得市場,從而為進入其他市場打下基礎,這或許也值得汽車企業學習。

■ 全文總結

  從銷量領先到幾無產出,知豆在一年不到的時間里經歷了大起大落,而這背后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大環境使然。事實上,補貼逐步退去、技術要求加強,中國汽車產業正在逐步進行自我變革,深處其中的車企更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越是細分也或越有機會?梢灶A見的是,未來半年或許更長時間,對于知豆,以及其他中國品牌來說都至關重要。而從某種角度看,商場好比圍棋對弈,看著是穩扎穩打,一城一池步步為營,但一步不慎,就可能在頃刻間全盤失守;反之亦或是看上去已全無退路,卻可以在一招棋后全面盤活,至于到底最終如何收官,則需看落子前心中是否已有大局。(文/汽車之家 章漣漪 肖瑩)

眼見為實|半年調整期 知豆尋求再起航 汽車之家
查看同類文章:
企業動向
眼見為實
帶你懂行業
更多精彩內容:
新車上市/價格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