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占領了電動車技術高地的特斯拉,正在向下一個技術高地進擊——完全自動駕駛(Full Self-Driving)。我們或許不用懷疑其CEO馬斯克的瘋狂和極客精神,但對特斯拉是否有足夠、持續的現金流支撐起馬斯克的宏偉計劃,還要打一個問號。關于解決現金流的問題,特斯拉可能正在把希望寄托于在建的第三座超級工廠上。按照馬斯克的預想,這座年初剛剛奠基的工廠,今年年底就應該開始貢獻產能了。上海工廠的建成不但能有效解決特斯拉的產能問題,還有助于特斯拉近水樓臺收割中國電動車市場。那么,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進度究竟如何呢?馬斯克的預想能否成為現實?為了了解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實際進展,我們來到了上海浦東臨港產業區。
《眼見為實》第2季系列報道 | ||
期數 | 車企 | 文章 |
第一期 | 騰勢汽車 | 騰勢汽車銷售體系解散的背后 |
第二期 | 奇點汽車 | 探三地工廠揭秘奇點造車迷霧 |
第三期 | 知豆汽車 | 半年調整期 知豆尋求再起航 |
第四期 | 銀隆新能源 | 工廠運轉 董明珠造車未必失敗 |
第五期 | 特斯拉 | 從上海工廠到特斯拉的下一城 |
■ 工廠七月底封頂,招聘產線部署員工
我們在5月14日走訪了特斯拉上海工廠,到達工廠的時候已臨近正午。和我們走訪的大多數新建工廠不同,特斯拉上海工廠異常忙碌,車間外側停放了十余輛吊車,成群的工人從工廠里走出來,工廠門口聚集了一些賣午餐的商販。
從圍欄外向工廠內望去,視野完全沒有障礙,可以清晰看到,工廠主體已經明顯成型。看見拍照的工人還在熱情的打招呼,我們向從工廠走出來的工人咨詢進度,工人表示,預計工廠在今年7月底完工。相比工人的放松,保安則具有更高的警惕性,警告我們工廠不允許拍照。
從我們看到的工廠進度,與馬斯克的預想差距不大。今年1月,特斯拉在上海舉辦工廠奠基儀式的時候,馬斯克曾發布推特稱,特斯拉上海工廠第一期將于今年夏季完工,年底開始量產Model 3(參數|詢價)車型,明年產能則會大幅提升。根據環評公示顯示,特斯拉一期產能將達到25萬輛,占地面積超過86萬平方米,生產車型包括Model 3與Model Y。特斯拉上海工廠整體產能規劃是50萬輛,總投資額預計達到500億元。
伴隨著上海工廠即將落成,特斯拉已經開始著手招聘工廠產線布局相關員工。特斯拉一周前在官方招聘平臺發布了“工廠固件研發團隊(Factory Firmware Team)”招聘信息,在描述工作崗位時表示,“固件研發團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充分發掘特斯拉‘智慧大腦’潛力,在超級工廠里部署汽車固件智能系統,為超級工廠智能制造而賦能�!币髴刚邔χ悄苤圃旃S的規劃、設計有一定見解,且熟悉精益生產理念。
特斯拉上海工廠從項目審批到投建的效率,都要遠遠超過國內任何一個新建汽車項目。從特斯拉的角度來看,該項目是其在美國本土之外建設的首個超級工廠。
■ 特斯拉盈利困境,電動車自燃之殤
看起來在中國市場求風得風、求雨得雨的特斯拉,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一帆風順。自2003年成立,特斯拉用了16年的努力,還未能實現扭虧為盈,只實現了個別季度的盈利。從最近一個季度盈利情況來看,特斯拉虧損6.68億美元,再加上10億美元可轉債的現金償還,一季度末,特斯拉僅剩22億美元的現金儲備,馬斯克表示,這只能讓特斯拉再支撐10個月。在這樣的情形下,特斯拉不得不展開新一輪的募資,本月初,特斯拉宣布完成了27億美元的股票和債券混合融資。
這筆融資雖然不少,但特斯拉需要用錢的地方同樣很多,包括上海工廠投建的后續資金、即將推出的Model Y、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等等。因此,盈利依然是特斯拉亟需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則在于其大眾化車型Model 3、Model Y的規模交付。
此前,據《德國經濟周刊》報道,通過拆解從二手車市場里購買的Model 3計算,Model 3在材料和物流方面的成本為18000美元,人工成本則為10000美元,因此,總計潛在成本為28000美元�?梢钥闯�,Model 3的利潤相當可觀,但該媒體進一步指出,這需要Model 3周產量達到1萬輛才能實現。
馬斯克沒有否認這樣的利潤空間,并表示終極目標是達到25%的毛利水平,但這主要是通過高性能、高續航里程版本,或通過出售額外的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來實現。這樣的毛利水平要遠遠高于傳統車企,即便被認為利潤率最高的奔馳汽車,其單車利潤率也僅為10%左右。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特斯拉目前轉虧為盈的關鍵是規模化交付Model 3,這就中國工廠如此重要的原因。2018年末,Model 3每周的產量已能達到7000輛,如果按照特斯拉規劃發展,預計年底在上海工廠實現3000輛/周的產能,兩者相加正好實現每周1萬輛的產能。
另外,從市場層面來看,特斯拉國產化也十分必要。2019年一季度,特斯拉一共交付63000輛車,其中Model 3交付了50900輛。而2018年四季度,特斯拉共交付90700輛車,Model 3交付63150輛。對比兩組數據可以看出,特斯拉銷量一季度出現了大幅下滑。
雖然特斯拉沒有公布2018年全球各地區銷量情況,但從各地區營收貢獻來看,美國、中國、荷蘭、挪威位列前四位。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其營收情況僅占特斯拉總體營收的8%,顯而易見,特斯拉需要在中國市場再加一把力。國產化帶來的銷售價格下降,毫無疑問將助力特斯拉占領中國市場。
而能否完全打開中國市場不是特斯拉一廂情愿就可以的,這一方面,要看中國市場的內部環境,另一方面,還要看用戶對電動車的信心。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各跨國車企的兵家必爭之地,2018年來,紛紛加大了車型的投放力度,且后續還將加大投放。與此同時,中國市場上孕育了一批新興造車企業,根據一季度數據統計,在售車型已經達到13款。
與此同時,電動車作為新生產物,對于其安全性、使用便利性的質疑一直沒有停過。尤其是今年以來,各大汽車品牌的“幾把火”,電動汽車的安全性討論又被推至風口浪尖,這其中最兇猛的一把火就是特斯拉貢獻的。
4月22日,一段車庫中特斯拉Model S突然自燃起火的視頻,并引燃身邊數輛汽車,所幸沒有人員傷亡。初步調查的結果是動力電池短路引起的,目前,特斯拉官方回應稱,正在核實情況,還沒有最終結果。有關電動車自燃的問題,如果各車企不能給出一個有可信度的答案及可靠的解決方案,必然會影響消費者對電動車的信心。隨著中國工廠的落成,特斯拉若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還要在產品價格、質量把控,以及消費者信心樹立方面下一番苦工。
■ 進軍自動駕駛,征服出行行業
伴隨著全球汽車電動化浪潮,特斯拉在電動化領域的布局基本定型。在這之后,特斯拉的重點將逐漸轉向更艱巨也更具顛覆價值的領域——自動駕駛。不久前,特斯拉官方發文稱,自誕生之日起,完全自動駕駛便是特斯拉的重要目標,這也是其實現“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的重要途徑之一。
4月23日,特斯拉發布了完全自動駕駛計算機(Full Self-Driving Computer)以及自研的自動駕駛芯片。特斯拉表示,這意味著其在完全自動駕駛硬件與軟件方面都實現了自主研發。而除了車載電腦外,特斯拉正在生產的所有車型全部搭載了實現完全自動駕駛能力所需的硬件:環繞車身搭載的8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傳感器以及增強版前置雷達。
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邏輯是,采用“機器視覺”技術對攝像頭所拍攝的環境圖像進行解析,以實現類似人類依靠視覺駕駛車輛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這正好搭配其具有強大圖像處理的自動駕駛芯片,特斯拉表示其完全自動駕駛芯片容納了60億個晶體管,擁有強大的神經網絡處理器,每秒可處理高達2300幀的圖像,是此前運算速度的21倍。
特斯拉采用類似人類大腦運行邏輯的深度神經網絡以實現完全自動駕駛能力。當車輛配備的攝像頭采集環境圖像信息后,會通過完全自動駕駛芯片進行處理,識別出車道線、周圍車輛、交通指示牌、紅綠燈等,并且對于道路的走向、其他車輛和行人的移動軌跡做出預測,從而計算出可以行駛的區域。特斯拉也承認,如同人類學習知識一樣,完全自動駕駛芯片也需要通過不斷地訓練和“學習”提升其判斷的精準性。
不走尋常路的馬斯克,在自動駕駛領域,再次拋棄了車企選擇的主流技術路線,并猛烈抨擊激光雷達,認為那是一個愚蠢選擇,三年內將被取代。如同最初推出電動車一般,馬斯克也受到了傳統企業槍林彈雨般的反擊。目前,自動駕駛技術路線還不能分出伯仲,還處在持續投入階段,即便馬斯克的判斷是正確的,若想技術成熟、成本下降,還需要繼續投入重金,預計這將是特斯拉后期燒錢的主要領域之一。
技術只是商業模式的支撐,自動駕駛其實只是人類未來出行價值鏈上的一個重要支點,以自動駕駛撬動的共享出行領域更具想象空間。馬斯克當然也關注到了這一市場,并已經暴露出野心,在發布自動駕駛芯片的同一天,馬斯克表示,計劃到2020年,投放100萬輛特斯拉車輛進行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馬斯克非常嫌棄Uber和Lyft的效率和成本,并希望通過自動駕駛出租車將這兩方面大大改善。
雖然馬斯克時常做出一些夸張的承諾,并在時間上頻頻跳水,但他對技術趨勢的判斷和推動技術創新的能力又往往令人望塵莫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曾表示,想把握汽車行業未來的趨勢,中國企業應該關注一下特斯拉在干什么。而不論自動駕駛還是共享出行,都是非常燒錢的戰場,且短期內難以看到回報。但從長期來看,為了不被淘汰出局,這兩個方向又是車企的必行之路。不管怎樣,隨著特斯拉中國工廠的投產,從明年開始,特斯拉或許即將進入發展的另一個篇章。
全文總結:
《眼見為實》節目已經做了兩季10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走訪了多家新興造車企業的工廠,綜合來看,特斯拉上海工廠項目確實要優質的多。再通過復盤十余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特斯拉的很多動作都具備行業引領性,比絕大多數新興車企都要高出一個“段位”。但一家企業的發展還離不開消費者信心,這種信心來自品牌、產品、服務等各個方面,希望特斯拉能夠在產品質量保障、用戶服務機制、銷售體系穩定,以及用戶所擔心的動力電池安全、自動駕駛安全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文/汽車之家 肖瑩 章漣漪)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