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華為,這家公司在近期一直牽動著億萬國民的心。在5G技術上華為首屈一指,在汽車領域華為也有自己的戰略計劃,雖然明確聲明了不造車,但車聯網是其主攻的方向。
不過,華為的“野心”不僅僅只是想做好車聯網這一畝三分地。5月30日,華為Fellow、無線標準部部長、智能網絡汽車標準法規負責人萬蕾在第六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CICV 2019)上闡述了華為對車聯網的思考,“如果我們只做車聯網,卻不為未來的智能網聯汽車的深度融合做準備,那么自動駕駛產業化就會非常晚。而且,無論是從將人解放出駕駛,還是包括發揮更好的智慧交通的社會效益的角度來講,其實都不能充分體現出整的體價值!
『華為Fellow、無線標準部部長、智能網絡汽車標準法規負責人萬蕾』
為了能夠做好車聯網與智能網聯汽車的深度融合,華為也向整個汽車產業界提出了“車同軌、書同文、行通倫”三大概念。
“車同軌”——構建新一代的數字交通地圖
早在秦國統一六國時,“車同軌”指的是將各國不同馬車的軸距、不同寬度的車道實現了統一。華為認為,現如今“不同軌”的主要表現在道路基礎設施的復雜性上,例如道路標線不清晰、限高/限寬(有的道路三個出口寬度各不相同)、有軌電車與乘用車混行、灑水車類的工程車輛道路作業等等方面,這種“不同軌”的現象給自動駕駛汽車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萬蕾稱,“車同軌”的概念匯總起來說就是要構造數字化交通地圖的一張網。例如,高精度地圖是否能夠實現實時管理,在有路障的情況下,如果高精度地圖能給車輛提供一條虛擬車道線,這對自動駕駛汽車就極有幫助。另外,路標不清或者沒有標線的地方,高精地圖也能夠提供相應的標線,起到警示的作用。
針對道路設施,對于交管部門來說,基礎道路首先應該考慮分清楚結構化道路和非結構化道路。像結構化道路,雙向車道是不是中間能夠隔離的比較好?非結構化道路也要考慮規范一些道路基礎的元素,包括紅綠燈的標識標線和道路圍欄的規范化。此外,還包括路段數字化、路口數字化以及標牌數字化等。
再往上一級是更動態化的管理,比如早晚高峰的流量實際上是動態變化的,以紅綠燈實現更加智慧的交通調度,還有對大批量行人流量的預警。包括臨時路障的提醒、潮汐車道,這些都可以在動態交通監管中給大家提供服務。
萬蕾稱,對于高度智能化的汽車可以提供數字化的軌跡線,這所有的一切都應該通過新一代的“車同軌”數字地圖來承載。
“書同文”——統一的“消息集”
“書同文”側重的是車-車的協同,路-路-交通系統之間的“語意”。萬蕾舉例稱,一個有經驗的人類司機尚且應付不了各種紅綠燈、標牌以及復雜的岔路口,對于機器來說更難,“將來紅綠燈的識別應該是自動駕駛的TOP1任務”。交規標識已經讓人眼花繚亂,路障則更多,如果讓自動駕駛汽車浪費算力去做識別,那么就沒有足夠算力和時間去應對緊急事件。
萬蕾認為,需要統一車路協同的“消息集”,建成中國數字化的ITS(智能交通系統)!跋⒓笔紫仁且绮课,相當于將高速公路和城區系統消息集盡量統一。其次是跨地域、跨省、跨市實現統一,不同的車和路的消息集也要統一。
“行同倫”——統一的法規和標準體系
“行同倫”則是與交規系統、法律法規相關,包括自動駕駛測試的法規、L3/L4級自動駕駛商用的法規,以及保險等等。
萬蕾表示,“行同倫”主要是建設統一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首先,自動駕駛測試本身在全國有一套統一的標準,其次在不同的測試區有互認的原則。完善統一的體系能夠支撐將來牌照的發放、交規更新和保險的設立。另外,C-V2X(基于蜂窩網絡的車聯網)的規模部署,實現基礎設施數字化,真正把車輛的智能化與道路智能化深度融合。當然,也要匹配好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節奏。(文/汽車之家 鮑彬斌)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