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在普通大眾心中,采埃孚享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因為它生產的變速箱首屈一指,人們對其自然熟悉不過。但也許,很多人對采埃孚未來的打算卻不甚熟悉,采埃孚將不再是一家單純的變速箱公司,而是逐漸演變成聚焦于未來出行領域的科技公司,并且就未來交通提供廣泛的產品系列,以及系統性的解決方案。我們也有幸就采埃孚未來發展的一些問題,與采埃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工程技術中心總監綦平一起聊了聊。
60秒速讀全文
1、采埃孚是綜合性的技術供應商,為主機廠提供“較為中性的”解決方案。其為自動駕駛汽車打造的超級計算機ProAI,單從算力的角度看,大約有2年的領先期。
2、cubiX是一款集成眾多底盤系統協調能力的新軟件,能完美協調自動駕駛汽車的運動控制,并能提供更多的駕駛功能。
3、深耕中國本土化依然是采埃孚的發展方向,與以往不同的是,采埃孚將在中國實現與全球同步的研發實力。
● 談技術能力:采埃孚是綜合技術供應商
采埃孚將“零愿景”歸結為三個關鍵詞:See、Think、Act,這也恰好對應自動駕駛技術里的“感知”、“決策”、“執行”。針對未來出行的想法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自動駕駛、電驅動(電動機和電力電子設備等)、綜合安全(如安全帶、車外氣囊等)、車輛移動控制(減震、轉向系統等)、智能物流、數字化。當然,自動駕駛是采埃孚未來出行戰略的核心,并將圍繞此技術落實場景應用,比如智能物流。
就采埃孚而言,由于其百年的發展歷史,在執行層(汽車移動控制)其實有著很深厚的技術積累;而通過一系列的收購和技術合作,也逐漸補齊了感知層的體系化能力,比方說和Ibeo聯合開發固態激光雷達等。在采埃孚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中,“聲量”最大的就是其不斷迭代推出的ProAI,這也是決策層的明星產品,屬于自動駕駛汽車的“大腦”。
ProAI是采埃孚和英偉達合作共同推出的車用超級計算機,英偉達為采埃孚提供了芯片。在今年1月美國CES上,采埃孚推出了第四代ProAI產品——ProAI RboThink,適配L4級自動駕駛應用。RobThink的算力可達到150TOPS(TOPS:萬億次每秒)。由于RobThink具有靈活的拓展性,最多可模塊化組合4個單元,最高算力可以達到600TOPS。
談及ProAI產品的綜合性能在行業內的水平,綦平稱,“從算力的角度來說,在能夠實現大規模量產應用的情況下,ProAI在業內有2年的領先期!
其實,除了英偉達之外,采埃孚已經拉攏一系列合作伙伴構建起了自己的技術生態圈,在這個圈子里還有百度、海拉、IBM、佛吉亞、e.GO等等。采埃孚也不再僅僅提供變速箱,而是綜合性的技術供應商,用綦平的話來說,采埃孚所提供的是“比較中性的方案”。
“e.GO Mover這個項目,并不是采埃孚要造車,而是將采埃孚現有的系統能力在一輛車上進行展示。有了能力的展示,主機廠才可以信任你!濒肫皆谡劦絜.GO Mover時表示,e.GO Mover所有的能力都來自采埃孚,而e.GO方面則側重于制造和營銷!爸鳈C廠可以買一整套方案,也可以買其中一部分,甚至僅是ProAI或者是雷達。采埃孚準備為汽車行業提供一個比較中性的、模塊化的平臺!
● 談cubiX:更智能的底盤系統協調
自動駕駛需要像ProAI這樣的“大腦”來解決車輛決策規劃的問題,但在具體執行時,在運動控制方面同樣也需要一個“神經中樞”來解決協調控制的問題,例如如何把轉向、減震和制動等諸多子系統完美地協調好。采埃孚把這種能夠實現更智能化的底盤控制能力的產品稱作“cubiX”(類似于一個智能底盤控制“協調員”)。cubiX是一款集成眾多底盤系統協調控制能力的新軟件,其作用是集中控制車輛的所有執行系統,這些執行系統通常影響著用戶的安全和乘車體驗。綦平稱,“大寫的‘X’,意指能夠聯合n多的信息。”
以傳統汽車為例,比如剎車和轉向是獨立的兩套系統,能夠使這兩套系統完美配合也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大腦”在協調,而這個大腦就是人。但在自動駕駛汽車中,如何來協調各子系統,并將車控制到什么樣的狀態就是一個新問題了。而采埃孚要做的就是模擬人類駕駛員來實現趨勢控制,或者說是階段性控制。
那么如何來簡單理解自動駕駛汽車更協調的底盤控制呢?綦平例舉了一個通俗的例子,“比如前面是一個紅燈,還有10秒就變成綠燈了。人類駕駛員預感到通不過路口,會如何決定呢?他馬上把油門松開,然后讓汽車慢慢移動過去。反之也可能是松開油門再慢慢剎車。那么在自動駕駛汽車中,得到了一個信息,怎么去控制這一段距離。我們現在是以汽車動力學為導向,基于車所在狀況做控制,使得最終‘大腦’做的決定是唯一的、有效的。否則的話,甚至在不同的場景做出兩個完全是矛盾的判斷,又是剎車又是加油。簡單地說,就是把決策控制做協調!
隨著汽車不斷智能化,其輔助系統和機電一體化的執行器數量也在不斷增加,cubiX就能夠以靈活的方式來協調這些子系統,為未來汽車提供廣泛的駕駛功能。
● 談本土化戰略:在中國完成全新的研發/生產
自1981年進入中國起,采埃孚一直在不斷做深中國本土化,陸續在中國建設了近40個生產基地和200多個售后網點。據采埃孚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中國市場為采埃孚貢獻了62億歐元(近500億人民幣),占全球銷售額17%,占亞太區銷售額近80%。
站在入華第39年的關口,深耕本土化依然是采埃孚的既定方向,“在中國,為中國”是采埃孚為實踐本土化戰略喊出的新口號。
綦平稱,“從一開始,采埃孚進入中國主要是賣零件,然后逐步實現本土化裝配,再進入到‘國產化’,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德國完成研發,在中國只是做本土化生產!辈贿^,現如今采埃孚的本土化戰略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中國市場發展迅速,規模也很大,對產品的要求不再滿足于我是‘第二使用者’,必須要有全新的產品在中國完成研發和生產。”
從產業發展來看,無論是自動化、電動化還是網聯化,中國都走在了行業前列,“更中國化”幾乎是所有國外企業的共同訴求。站在采埃孚的角度來看,有一件事或許可以算是加深本土化的標志。在今年上海車展上,采埃孚將coPILOT(滿足L2+自動駕駛需求)自動駕駛樣車首次在中國進行全球首發。
“如果是在過去,像coPILOT這樣的技術產品一般都是在國外法蘭克福車展或其他地方發布,但我們首次擺到上海進行全球首發。雖然,在上海車展展出時僅做好了硬件配置,軟件配置要到今年7月份才完成,擺到上海的意義就是說要在中國做相應的應用開發!濒肫皆谡劶癱oPILOT時如此表示,“我們必須做一些核心項目的本土開發,圍繞中國需要什么而展開項目!
其實,除了coPILOT在中國進行全球首發外,包括電驅動等技術的研發也相繼落地中國,加速了本土化進程。采埃孚希望,在未來能夠將亞太地區的銷售額占比提升到全球銷售總額的30%。
全文總結:
這些年,采埃孚一直都在積極轉型,逐步讓自己擁有了擺脫依賴內燃機業務的能力。在與綦平的交流中,也感受到無論是采埃孚的產品技術能力還是對中國市場的經營都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屬于采埃孚的“第二春”即將到來。同時,綦平也對中國本土零部件企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中國本土的競爭對手正日益強大,從當初跟著“采埃孚們”后頭copy,到現在逐步具備了自主研發實力,甚至在某些方面絲毫不落后?梢姡谖磥淼钠嚵悴考袌鲆矊⒊尸F出全新的競爭局面。(文/汽車之家 鮑彬斌)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