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8月1日,華晨集團對外公布最新人事變動,高衛民正式出任華晨集團總工程師一職,將全面負責華晨集團整車產品研發、質量提升等方面工作。在人事變動公開的一周后,我有幸在沈陽見到了這位汽車界的元老級人物,作為在汽車領域有著近40年工作經驗的他,為何在此時選擇了華晨集團,高衛民用簡單的兩個字回答我們——緣分。
● 來到華晨是一種緣分,更是長期醞釀的結果:中國人不能沒有自己的技術。
高衛民,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并且長期在上海生活工作,在此次對話之前我特意向華晨方面了解,本次與高衛民的交流是在上海還是在沈陽,畢竟他剛剛接到任命不足一周時間,而華晨方面的回復“高總此時此刻已經在飛往沈陽的飛機上了。”
“7月20日與閻董(華晨集團董事長閻秉哲)溝通,27日返回上海,8月1日上班!睆呐c華晨董事長接觸,到加入集團,高衛民做出這一決定只用了不到10天,更何況作為行業內的老資歷,高衛民本不用這般迅速來到集團報到,“來到華晨也是一種緣分”這是高衛民給出自己為何選擇加入華晨汽車的答案,這個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但他也補充道“任何果斷的決定,一定是長期醞釀的結果。”
在正式踏入車企之前,不同于其他企業高管,1958年出生的高衛民當過汽車生產線的一線工人也曾在同濟大學任教,出任機械學院副院長,后擔任過泛亞副總經理;上汽工程研究院院長,這之后加盟北汽集團,擔任集團總工程師,離開北汽后陸續加盟漢能汽車和上海鎣石汽車。他坦言,與華晨集團董事長閻秉哲在中國品牌的發展思路方面保持高度的一致,“物以類聚人與群分,工作要有成就感的同時,還需要和伙伴們是一類人,這樣才有團隊精神!笨梢哉f在近40年的工作經歷當中,高衛民擁有著豐富的經驗與閱歷,而最終決定讓自己重回傳統車企,這份醞釀更多的是一個對于中國本土技術研發的執念。既然思路能夠達成共識,對于這份新的工作充滿熱情的高衛民早已按捺不住。
合資企業的工作經歷,讓高衛民深刻感受到,中國人不能沒有自己的技術,合資企業往往受制于國外專利,甚至工廠的一磚一瓦都需要符合海外標準,甚至不惜高額成本進口,而這恰恰限制了中國自己的汽車工業發展,前期投入巨大的同時,企業的利潤僅存于生產過程當中。所以發展中國自己的汽車工業,光靠合資是走不通的!白约耗軌驗樽约旱漠a品自給自足,才能夠叫自主品牌!睅е@份執念,在經歷了兩家新勢力造車企業之后,高衛民最終選擇了華晨汽車來再次完成這份執念。
● 站在華晨外和站在華晨內看到的不同
“華晨是個老品牌,有著曾經輝煌的歷史,而現在有些困難。”在加盟之前高衛民很清楚當下華晨集團的處境,由于此前的發展過度依賴于合資業務,2018年華晨集團旗下全系品牌銷量達到61.61萬輛,其中,華晨寶馬的銷量占75.5%,曾經輝煌的華晨中華一度被認為發展前景不明朗。隨著原沈陽市副市長閻秉哲正式接任華晨集團董事長,華晨集團的改革正式開始。
作為集團總工程師的高衛民負責分管規劃部和大數據中心,將針對華晨中華產品開發進行重新規劃部署,華晨現有的產品在在架構建設方面并不強,這也使得華晨中華的產品單車成本居高不下,這也是作為整車開發平臺與架構建設方面專家的高衛民最為擅長的,他希望通過平臺化,使得華晨中華產品序列增加的同時,降低單車的生產成本。同時未來高衛民還將通過數字化改革,來優化華晨的生產、研發、采購體系。通過集中采購降低成本,使得華晨按照正規汽車企業發展,同時回歸到汽車企業的本質,為用戶打造好車。
來到華晨不足10天的高衛民坦言時間雖短但感受深刻!皼]來之前知道會遇到困難,但真看到了發現困難比想象的大。”管理保守、制度不健全等傳統國企遇到的問題在華晨一樣存在,不過在這當中高衛民也發現華晨汽車的出色的團隊精神以及團隊方向,包括與寶馬之間良好的合作更是這家企業的亮點!皬漠a品合作到技術合作,只有技術合作才是本質的合作,是兄弟,是利益共享!苯洑v過合資企業的高衛民知道海外車企對于技術的把控極為嚴苛,能夠與寶馬、雷諾這樣的國際型企業進行技術合作,在高衛民看來是難能可貴的。此外,華晨還與華為、騰訊簽約,通過與科技型企業合作創新出新的生態,他認為隨著新四化的發展,合作伙伴很重要,而這當中華晨能與中國優秀的科技型企業走在一起,是機遇。
● 新能源車是方向,但也需要人才的培養
談到汽車新四化,就不能不提起新能源車,在高衛民看來新能源車是未來的方向,這是中國汽車工業趕上對手的契機,但發展的道路是困難的。未來華晨將在新能源汽車上采用多條線路并走的方式,包括純電動、燃料電池、插電式混動,這當中成本高并且依然消耗燃油的增程式混動技術,在高衛民看來并非是未來的方向。同時新能源技術的研發不僅僅在動力總成方面,華晨在充電和換電技術上也在進行同步研發。我們在華晨集團總部新的展廳當中已經看到了一個作為模型所展示的插電式混動車型底盤,相信不用多久華晨中華所打造的插電式混動車型就會發布。
而在新能源的研發當中高衛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人才才是最稀缺的。”固然華晨可以通過與寶馬的技術合作來得到新能源技術方面的鞏固,但在高衛民看來,真正的核心技術還是需要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所以如何聚攏多方面人才也是他未來將要為華晨解決的一大問題。雖然華晨汽車是一家國有企業,但高衛民也談到“華晨的人才戰略是有變化的,未來我們將聚集各個地區人才,甚至我們會在南方有新的研發基地。”作為曾經在同濟大學任教的他而言,人才戰略也是使得他加入華晨汽車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他看來,研發是一個長久的話題,尤其在新能源方面的研發,如果真的需要得到重大突破是需要時間和人才的積累的,而這些是依靠投資的新造車勢力所不能擁有的,他們更在意的是短期的投資回報率,相比之下作為體量更大的華晨集團則擁有更加得天獨厚的實力。
● 高衛民的未來與華晨的未來
在對話的最后,我們想讓高衛民聊一聊對于華晨和對于自己的預期,他的回答更多的在于華晨方面,包括當下整個生產研發體系比較常規,需要通過集采和平臺化降低成本,為企業帶來更多利潤,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銷量。另外傳統企業過于保守,要通過數字化方面進行優化創新。同時通過產品的改進,使得華晨的產品更加貼近用戶的需求!翱偠灾,目前的時間,只能說盡快,希望越快越好!
而談到對于自己的預期,高衛民談到“我做了很多年的汽車,走過彎路,但我還有熱情在華晨發揮余熱,帶領華晨不走彎路!睂τ谝呀61歲的高衛民而言,其實早已經沒有什么職業規劃可言,他完全可以選擇在家頤養天年,但恰恰是因為懷穿著一份熱情,使得他并不想就此離開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就像前面所談到的,基于緣分高衛民將在華晨汽車繼續發揮余熱,從而完成他對中國汽車技術研發的執念。(圖 文/汽車之家 耿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