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行業動態 正文

電享科技朱卓敏:智能充電服務解決痛點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汽車之家 新聞]  8月19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汽車之家承辦的第一屆“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電享科技PowerShare創始人兼CEO朱卓敏發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汽車之家

  前面嘉賓都講的比較大,電享科技更多聚焦于我們股東給我們賦予的勢能,更多是比較細的,我們是做整個行業的“釘子”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大家看到了比較落地一點,或者大家覺得比較實在一點。我們更多配合各個生態體系的建設,因為我們把自己定位為PowerShare,技術合作伙伴去解決目前的一些問題。包括雷諾廠商大家都知道,可能在全球的銷量是第一,超過特斯拉。我們更多是把歐洲的一些思想以及海外的思想以及結合中國國內的實際情況,我們更多是去共同探討怎么樣解決一些電動汽車的銷售以及體驗和支撐整個經銷商的網絡。

  我們市場營銷做PPT可能不太清楚,今天來的觀眾更多是經銷商,我臨時寫的一些東西,跟PPT不太有關聯。電享科技其實還是主要是科技型公司,解決充電領域的問題。我們目前的合作伙伴主要還是聚焦在車企的服務,包括雷諾-日產-三菱以及戴姆勒的客戶以及海內外的合作伙伴。

  歐洲市場以及中國市場的產業鏈的不同,去尋找怎么樣解決未來EV市場。中國市場過去整個汽車銷售是下滑的,但不管怎么樣EV市場銷售是在增長的,而且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的信息媒體,大家都在討論EV,包括OEM很多主機場都在尋找未來的發展,很多OEM甚至宣稱他們在傳統汽車廠的研發已經停止了,更多是全力以赴投入電動汽車的發展。很多OEM關廠、裁員或者關停一些業務,但是我們接觸到宏觀規劃的OEM,他們基本上這部分的縮減開支、裁員部分大部分都是在傳統汽車行業的部分。在EV這一塊他們還是持續投入,一個是銷量下滑,另外是我們怎么樣解決電動汽車的市場。

汽車之家

  整個EV對于經銷商而言是不好的消息,減少了到4S店的售后服務。這也是大家為什么更多探討、去尋找一些新的增長點。這些新的增長點在于哪里,可能其他的業務板塊我們前面嘉賓都在講了,但我們可能更多是關注怎么樣解決經銷商這一塊的增長,這一塊增長更多是提供給用戶提供更好充電服務,這些充電服務能夠保證用戶一直買車。用戶買車關注兩點,一點是這個車能跑多少,另外是能否解決充電問題。充電問題,可能跟我買油車是一樣的,用戶更多傾向于買電動汽車。這兩點解決了,我相信電池廠家跟主機廠都在不斷的推進連接,充電網絡是需要整個社會的力量來做的。

  前面嘉賓講到了整個產業鏈的曲線,首先有OEM然后才有經銷商,現在OEM也在逐步關注充電領域。原來的汽車公司是沒有加油部門的,沒有關注油的網絡的部門,而現在基本上所有的主機廠都有充電相關板塊的業務部門,這一塊業務板塊是車企怎么樣提高用戶的體驗,怎么樣解決用戶充電的行為習慣,更加無縫的使用,或者怎么樣加快更大功率的充電,剩下整個網絡建設還是需要經銷商網絡做的。像類似于保時捷,就是在海外已經是整個線都要安裝充電樁,國內也是如此。相當于車企業在逐步改變,怎么樣幫助經銷商提高更多的售后的額外的增值服務。像所有的店可以提供一些充電服務給這些用戶的話,這也是一個很大的使用的應用場景。

  歐洲以及國內都是如此,運營商特別多。運營商特別多在歐洲我們調研了有三百多家,在中國有600、700家,還不包括一些小的運營商,我們接觸很多OEM以及經銷商,大家都認為我買車還要教用戶怎么樣使用各個不同App充電,我們要說服用戶買不同的汽車,我們經銷商4S店就要教用戶下載一個App,不斷在里面充值,這是一個非常糟糕體驗。在歐洲也是如此,在歐洲目前來講大部分的主機廠都在不斷探索更加提高用戶體驗、充電服務的功能,不僅僅是在車上,也是幫助一些經銷商可以實現更好的充電網絡的建設。

汽車之家

  在中國跟歐洲不太一樣,在中國整個充電產業鏈會比較混亂,中國的企業喜歡的是,只要我能做我都做。中國很多的充電樁運營企業,又是生產商、是運營商同時也是平臺服務商,又是對于C端網絡的運營方。這反而會把自己做的比較雜。我們發現在歐洲,大家做的會比較精,大家各司其職。經濟下滑,整個產業鏈不是特別好的時候,更加需要大家精于一點,把自己所擅長的東西做好,由整個網絡體系來建設一套。

  對于EV來講,大家在賣車、告訴用戶怎么樣使用EV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的痛點,這些痛點如果說能夠說服用戶,或者說幫助用戶去解決之后的問題,用戶購買EV的意愿也就會逐漸增強。但無論如何,我們在中國也找了很多的運營商,找了很多的合作以及新的探討,但目前為止我們做過很多的路測,大概30%-40%,乃至于一些頭部運營商充電網絡還是非常糟糕,還是很多不能用,甚至有一些進去了之后,其實是私有的場地,你是進不去的,這是有一些痛點,這個痛點需要大家探索怎么樣解決。

  包括用戶,面臨著很多App的使用,目前也有很多聚合商來做這一塊,但是更多聚合商是從互聯網的角度出發,沒有辦法解決線下很多的樁不能用,這導致了用戶用了一個App,去了之后還發現很多樁不能用,這是整個行業的問題。不管是充電樁企業,還是運營商企業,還是其他企業,我們都在解決,但是這個痛點我相信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還是很難去100%的克服掉。作為一個4S店,4S店是有人員的運維,有很多管理人員在其中,而且產品是自由的,所以4S是比較容易滿足用戶這個樁、能用,而且能夠有很好的服務在里面的。我們在不斷的幫助很多的經銷商,幫助很多的車企公司以及主機廠進行一個簡單查找使用充電。坦白來講,在中國大家從互聯網的角度思維去講,其實沒有任何的差異化。但在這里面其實還涉及到我剛剛所說端到端的整體使用,整個充電行為其實設置了里面的硬件,設置到了充電樁跟車之間的聯動性,這些東西如果需要技術的投入克服的。

汽車之家

  對于運營商而言有幾個痛點,目前而言很多主機廠開始要求很多4S開始安裝充電樁,要求給車主一個完整配套的充電服務,這面臨著很大的問題,不僅僅是4S店面臨的問題,也是很多充電廠商面臨的問題,包括建設的一些問題,投資金額是比較大的。最大是場地增容,場地增容是非常大的問題,充電樁的工程師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大家未來往大功率充電走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怎么樣給4S解決增容的問題,這是需要大家解決的。包括我們現在也跟很多的一些電力公司以及很多的儲能公司共同的探討,一整套端到端解決方案,來保證很多的4S里面,沒有再在額外增加增容的情況下我們幫助他解決掉這些充電的問題,解決掉這些增容的問題。

  運營的問題,怎么樣實現精細化運營。今天大部分充電運營商,大家在新聞上看到大部分都是不盈利。但是基于我們合作伙伴來講,很多精細化運營的廠家、運營商盈利的,因為它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務,而且都是本地的運營上更懂當地司機的用戶行為習慣,這些小而美的運營商反而是盈利的,而且很多充電廠商利潤率可以達到十幾個小時、二十個小時,甚至有一些廠商是排隊在充電的。這些東西相對來說是更加需要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去設計、去思考,并不是所有的廠商,并不是所有的4S都適合建大功率充電或者是直流充電,這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做一個整體的規劃跟設計。

  維護,這是比較大的痛點。剛才大家看到30%,其實有一些樁是壞是離線是不能用的,因為你也不可能投入大量人力維護這些東西,這都是運行商痛點,也是很多4S店建充電站的問題,這都是需要不斷的解決跟探索的。我們公司也在不斷的完善。我們跟很多4S店提供一整套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包括從云端到硬件到建設到施工到運維以及實現一些引流的整體方案。

汽車之家

  我們怎么樣給4S解決這些能源增容問題我們也在不斷的思考,整個能源網絡的建設,包括現在的很多的新造車勢力的廠家,他甚至自己在思考,他們不是OEM廠,他們是分布式能源的公司,每一個車子都是一個很大的能源流動,所以在未來的能源十大機會里面,新能源是第一大塊,同時智能微網、智能儲網也是比較大的一塊。我們給整個4S店的解決方案里面,包括儲能、智能微網以及整個系統的聯動,幫助實現一個類似于離島的解決方案,整個4S店甚至可以在一定的情況下不需要額外的外部的一些電力,我就可以支撐起我的4S店的使用,同時,很多的車企業面臨著一個比較大的問題,車企國家對它有嚴格的要求,必須承擔電池的退役,這個退役下來的電池怎么用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4S店我相信將來也會承擔幫助企業解決這個電池梯次利用的問題,幫助車企把老的電池從車上卸下來,這些問題就會涉及到整個能源的梯次利用以及能源智能分布的問題。

  我們有一個觀點,去中心化。這可能跟很多企業的思考有所沖突的。所有人都在做車聯網,車聯網做了十幾年,真正意義上的車聯網目前為止都沒有實現,這里面當然有技術的原因,但我認為一個比較大的原因,現在OEM廠是牢牢抓住了數據,他不會把數據輕易地貢獻給外部合作伙伴,對于車廠來講這就是它的企業的核心、企業的價值。作為一個外部的服務商來講,未來不管是在智慧充電領域還是在其他領域,更多是圍繞著OEM廠做一些去中心化的產品,通過這些去中心化的產品服務不同客戶、不同OEM廠、不同的廠家,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合作或者是整個生態可能產生的自然生長的空間,而不是我們去設計一個中心產品、設計一個平臺產品,然后所有的生態者在我們這個平臺去玩。所以我認為去中心化是比較大的可能。不管怎么樣車有很多的品牌,能源分布也是有很多的,智慧樓宇、智慧小區、智慧工業園區這些都是能源發放以及接受的點,這些東西你很難形成一個統一化的平臺,然后要求所有主機廠介入到這個平臺。電動汽車一旦上能源的分布就會受影響,我認為去中心化才是一個合理的,可能存在的市場。這是我認為結合一些現實情況以及發展的情況來思考的的問題。

汽車之家

  這是電享科技目前主要做的一些市場,以及主要去思考的一些點。我們希望可以跟更多的行業合作伙伴共同去探討,這個市場的發展會是怎么樣子的。

  還有一點想法,去中心化很重要的關鍵點是用戶隱私。我們在歐洲做的時候,發現跟中國思考的完全不一樣。大家做一些平臺以及所謂大數據分析的時候,大家是否考慮過這個數據歸誰?車廠認為規這個數據歸他,用戶把這個車買過來了,這個數據我不應該給你,你要找我要,應該找我簽協議或者是授權。

  歐洲從去年開始,數據安全隱私法是非常之嚴格的,這導致了我們在國內做的時候,我認為可能并不是真的去思考用戶隱私,你沒有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更多的是說我去設計一套平臺,我去搭一套架構,然后搜集更多的數據,做更多的分析,然后給你推銷更多的產品。我認為這一點,從歐洲的思維跟國內的思維可能有一些不一樣。去中心化,才能夠讓整個生態,不同的廠家,不同的OEM廠,不同的經銷商,不同的網絡以及未來的能源有一個結合,這個接合部應該把所有用戶隱私數據放在中心,而是牢牢放在用戶手里,由用戶自己使用不同的平臺,不同的一些營銷服務。(編譯/汽車之家 張雪蓮)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