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7月新能源市場的下跌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理由一:這個月賣車得到的財政補貼少了;理由二:補貼退坡前一個月的慣常沖高,急速消耗了車企的產量和庫存,也透支了部分需求;理由三:新能源汽車也是汽車,不可能一直逆車市的整體走勢而動。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走勢,我們認為:慢下來,是好事。本期車市透視不僅觀察7月市場,還將梳理回望行業發展中的歷史數據和結構演變,來看一下為什么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慢下來。
一分鐘了解核心觀點:
1、7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環比大跌50%,并首次出現單月銷量同比負增長,雖只有5.73%,但這是行業調整的信號,下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下行壓力不會減小,遠期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進入調整發展時期;
2、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是一個有待成熟的行業,產業鏈前端的技術和產品成熟度都不夠,產業鏈中后端,包括商業保險、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二手車交易相關業務,都還遠未探索建立相關標準;
3、國內純電動市場上還沒有形成強勢品牌,沒有出現爆款車型,甚至行業結構也還處于探索之中,外資玩家還沒集體入場,因此純電動板塊市場面臨的結構調整壓力會更大,車型等級結構、市場格局、產品格局、玩家入場、離場引發的企業競爭格局等都將演化新塑;
3、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沒有純電動市場那么復雜,但是結構調整將在競爭者格局方面展開,直接講就是中國品牌將與合資品牌直接展開市場競爭,尤其是比亞迪將站上競爭第一線。
◆首見單月同比負增長,未來行業結構調整將深化
7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6.68萬輛,環比下跌50%、同比下跌5.73%,是今年第一個同比負值,也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史上極其罕見的同比下降。前7個月累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批發銷售64.2萬輛,同比增長52%,占同期乘用車市場銷量的5.6%。連續五年高歌猛進的新能源乘用車行業,是要歇歇了嗎?
其實,在汽車消費市場整體進入下行調整的階段中,新能源汽車一直“自嗨”倒更加不正常。首先,無論是技術還是服務、無論是需求側還是供給側,新能源汽車行業都還是一個不成熟的行業,前幾年產業政策為其打開了市場,但政策不是避風港,更不會一直是行業扶搖直上的臂膀。
去年開始,國家“放生”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意圖逐漸明顯,7月份補貼再一次退坡,補貼退坡與車市低迷下行的時間線耦合,盡管仍有部分政策紅利延續,但市場化的槍林彈雨一旦襲來,在真正的個體消費市場還未規;瘑拥那榫诚拢履茉雌嚨娜兆硬粫日l更好過。
由于純電動車型對補貼政策的變化更為敏感,7月份的環比下跌幅度也更大,當月批發銷售4.96萬輛,環比下跌56.1%,眾多純電動車型銷量腰斬、腳踝斬甚至歸零。 7月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批發銷售17137輛,環比下跌16.5%,下降幅度雖小于純電動板塊,但這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批發銷量連續第三個月下行了。
可以預見,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下行壓力可能還會繼續增大,尤其是行業結構調整將繼續深化,結構調整的壓力會在不同的技術路線市場上產生分化:純電動板塊市場的結構調會在產品結構、車型產品力以及車企市場占有率層面展開,而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將重點在企業競爭層面展開,尤其表現為合資品牌和中國品牌對市場份額的競爭。
◆慢下來,打磨消費市場喜聞樂見的爆款車型
7月的純電動板塊可謂哀鴻遍野,多數車型單車銷量深跌,11款車型批發銷量歸零——比亞迪e5在7月份的批發銷量僅有126輛,較7月減少97%,帝豪新能源7月批發銷量825輛,環比減少82%。榮威Ei5(參數|詢價)批發銷量668輛,減少85%,江淮IEV6E7月銷量為0。逸動新能源批發銷售682輛,減少91%;東風風神E70批發銷售148輛,環比減96%……
這里面,比亞迪e5和帝豪新能源都是主打出租市場的,上半年的交強險數據顯示,二者的出租租賃比重分別高達96%和73%。7月大幅下跌的原因很容易想象:6月向租賃平臺推一波、賣出去,拿到的補貼就會多一些,企業沖量趕補貼末班車也是正常的市場經營思維,這個無需多加責備。
但是,必須直面的一點是,國內純電動汽車市場上至今未出現一個真正的爆款車型——產品力優秀、暢銷不衰或是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口碑良好、美譽頻傳,這樣的產品,還沒有。真實的情況是,純電動市場上車來車往,山頭輪流坐,最近熱鬧的四五年,市場沒有蕩滌出哪怕一個有說服力的爆款,原因何在?政策、技術、市場都該背鍋。
【榮威Ei5】
7月份市面上154款純電動乘用車中,有批發銷量的只有65款,不足一半,其余的零銷量。從單車銷量看,銷量過千輛的車型15款,且沒有一款銷量過萬;24款車型銷量在100-1000輛之家,21款車型銷量在10-100輛之間,還有5款車型的銷量是個位數。
在零批發銷量的車型中,有11款車型在6月份是有銷量的,本月直接歸零。比如江淮IEV6E從3294輛歸零,軒逸·純電從1340輛歸零,海馬愛尚EV從1098輛歸零,富康ES500從1105輛歸零,宋新能源純電動版從907輛歸零……
◆慢下來,利于純電動市場結構繼續優化調整
沒有爆款產品出現,自然也一直沒有出現一個真正的領軍企業和有行業影響力的品牌,這是純電動乘用車行業未來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前面說,純電動市場的調整將在產品結構、車型產品力和企業市場占有率方面展開,這里重點看下產品結構。
純電動市場里面,一直有一個爭論的焦點:微型車和高級別車型到底哪個是市場剛需?微型車持方的立論依據是動力電池技術瓶頸、充電便利性和使用安全性、特定應用場景等因素;而高級別車型持方的立論依據是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速度、老百姓對高級別車型的心理需求等因素。
孰對孰錯?市場是公正的裁判。7月只有15款純電動車的月批發銷量超過了1000輛,緊湊型轎車北汽新能源EU系列以8937輛銷量奪冠,但較上月環比大跌50%。今年上半年的交強險上險數據顯示,EU系列的租賃比例為39%。
【北汽新能源EU5】
這15款車型中有4款的批發銷量較6月上漲,分別是微型轎車寶駿E100增加39%,緊湊型轎車Aion S 埃安增長69%,小型SUV比亞迪S2微增0.9%,中型SUV蔚來ES6增長62%,每個細分板塊市場上都有。另外11款車型的批發量全部比6月不同幅度地減少。我們不妨以這幾款車型為切入,細看一下相關細分市場的結構情況。
【蔚來ES6】
◆微型車和高級別車到底誰是市場最大的剛需?
寶駿E100被稱為“柳州爆款”,交強險上險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柳州的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上,寶駿E100和寶駿E200合計拿下89%的份額。這兩款車的續駛里程都是250公里,補貼后售價都是4.98-5.98萬元,加上柳州市政府為其提供了停車便利、充電補貼等支持,使得這款微型電動車成為這個三線城市的通勤利器。
在其他多數微型車因由補貼退坡而急劇收縮的情況下,寶駿E100和寶駿E200在特定區域、特定使用場景探索出了獨有的市場模式,城市通勤,是不是剛需?
【寶駿E100】
微型車一度是國內純電動市場的主力車型,頂峰時期近70%的純電動車是微型車。然而,去年下半年補貼政策對高系統能量密度、長續駛里程的偏愛,使得這類車型的市場快速萎縮,到今年前7個月,微型車的占比只有不到30%了。
未來零補貼時代,微型純電動車的市場份額會不會反攻?尤其是在使用場景更契合的三線以下城市,銷量會不會快速增長?眾所周知,一直沒有拿到“準生證”的四輪低速電動車在四五線城市大有市場。如果,國家對四輪低速電動車的監管法規一直難產,這部分市場會不會被微型純電動車覬覦?想象空間是很大的。
而純電動市場上中大型車目前只有蔚來ES8、上汽MAXUS EG50和上汽MAXUS EG10三款,上汽大通的兩款車合起來不過兩位數的累計銷量,不足為提;蔚來ES8因為不走尋常路賺盡了眼球,不幸的是質疑聲也是不絕于耳,純電動技術路線要往高級車型上走,還面臨著很大的技術阻力和消費質疑,較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有大的市場突破。
緊湊型純電動轎車市場的競爭則是比較激烈的,今年1-7月累計銷量前四的車型依次是EU系列、比亞迪e5、帝豪新能源和榮威Ei5,這四款車型的共同特點是,都在出租租賃市場上有很高的投放比例。而轎車是國內乘用車消費市場的主體,如何在個體消費市場上俘獲消費者的心,才是這類車型未來的重要議題。
7月上到銷量榜第四位的Aion S 埃安,是廣汽新能源于今年4月份推出的新車型,續駛里程510公里,上市以來批發銷量持續攀升,從5月到7月分別錄得668輛、2016輛和3406輛。8月,廣汽新能源又推出了續駛里程410公里的系列三款車型,價格也將會進一步下探。撕去政策紅利的庇護,緊湊型純電動車如何與同級燃油車型PK,就是純電動車型產品該思考的核心問題。
【Aion S 埃安】
◆純電動SUV市場的競爭最不充分
SUV市場增長迅速,新能源汽車也快速進入,目前主要是進入的是小型SUV市場,且競爭最不充分。純電動SUV市場上,前7個月累計銷量15.1萬輛,其中小型車累計批發銷售8.3萬輛占55%,再其中,比亞迪的元新能源占了58%,北汽新能源EX系列占10%,傳祺GE3累計銷量排在第3,市場份額只有7.6%。
比亞迪靠一款產品就能占得6成市場,這不可能是長態。然而比亞迪是想要鞏固這一優勢的,6月份發售純電動小型SUV比亞迪S2,上市首月批發銷售2061輛,上市第二月微增至2080輛。
目前來看,比亞迪在該細分市場上可謂一家獨大。比亞迪S2是比亞迪e平臺打造的第二款車型,補貼后售價為8.98-10.98萬,S2的造型與元新能源很像,NEDC綜合工況續航里程為305km。吃定純電動小型SUV市場的決心,可以說是比較明顯了,但,這種市場格局總會有人來打破,比如北汽新能源EC5
【比亞迪S2】
◆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在插混市場上肉搏戰將升級
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上雖然玩家沒有純電動那么多,但是更加強手林立,尤其是今年寶馬、豐田等合資品牌的進入,將原來比亞迪與榮威割據的二元局面打破,并快速上位,而且看下來合資品牌似乎更愿意在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上雖然玩家沒有純電動那么多,但是更加強手林立,尤其是今年寶馬、豐田等合資品牌的進入市場上展開戰斗,真正的競爭、多元化的局面形成開始了。
7月插電式混合動力冠軍銷量車型被寶馬5系新能源取得,且銷量較6月逆市增長了6.1%,唐新能源銷量下跌30%,較插電式混合動力板塊整體市場為深,秦新能源亦下跌24%。但是比亞迪旗下另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宋新能源在連續3個月銷量不足千輛的調整之后,本月銷量大幅增長122%。榮威eRX5批發銷量大幅增長250%,但也是在6月銷量低迷的基礎上取得的。
【榮威RX5新能源】
目前國內在售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44款,7月份有25款有批發銷量,過千輛的7款,100-1000輛的122款,批發銷量兩位數的4款。也有從6月到7月歸零的,比如廣汽本田的世銳PHEV從845輛歸零,祺智PHEV從518輛歸零,領克01 PHEV從462輛歸零、領克02 PHEV今年只在6月份批發了3輛,帝豪GL新能源從306輛變為1輛,也差不多算剃光頭了。
不過,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這兩年發展相對平穩,后市應該在市場基本面上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世銳PHEV】
全文總結:
你看,如果從2009年的“十城千輛”推廣時期算起,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恰恰走過了10年,而實際上,行業市場真正開始有像樣的發展是從2014年開始的,這樣算下來就不過5年的發展歷史。這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太熱了,政策、投資、技術、產品、玩家……走馬燈似的熱鬧。但是即便如此,通過前面簡單的梳理,我們竟然發現這個行業有可能才剛剛起步呢!所以,慢下來,是好事。大熱了幾年的新能源汽車,淬火后,會更強。(文/汽車之家 王靜波)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