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整車 正文

深評:中國品牌全球化之路該怎么走?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向編輯提問

  [汽車之家 深評]  隨著中國車市日趨飽和,走出國門爭奪全球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汽車品牌的必下之棋。但細數主要車企的海外布局情況,中國制造變身全球制造才剛剛邁出第一步,中國品牌在海外發展的第二步究竟應該邁向何方?豐田成功的經驗又是否可?靠什么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一系列問題,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汽車之家


●《深評問道》是什么?

  《深評問道》是汽車之家首個面向行業端用戶打造的節目,特約汽車行業資深從業者執筆,獨家解析/揭秘行業大事件。除了熱鬧表象,我們更想向您呈現對事物本質、因果以及未來可能性的探究和思考。


  本期行業評論員——智電汽車專家團,由一群擁有汽車專業碩、博士學歷,十年以上汽車產業工作經驗,分布在高校、汽車行業協會、零部件公司、主機廠、咨詢公司等不同產業環節鏈條上的資深人士組建。在汽車產業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升級之際,向更多的人分享汽車產業的新科技。

  本文作者:胡玉峰,先后從事汽車電控開發、整車試驗、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咨詢等工作,曾參與國家863重大項目、工信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國工程院“汽車強國戰略”等10余項重大研究/行動,擅長汽車產業評論分析與政策解析。


60s快速了解核心論點:

★內需趨穩+能力支撐,是中國車企向海外進軍助力汽車強國的必然之路。
★細數主要車企海外布局情況,研發為主、制造為輔的特征極其明顯,全球制造的第一步可謂剛剛開始且優劣參半。
★豐田、現代成功實現海外拓展的經驗不具有全面參考性,其關鍵在于時代和環境不具備同等條件。
★中國車企向海外拓展的第二步,先要找準目標市場然后精準發力。
★站穩第二步的關鍵在于政策、產品、服務、營銷四方面。
★客觀的講,中國制造還不具備參與全球一流陣營競爭的能力,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先解決生存問題顯然更加重要。


一、能力支撐出海,環境倒逼出海

  經過黃金十五年的一路狂飆,中國車市終于從瘋狂的年增速10%+階段進入了平穩發展階段。參考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區域的汽車銷量變化情況,未來中國車市長期穩定于2500—3000萬輛/年已是極大概率事件(除非環境突變)。

  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車企已經徹底告別了增量時代的需求福利,內需趨于飽和的情況下,除了與外資、內部展開充分市場爭奪以外,向龐大的全球市場進軍是必然要考慮的事情。 

汽車之家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中國車企通過政策保護(合資建廠),已經在研發和生產能力方面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高,不管是從資金投入、流程體系、能力水準、制造經驗,還是從技術開發、供應鏈整合、渠道管理,已經處于接近甚至部分達到合資車企的水準,具備了全球制造的實現能力。

汽車之家

  在這樣的情形下,向全球廣袤的6000萬輛車市進軍、支撐中國制造向全球制造邁進、支撐汽車強國戰略目標達成,是決策層和執行層(車企)都會達成的統一共識。

二、當前現狀:研發為主制造為輔

  實際上,中國車企向海外市場拓展的動作早已進行,一汽生產的解放牌卡車在1957年就已踏出國門 ,此后東風、重汽、陜汽、宇通、金龍等也陸續實現商用車產品出口。

  在家用車方面的海外拓展行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中興皮卡就已少量出口伊拉克,但嚴格意義上講,早期中興汽車(以及長城汽車)的產品出口多依靠中鐵、中建海外工地用車需求,有些“捎帶”性質。

汽車之家

  真正嚴格意義上的乘用車出口則要歸屬到2001年的奇瑞,其一次性向敘利亞出口了10輛風云轎車,然后夏利、吉利、長安等車企也開始了批量化出口動作。

汽車之家

  但在2004-2008年的第一個出口高峰到來之時,中國汽車品牌面臨了很大的政策壁壘:由于性價比過高引起進口國政府的注意,出于保護主義思想不少國家對中國汽車品牌設置了嚴苛的政策管控,導致家用車出口開始遭遇挫折。

  中國汽車品牌開始做加法:在國外建設工廠,通過SKD(半散件組裝)、CKD(全散件組裝)的形式把零部件出口到當地國家,再完成總裝下線(直接組裝的DKD形式較少),從而為當地的經濟和就業起到促進作用,獲得當地政府認可。

汽車之家

  以長城汽車為例,在2006年于俄羅斯建成了第一家KD工廠后,陸續在伊朗、塞內加爾、厄瓜多爾、馬來西亞建立了多家組裝廠,江淮、吉利、力帆等也在全球各地建立了類似的組裝廠,其中江淮甚至已經建立了多達19家KD組裝廠(輕卡為主)。

中國車企在海外的工廠情況
中國車企工廠地點工廠屬性
長城馬來西亞、保加利亞、厄瓜多爾、突尼斯、伊朗、俄羅斯(圖拉工廠)整裝/KD組裝
江淮阿爾及利亞、越南、巴基斯坦、土耳其、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伊朗、墨西哥等KD組裝
吉利白俄羅斯、英國、埃及、印尼、烏拉圭、斯里蘭卡、埃塞俄比亞基本是KD組裝
比亞迪美國、巴西、匈牙利、法國、厄瓜多爾、伊朗、蘇格蘭整裝/KD組裝
奇瑞

俄羅斯、烏克蘭、埃及、印尼、烏拉圭、泰國、伊朗、越南、馬來西亞、巴西、阿根廷、土耳其、中國臺灣地區等

整裝/KD組裝
長安墨西哥、埃及、馬來西亞、越南、伊朗、烏克蘭、美國KD組裝
力帆俄羅斯、阿塞拜疆、緬甸、伊朗、埃塞俄比亞、烏拉圭、伊拉克KD組裝
上汽印度、泰國、印尼整裝/KD組裝
華泰安哥拉、俄羅斯、朝鮮KD組裝
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團隊

  雖然看起來中國車企在海外的工廠“鋪天蓋地”,但實際上這些工廠多數都是KD組裝廠,規模小產量低,多數都是1萬輛/年的產能,真正具備沖壓、焊接、涂裝、總裝四大工藝的乘用車整裝廠僅有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奇瑞巴西工廠等幾家。

  當然,不管是KD組裝還是整裝,中國車企出口規模得到了明顯的擴張,2018年共計出口115萬輛,相比2015年增長59.72%,其中乘用車出口75.8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8.5%。

中國車企出口規模
序號中國車企2018年出口整車
1奇瑞12.7萬輛
2江淮5.4萬輛
3上汽4.6萬輛
4華晨3.6萬輛
5長安3.6萬輛
6長城3.4萬輛
7吉利2.8萬輛
8東風2.6萬輛
9華泰1.8萬輛
10力帆1.2萬輛
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團隊

  進一步來看,中國車企在研發方面的布局其實超過了制造領域,截止2018年底,共有21家整車企業在海外建立了52家研發中心,比制造廠的數量多出9家(不含商用車)。

中國車企海外研發布局
中國車企海外研發布局
奇瑞德國法蘭克福、加拿大多倫多、意大利都靈、澳大利亞墨爾本、日本東京、巴西圣保羅
江淮意大利都靈
上汽美國硅谷、以色列、英國伯明翰
華晨/
長安意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美國硅谷
長城日本橫濱、美國洛杉磯、德國慕尼黑、印度班加羅爾、奧地利考廷布倫、韓國京畿道
比亞迪荷蘭鹿特丹、美國洛杉磯、巴西圣保羅
吉利瑞典哥德堡、英國考文垂、西班牙巴塞羅那、美國加州
東風瑞典特羅爾海坦
華泰德國慕尼黑
力帆/
廣汽美國硅谷、美國洛杉磯、美國底特律
眾泰日本橫濱、意大利都靈
寶沃美國硅谷
北汽美國硅谷、德國亞琛、美國底特律、西班牙巴塞羅那、德國德累斯頓、日本東京、意大利都靈
蔚來美國圣何塞
小鵬美國硅谷
博郡美國底特律
拜騰美國硅谷
合眾美國硅谷
奇點美國硅谷、日本宇都宮
拜騰德國薩爾州、美國硅谷
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團隊

  但總體來看,當前中國車企海外拓展仍然停留于低級組裝為主、低端產品輸出為主,同時研發布局雖然貌似遍布全球,但主要還是為了搶奪海外人力資源,真正形成核心技術成果導入的屈指可數。

  長征剛開始,優劣參半。

三、經驗借鑒:豐田找準市場借助時機

  如何走出國門,搶奪龐大的海外市場并形成穩固地位,可以參考的例子是豐田。

  1950年的豐田經營情況并不樂觀,借助朝鮮戰爭美軍訂單才開始走上正軌,與國內當前情形類似,日本國內汽車銷量從1960年的不到50萬輛迅速增長至1970年代的400萬輛,逐漸接近飽和,豐田在此期間也借助國內增長勢頭實現了從102萬輛(部分外銷)到211萬輛的跨越。

豐田汽車逐漸搶奪龐大的海外市場并形成穩固地位
年份日本國內汽車銷量豐田汽車銷量
1950年3萬輛1.1萬輛
1955年6.9萬輛2.1萬輛
1960年43萬輛102萬輛
1965年154萬輛174萬輛
1970年401萬輛211萬輛
1980年500萬輛305萬輛
1993年622萬輛445萬輛
2006年580萬輛880.8萬輛
2018年527萬輛1059萬輛
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團隊

  但在1970年日本國內汽車需求趨穩后,豐田被迫開啟全球化發展進程,并在1980年—2006年期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因此,1980年后豐田全球化的成功經驗值得充分借鑒,特別是1980-1990年這十年!

  這十年豐田做了什么樣的事情呢?可能會有很多答案,包括提煉精益生產體系、設置全方位質量管理推進制度、提出零庫存生產理念、工程自動化等等。

汽車之家

  其全球化成功的核心,要歸根于兩點。

  一是找準了市場。走全球化道路,歸根到底要把車賣出去,那就需要一個有效的市場去支撐。在1980年-1990年這十年,美國市場是增長最為迅猛的市場之一,豐田通過內部市場分析,敏銳的判斷到了這個增長點,并著重發力。1980年豐田在美國的銷量僅為5.8萬輛,1990年這個數字變化到了100余萬輛,相當于整個豐田的增量都來自于美國市場。而在此10年站穩美國市場腳跟后,豐田持續耕耘,在2018年美國全年銷量增至1733萬輛的背景下,豐田拿下243萬輛的市場份額,接近其全球銷量的1/4。

豐田汽車在美國市場的銷量變化
年份美國國內汽車銷量豐田汽車美國市場銷量
1931年223萬輛/
1951年627萬輛/
1965年687萬輛283萬輛
1971年1233萬輛/
1981年1077萬輛5.8萬輛
1991年1255萬輛100余萬輛
2001年1174萬輛174萬輛
2011年1278萬輛164萬輛
2018年1733萬輛243萬輛
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團隊

  二是抓住了時機。在上世紀50年代,豐田曾經首次進軍美國,但因各種原因被迫退出。而1980年-1990年這十年,豐田二進宮終獲成功的關鍵在于,豐田把握住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的重大契機,推出了省油、耐用、空間增大的車型,同時還做好了售后服務,讓美國消費者難以拒絕。迎合了美國消費者的胃口,自然就獲得了持續穩定的銷量:在2008年北美市場的銷量份額已經占到了豐田全球銷量的33.22%,成為其第一大市場。

  在美國這個重要的海外支點戰略告捷后,豐田才有了此后各大洲的攻城略地。特別是在近幾年美國市場保持穩定態勢的情形下,豐田可以靈活的向亞洲區域發力,東南亞、西亞包括中國市場都開始進行針對性提振,市場占比也從2008年的10.77%提升到如今的26.96%。但本質上來看,豐田全球化道路首先還是要依托于美國市場的成功,現今亞洲市場的開拓也是其找準了市場的主要功勞。

  所以,找準市場、把握時機,是比其它所有開拓海外都重要的事情,無論是精益生產還是零庫存,無論是看板管理還是車型開發,都要首先服從于這兩大戰略前提。

四、我們尚未找準市場,我們迫切需要找準市場

  我們先把前面的表格變換一下,看看我們中國品牌進軍海外市場的地域分布情況如何?

中國品牌進軍海外市場的地域分布
區域工廠工廠數量
北美江淮墨西哥工廠、比亞迪美國工廠、長安墨西哥工廠、長安美國工廠4
南美長城厄瓜多爾工廠、吉利烏拉圭工廠、比亞迪巴西工廠、比亞迪厄瓜多爾工廠、奇瑞烏拉圭工廠、奇瑞巴西工廠、奇瑞阿根廷工廠、力帆烏拉圭工廠8
歐洲長城保加利亞工廠、長城俄羅斯工廠、江淮土耳其工廠、江淮俄羅斯工廠、吉利白俄羅斯工廠、吉利英國工廠、比亞迪匈牙利工廠、比亞迪法國工廠、比亞迪蘇格蘭工廠、奇瑞俄羅斯工廠、奇瑞烏克蘭工廠、奇瑞土耳其工廠、長安烏克蘭工廠、力帆俄羅斯工廠、華泰俄羅斯工廠15
亞洲長城馬來西亞工廠、長城伊朗工廠、江淮越南工廠、江淮巴基斯坦工廠、江淮哈薩克斯坦工廠、江淮伊朗工廠、吉利印尼工廠、吉利斯里蘭卡工廠、比亞迪伊朗工廠、奇瑞印尼工廠、奇瑞泰國工廠、奇瑞伊朗工廠、奇瑞越南工廠、奇瑞馬來西亞工廠、奇瑞中國臺灣工廠、長安馬來西亞工廠、長安越南工廠、長安伊朗工廠、力帆阿塞拜疆工廠、力帆緬甸工廠、力帆伊朗工廠、上汽印度工廠、上汽泰國工廠、上汽印尼工廠、華泰朝鮮工廠25
非洲長城突尼斯工廠、江淮阿爾及利亞工廠、吉利埃及工廠、吉利埃塞俄比亞工廠、奇瑞埃及工廠、長安埃及工廠、力帆埃塞俄比亞工廠、力帆伊拉克工廠、華泰安哥拉工廠9
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團隊

  粗略數下來,中國品牌在亞洲開了25家工廠,在歐洲開了15家工廠,非洲、北美、南美分別是9家、8家、4家工廠。

  這與全球汽車銷量格局是否匹配呢?從2018年的統計數據來看,貌似是匹配的:亞太區域增長3.3%;貌似不太匹配:南美區域增長了7.0%;貌似很不合理:歐洲區域微跌1.1%、北美區域微跌0.2%。

汽車之家

  很混亂,但抽絲剝繭來看,我們當前的海外布局,實則沒有找準市場和找準時機!

  其一,亞洲市場布局雖多,但已錯失時機。2018年亞洲區域賣了1065萬輛汽車,取得了較好的增長,我們也貌似配置了足足25家工廠,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日系車企早在20年前就已經對未來亞洲市場的增長情況作出了判斷,僅豐田一家就在亞洲區域(不含中國)配置了足足67家工廠(含規模以上自營零部件工廠)。在增長迅速的東南亞市場,豐田等日系車企早就在中國工廠進駐前建立了完善的研發、生產、銷售網絡,10年前才開始陸續進軍的中國品牌早已失去了先機。

2018年東南亞區域車型銷量前十
東南亞區域排名車型2018年銷量
1豐田 Hilux192904輛
2鈴木 D-Max156340輛
3北鹿大 Axia102273輛
4豐田 Vios101639輛
5豐田 Avanza97017輛
6豐田 Innova94941輛
7本田 City94256輛
8三菱Xpander91807輛
9本田HR-V88602輛
10福特Ranger84211輛
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團隊

  其二,進軍歐洲市場是嚴重的戰略誤判。2018年歐洲人均GDP是29450美元,折合人民幣近20萬元,是全球最為富庶的區域,也是極其成熟的汽車市場。中國品牌在歐洲區域配置了足足15家工廠,但實際上以現有的產品實力根本滿不足了歐洲主流消費者的需求。要知道,哪怕就是強如當今的豐田,也始終難以攻破歐洲大營,其市場占比還在逐年下滑。

  其三,非洲布局9家工廠長期難獲利。中國品牌在非洲已經布局了9家工廠,但從長遠的10-20年來看,非洲區域經濟增長潛力十分有限,雖然人口數量增長潛力巨大,但總體落后的城市建設、教育、經濟增長點難以支撐汽車消費規?焖贁U大。

非洲地區2018年人均GDP排名
2018年排名國家/地區所在洲人均GDP(美元)
51塞舌爾非洲1.64萬
63毛里求斯非洲1.12萬
67赤道幾內亞非洲1.02萬
77博茨瓦納非洲8258
78加蓬非洲8029
82利比亞非洲7235
180中非非洲509
181索馬里非洲498
182莫桑比克非洲490
183馬達加斯加非洲460
184尼日爾非洲411
185馬拉維非洲389
186布隆迪非洲275
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團隊

  這一點從FOURIN.Inc《世界汽車年鑒2019》中可以清晰看到,當前非洲全年汽車銷量僅為123.55萬輛,占比不足全球的2%,實在難以跟上中國品牌的海外擴張戰略。

汽車之家

  而在南美這個年銷量400余萬輛的增長點,中國品牌還算踏對了點,布局了8家工廠。但無論如何,從總體層面來看,中國品牌當前的全球布局是缺乏準確度的,我們并沒有找到能夠像美國之于豐田一樣的戰略性支點,也沒有認識到切入的準確時機。

  如果這個問題不看清楚,中國品牌未來10-20年的海外擴張之路,很可能將以失敗收場。

五、中國品牌的支點市場在哪?

  既然是支點市場,就一定要滿足這三個條件:一是已有較大的規模;二是具有較好的政治經濟環境作為增長保障;三是要充分的增長空間。

  很顯然,這樣梳理下來,符合要求的支點市場就有了備選:

中國汽車品牌的支點市場盤點
國家2018年銷量是否穩定2030年GDP增速2050年人口增長千人汽車數量
印度441萬輛7.8%約2.7億22輛
巴西247萬輛2.9%約1800萬350輛
俄羅斯182萬輛2.7%-1000萬373輛
墨西哥142萬輛3.4%約2700萬297輛
印尼115萬輛3.8%約6000萬87輛
澳大利亞112萬輛2.8%約1500萬747輛
泰國109萬輛3.2%-486萬165輛
伊朗96萬輛×/-31萬178輛
阿根廷77萬輛3.0%約900萬314輛
波蘭63萬輛2.9%-494萬508輛
馬來西亞60萬輛3.8%約1000萬433輛
南非55萬輛×/約1500萬174輛
智利42萬輛3.1%約300萬174輛
菲律賓40萬輛4.3%約1億30輛
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團隊

*注:2030年GDP預測增速源自世界銀行、IMF等綜合評估結果,預測人口增速源自聯合國《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等評估結果,預測銷量增量

  從上表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排除動蕩因素,印度、印尼、菲律賓三個國家才是未來增長潛力巨大的市場,以印度為例,哪怕就是千人汽車保有量增加到100輛的低位水平,也將提供1.25億輛的龐大增長規模!而印尼和菲律賓也將分別提供3300萬輛以上、2000萬輛以上的增量!

  這才是我們中國品牌拓展海外的首要戰略支點市場,特別是印度市場,不要帶著嘲諷阿三的心態,這的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

汽車之家

六、中國品牌的時機在哪?

  或許讀者會問到,你這不是前后矛盾嗎?前面說中國品牌在亞洲區域布局25家工廠、同時又時機不對,后面又說必須重視印度、印尼、菲律賓這三個亞洲市場?

  沒毛病,因為這正是第二個問題要回答的地方:我們此前已經喪失了一波先機,但不代表我們現在沒有迎來第二波先機!

  豐田、本田等日系品牌在20年前布局亞太市場的時候,靠的是廉價、可靠、省油的產品,靠的是便捷的銷售網絡和售后網絡,這是我們當前中國品牌5-10年都不可能跟人家掰手腕的地方。 

汽車之家

  但我們可以通過產品變革來迅速扭轉這一局面:低速電動車!沒錯,就是國內長期不受待見的低速電動車,這種車搭配鉛酸電池可以把成本做得非常低,能夠迅速的打開印度、印尼、菲律賓市場。

汽車之家

  當前,以印度市場為例,其兩輪車占比接近80%,售價也在2萬元左右,而印度已經啟動了國家電動交通計劃,規劃到2030年實現100%的電動交通,這對于低速電動車而言,正是切入的最佳時機。而印尼也頒布了包括降低汽車制造商機械和材料的進口關稅、降低消費者的奢侈品稅等以促進電動汽車生產和消費的政策法令,菲律賓也在積極推動汽車電動化改革,這些都是對中國低速電動車出海極為有利的關鍵時機。 

汽車之家

  而毫不夸張的講,在低速電動車領域,包括豐田在內的日系車企暫時還不具備和中國品牌掰手腕的實力,不管是從產品豐富程度還是從供應鏈完整程度,不管是從通用結構件(車身、附件等)還是從規模成本,中國品牌早已實現了技術成熟度、供應鏈成熟度、制造成熟度的三合一。

  當然,中國品牌并不能長期依靠低速電動車這一產品,而是在前期通過該產品的導入和規;N售,來拉動零部件配套和銷售網絡建設,為后期產品升級(如緊湊型轎車、SUV、MPV等)做好準備、找到一個市場突破口。

汽車之家

七、結語

  中國品牌海外擴張已是必然之舉,但反思過去20年的舉動,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在于我們沒有找準市場、沒有迎來合適的時機。當然,對于如何開展海外布局,這確實是一個龐大的問題,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夠全面分析解答,但筆者希望看到的是,中國品牌在接下來的出海之路上,能有更加精準、精確的思考和分析過程,能夠像豐田一樣,找到屬于我們的戰略支點市場,并把握住關鍵時機。

  五星紅旗早日飄揚海外,這是全體中國汽車人都希望看到的局面。(文/汽車之家行業評論員 胡玉峰)

深評:中國品牌全球化之路該怎么走? 汽車之家
查看同類文章:
深評問道
行業評論
更多精彩內容:
國內諜照
行情分析
向編輯行業評論員提問
文章標簽: 深評問道 行業評論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