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快評] 前兩年討論汽車市場變化時,我們總愛說“野蠻人”就在門外,今天再來看看,“野蠻人”似乎已經走到門里,而且還要把原本在門里的人擠出去。在這場博弈中,傳統車企毫無疑問是門內人,“野蠻人”指的則是像谷歌、百度、Uber、滴滴這樣的科技公司、出行平臺。
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車企的真正敵人從來都不是科技公司、出行平臺,而是趨勢——由技術進步引發的出行多樣化選擇。11月14日,在車企齊聚廣州車展的前夕,這里舉辦了一場關于共享出行的大會。就在這場大會上,車企、零部件企業、科技公司、出行公司坐在了一起,探討如何順應趨勢,在比汽車市場更大的出行市場,找到自己的位置。
圍繞這個話題,論壇上提出了三個值得關注的觀點:其一,探討今天的中國汽車市場,汽車千人保有量參考意義十分有限;其二,汽車銷量可能不會再出現高速增長,但出行市場的蛋糕肯定不會變小;其三,拆分出行產業鏈,涉及到十幾個環節,單靠一家企業很難實現,跨界融合、分工合作是趨勢。
■ 汽車千人保有量參考意義有限
2017年,我國汽車市場銷量達到2888萬輛,2018年同比下降3%,2019年大概率還會繼續下降。2888萬輛會是中國車市的峰值嗎?以前討論車市,我們習慣以汽車千人保有量為參考,從截至今年上半年數據來看,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達170輛左右,歐洲和日本市場汽車千人保有量則達到500-600輛,美國更是達到了800輛以上,這么來看,中國車市還有很大空間。
但我們不能忽略的因素是,中國市場的特殊性和共享出行對購車需求的影響。德勤咨詢今年1月發布的《網約車市場白皮書》顯示,估算到2050年,接近1/3的出行將通過共享模式完成,共享出行將成為除步行之外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隨著5G、AI和自動駕駛技術的到來,共享出行肯定會越來越便利、越來越便宜。從人性的角度來看,講求實用的人將有條件通過共享出行更好的滿足出行需求,而一些存在“占有”需求的人還是會選擇擁有私家車。
首汽Gofun CEO譚奕在會上談到,未來的購車市場一定會長期存在,因為玩車的人還有,并不會所有的人都把汽車當成工具,還有人把車當成愛好、習慣或者收藏。
華夏出行總經理岳殿偉也認為,共享出行車輛將來是定制化、公眾化,與私人擁有的消費不矛盾,是兩種出行場景的需求。
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總結稱,解決交通問題,要朝著公共利益最大化去想,要平衡經濟、安全、高效和個性化需求,共享出行的發展將是影響汽車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他認為,相信我國汽車市場還會增長,但增長到什么程度還不好判斷。
■ 出行市場蛋糕沒有變小
雖然對汽車市場的增量不抱有過高期待,但是大家一致認為,出行市場的蛋糕會越來越大,人們的消費能力和出行需求會越來越強。譚奕認為,無論技術如何發展,人的時間要消費掉,人不能不消費時間。
大眾集團市場銷售部總監張嵐也認為,人們可以不為購物出行、不為上班出行,但會為娛樂休閑出行。未來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原來不能出行的人,比如說殘疾人群體,也有了方便出行的機會。
進一步來看,用戶的需求和消費能力是分層的,不同的用戶有著不同的消費能力和出行需求。王秉剛談到,消費者愿意為好的服務買單。比如,現在網約車比出租車要貴,也有很多人愿意選擇網約車,愿意為服務態度、車子整潔度付費。
這么來看,未來出行市場是沒有問題的,后面需要關注的是整個產業鏈利益如何分配。整個共享出行領域的玩家數量正在大幅增長,在網約車領域取得線上認證的超過400家,已經上線運營的公司有100家。這些玩家包括主機廠、能源企業、巡游出租車集團、租賃公司,以及科技公司和運營平臺等等,這些企業都在不同方面具有各自的資源優勢。
然而,從整個駕駛鏈的角度看,包括車輛購置、用戶獲取、司乘運營、供需匹配等,細分下來有十幾個環節,一家企業想要把每個環節都做好,需要非常大的資金、技術和經驗的投入。這意味著,運營平臺無可避免的面臨著規模發展的盈利壓力,這種壓力會隨著規模的擴大而增加。
美團打車副總經理楊潔認為,基于價值鏈的專業化分工,可能是未來出行領域繼續往下走的方式,例如,主機廠專注于降低車輛成本,運力運營平臺依托地方運力資源和司乘管理能力做好運營,聚合平臺則發揮優勢提供流量等。
譚奕也認為,從過去的造車賣車,車輛用途從自己使用、公務使用、出行服務的使用,到今天這個階段,造車和出行的邊界已經越來越模糊、越來越融合。
目前來看,不論是主機廠還是科技公司都在打造開放的平臺,希望吸納更多的產業鏈合作伙伴入局。但產業融合并不意味著,企業之間沒有競爭,相同維度的企業間競爭依然十分激烈,例如,整車制造領域、網約車領域等等,除此之外,每家企業都想基于自身優勢打造自己占主導地位的平臺。
隨著共享出行及自動駕駛技術的到來,必定會打破主機廠唯一核心角色的汽車產業格局。但哪一方能占據主導,還取決于技術實力、人才吸納、布局速度,以及聯盟的搭建等多方面因素。
編輯總結:
今天我們再來討論汽車市場,共享出行一定是不能忽略的關鍵因素,共享出行的興起和成熟很可能會降低汽車整體保有量,但我們不必悲觀的是,技術往前走一定能更好的滿足從前無法滿足的出行需求,出行市場的蛋糕沒有變小,只是產業鏈的利益分配會發生改變。在當前階段,我們還無法評價主機廠、科技公司、運營平臺等哪一方會占據更多的優勢,企業應該做的是找準自身定位、形成核心競爭力,確保不被淘汰出局。(文/汽車之家 肖瑩)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