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2020年北京車展已于10月8日正式閉幕。在此次車展上,我們不光看到了眾多中國品牌的新車,還發現很多中國品牌也發布了旗下全新的發動機/底盤的平臺與技術。我們知道,在中國,汽車其實還是算作一個“新鮮事物”,我們并沒有很長時間的技術累積與沉淀,但是我們中國品牌沒有自甘墮落,而是憑借著自主研發的精神,在汽車的發動機技術與底盤平臺化的道路上逐漸追趕者世界頂尖的車企。那么,本期文章就來與您分享一下幾個中國品牌的發動機技術與車輛平臺。
在我們熟知的幾大中國品牌中有幾個品牌已經研發出來自己的平臺,例如吉利、比亞迪等,它們研發的新平臺已經在不少車型上使用,并且效果不錯。而像長城、廣汽、奇瑞、長安這幾個品牌在近期以及北京車展期間也發布了自己旗下全新的平臺與發動機技術,下面就讓我們逐一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些平臺技術的狀況。
中國品牌最新技術成果一覽 | ||
車企 | 平臺/架構/技術名稱 | 特點 |
長城汽車 | 檸檬 | 承載式車身、車型覆蓋全面、發動機燃油經濟性、高效率 |
坦克 | 非承載式車身、覆蓋車型廣泛、發動機高效、越野能力提升 | |
蜂巢能源 | 主打疊片電池:壽命更長、能量密度更高、更低內阻 | |
廣汽集團 | 鉅浪動力 | 發動機高效、低油耗、更快響應;變速箱高效、節油、平順、穩定可靠 |
奇瑞汽車 | @LIFE模塊化平臺 | 專屬新能源:輕量化、低能耗、高剛度、長續航、電池可回收、電池安全級別更高 |
火星架構 | 專屬星途品牌:車型覆蓋廣、兼容新能源車型、高剛度、L2級駕駛輔助 | |
長安汽車 | 藍鯨NE系列發動機 | 高效、平順、輕量化、節油、動力強 |
比亞迪 | DiLink超級旋轉屏 | 可解決用戶智能互聯、出行、娛樂、工作痛點 |
吉利 | SEA浩瀚架構 | 專屬新能源、車型覆蓋廣、電池壽命長、高續航、2021可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 |
超級母體 | 車型覆蓋范圍廣、靈活度高、支持純電動車型、電氣架構有優勢、更智能、更安全 | |
上汽集團 | 氫戰略 | 加氫僅需3分鐘、續航超600km、使用成本低、 |
● 長城汽車
檸檬、坦克,雙平臺齊發
要說北京車展最受關注的中國車企,長城一定能算其中之一。全新哈弗H6、哈弗大狗、電裝炮、哈弗初戀(參數|詢價)、歐拉好貓、潮派概念車以及坦克300等齊聚舞臺,達到了極佳的宣傳效果。在新車命名不斷創新的背后,是長城檸檬以及坦克兩大全新平臺的強有力支持。
檸檬,被長城汽車稱為“脫胎換骨”的平臺,屬于橫置平臺,主要特征在于車型覆蓋全面、技術覆蓋廣,電子架構新。同時該平臺是承載式車身平臺,在車身尺寸的延展性設計上較為夸張,且非常靈活?沙休d車長范圍是3990-5100mm,車寬范圍是1830-1975mm,軸距則可在2650-3005mm之間變化,也就是說該平臺幾乎覆蓋從小型車到大型車的需求,同時并不僅限于SUV,第三代哈弗H6、哈弗大狗以及哈弗初戀便是出自該平臺。
動力部分,該平臺滿足5種不同形式,其中純燃油版車型包含2.0T和1.5T,混動車型則可對應1.5L自然吸氣、1.5T以及2.0T。其中,純燃油版的2.0T可以說是整個動力平臺最大的亮點,這也是蜂巢易創全新的4N20系列發動機。
據了解,目前高功率版本還在后期調試階段,主流將會以低功率版本的4N20為主,全新的4N20發動機最大特點在于燃油經濟性和高效率,這也是新發動機在研發之初的目標。與此同時,發動機的壓縮比達到了12,熱效率為38.3%,這在目前的發動機領域也算個不錯的數字。
值得一提的是,檸檬平臺還在電子架構層面完成了打通,為高級別駕駛輔助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在具體應用上,車輛可在低速條件下可以完成擁堵路況下的駕駛輔助,其中包含了前方車輛監測(可自動制動)、前后車碰撞預警等,高速下可以完成全速域自適應巡航,同時帶有自動變道功能(融入高精度地圖),同時還可以在自動巡航時實現彎道減速等功能。當然,電子架構主要還是圍繞自動駕駛為目標進行搭建,以上的這些功能將在2022年之前全部實現。
除此之外,官方稱檸檬平臺還將在車身結構和制造工藝上有很大改進,最大程度提高輕量化和車身剛度。根據長城的數據顯示,檸檬平臺的車型在同級別車型的輕量化水準上將會高于日系車,這一點著實讓人期待。
坦克相比檸檬來說,更讓人感到驚喜。該平臺定位智能專業越野平臺,對于國內的越野愛好者來說,以后有了更多的選擇。當然,坦克平臺主要專屬于WEY品牌使用,具有高延展性、全新的動力總成、可靠性以及越野功能種類豐富四個特征,屬于縱置平臺。
坦克平臺全部是非承載式車身,車長范圍4700-5200mm,車寬1840-2060mm,軸距范圍2750-3750mm。從數據上看,坦克對應車型依然寬泛,涵蓋中型到中大型級別,同時還會延伸出非承載式MPV車型。
動力是坦克平臺較為出彩的地方,擁有燃油和混動兩個技術路線的車型,其中純燃油車型將會使用2.0T(180kW/380N·m)和3.0T(260kW/500N·m)以及2.4T(柴油135kW/480N·m)三個動力總成,混動(PHEV和HEV兩個路線)同樣是2.0T和3.0T,不過工程師們專為混動工況進行開發。其中會出現在混動車型上的3.0T發動機官方公布的熱效率將達到42%。
在此基礎上,長城旗下的蜂巢易創已經開始準備在重慶工廠投產9AT變速箱,該變速箱會成為坦克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城未來也打算用自己研發的9AT逐步替代目前使用的采埃孚8AT。
『坦克300』
作為越野平臺,出自坦克的車型自然需要擁有出色的四驅系統。新平臺將搭載分時四驅系統,動力分配可達到50:50,同時還將配備前橋電控機械差速鎖、帶鎖止功能的中央分動箱以及后橋機械差速鎖。出自該平臺的首款車型是坦克300,未來預計還會有坦克100、坦克200(車型命名未確定)。
編輯點評:
左手檸檬、右手坦克,有備而來的長城汽車,打破了以往我們對它穩重、敦厚的工科男形象。變身技術宅的它,在平臺與發動機等核心本領上早已蟄伏多年。橫縱置(橫置:檸檬、縱置:坦克)平臺一同推出,也表明了長城有著十足的底氣。再加上大狗、初戀等全新的命名體系,我們將見證一個不一樣的長城。
● 廣汽集團
鉅浪動力
在2020北京車展上,廣汽影動ENPULSE概念車首發、新款傳祺M8上市,可謂是大放異彩。不過,最受關注的還是廣汽集團帶來的全新一代動力總成平臺品牌——“鉅浪動力”。該動力平臺是廣汽研究院歷時12年研發的成果。
鉅浪動力平臺由發動機、變速箱兩大領域構成,高效發動機、高效變速箱以及混動產品是該平臺的三大支撐,包括1.5L燃油發動機、2.0L燃油發動機、DHE混動專用發動機、WDCT變速箱、AT變速箱、DHT混動專用變速器六個板塊。
基于鉅浪動力打造的全新一代動力總成產品,全面滿足國六b排放法規。官方稱,全新的動力總成將帶來更強勁的動力、更敏捷的響應、更低的油耗。其中1.5L、2.0L發動機,升扭矩200N·m/L,升功率達100kW/L,發動機響應提升30%,熱效率超過40%,并具有不錯的靜謐性。
此外,專為混合動力車型開發的第四代發動機——2.0ATK發動機,熱效率達到42.1%,并采用廣汽GCCS汽油機燃燒控制系統技術、阿特金森循環、15.6超高壓縮比、350bar高壓直噴系統等先進技術,通過燃燒系統與結構設計優化提升熱效率,實現更高效清潔的燃燒、降低排放。該發動機專用于混動車型,搭載由該發動機構成的混合動力系統車型,節油率可達到35%,NEDC工況下的油耗可低至4L/100km。
廣汽首款自主研發的7WDCT(7速濕式雙離合自動變速箱)也是鉅浪動力的代表作,采用兩個離合器分別控制1、3、5、7擋和2、4、6、倒擋。兩個離合交替換擋,使1擋連接時2擋準備,1擋斷開的瞬間2擋接合。官方稱,高效節油、迅捷平順、穩定可靠將是這臺變速箱的突出特征。在此基礎上,廣汽還研發了混動專用變速箱,最高傳動效率超過97.5%,以PHEV車型為例,0-100km/h加速時間小于8s。
編輯點評:
動力總成是汽車最為核心的技術部分,廣汽集團此次推出動力總成專屬的平臺——鉅浪動力,也是不想“受制于人”,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硬道理。從已有的信息來看,鉅浪動力出品的動力總成,以高效、節能、快速響應為主,這也是發動機技術最難攻克的部分。不過目前鉅浪動力的信息還不是很多,待更多官方消息露出后,我們將為您帶來更多解讀。
● 奇瑞汽車
全新的@LIFE模塊化平臺
目前,新能源車型的浪潮依舊在持續,中國品牌一直想在該領域彎道超車,畢竟對于全球車企來說,新能源電動化只是一個新的領域,大家的起跑線基本都在同一個水平上,那么在此時誰能研發出最佳的平臺技術,誰就在這領域中有發言權。
我們來簡單說一下@LIFE模塊化平臺,該平臺秉承了輕量化的特點,憑借20余年造車經驗及技術積淀,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智慧模塊化技術平臺,擁有綠色、智慧兩大核心技術優勢。首先,“綠色”是指該平臺采用全鋁車身框架加車外復合材料的覆蓋件所組成,重量減少30%,剛度提升20%,材料利用率達到96%,鋁基車身可回收率100%,真正做到低能耗,可回收,更環保。
此外,該平臺上的動力電池組也更加“綠色”。官方將@LIFE平臺的電池技術成為“可進化的電池技術”,其動力電池采用模塊化設計,即電池包是由一個個通用的電池模塊組成,這意味著不同級別車型的電池包都可以互換,并且車輛電池組還可升級,從而達到更長的續航里程,且是“即換即用”的。并且這些動力電池都做到了可回收,這是達到“綠色”的重要條件。
其次,在“智慧”方面,該平臺下的車型均采用了一臺全新開發的“電池熱管理系統”,例如擁有四個能量管理分區以及四進一出的液冷高效傳熱結構。簡單來說,該系統擁有更加精準的溫度控制,其利用更“智慧”的電池管理系統做到了更高的電池安全級別。
同時,對于純電動車而言,鋪設電子架構相對容易。奇瑞新能源這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架構技術可兼容百兆/千兆以太網和CAN/CANFD等多種通信協議;并且,在@LIFE平臺上擁有具備全套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L2級駕駛輔助系統以上的全棧技術解決方案,并支持5G、V2X功能擴展。值得一提的是,該平臺下還可實現后驅、前驅與四驅的不同驅動形式組合,甚至還可將純電驅動變為增程式驅動,為該平臺下的車型帶來更加豐富多樣的選擇。
目前該平臺架構上的車型有奇瑞eQ1(小螞蟻)、艾瑞澤5e、瑞虎3xe、奇瑞螞蟻,將來還會衍生出更多的新能源車型。奇瑞新能源的@LIFE平臺的推出,不止是為了進一步占據市場份額,更是為了達成奇瑞新能源“打造綠色智慧生活”的愿景。
編輯點評:
作為中國品牌中比較早涉足汽車領域的企業,奇瑞在燃油車方面的表現還算是可圈可點。不過在新能源領域中,奇瑞汽車旗下的奇瑞新能源則帶來重大的革新,F在車企已經不僅僅是推出某一款車型,更多的是推出某一個平臺,在一個平臺架構下衍生出多種選擇,為將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帶來了前瞻性,實現不斷的技術進化與超越。
● 長安汽車
全新研發的藍鯨NE系列發動機技術
眾所周知,在發動機領域中,我國車型整體的研發水平確實有一些局限性,但這并不妨礙中國品牌車企研發具有新型技術的發動機系列。發動機一直是汽車的核心零件,擁有一個高效率的發動機可以說一輛車的制造就已經成功了三分之一,所以在未來,對于“中國芯”的研發也不會因為新能源的推進而停滯不前。
我們來簡單說一下藍鯨系列發動機的一些技術。長安全新研發的藍鯨發動機其實可以稱為藍鯨NE系列發動機,它與目前其他系列的藍鯨發動機一樣,有著“勁、凈、靜”的技術特點。此次NE系列主推1.4T/1.5T渦輪增壓發動機,NE系列發動機運用了“AGILE敏捷”高效燃燒系統、舍弗勒最新智能凸輪調相系統等先進技術,同時NE系列動力也是國產品牌中首先提出并實踐模塊化技術平臺的產物,有著比大眾MQB平臺更出色的通用化率,1.4T和1.5T發動機均為這個平臺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98%的通用化率,且在制造智能化和自動化領域,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具體來看,該系列有著40%的熱效率,這在業界也是數一數二的頂尖水平,而且相比上一代產品,藍鯨NE系列發動機有著減重14kg的出色表現,加上同排量中唯一搭載的雙渦輪增壓和雙出口排氣歧管的技術加持,使得1250轉時就可以獲得300N·m的最大扭矩輸出,讓駕乘者幾乎感覺不到渦輪介入前的延遲,更好地提升了起步前段的平順性。
目前,搭載藍鯨NE系列發動機的主要車型有長安CS55 PLUS藍鯨版、長安CS75 PLUS、銳程CC藍鯨版等主力熱銷車型,未來還將在即將上市的長安歐尚X5以及更多車型上搭載藍鯨NE系列發動機,先進的發動機技術也會讓長安汽車旗下的車型銷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編輯點評:
我們知道,發動機熱效率是衡量發動機性能的核心指標之一,該NE系列發動機在智能熱效率提升、輕量化等節能技術的加持下,實現了更好的燃油經濟性和更強的動力表現。從藍鯨動力的定位和理念可以看出,長安在發動機的自主研發道路上,已經處于整個國產品牌乃至業界的領先水平,為國產品牌的持續發力開啟了一條技術取勝的可發展道路,擁有了可靠“心臟”的國產車型,也必將在未來取得更加讓人矚目的成績,也許再過幾年,“中國芯”就會遍布全球各地,開啟中國車企走向世界的新紀元。
● 其它品牌
除了我們上述詳細介紹的長城、廣汽、奇瑞以及長安,還有像比亞迪、吉利以及上汽等品牌均在北京車展期間展示了自己最新的技術成果。
比亞迪:
DiLink超級旋轉屏
自從比亞迪推出DiLink智能網聯系統+超級旋轉屏的搭配,就廣受車主好評。本次在車展中亮相的多屏聯動功能,是目前DiLink智能網聯系統正在開發的科技亮點之一,將有多種模式供車主選擇,極大解決車內用戶智能互聯、出行、娛樂、工作的痛點。車主用主屏,家庭成員或其他乘員用次屏,互不干擾,人人都上演車內玩大屏的“真香警告”。
吉利汽車:
SEA浩瀚架構
北京車展開幕前夕,吉利發布全新的SEA浩瀚架構。新架構覆蓋軸距1800mm-3300mm,級別從緊湊型到中大型車,并且支持轎車、SUV、MPV、旅行車、跑車和皮卡等。該架構最大可提供110kWh電池容量以及最大功率475kW的電機,可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120km。此外,SEA浩瀚架構將使用20萬公里無衰減的電池,NEDC工況下壽命可達200萬公里(未表明何種工況)。
基于SEA浩瀚架構打造的車輛,將于2021年在結構道路實現高度自動駕駛。2023年之前,在開放道路實現高度自動駕駛。同時,SEA浩瀚架構上開發的自動駕駛出租車等智能交通工具,將于2022年率先在結構道路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并于2022亞運會核心區域提供智能出行服務;2025年之前,在開放道路上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上汽集團:
氫戰略
與其他廠商近期推出平臺或架構不同,上汽集團在9月13日發布氫戰略: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旗下上汽捷氫科技達到百億級市值,建立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以上。同時,隨著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氫燃料電池MPV首發,意味著上汽集團正式踏入燃料電池乘用車領域。
初步估算,近二十年來,上汽集團在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0億元。發展至今,上汽成為目前國內同時具備燃料電池乘用車、商用車技術和生產能力的企業,也是實現多品種燃料電池車商業化落地的企業。
● 結語
本篇文章僅是簡短粗略的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國品牌自主研發的車型平臺與發動機技術,讓各位用戶粗淺的知道咱們中國品牌在汽車領域中不斷努力,不斷創新的成果。雖然時間上我們確實不如一些海外大廠有著深厚的技術與歷史沉淀,但是中國國品牌依舊在努力進步。一邊追趕燃油車的技術,一邊在新能源領域提升自己的話語權,我們相信,未來中國品牌旗下的車型技術不會繼續落后于世界,讓我們給與中國品牌一些耐心,看著它們茁長成長并發展壯大。(文/汽車之家 張雪蓮、畢業)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