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2020年前三季度,Aion S(參數|詢價)以超3萬臺銷量,成功拿下新能源銷量亞軍,僅次于特斯拉Model3。異軍突起還是厚積薄發,廣汽新能源為何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是廣汽邁向電動化時代的主導者和見證者。本期尋電之路,我們將與他對話尋找答案。
補貼退坡、疫情影響、競爭加劇,2020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風暴,市場和消費者都心懷疑問——“該選擇誰?”
《尋電之路》第二季人物篇我們將對話企業高管,看身處變革漩渦中的“汽車人”是如何看待產這場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他們又將帶領企業去向何方?
■ 十年沉淀
2018年,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蒞臨廣汽,參觀廣汽研究院后,豐田章男感嘆:廣汽的發展速度太快了。
一年之后,由廣汽研究院主導,純電車型iA5研發成功并交付廣汽豐田。中國車企第一次向合資公司逆向輸出產品和技術。電動化時代,中國汽車產業開始走向世界前列。
走到這一步,古惠南和廣汽新能源用了近10年。
2017年7月,廣汽新能源有限公司開始獨立運作,比多數造車新勢力更年輕!皬V汽新能源不是突然冒出來的”:2011年,廣汽推出國內第一輛中重度混合動力AE車型,后來又陸續推出REV(電油混動)和PHEV(插電混動)技術車型,2017年推出EV(電動)車型。在正式獨立前,廣汽新能源做了充分積累。
獨立后,廣汽新能源公司先后推出純電車型傳祺GE3、混動車型GS4 PHEV,此時新能源還沒有專屬品牌。直到2018年11月,Aion品牌及旗下首款車型Aion S在當年廣州車展上亮相。廣汽新能源正式進入Aion時代。
iA5與Aion S一體兩面,兩款車型都基于第二代GEP平臺打造。經歷過“油改電”階段,古惠南認識到平臺的重要,“要推出有極致競爭力的產品,只有推出專屬平臺”。
第二代GEP平臺耗資30億元,開發周期長達30個月,采用“上鋼下鋁”結構,使整車輕量化達70公斤。在第二代GEP平臺基礎上,Aion S空間、續航、加速性能均實現“質變”。雖然耗資巨大,但古惠南認為,“當你的產品受到市場歡迎,這個投資就不算大”。
2019年4月,第二代GEP平臺第二款車型Aion LX亮相,同時廣汽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發布。廣汽新能源實現EV、ICV(智能網聯汽車)“兩條腿走路”。
歷經十年,廣汽新能源穩步跨入智能電動車時代。
■ 專屬優勢
智能電動車時代,廣汽新能源走出了一條專屬于自己的發展方式。古惠南總結為三點:專屬平臺、“智造”能力、廣汽生產方式。
配合GEP專屬平臺,廣汽新能源智能生態工廠一期于2018年底竣工,是國內最先進的智能制造工廠之一。
一個細節能反映廣汽新能源對工廠的自信:廠區內設置景觀步道,公眾花費20元,就能進入工廠內部參觀。如同“透明廚房”,產品生產每個環節,消費者都能親眼見證。
工廠內部,數百臺工業機器人持續作業,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廠區設計總產能40萬輛,一期產能20萬輛。時常困擾造車新勢力的產能問題,在廣汽新能源并不存在。
高度自動化和數字化,使廣汽新能源能夠實現C2B定制化生產。不同于傳統流水線,在廣汽新能源,一輛白色Aion S后面,可能是一輛紅色Aion LX。流水線可以完全按照訂單順序,進行生產安排。
“工業4.0核心是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個性化背后,是“智造”能力在支持。除了工廠本身,廣汽時代動力電池等零配件項目也在工廠周邊落戶,形成完善的配套產業支持。
這體現出廣汽新能源作為一家“傳統車企”,擁有的深厚制造經驗!皬V汽生產方式”是廣汽制造的精髓,這種生產方式核心,是“準時化”和“止呼待”。
“準時化”目標是消除生產過程一切浪費,實現零庫存;“止呼待”以快速發現和解決問題為手段,實現零不良目標!皬V汽生產方式”是本田精益生產、豐田生產方式和廣汽多年造車經驗的融合。
廣汽豐田南沙工廠被譽為“豐田全球最先進工廠”,與豐田長期合作所積累的生產經驗,如今被應用在廣汽新能源生產上。
傳統生產經驗與智能電動車融合,打造出獨特又難以復制的“廣汽新能源方式”:對純電專屬平臺的高度認識、對豐田生產經驗的吸收融合、對電動車用戶需求的理解接納,三者缺一不可。成為其他車企無法比擬的優勢。
■ 使命與挑戰
這種優勢給予古惠南底氣。他常在公開場合表示,Aion不輸甚至比特斯拉更好。廣汽新能源的目標是做一家世界級企業,Aion也要成為一個世界級品牌。
根據此前消息,在即將到來的廣州車展上,廣汽新能源或將正式宣布Aion品牌獨立運作,“廣汽埃安”將與“廣汽傳祺”并列,成為廣汽集團旗下兩大乘用車品牌。
從產品序列到獨立品牌,Aion僅用時兩年。圍繞“世界級”這一目標,廣汽新能源打造出全球研發網絡和全球供應鏈體系,研發中心遍布硅谷、洛杉磯、底特律、上海、廣州多地。
量變正引起質變,Aion在2020年崛起并非偶然。但應當正視,Aion前方也存在諸多挑戰。
當前,中國新能源市場全面復蘇。和過去網約車、出租車等B端消費為主相比,普通C端消費占比持續上升。特斯拉、蔚來、理想等新品牌均取得良好市場表現。廣汽新能源銷量中,Aion S仍占絕對比重,其中一大部分屬于運營車輛。Aion LX、Aion V銷量還有提升空間。
B端消費與C端消費本身并不沖突,需要注意的是精力分配問題。如何更有針對性地滿足C端用戶需求,是Aion走向世界級品牌路上,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古惠南給出的答案,是一切回到產品!斑^去C端用戶需求很多是為了占號,現在高端化、智能化需求明顯增長”。滿足用戶這些期待,需要在新技術領域不斷探索。
EV與ICV兩方面,廣汽新能源都正在布局。電池方面,廣汽石墨烯電池公司已獨立運作;谑┘夹g研發的3DG“超級快充電池”,充電10分鐘續航即可達到200-300km;廣汽還掌握了硅負極電池技術,能量密度高達400Wh/kg,約為當前三元鋰電池的兩倍,量產搭載后有望實現續航超1000公里。
智能化方面,目前廣汽新能源已能實現L3級自動駕駛!拔磥3-5年,廣汽新能源將會推出L4級產品”。
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廣汽新能源的“地利”和政策優勢。8月,《廣州市促進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正式發布,涵蓋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車聯網、關鍵汽車零部件四大發展技術路線圖。到2025年,實現汽車制造業產值1萬億元。
作為廣州汽車龍頭企業,廣汽集團無疑是全市汽車發展“排頭兵”。廣汽新能源則是廣汽在新能源、智能網聯兩大領域的主要陣地。Aion品牌,由此將站在廣州汽車產業基礎上“摸高”,向“世界級”目標邁進。
“必須要有世界級眼光和使命感,才能不辜負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古惠南說。
■ 結語
轉型是汽車產業必然趨勢。在“傳統車企”陣營中,很少有企業真的能通過合資獲得技術。廣汽的明智之處,在于關鍵技術、平臺依靠自主研發,向合作伙伴學習生產方式和管理經驗,從而使“合資”真正成為優勢。Aion S熱銷,無疑并非偶然。(文/汽車之家 蔣平平)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