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電動車的普及為汽車市場帶來了新的生命,從前些年開始,國內的新能源市場就處在了高速發展的狀態中。而這其中的主力軍,自然當屬那些來自中國品牌的車型,也是國內新能源市場規模和多樣化的保證。正如今天我們要講的長安新能源,便是其中之一。
當然在眾多的中國新能源品牌中,長安新能源并不能算得上出類拔萃的,亦或是銷量排行榜上的?,這或許是由于該品牌整體電動產品偏少,以及缺少相關的獨立電動化規劃。不過正式因為如此,“激流勇進”中的長安新能源又將如何hold住當下國內新能源市場的重重波瀾呢?為此,我們分別探訪了地處河南鄭州、天津以及北京的三家經銷商,想知道答案嗎?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購車零距離》是汽車之家打造的體驗式探店節目。我們將體驗式走訪與深度對話相結合,向消費者和行業人士呈現各類經銷商門店和服務機構的新理念、新服務、新模式,力求增進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互動與了解,促進優秀經營管理模式的經驗分享與行業推廣。
30秒快速閱讀:
1.年初受疫情影響的國內新能源市場正在逐漸恢復熱度;
2.針對地域背景的差異,長安新能源經銷商的經營策略也因地制宜;
3.產品需求兩極分化,奔奔E-Star(參數|詢價)和CS55純電版成為熱門車型。
◆ 長安新能源處在什么樣的市場環境下
在進入今天的正題之前,我們還是需要先對目前國內的新能源市場進行一個簡單地回顧和了解。根據此前的汽車之家大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1-9月,國內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為55.9萬輛,其中中國品牌車型占到74.8%。這一成績相較于1-8月累計銷量變化有所提升,可見隨著疫情對于車市的影響正在逐漸消退,因此在剛剛過去的10月,新能源車購車意向數量占比來到25.5%,僅次于3月的成績,同時新能源車中純電動車型用戶購車意向占比也達到了72.4%。
因此,逐漸恢復正常的新能源市場即為有準備的車企帶來了機遇,也為其他正在力求拔尖的車企帶來了挑戰,而長安新能源顯然屬于后者。從產品方面來看,目前長安新能源系列主銷的車型包含微型車奔奔E-Star、小型SUV E-Pro、緊湊型轎車逸動ET/逸動新能源以及不久前上市的緊湊型SUV CS55純電版。而根據乘聯會公布的1-9月銷量來看,奔奔E-Star成為了目前銷量最好的車型,達到5749臺,而逸動新能源系列則為4800臺。這樣的成績與目前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型相比顯然還有一定差距,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長安新能源目前所面臨的挑戰。那么,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新能源系列,它在經銷商端又反映出了怎樣的現象呢?
為此,我們前往河南/天津/北京三地探訪了三家當地有代表性的經銷商,它們分別是:河南安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新興快馬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和北京興長風商貿有限公司,希望通過三個市場的差異化表現來進一步了解長安新能源的發展現狀。
◆ 差異化市場下的長安新能源:
河南:布局二級經銷商渠道
『長安新能源河南安來店總經理 王宇』
『河南安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位于河南鄭州的長安新能源河南安來店。從地理位置來看,這家長安新能源的經銷商地處一個汽貿產業園區內,周邊也還有包括幾何、哪吒等新能源品牌的店面。據長安新能源河南安來店總經理王宇介紹,他們也是不久前才從鄭州當地的另一家經銷商手中接過了這個展廳,目前店面也暫時處于亟待翻新的狀態。
而關于河南市場,眾所周知的是,河南作為我國的人口大省,它的市場需求不單單集中在鄭州這一個省會城市中,省內其他城市對于汽車的消費需求也同樣不容小覷;同時,中原地區較為開闊的地貌也為河南省內的交通以及運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這也有利于電動車輛以及新能源相關設施的建設;最后,河南省近年來對于環境的整治也在逐步加大,從早先的尾號限行到后來的單雙號限行,都為電動車的生存提供了一定空間,而省內較多新能源品牌工廠的建設,同樣加大了這里的消費者對于電動車的包容性。
因此,對于王宇來說,除了像普通4S那樣進行新車的零售外,他最大的任務還在于發展整個河南省的二級經銷商渠道。正如前面提到的,河南市場的重心并不止是在鄭州這一個城市,王宇表示,諸如洛陽、許昌、駐馬店等城市同樣有著較多的人口基數和城市體量,因此這類城市未來也同樣值得重視。同時王宇還提到,目前河南省內也還存在著部分電動車使用規范的問題,例如部分城市還多以低速電動車作為代步工具,因此,隨著相關政策的完善,例如奔奔E-Star這樣的微型電動車也有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而產品層面,近些年快速發展的新能源市場促使國內的汽車制造商都推出了大量的獨立品牌/獨立系列產品,于2018年5月成為獨立公司的長安新能源在產品方面的表現相對滯后,目前主銷的奔奔E-Star到CS55純電版也勉強能覆蓋主流的電動車用車需求空間。不過鑒于長安品牌整體在近年有著顯著的提升,我們也相信品牌的進步能在未來繼續帶動新能源產品的發展。
天津:新能源市場百家爭鳴
『長安新能源天津新興快馬店總經理 明轅』
『天津新興快馬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離開河南,我們來到天津,作為一個直轄市,天津并不存在河南省那樣龐大的二級經銷商規劃,因此這里的經銷商則主要是以零售為主。而此次,我們來到的則是長安新能源天津新興快馬店,這也是長安新能源在天津地區的旗艦店。不同于上文提到的鄭州,這家經銷商擁有相對獨立的店面規劃,與一旁的長安品牌燃油車展廳相鄰。據店總明轅介紹,長安新能源天津新興快馬店于2019年2月搬到了這里,并在當年4月正式開始營業。從店內來看,這里確實也有著較大的展廳面積,內部的產品展示也較為齊全。
從市場角度而言,作為擁有限牌政策的城市之一,新能源車型在這里自然也享受著額外的牌照申領優惠政策。相較于北京/上海等城市來說,天津的燃油車號牌申領門檻并不算太高,因此新能源號牌的申請就更加容易了,對于那些已經擁有一輛燃油車的消費者來說,因市內代步使用從而增購電動車的現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與此同時,明轅還向我們表示稱,天津龐大且成熟的網約車市場也為新能源車帶來了額外的發展空間,而通過展廳內單獨擺放的長安逸動EV車型來看,長安顯然也是瞄準的這一市場。
在用戶畫像方面,明轅介紹稱,長安新能源的客戶群體一般在25歲到35歲之間,這也是目前汽車市場主流的購車區間,85-95后的年齡區間使他們對于新鮮事物有著更高的接受程度,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新能源車的目標用戶。同時明轅還提到,相較于隔壁的北京市場,天津消費者對于電動車的購車需求更加偏向于實用,這其中既包括僅以代步為目的的奔奔E-Star消費者,也包含了以空間為訴求的CS55純電版消費者。而產品方面,由于同時代理長安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的銷售,燃油車型的大幅進步也確實襯托出了新能源系列的疲軟,但隨著包括UNI系列在內的新車型推出,相信品牌形象的提升也將在未來帶動新能源產品和市場形象的提升。
北京:穩定市場中的生機
『長安新能源大興長安汽車店總經理 高森』
『北京興長風商貿有限公司』
最后,我們再把目光轉向北京市場。無論是對于消費者還是經銷商來說,這座全國機動車保有量最高的城市似乎并沒能給大家太多選擇,由于嚴格的限牌制度,每年54000個新能源號牌的指標已經排隊到了多年之后。因此,不同于上面講到的河南以及天津,電動車在北京市場也自然地成為了剛性需求,一定程度上成為了限牌背景下燃油車的替代品。那么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北京的長安新能源經銷商又是怎樣的呢?
在對長安新能源大興長安汽車店總經理高森的對話中我們得知,由于相對穩固的市場,此前提到的部分市場現象在北京并不存在,例如疫情期間將一輛車的購車預算拆分成兩臺,并選購一臺電動車。而相對應的,高森提到,由于新能源號牌中標后須在一年內購車,因此不少北京的消費者會選擇奔奔E-Star這樣價格實惠的小車,一方面是日常代步使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占號的作用。與此同時,面對2020年增發的20000個剛需家庭新能源指標,中標的消費者反而會從長期角度考慮,從而選購一臺尺寸更大/更實用的車型。
最后,我們還在展廳里看到了一臺長安歐尚科尚車型,據高森介紹,這輛科尚是為T3出行相關服務準備的。作為三家經銷商店總均有提到的一點,T3出行公司作為股權投資合作企業,其由蘇寧、長安汽車、一汽、東風汽車等多家企業出資聯合成立,騰訊、阿里等公司也參與了入股。2019年5月,長安新能源為T3出行服務交付了10輛逸動EV460作為運行車輛,而隨著這項業務的不斷完善,相信長安新能源的車型未來也將在其中成為主力。
◆ 店總推薦車型
『長安奔奔E-Star』
在店總推薦環節,三家經銷商的總經理都向我們推薦了長安奔奔E-Star車型,奔奔作為國內早期探索微型車市場的車型,相信大家對它的名字還是十分熟悉的。而作為其電動版本,長安奔奔E-Star于2020年4月正式上市,補貼后售價區間為6.98-7.48萬元。動力方面,該車搭載了一臺最大功率為55kW/峰值扭矩為170N·m的永磁同步電機,電池匹配容量為32.2kWh的三元鋰電池,NEDC工況下續航里程達301km。據三家經銷商的反應,長安奔奔E-Star目前有著不錯的銷售狀況,而近年來微型電動車熱度的回升是其中原因之一,同時目前三家店中較可觀的后期優惠也進一步增加了它的競爭力。
『長安CS55純電版』
而長安新能源旗下的另一款車型,則與奔奔E-Star有著完全不同的需求取向,它便是2020年7月上市的CS55純電版,該車補貼后售價區間為15.99-20.09萬元。目前,長安CS55是長安品牌旗下熱銷的車型,而基于這款車打造的純電版本也進一步拓寬了消費者的選擇區間。
全文總結:
與大多數中國品牌一樣,長安新能源也乘上了國內新能源市場發展的快車,不過由于前期規劃起步較晚導致的產品缺乏,處在發展階段的長安新能源不得不面臨激流勇進的局面。與此同時,通過對多地經銷商的對話,我們也看到了長安新能源針對不同地區的市場正在進行差異化的布局,并努力開拓屬于自己的市場。未來,隨著國內新能源的繼續發展,包括大眾等海外品牌電動車也將逐步進駐中國,因此盡管作為先來者,長安新能源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容小覷,而如何盡快地完善產品線,實現品牌影響力的提升,才是它們需要考慮的當務之急。(文/汽車之家 馬艾駿)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