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最新的發展目標顯示,到2025年,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車輛占當年新車總銷量50%以上;HA(高度自動駕駛)開始進入市場;C-V2X終端新車裝備率超過50%。這意味著,我們常常在電影里看到的招手即來、揮手即走的自動駕駛汽車,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11月11日,以“智能新時代 車聯新生活”為主題的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開幕。同期,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在會上發布并解讀《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強調,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把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提升創新能力,優化政策環境,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新路線圖的五個突出變化
智能網聯汽車是新一代的移動互聯技術與汽車交通所結合形成的新技術、新產業形態,制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對于形成行業共識,對于有效健康推動產業發展極其重要。2016年,首次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研究專題之一,支撐構建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體系,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智能化和網聯化加速融合,同時涌現出了新的技術和新的趨勢。所以,行業內適時展開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簡稱“智能網聯2.0”)制定工作。
相比于1.0版本,智能網聯2.0有五個比較突出的變化。
一是研判目標擴展到2035年,形成2025、2030和2035年階段性目標;二是增加評估篇章,結合近年相關評估報告實施效果評估;三是將整車研究范圍細化為乘用車、貨運車輛、客運車輛,主要分析城市道路、城郊道路、高速公路和限定場景四種類型運行范圍內,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產業化、市場化、商業化時間進度;四是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架構和表述體系修訂;五是對跨界產業融合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共識。
據悉,編制單位按照關鍵技術架構分了3個整車應用組、15個專題組,涉及100多家單位、300名專家。
■ 全球都在制定階段性目標
全球都在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在美國,連續出臺了“自動駕駛汽車規劃”(AV1.0-AV4.0)、《ITX戰略2020-2025》等,加快Robotaxi、物流配送等示范應用和商業化步伐;歐盟則通過C-ITS系統建設,加速網聯式自動駕駛發展;日本依托構建社會5.0大系統的頂層設計規劃,推動自動駕駛測試驗證和推廣。
日本希望2020年,私家車在高速公路實現L3級功能、L2級以上卡車編隊行駛(車隊后續車輛無人駕駛),以及特定區域內用于出行服務的L4級自動駕駛;2025年私家車、卡車運輸實現高速公路L4級自動駕駛。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
北汽集團董事長姜德義認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在國家產業維度,已經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并得到了全方位的政策引導和支持。
在我國,2020年2月,十一部委聯合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對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給出明確指引。遠期愿景是2035-2050年,實現中國標準智能網聯汽車體系全面建成;近期目標是到2025年,從體系建設、市場培育、基礎設施三個方向進行了清晰定義。十九屆五中全會上也對交通強國、數字化發展作出重要部署!
國務院辦公廳在11月初引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到,到2025年,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特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并且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技術攻關列入到了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包括復雜環境融合感知、智能網聯決策控制、信息物理系統架構設計等。
『各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產業目標對比』
■ “三橫兩縱”支撐自動駕駛加速產業化
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總體目標是到2035年,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體系全面建成、產業生態健全完善,各類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廣泛運行于中國廣大地區。
階段性來看,2025年,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車輛占當年總銷量50%以上,HA(高度自動駕駛)開始進入市場,C-V2X終端新車裝備率超過50%;到2030年,PA、CA智能網聯車輛占當年總銷量70%以上,HA達到20%,C-V2X基本普及。
從智能網聯2.0架構與關鍵技術來看,可以分為三橫兩縱。三橫指車輛關鍵技術、信息交互關鍵技術與基礎支撐關鍵技術;兩縱指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車載平臺和基礎設施。
李克強強調,智能網聯2.0路線圖的制定首先還是想支撐政府自動駕駛產業規劃,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引導社會資源聚集,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抓住機遇,支撐制造強國建設指明方向,提供參考決策。下一步行業各方仍然要繼續把握產業發展脈絡,因為技術是交叉不斷迭代的,所以要不斷完善技術路線圖。
朱華榮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提出三個建議:一是宏觀政策充分支持,培育生態構建之沃土;二是行業組織統一標準,移除生態構建之溝壑;三是各產業鏈加速融合,迸發生態構建之力量。
編輯總結: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絕對不是某一個企業、某一個產業能夠做的事,它一定是多產業、多企業協同,最后才能把智能網聯汽車推向市場,讓消費者受益。智能網聯2.0路線圖的出臺為跨界資源、上下游資源打通提供了明確方向。
另外,在這種趨勢下,朱華榮引申出的一個觀點值得探討。他認為,未來的汽車企業品牌是一個汽車生態品牌,而不是交通工具的品牌,生態品牌被強化,而汽車品牌本身會被弱化。這或許才是企業在未來得以做強的方向。(文/汽車之家 劉宏龍)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