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上半年疫情不僅對私人市場造成極大影響,出租網約車也受到了明顯沖擊。相對于下半年私人市場的恢復,運營車輛則沒有那么大的轉變。12月18日,在第二屆新能源汽車商業化大會的圓桌論壇上,圍繞“出租網約場景”話題,建元資本董事長王煒作為車評人,與北汽營銷公司副總經理卜紅升、曹操出行北京公司總經理劉志永、云度新能源汽車副總裁苗鳳高、云快充聯合創始人兼副總經理朱海濤進行了探討。
◆網約車/出租車生態現狀
卜紅升:2018、2019年是新能源網約車爆發期,2018年上牌量達14.3萬,2019年達25萬輛。兩年時間增長了約40萬輛,導致整個市場處于階段性飽和狀態。由于市場的調整,各地政府紛紛出臺對非合規車輛的管理措施,再加上平臺針對配額的限制,鼓勵經營性租賃來限制融資租賃,有效控制了市場的非理性發展和白熱化競爭。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用戶出行的頻率減少,導致2020年上半年出行率同比下降了約50%以上,一些平臺只保持了20%左右的訂單。網約車銷量也同比下滑了65%。
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網約車市場依然很有潛力。一是人們的出行習慣在逐漸改變;第二,政府的引導和行業的發展,以及電動車在運營領域的優勢,都會帶來好的前景。今年本身又是一個藍天計劃的收官年,各地政府規劃的新能源指標到了最后節點,包括出租車也會在未來2-3年內將進入電動化的快速通道。
劉志永:結合曹操出行2020年的運營情況來看,全生命周期的運營成本能比油車節省16-20萬的費用。今年曹操出行從原來的自營模式轉變成承包車輛的模式,直接讓20多個城市實現盈虧平衡,未來會在承包模式上加大轉型力度。
從政策層面來看,濟南、東莞、深圳、山西等地在網約、出租層面大力全面地推行新能源汽車。從基礎建設來講,全國現在已經有將近122萬根充電樁,404個城市都有基礎建設,對網約車基礎設施上有新的支持。
『曹操出行』
苗鳳高:云度利用當地政府的資源,在福建地市做了個性化出行的模式——電動微出行,把網約車、出租車、微公交整合在一起,在當地形成了一個比較好實現盈利的樣板。有計劃在福建省其他地方推廣,進行復制。
2019年的時候只要是網約車,找資方提供資金配套還是非常容易的,今年很明顯的變化是,只要是網約車,很多資金方都不太愿意接這個事情。除了疫情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原因是殘值問題,沒有形成相對完整的游戲規則,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朱海濤:云快充聚合了國內很多中小運營商的充電場站,從數據來看,在2020年初時全網充電量基本上在20%左右,到今年7、8月時,存量市場已經逐步恢復,到9月時,一些城市、區域的增量市場已經開始顯現。充電作為新能源汽車生態當中的一環,可以說“春江水暖鴨先知”,車輛的銷售量可能會有滯后效應,但是充電量能非常及時地反映新能源市場的活躍程度,能夠直觀體現出網約、出租行業對于新能源充電行業的帶動影響。
◆定制化車型成趨勢
卜紅升:我們也在關注比亞迪和滴滴合作的D1車型,它基于平臺提供一些數字化技術,來不斷滿足后排乘客乘坐的舒適性。未來的商業邏輯,不僅僅是車的革新,還包括車輛銷售、車輛租賃、二手車殘值等多個維度的革新。
『比亞迪與滴滴聯合推出的定制網約車D1』
劉志永:家是一個空間,辦公室也是一個空間,在路上的時間也是一個空間。從出租車到網約車,再到現在的D1,都是圍繞用戶做一些服務的升級。吉利網約車未來也會往這個方向挖掘,打造未來針對于用戶端的新能源化的定制車型?碊1未來的規劃,到5年、10后之后,可能要完全實現無人駕駛,整個司機成本直接就砍掉了,想象未來車內有咖啡,司機變成車內服務員給倒咖啡等都是有可能的。
苗鳳高:比亞迪與滴滴的合作,滴滴的海量大數據是真的應用起來了,對于一個主機廠從業人員的觸動還是很大。行業里一直在提,從汽車制造商向出行服務商轉變,這個產品是邁出了真正的第一步。D1解決了幾個問題。通過數據的集成、技術的降本,真正把成本優惠傳遞給終端的司機與消費者。另外,通過海量數據了解用戶日常的習慣,在產品功能配置上做相應的改進,就是把C2M模式落到實處。
◆出行場景的補能模式之“爭”
卜紅升:無論是充電還是換電,都有存在的必要,最重要的是結合什么樣的使用場景來使用。北汽在出租車領域推行換電模式,累計完成了137座換電站的建設,為了滿足北京出租車置換要求,到明年年底要建成220-250座換電站。北汽在2021年將面向網約車市場推出換電車型,針對全國換電站的網絡布局,逐漸推動出租、網約兩個體系換電車型的導入,將有2-3萬輛的市場規劃。
首先考慮到效率問題,最早一代場站換電約3分鐘,從入位到出位大約5分鐘,目前整個過程能縮短至90秒,大約等同于加油的時間。另外,在換電站里是通過慢充來進行電池的補能,可以將電池使用壽命提高接近一倍,正常的電池循環1500次,在換電站慢充的話可達到2000-3000次。去年統計數據中75%的熱失效發生在快充過程中,無論是安全性、效率、電池梯次利用與電池價值管理上,換電模式都提供了很多支撐。車電分離邏輯如果正式成立,由金融機構承擔未來的電池租金成本,網約車客戶買車的成本跟燃油車一樣,但是運營成本低于燃油車的三分之一以上,會給產業帶來本質的變化。
『北汽換電』
苗鳳高:換電應該是在特定的場景、特定的區域,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充電的模式,當前有非常大的體量和布局,實際上司機充電花費的時間不見得比換電更長,因為換電網點數量以及地理位置相對不夠完善,導致司機花時間在路上、花時間等。充電對C端客戶、部分B端用戶來講,已經滿足了用車的需求。
劉志永:要考慮在車輛里程(成本)和充換電效率之間選取一個平衡點,例如太原是全國第一個出租車全部電動化的城市,基礎充電設施完善。在太原這樣的城市,司機月收入達到五六千塊已是可觀,從車輛成本、基礎建設、司機成本來看,一個較低續航里程的車型在太原可以運轉,但是放在北上廣深等城市就難了。
朱海濤:在出租、網約車的細分場景,其實沒有充電換電之爭,而應該是長期共存、相互融合。其核心要素一個是場地,一個是電力。目前云快充已經對接了80%國內充電設備主流型號,目前在運營的已經有超過3000個充電場站,終端超過6萬個。充電行業目前的利用率水平在10%上下,希望后續跟進換電運營,把很多的容量、場地拿出來一起做,形成合作共贏。
◆分時租賃是否會逐漸退出?
卜紅升:分時租賃行業的規范化與客戶消費習慣在不斷提升改善,但是企業收益仍然有很大障礙,也就是說投入車輛成本、人員運營管理、以及對車輛的清潔充電成本,都非常高。最起碼到目前為止,北汽做分時租賃還沒有真正實現盈利。這個行業增速會非常慢,大家首先要在創造一些收益或者能夠打平的市場進一步投入;用戶消費習慣培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周期;對車輛運行成本與收費標準還要做進一步調整。
苗鳳高:分時租賃其實跟過去的共享單車有點類似,一方面資本的推動,導致行業沒有真正沉下心去,把模式走到相對能夠實現盈利的階段。最關鍵的點還是這個模式其實走在了市場的前面,等到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市場推廣發展到一定階段,共享出行才會再度火起來。
王煒:用了這么多錢和社會資源所沉淀下來的分時租賃,考慮在特殊場景里使用起來,存量資產是低效,要用合理的方式變現更大的價值。例如支撐深度試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廠商,能夠支持一個潛客到門店去深度試駕一兩天,因為風險很大。但試駕對于店面傳統營銷很重要,二次進店成交率能拉得很高。建元資本正在考慮做這件事。
第二個場景是代步。比如私人車輛在送修的時候,并不是報銷一個費用就完事了。有時候用戶是真正需要一輛車,但市場上還缺乏這種代步車服務。運營起來也是十幾萬輛的車隊規模,把分時租賃的存量資產變成經營性資產。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