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行業動態 正文

2020誰賺的最多?德系三強BBA財報比拼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汽車之家 行業] 目前為止,奔馳、寶馬、奧迪這三大德系豪華品牌2020年財報均已公布。顯而易見,在全球性的“車市寒冬”中,即便是豪華品牌也過得并不是很好。

  從總體來看,三家車企營收和銷量都出現下滑,這在2016年至今的5年內是從未發生過的。受到疫情的影響,三家車企的財報均改在線上發布,奔馳最先發布,其次是寶馬,最后是奧迪。

汽車之家

  發布時間的不同,似乎冥冥之中成為三家業績的真實寫照。就像是剛考完了一場試,成績好的學生總是會搶著看成績,而沒考好的同學則會等到人群散去,再默默上前看榜。2020年作為不平凡的年份,車企不僅面臨智能網聯的轉型機遇,還遇到了疫情、全球貿易摩擦等諸多挑戰。

  那么同為德系豪華品牌,奔馳、寶馬、奧迪誰在2020年收獲最多?財報這張“成績單”寫明了一切。

三家財報重點數據一覽
指標車企2020年2019年
銷量奔馳208.72萬輛238.54萬輛
寶馬202.87萬輛217萬輛
奧迪169.3萬輛184.6萬輛
營收奔馳1543億歐元1727億歐元
寶馬989.9億歐元1042億歐元
奧迪499.73億歐元556.8億歐元
利潤奔馳40億歐元27億歐元
寶馬21.62億歐元50.22億歐元
奧迪27億歐元45.09億歐元
利潤率奔馳5.2%5.1%
寶馬2.7%6.8%
奧迪5.1%8.1%
研發投入奔馳86億歐元97億歐元
寶馬56.89億歐元59.52億歐元
奧迪36.5億歐元33.42億歐元

■雖然大家都難 但這家車企“賺翻了”

  如果用銷量、利潤這兩點來定義一家車企過去一年的成績,那么奔馳是毫無爭議的“冠軍”。

  從銷量來看,根據戴姆勒集團發布的財務報告數據,2020年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銷量共計208.7萬輛。雖然同比下降13%,但整體依舊領先奧迪和寶馬。這也意味著在2020年,奔馳成為了德系車中最暢銷的豪華品牌。

  寶馬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寶馬品牌的全球銷量為202.87萬輛,下降8.4%。雖不及奔馳,但產品結構得到了一定改善。其中高端豪華車型(中大型及以上車型,包括寶馬7系(參數|詢價)、8系等)的表現比較突出,銷量同比上漲12.4%至11.54萬輛。2018年以來,高端豪華車型的銷量漲幅已經超過70%。

  相比于奔馳與寶馬,奧迪似乎上一年度的表現“低調”許多。2020年銷量為169.3萬輛,同比下降8.3%,但降幅略低于競爭對手寶馬與奔馳。

汽車之家

  雖然三家的銷量都處于下降階段,但利潤方面則出現了顯著的分化。從營收與利潤角度來看,奔馳賺了最多的錢。

  在上一年度,奔馳母公司戴姆勒營收達到了1543億歐元,下降了11%。但令人驚奇的是,2020年凈利潤為40億歐元,同比增長48%。這意味著,奔馳的銷量雖然更低,但反而更賺錢了,這一點也超過了去年的原本預期。奔馳凈利潤大增,得益于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廣泛的成本控制和所有業務板塊的表現,另一方面,在2019年奔馳的業績不佳,遭遇了“排放門”帶來的巨額訴訟、高田氣囊召回等危機,并在新四化上進行廣泛投入。2020年,奔馳的利潤率為5.2%。

  至于奧迪,奧迪集團在上年總銷售收入為499.73億歐元,同比收入下降10.2%。利潤達到27億歐元,同比下降49%,利潤率約為5.1%。在三家車企中,奧迪的營收最低,這與奧迪的車輛銷售狀況有關。

  而寶馬方面,2020年的營收為989.9億歐元,同比下滑5%,下滑幅度控制較好,小于奧迪和奔馳。不過,在利潤方面,寶馬的21.62億歐元凈利潤并沒有奧迪和奔馳那么高,且下滑幅度達到了23%。在營收達到了奧迪兩倍的情況下,寶馬的凈利潤卻呈現大幅下滑,甚至不及奧迪。同時,寶馬的利潤率僅有2.7%。

汽車之家

  這三家車企除了奔馳利潤同比大增超過50%外,寶馬與奧迪都處于下降狀態。

  2020年的財報顯示,三家豪華品牌都實行了節流計劃,其中,寶馬和奧迪公布了明確的成本削減及裁員計劃,其中寶馬通過自愿離職和退休等策略,將全球員工數量從12.6萬人減少至12.07萬人,裁員數量超過5000人;奧迪則是計劃在2025年之前裁員9500人,通過數據顯示,這會讓奧迪節省60億歐元的成本。

汽車之家

  至于奔馳,降本計劃頗有成效。據了解,在2020年年初,戴姆勒削減了車型體系及平臺數量,并將高層進行了降薪。此外,根據計劃戴姆勒準備到2022年,裁員逾1萬人,以節省14億歐元的人事支出。1萬人的裁員規模相當于其全球員工總數的三十分之一,這意味著,戴姆勒員工中每三十個人就將被裁掉一人。

  這三家豪華品牌紛紛選擇通過裁員來降低成本,無疑是與未來的計劃有關。龐大人力成本早已是國際車企的累贅,再加上電動生產流程與傳統燃油車生產流程在不少環節存在差異,比如發動機制造的重要性逐步降低,取而代之的是電動化技術,而這需要培養掌握電機制造技術的新員工、逐漸淘汰掌握發動機制造的老員工。

  顯然,全球大裁員背后不僅僅是節約成本,還在于為轉型電動化在人力層面做好準備。

■不約而同布局電動化與投入中國

  受到全球新能源領域加速轉型熱潮的裹挾,以及特斯拉等對手的步步緊逼,這三家豪華車企的電動化進度迅猛加快。

華晨寶馬 寶馬iX3 2020款 領先型

『寶馬iX3』

  產品層面,寶馬計劃在2023年前向全球市場推出12款純電動車,保證在90%的細分市場為每一條生產線提供至少一款電動車,同時,寶馬還計劃在2025年純電動車銷量達到2020年的10倍以上,完成200萬輛純電動車交付。相比于奧迪與奔馳,寶馬電動化策略偏向保守。至今仍未推出純電動平臺,也沒有推出的計劃。

  至于奧迪,轉型態度最為激進。在年會當天,奧迪官宣了一項重要決策——“奧迪計劃至2023年停止新的燃油發動機開發項目”,毫無疑問,奧迪未來的研發投入將致力于新能源以及數字化轉型。而根據規劃,奧迪在2021年將推出奧迪Q4 e-tron、奧迪Q4 e-tron Sportback等多款純電動車,在2025年推出至少20款純電動車。

  背靠大眾,奧迪仍有相當多的電動化“底牌”。大眾集團近期表示,將融合PPE平臺和MEB平臺的優勢,將上述平臺整合升級為SSP平臺,奧迪將從中受益。同時,奧迪在新能源領域還擁有Artemis項目,這個項目的首要目標是制造一款高效電動車作為“先導車型”,從而為整個大眾集團提供一個樣板,該電動車將于2024年上市。

一汽-大眾奧迪 奧迪e-tron 2021款 基本型

『奧迪e-tron』

  按照奔馳的計劃,從2025年開始,將有更多純電動車型誕生于MMA模塊化平臺,這一平臺將聚焦于緊湊及中型純電動車型;到2030年,電動車型的銷量占比超一半。此外,奔馳還將減少在內燃機車型方面的投資,內燃機車型的數量到2030年將減少70%。在奔馳看來,2021年是當之無愧的“電動車之年”。這一年中,奔馳將在國際市場推出EQS、EQA、EQB和EQE等4款全新純電車型,并提高插電混動車型比例。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在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方面,我國已經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了超過550萬輛新能源汽車。這三家企業的電動化轉型離不開中國,“立足中國”在這三家車企的計劃中均有重要體現。

  作為在中國已經摸爬滾打32年的“資深中國通”,奧迪在華布局電動化態度堅決。在計劃中提到,奧迪在2021年將在華推出6款新能源汽車。至2025年,奧迪計劃電動化車型的銷量占在華整體銷量的約三分之一。奧迪董事會主席杜思曼表示,中國市場是奧迪未來成功的重中之重。

北京奔馳 奔馳EQC 2021款 EQC 350 4MATIC

『奔馳EQC』

  奔馳在國內的電動化布局稍緩,并沒有提出具體目標,但北京奔馳順義新能源工廠的落成,也是奔馳在華走出的重要一步。順義新工廠生產包括純電車型在內的奔馳乘用車,其中包括純電動汽車EQC。在2021年的新車計劃上,奔馳純電車型EQA和EQB將實現在華國產。

  相比于前兩家的野心勃勃,寶馬則將重點車型放在中國進行生產。寶馬iX3是首款由寶馬沈陽工廠制造并銷往全世界的車型,出口項目面向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并以歐洲市場為主,這也是華晨寶馬第一次大規模地出口整車。

  而面向未來轉型,研發投入是衡量一家車企能不能“制勝未來”的重要指標。從研發投入上來看,戴姆勒集團2020年在研發支出方面呈明顯收縮,研發支出為86億歐元,減少11%,占營收之比約為5.74%;寶馬集團2020年研發開支達到56.89億歐元,研發開支與集團收入的比例保持在6.3%,與2019年基本持平;奧迪2020年研發成本在收入中的占比為7.3%。

  從國際車企的平均水平來看,研發投入占比營收的平均值約為3%-4%,這三家車企的研發支出均處于平均線之上,這與新四化轉型需要大量資金密不可分。戴姆勒2020年底宣布了總額達700億歐元的未來五年投資規劃,主要用于“加速向電氣化和數字化轉型”;寶馬2020年底宣布到2025年前,在研發和創新科技方面的投入將超300億歐元;奧迪則是擬將銷售收入的5%-6%用于研發,未來這一比例將達6%-7%。

■寫在最后

  綜合來看,奧迪、寶馬和奔馳的整體市場表現仍好于全球汽車市場,三家均交出跑贏大盤的成績單,這也體現了在全球市場遭遇波動的前提下,豪華車市場能保持較為穩定的銷量,抗風險能力得到了進一步驗證。

  當然,在三家豪華品牌中,奔馳依然牢牢占據龍頭地位,無論是營收、銷量還是利潤,都高于寶馬與奧迪。但從研發占比來看,奔馳在2020年的研發占比不及奧迪與寶馬,這對于奔馳博弈未來或許失了先手。

  2020年已過,這三家“宿敵”間的“斗爭”仍在繼續。百年的品牌免不了靠“相愛相殺”來不斷互相磨礪成長,2021年又會“鹿死誰手”,那就是來年的話題了。(文/汽車之家 程功)

2020誰賺的最多?德系三強BBA財報比拼 汽車之家
查看同類文章:
行業視角
更多精彩內容:
行業對話
零部件
企業/品牌事件
文章標簽: 行業視角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91久久精品国产